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3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1954年,一幅拍攝於蔣介石和二孫孝武在士林官邸下西洋跳棋的照片,獲選國際攝影展覽人像第一獎。這不是因為它來自臺灣的「第一家庭」,應是其中自然流露的祖孫同樂親情。
這幅照片的作者胡崇賢不僅從事新聞攝影,更進而以相機代替畫筆,完成許多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1957年入選臺灣第4次美展,1969年獲得臺「教育部」文藝攝影獎。1971年9月1日起,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攝影個展,頗獲好評。胡崇賢認為攝影要訣貴乎真善美,拍攝的風景、人物畫面,力求像國畫般的富有詩情畫意。攝影大師郎靜山對此亦讚賞有加。
「胡照相」美化蔣介石
1976年4月11日,郎靜山在「亞洲影藝協會攝影展覽」揭幕典禮中,頒贈胡崇賢以攝影榮譽博士學位獎狀,表揚他多年來追隨蔣介石從事攝影工作的特殊貢獻。胡崇賢追求攝影的藝術境界,獲得張大千共鳴,也把攝影當畫作,題詩寫意。
1980年12月,張大千寓所「摩耶精舍」梅花盛開。胡崇賢受邀到精舍賞梅,並攝影多幅回贈。張大千非常欣賞,在一幀梅花照片上書題:「梅有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崇賢此製得之矣。」次年同月,張大千又請胡崇賢到精舍為梅花攝影,並在一張精緻的梅花盆景照上題詩:「酒力欺朝寒,潮紅上妝面。桃李滿同時,輸了春風半。摩耶精舍盆供,崇賢攝製。」
臺灣本土畫家李梅樹的畫作,有一幅蔣介石與夫人坐在藤椅上,神情愉悅地閱覽書籍的油畫,編號100號,一直置放於位在臺北縣三峽的李梅樹紀念館儲藏室。蔣夫人過世後,才適時掛出來展覽,表達追思。據李梅樹二子李景光回憶,1976年蔣介石逝世一周年,政府籌劃在臺北中山紀念館舉辦紀念展,其父受邀而作此畫。
李梅樹系以胡崇賢拍攝的黑白生活照為本,加上藝術創作,將蔣介石伉儷畫得栩栩如生,尤其是蔣夫人的體態、膚色、質感及表情最為生動。紀念展結束後,臺北中山紀念館要求贈送典藏,但李梅樹不願割愛。可見,這幅蔣家畫對李梅樹的重要意義。這張黑白照,是1948年4月26日蔣介石夫婦接受美國懷特公司訪問時,在士林官邸花園攝下的生活照。胡崇賢精選作為油畫底本,乃在傳達伉儷情深的深意。
蔣介石與李梅樹的因緣,可以追溯到1946年10月,蔣介石伉儷從南京飛到臺灣視察,同時參加慶祝臺灣光復一周年活動。臺灣光復之初,也是畫家的楊三郎擔任行政長官公署諮議,為了推展美術及獎勵後進,與郭雪湖向當局建議籌辦「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獲準,作品分國畫、西畫、雕塑三部門。1946年10月22日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第一屆美術展,李梅樹應聘為審查委員,並以「星期日」、「斜躺的裸女」等多件油畫參展。蔣介石夫婦於10月21日抵臺,25日上午出席在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的光復周年大典,對3千位民眾代表講演後,又到會堂外向10萬民眾致詞。其參觀全省美展應即此時。
據當時報載,他們夫婦很欣賞郭雪湖、李梅樹、陳澄波及範天送的作品。蔣夫人對李梅樹的「星期日」畫作甚感興趣。蔣氏伉儷回南京後,行政長官陳儀派人到三峽,以20萬舊臺幣購得「星期日」油畫,由專人送至南京。李梅樹紀念館內,另有一幅「斜躺的裸女」作品,相當醒目,近似西班牙大師哥雅(GOYA)的裸女畫風。李家後代透露,蔣介石夫婦當年參觀美展時,那幅裸女畫也在參展之列。蔣在畫前佇足欣賞許久,但沒買下,是因為「夫人反對」。至於反對原因則不得而知。
另外,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也珍藏一幅李梅樹的油畫作品,即1943年11月蔣介石主席夫婦連袂出席開羅會議時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等4人的合影。同樣是由胡崇賢提供黑白照片,其實也就是他的經典作品。這幅油畫系李梅樹於1971年10月,為祝賀蔣介石85歲誕辰而繪,兼具有表達對蔣介石為光復臺灣所作努力與貢獻之歷史意義。將歷史與藝術結合,價值不同凡響。
蔣家照登國際攝影展
1954年3月22日,臺「國民大會」進行第二任「總統選舉」,蔣介石以1507票高票當選。全體「國代」只有兩位未出席,一是他本人,另一人為產婦。他對於代表們冒雨踴躍出席投票且「多有從醫院中擔架到會者」的情形,殊表感動。同一天,他在一幅和二孫孝武在士林官邸下西洋跳棋的照片上題詞:「崇賢同志獲選1953年國際攝影展覽人像第一獎紀念」。
這是由美國舊金山記者協會主辦的獎項。一張平常生活照之所以獲得評審青睞,不會是因為它來自臺灣的「第一家庭」,應為其中自然流露的祖孫同樂親情。公餘居家的蔣介石,一點也沒有顯現「元首」的貴氣,就如一般家庭裡的爺爺,慈靄愉悅地和子孫玩樂。胡崇賢精選這幅官邸生活照參展,事前是否呈報獲準,不得而知。但選在蔣介石連任成功之日才呈獻,自有慶賀含意。而蔣介石亦欣然題詞志念,可知對「胡照相」參展作法是滿意而肯定的。
這張獲獎作品,是胡崇賢於1950年4月9日拍攝的照片。看似平常的下棋畫面,傳達訊息卻是蔣家與尋常百姓家作一樣的消遣娛樂。是日,蔣介石在日記中也記載:「正午,與孫輩及親友聚餐、玩棋2小時以外,終日皆修此稿。連昨晚修起,至今晚足有7小時之久,可謂用力矣。」
據說,當時是在沈昌煥要求下,由胡崇賢精選這一張,而獲許可參展的,沒想到成為兼具歷史與藝術雙重意義的官邸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