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

2020-12-25 科學網

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44:20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Evgeny Onischenko、Karsten Weis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16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高通量策略來分析蛋白質複合物的天然組裝動力學。研究人員應用這個方法來表徵了320對構成酵母中≈50MDa核孔複合物(NPC)的核孔蛋白(NUP)的共裝配。一些NUP通過快速交換來迅速組裝,而另一些則需要漫長的成熟步驟。這揭示了NPC生物發生的分級原理,其中單個亞複合物在微小的時間尺度上形成,然後在大約1小時的成熟過程中從中心到外圍共同組裝。

有趣的是,NUP Mlp1的加入非常晚,並且優先與舊的NPC結合。這些方法在NPC之外很容易應用,從而有可能分析多種多蛋白裝配體的細胞內動力學。

據介紹,所有蛋白質都與其他細胞成分相互作用來發揮其功能。儘管蛋白質複合物的鑑定已取得巨大進展,但其組裝和動力學仍然難以表徵。

附:英文原文

Title: Maturation Kinetics of a Multiprotein Complex Revealed by Metabolic Labeling

Author: Evgeny Onischenko, Elad Noor, Jonas S. Fischer, Ludovic Gillet, Matthias Wojtynek, Pascal Vallotton, Karsten Weis

Issue&Volume: 2020-12-16

Abstract: All proteins interact with other cellular components to fulfill their function. Whiletremendou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complexes, theirassembly and dynamics remain difficult to characterize. Here, we present a high-throughputstrategy to analyze the native assembly kinetics of protein complexes. We apply ourapproach to characterize the co-assembly for 320 pairs of nucleoporins (NUPs) constitutingthe ≈50 MDa nuclear pore complex (NPC) in yeast. Some NUPs co-assemble fast via rapid exchangewhereas others require lengthy maturation steps. This reveals a hierarchical principleof NPC biogenesis where individual subcomplexes form on a minute timescale and thenco-assemble from center to periphery in a ~1 h-long maturation process. Intriguingly, the NUP Mlp1 stands out as joining verylate and associating preferentially with aged NPCs. Our approach is readily applicablebeyond the NPC, making it possible to analyze the intracellular dynamics of a varietyof multiprotein assemblies.

