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從輝煌走向滅亡(三)
陳 輝
1946年盛夏的一天,一支警衛森嚴的豪華車隊緩緩駛入孝陵衛大操場。蔣介石、宋美齡在俞濟時的陪同下,緩步走上檢閱臺。
一支全副美式裝備的部隊,頭頂炎炎烈日,整整齊齊地肅立在南京郊外孝陵衛大操場上。
蔣介石視察部隊
暗綠色的美式鋼盔、草綠色的美式卡嘰布軍服、烏光錚亮的美制M─1伽蘭德自動步槍和湯姆遜衝鋒鎗、清一色的白手套、清一色的硬底牛皮鞋,這一切都使這支部隊顯得格外威武雄壯、神氣十足。
在操場旁邊整整齊齊擺放著一長溜美制M4「謝爾曼」坦克、105毫米榴彈炮、75毫米山炮、37毫米反坦克炮、82迫擊炮、60迫擊炮和輕重機槍,黑洞洞的槍口、炮口和金屬反射的寒光,隱隱散發出一股動人心魄的殺氣。
這就是經過整編後的第74師。
這支在8年抗戰中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的常勝軍,在抗戰剛剛勝利後就被蔣介石調到了南京郊外的孝陵衛駐紮,充當拱衛首都的「御林軍」。有這支看著順心、守著放心、用著稱心的王牌軍在身邊,蔣介石心中感到格外踏實。
此時的74軍,雖已改名為整編第74師,但仍然保留了1個軍的編制。全師共有3萬餘人,下設3個旅:陳傳鈞任旅長的51旅;陳噓雲任旅長的57旅;盧醒任旅長的58旅。74軍整編後比以前顯得更為精幹、剽悍。
身材魁梧、全副武裝的整編第74師中將師長張靈甫,望著這支在烈日曝曬下肅然挺立、軍容嚴整的大軍,驕矜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43歲的張靈甫,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無疑是屬於「少壯派」。在派系林立、明爭暗鬥的國民黨軍隊中,像張靈甫這種一無靠山、二無資歷、只有戰功的年輕軍官,本不易出人頭地。但張靈甫憑著他的聰明才智和文化素質,加上苦心鑽營、賣力死戰,居然得到了74軍前幾任軍長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的賞識,並進而得到了蔣介石的青睞。在8年抗戰中,他從74軍的一個團長一步一個腳印地穩步晉升為副軍長。抗戰勝利後,在老長官俞濟時、王耀武的極力保薦下,他又擊敗了眾多競爭對手,一舉登上了整編第74師師長兼南京警備司令這個令人眼紅的寶座,成了將介石的「御林軍總管」,一時炙手可熱。
看到蔣介石夫婦的出現,張靈甫急忙跑上前,大聲向蔣介石、宋美齡報告:「整編第74師已準備完畢,請委座與夫人指示、檢閱!」
蔣介石點了點頭,張靈甫將手中的指揮棒一揮,整編第74師立即在雄壯的軍樂聲中,邁著整齊的正步,以分列式通過檢閱臺。
看著這支軍容嚴整、軍紀嚴明、實力雄厚的精銳之師,滾滾通過檢閱臺,蔣介石、宋美齡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他們堅信,74師必將是最忠誠的蔣家衛士,在即將爆發的內戰中,整編第74師又必將是「國軍」的中流砥柱和共軍的「剋星」。
人們說,蔣介石選74師為「御林軍」,除了74軍在抗戰中功高於眾外,還因為74軍的首任軍長是俞濟時,而張靈甫和74師又是俞精心培育出來的「蔣家鷹犬」。這話確實有一定道理。
俞濟時字良楨,號濟士,浙江奉化人,是蔣介石的正宗同鄉,畢業於黃埔一期,長期在蔣介石身邊擔任侍衛工作,歷任侍衛大隊排長、連長、警衛團營長、團長、警衛第1師師長、第74軍軍長、委員長侍從室侍衛長、第36集團軍總司令、國民政府及總統府參軍處軍務局局長、總統府第3局局長等要職,是蔣介石最信任、蔣家王朝最忠實的首席保鏢。
當年蔣介石讓俞濟時出任第74軍這支「御林軍」的首任軍長,大概也是為了日後發展自己的心腹部隊。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俞濟時始終伴隨在蔣介石身邊,與蔣介石「同甘苦,共患難」,他一度擔任臺灣「總統府」第3局局長,直到1975年蔣介石去世,他才告老退休。俞濟時的一生,是為蔣家王朝忠實服務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