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是蔣家在臺灣的另一個崛起嗎?

2020-12-23 騰訊網

就在10月1日蔣萬安成功中選國民黨中常委前後,有人說:他違反了祖父的「遺願」。

傳聞中的「遺願」是,「蔣家的後人不會從政。」

小編發現,其實蔣萬安的祖父其時針對的是,他死後「是否有蔣家人或武士主政」的問題,對此答覆是,「既不能,也不會。」

當今其死後已近30年。那灣淺淺的海峽對面,旗號綠了又藍,藍了又綠。蔣萬安的呈現,讓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想起了許多年前的工作,比如他的祖父、他的曾祖父。

蔣萬安的祖父當然姓蔣,姓名叫蔣經國。

身世與譜系

蔣經國姓蔣,可是蔣萬安本來卻姓章。

章,是他奶奶的姓氏。

1937年,從蘇聯回來不久的蔣經國,被父親蔣介石派往江西南昌,在這裡,他結識了秘書章亞若。

已婚3年的蔣經國和章亞若走到了一同。五年後,兩人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孝嚴和孝慈。從那開端數十年,人們只知道章孝嚴、章孝慈。

姓是章亞若的姓,而名則是蔣介石定的,與蔣經國的其他兒女一樣,是"孝"字輩的。

之所以說蔣孝嚴在萬安吃苦,是由於章亞若古怪逝世後,他們兄弟從桂林被帶到江西萬安流亡安居,爾後在蔣家的門外「隱姓埋名」多年。直到蔣萬安高中以後,父親蔣孝嚴才正式通知他,他們是蔣家的後人。

當然,蔣家的後人遠不止蔣萬安一個。

注意到,有媒體計算,蔣家第四代中共有「六男五女」,男性多是經商,女人則多愛藝術。

在蔣家第四代男丁中,出世於1973年的蔣友松是年紀最大的一位。他留美之後長時間在美國,是一名危險投資家。

蔣孝勇的三個孩子均是兒子,分別是蔣友柏、蔣友常、蔣友青。

章孝慈的兒子叫章勁松,是律師也是金融家。

在蔣家第四代女人中,蔣孝文的獨生女蔣友梅長時間旅英;蔣孝武的女兒蔣友蘭久居美國。

蔣孝嚴的兩個女兒蔣蕙蘭、蔣蕙筠從事文化藝術工作。章孝慈的女兒章友菊,任職於臺灣紅十字安排。

第四代的「復仇」

在「蔣家第四代」中,蔣友柏與蔣萬安年紀相仿,是最具知名度的兩位帥哥,但性格懸殊。

1976年出世的蔣友柏建立橙果規劃公司,期望我們找到他不再由于姓蔣,而是由於他真的有本事。其給人的印象是「酷酷的、不受控、會放炮的憤青」;而1977年出世的蔣萬安則是溫文儒雅的模範生、有教養、有禮貌的好孩子。

這樣形象的年輕人從政,關於大眾來說明顯並不太意外。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蔣萬安步入政壇並沒有跟父親商議。

「我參選的決議,是到我宣告參選的前一天才跟我父親說的。」蔣萬安從前對媒體發表,父親一開端有點驚奇,「他後來只跟我說,這條路很辛苦,但尊重我的決議。」

蔣萬安參選的是「立委」。他一開端就建立臉書來拉近與選民的間隔。其個人主頁上寫道:

「我是蔣萬安,『立委』要傾聽民意,推進『立法』處理公民問題。我以理性問政、立異『立法』、重建臺灣競爭力為參選訴求,特別重視幼兒、教育、工作、創業、科技、晚年六大議題。懇請您的支撐!」

臉書上透露出,蔣萬安簡直每周都有下底層的活動。「推舉沒有什麼特別的捷徑,就是勤跑底層。」蔣萬安說。

蔣萬安的此次參選被媒體解讀為「代父出徵」、「替父報仇」。2011年,蔣孝嚴參加「立委」黨內初選,以弱小距離輸給羅淑蕾。蔣萬安挑選了父親其時落敗的同一選區,並在第二輪初選中勝出,打敗了任職8年的羅淑蕾。

2016年1月16日,蔣萬安中選臺北市第三選區「立委」。2月1日,正式進入「立法院」上任。

「十分完好的從政條件」

早在2008年,蔣孝嚴競選「立委」時,帶著蔣萬安掃街拉票,就對媒體點評兒子:「具備十分完好的從政條件。」

完好的從政條件應該是什麼?小編說不上來,不過其履歷卻是適當搶眼。

蔣萬安在臺灣念完大學後,便赴美國留學,先後取得賓州大學法學碩士和法令博士學位。隨後,他又在矽谷當律師長達七年之久。

2013年,他做出了一個讓許多朋友跌破眼鏡的決議——決議舉家遷回臺灣。

「我期望我孩子的母語是中文。」這是蔣萬安的答覆,他和太太期望兒子在臺灣承受教育。另一個原因,他評估事務所的亞洲客戶量大,且潛力大,與夥伴商議後,回臺灣建立臺北辦公室。

沒想到過了幾年,本來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蔣萬安回身從政。關於這樣的工作,信任其父並不意外。早在2006年,蔣孝嚴帶著蔣萬安在大陸露臉,被問到蔣萬安是否會從政時,蔣孝嚴答覆:「作為一個政治宗族子孫的一員,如果從政是有優勢的,但孩子自身的條件和愛好更重要。」

