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人走上了二胎的道路。在中國,老人幫忙帶娃在很多年輕人眼裡是一個天經地義的事,而老人幫忙帶娃似乎也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事。隨著經濟的發展,年輕人的經濟壓力比較大,常常要奔波於工作,這時候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挑起了帶娃的重任。
但是,兩代人接受的教育不一樣,在帶娃問題上,難免會有理念上的矛盾,這也催生了很多老人不想帶娃的心思。
之前有個關於老人是否願意幫年輕人帶娃的調研,半數以上的老人表示不願意帶,除了有育兒理念上的不同之外,很多老人感嘆辛苦了一輩子,想好好安度晚年,不想帶娃再給自己增添很多的事。
閨蜜小陳和老公結婚兩年了,一直忙於工作,直到19年底,才迎來他們的第一個寶寶,但是小陳的哺乳假只有三個月,三個月後就要去上班,否則職位就會被人取代,而小陳好不容易爬到這個位置,自然不肯放棄這個機會。
所以思來想去,他們叫來了婆婆幫忙帶娃,但婆婆卻表現出了不想來的心思,這讓小陳很不開心,當初一直催自己生娃的是你們,到了需要幫忙的時候,推諉的也是你們,這讓小陳毫不委屈,後來在老公的協調下,婆婆終於願意過來幫忙帶娃。
但因為之前這些糾紛,在兩人心裡都有了芥蒂,導致小陳和婆婆的關係一直平淡如水。在小陳的心理,婆婆的拒絕已經對她造成了傷害,正所謂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生活中這種案例比比皆是。
小莊遇到的婆家也是有點奇葩,他老公是老么,上面還有個哥哥,哥哥已經有一個兒子了,一直都是公婆在帶的,公婆生活中,一直對她說,他們會做的絕對的公平,特別是帶孩子這件事,哥哥有幫忙帶,弟弟也會有,所以小莊懷孕的時候絲毫不擔心誰帶孩子的問題。
但小莊剛生下女兒不久,嫂子也剛好二胎了,兩個孩子只相差3個月,這時候公婆見孩子比較多,竟然委婉的提出,讓小莊媽媽幫忙帶娃的想法,這一說,徹底把小莊激怒了,當初說好的公平,現在公婆不幫自己帶,全部幫哥嫂帶,沒有這個道理啊。
但是最後,小莊還是妥協了,不過這件事也讓小莊不開心了很久,由於長期在婆家生活,小莊慢慢地對婆家也沒有了之前的熱情。所以,很多感情,就因為帶娃這件事,慢慢變淡了,而很多的矛盾,也因為帶娃這個問題,被激發了出來。
那麼,不幫忙帶娃的老人,儘管自己現在的生活舒適安逸,若干年後,會怎麼樣呢?
1、兒女不願意贍養父母
儘管贍養父母是兒女的責任,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擔子重,在他們急需老人支持的時候,如果老人沒有幫忙。
那麼極可能引發婆媳之間的矛盾,等老人老了之後,很多媳婦就不會好好照顧老人,畢竟做人做事是相對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就怎麼樣對你,當媳婦對老人有意見了,兒子夾在中間也是左右為難,晚年就不會太好。
2、兒女與父母關係淡薄
很多老人都希望晚年兒孫滿堂,歡笑一堂。而事實證明,那些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支持的父母,晚年都會過的很幸福,因為人心是肉長的,當初父母好好照顧孩子,老了,自然兒孫就會來照顧老人。這裡面除了血緣的紐帶,維繫感情的更多是平時彼此之間付出的對等。
而那些不願意帶娃,只追求自己快樂的老人,與子女孫兒的關係也十分冷淡,很多晚年都很孤獨,因為待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沒有很深的感情基礎,所以,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2、子女依舊願意盡孝
儘管在帶娃問題上大家都心有芥蒂,但也有很多人還是願意摒棄前嫌,好好盡孝。這些的子女心胸比較寬廣,比較懂得為人處世,在他們眼裡,父母養育自己是天大的恩情,為他們盡孝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養育孩子,是自己的責任,父母有選擇帶或不帶的權力,所以他們在這些問題上會看得很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那些願意犧牲自己生活,全身心帶娃的老人,很讓人感動,因為他們把畢生的心血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自然晚年的他們能收穫更多來自兒孫的照顧和呵護,當然也有很多老人,身體不適,或有其他原因,確實沒辦法親力親為的,孩子也要適當的理解,只能說,在帶娃這件事,子女一定要尊重父母的想法。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