DOI: 10.1016/j.cell.2020.11.001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460-4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新方法首次詳細揭示核孔複合物的組裝過程
    細胞會產生大量的蛋白複合物,每個複合物都是由許多單個蛋白組成的。這些蛋白複合物,比如核糖體,調節細胞中幾乎所有維持生命的生物功能。 生物學家們已經成功地確定了許多這些複合物的結構,但是迄今為止,關於單個蛋白如何組裝在一起並隨時間變化的研究較少。
  • 研究揭示TCR信號的多樣性和動力學
    研究揭示TCR信號的多樣性和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8 15:22:48 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Bernard Malissen、Romain Roncagalli和中國新鄉醫學院梁銀明研究組合作發現,
  • 施一課題組揭示新冠病毒的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結構和生化特性
    ,該複合物由nsp12催化亞基和nsp7-nsp8輔助因子組成。新冠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體三維結構冠狀病毒的複製由其基因組中的開放閱讀框1a(ORF1a)和ORF1ab編碼的一組非結構蛋白(nsps)負責,這些蛋白最初翻譯為多蛋白,然後進行蛋白水解、切割以及成熟。這些蛋白質組裝成一個多亞基聚合酶複合體,以介導病毒基因組的轉錄和複製。其中,nsp12是具有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活性的催化亞基。
  • Science:揭示Ccr4-Not複合物監測翻譯中核糖體的密碼子最優性
    Ccr4-Not複合物通過去腺苷化和隨後激活RNA脫帽複合物,使得mRNA能夠被主要的核酸外切酶(比如位於5′端的Xrn1和位於3′端的外切體)接觸到。Ccr4-Not複合物對密碼子的優化監測並對mRNA衰減進行協調的分子機制至今仍不明確。
  • 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張雅林現代藥物研發團隊在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 復旦大學揭示套索RNA代謝的分子特徵
    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鄭炳蓮課題組與昆明理工大學生物信息學專家鄭雲博士合作的題為「A comprehensive map of intron branchpoints and lariat RNAs in plants」的研究論文,首次系統地提供了全基因組範圍內植物內含子分支位點的序列特徵圖譜,並部分揭示了套索
  • 植物中一個新的eIF4E 結合蛋白,揭示非典型翻譯起始複合物的作用機制
    在這一機制中,mRNA (信使RNA) 5』 帽子結構主要被翻譯起始因子eIF4E 識別,eIF4E 能夠與支架蛋白eIF4G 相互作用形成複合物,這一複合物被稱為eIF4F 複合物 (eIF4F complex)。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SHMFF用戶破解分枝桿菌能量代謝奧秘
    研究人員通常應用不具致病力的恥垢分枝桿菌來模擬其高度同源結核分枝桿菌,以理解致病菌呼吸作用等能量代謝路徑,促進耐藥結核疾病的治療。分枝桿菌呼吸作用主要由五個大型跨膜複合物(複合物I、II、III、IV、V)以及電子傳遞載體(醌和細胞色素c)共同參與完成,被稱為呼吸鏈(也稱電子傳遞鏈)。
  • 單分子角度揭示纏結高分子流體的異質鬆弛動力學
    長鏈線性纏結高分子溶液因為它們結構上獨特的幾何拓撲限制,其物理學和動力學特徵長久以來被包括材料科學,凝聚態物理和流變學等眾多領域的科學家們所研究。科學家們在理論和實驗方面對於高分子溶液的平衡態動力學和穩態流變學特徵已經有不少成熟的見解,然而在非平衡以及非穩態動力學方面的認識卻依然很欠缺。因此在此項工作中,科學家們從分子層面出發,探求理解高分子流體的新思路。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一種新型基因編輯複合物的作用機理
    INTEGRATE複合物的結構顯示Cascade(深藍色)、TniQ(淡藍色)和嚮導RNA(紅色),圖片來自Sternberg and Fernández Labs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rving Medical Center。
  • Science:中美科學家聯手從結構上揭示RSC複合物作用機制,有助產生...
    2019年11月5日訊/生物谷BIOON/---控制染色體結構的細胞機器,比如RSC複合物,在大約五分之一的人類癌症中發生突變。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構建出RSC複合物的高解析度視覺圖,闡明了這種多蛋白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健康細胞和癌細胞中的作用。
  • 復旦大學徐彥輝、陳飛團隊合作報導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
    該項研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包含16個蛋白亞基,總分子量近1.5兆道爾頓),解析了INTAC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INTAC作為一個雙功能酶同時具備RNA剪切和去磷酸化活性,可去除Pol II的多個CTD磷酸化位點發揮轉錄抑制功能。該項研究首次發現PP2A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直接調控轉錄,突破了以往的相關認知,拓展了磷酸酶與轉錄調控這兩個重要研究領域的研究範疇。
  • Nature子刊 | 華中科技大學馬聰團隊揭示SNARE複合物組裝的調控機制
    Munc18-1/syntaxin-1複合物向SNARE複合物的轉變是細胞外吞的關鍵步驟,由Munc13-1、SNAP-25和Syntobrevin
  • 上海有機所揭示肌球蛋白分子馬達Myosin VI結合Tom1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細胞內一種必不可少且高度受調控的,利用溶酶體來清除大型蛋白聚集體、受損細胞器、入侵病原體等成分以應對內外界細胞壓力和維持細胞動態平衡的重要分解代謝過程。細胞自噬在細胞生長、胚胎發育、天然免疫等眾多生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從結構上揭示分枝桿菌能量代謝機制
    這種詳細的結構揭示出電子如何在一種迄今為止觀察不到的過程中在細胞內傳遞。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10月25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n electron transfer path connects subunits of a mycobacterial respiratory supercomplex」。
  • 聚酯薄膜起皺動力學機制揭示
    原標題:聚酯薄膜起皺動力學機制揭示   據英國《自然》旗下《通訊·物理》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美國哈佛大學一個研究團隊報告了聚酯薄膜起皺的動力學機制。該發現有助準確理解一個看似常見的未解之謎——紙張如何起皺變成一個紙球,而其相關原理可以惠及生物學的蛋白質摺疊以及地震學的地質斷層等領域。
  • Gut:揭示RALY調控線粒體代謝促進結直腸癌進展的作用與機制
    能量代謝紊亂是腫瘤細胞的一個顯著特徵,在腫瘤細胞增殖、血管生成、侵襲和轉移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表觀遺傳修飾在控制腫瘤細胞信號通路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從表觀遺傳的角度探索腫瘤進展過程中線粒體能量代謝的調控作用有助於深入了解腫瘤細胞適應腫瘤微環境的能量代謝特徵,為靶向能量代謝提供新的腫瘤治療策略。
  • 中國科大揭示光激發反向空穴轉移動力學行為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羅毅研究團隊張群研究組,在凝聚相超快光譜與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揭示出甲醇分子
  • 中外科學家合作揭示內皮細胞在病理性血管生成中的代謝可塑性
    中外科學家合作揭示內皮細胞在病理性血管生成中的代謝可塑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0 13:37:02 2020年4月7日,比利時魯汶癌症研究所Peter Carmeliet、丹麥奧爾胡斯大學Yo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