不知道蔣孝嚴說的「優勢」,是否包含人脈。至少在2009年蔣萬安的婚禮上,大佬聚集。

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親臨現場證婚,簡直全程參加;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配偶、主席吳伯雄及時任行政部門負責人劉兆玄、時任立法部門負責人王金平也都參與恭喜,就連遠離政壇的前臺北市副市長金溥聰,也可貴現身公共場所。

「民眾對蔣家是有回饋的。但現在國民黨大佬和蔣孝嚴就是泛泛之交,蔣萬安靠自己就夠了。」有調查人士這麼說。

臺灣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很早就知道蔣萬安,她在承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說:「我在他七八歲的時分就知道他,這個孩子從小顯示出的氣宇就不太一樣,很有蔣介石後人的姿勢,很沉穩,很優異,有吸引力,然後他也很內斂,有謀略。」

「他的風格仍是蠻親和的,像他來承受我的拜訪時,走的時分都是坐計程車。」周玉蔻說。

還有人這麼評估:「蔣萬安儘管具有蔣家血緣,但他憑仗很布衣的風格和很專業的努力被選民認可,這是十分不簡單的。蔣萬安的從政代表了蔣家在臺灣的另一個鼓起。」

相關焦點

  • 蔣家王朝在臺灣是因為什麼被終結的?
    蔣介石大陸的失敗逃往臺灣,延續了所謂的中華民國,到了現在,臺灣的遮羞布依然是中華民國這個殼子,有的人忍不住會問,為何原本雄踞臺灣的蔣家王朝到了現在卻是凋零的一塌糊塗?蔣介石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蔣家到了臺灣後,從蔣介石到蔣經國再到蔣家第三代的演變。
  • 臺灣「蔣家王朝」統治是怎樣結束的
    臺灣「蔣家王朝」統治是怎樣結束的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1.18 星期一     1月16日晚,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國民黨候選人敗選。
  • 臺灣作者考證江青與「蔣家的裙帶關係」
    這篇文章記述,當時的臺灣當局規定,金門居民不能持有照相機、收音機和各種球類。不能持有照相機,是怕人拍攝軍事要地;不能持有收音機,是怕偷聽大陸的廣播(在臺灣當局看來那也叫「敵臺」);至於不能持有各種球類,是怕士兵及居民抱著籃球、排球偷渡大陸。另外,由於金門是「前線」,臺灣本島的居民未得當局批准不能前往,因此「對臺灣民眾來說,金門是一個好像熟悉,但事實上卻完全陌生的地區」。
  • 蔣萬安「一戰成名」,蔣家在臺灣中興有望?
    蔣介石和蔣經國恐怕都想不到,國民黨在120年後會淪落至此。同時,他們恐怕也想不到,雖然子孫眾多,但蔣家確確實實已經淡出了臺灣的政壇。但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別說是他,就是他的父親、他的叔叔,都不曾見過蔣介石和蔣經國,但他卻可能成為蔣家唯一一個復興的希望,他就是蔣介石的曾孫、蔣經國的孫子,蔣家庶支的蔣萬安。蔣萬安現任立法委員,並在今年10月成為國民黨中常委。早在11月17日,蔣萬安就一脫成名,並摒棄一貫的儒雅作風,兩次試圖爬上主席臺,因為這個動作,蔣萬安第一次不是因為帥而被推送到頭條。
  • 蔣家四代在臺灣:經國緯國路不同 孝文孝武是非多
    1949年12月,蔣介石帶領著一百多萬軍民和黨政軍官員,撤退臺灣。蔣介石家族,稱得上是近代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家族,也是臺灣最後一個威權政體。從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宣布「復行視事」──重新登上「總統」大位,至1975年4月5日逝世;再從蔣經國掌握臺灣軍政大權後,到1988年去世,近四十年間,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蔣介石父子(經國、緯國)以及孝字輩、友字輩,四代同堂,五世其昌,人丁繁茂,枝開葉散,蔣家王朝度過了浪漫無憂的黃金年代。
  • 蔣介石六個孫子,只剩一個系臺灣高官,半輩子沒能踏進蔣家大門
    誰出生都想擁有母親和父親的關愛,如果從出生沒見過自己的父親和母親,那將是生命中巨大的痛處;可是蔣經國的兩個兒子即是這樣的命運。直接49年,二從的父親才命人將雙兩人和外婆迎接到臺灣牽強的照顧著,供給老小生活起居,孩子上學都還可以保證;有時二人也會聽到有人偷偷的說:這是蔣委員長的兩個孫子。可是當孩子好奇問起自己的外婆,卻得到了外婆不高興的嘴臉以及搪塞的話語,二人心裡明白身世不同於常人,便也不再多問。
  • 蔣家父子靈柩將安葬於臺北縣「示範公墓特勳區」
    曾在中國政治舞臺上幾乎活動終身的蔣家父子,誰都沒有下葬,他們在等等什麼?  蔣介石生前的最大願望,是能夠「光復大陸」,回到家鄉,因此至死也沒有忘掉自己的「責任」和「願望」,他在遺囑中表示「反共復國大業,方期日新月盛」,呼籲臺灣當局要「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蔣介石病故後,蔣經國十分清楚其父的思戀,藉助傳統方式幫其了卻心願。
  • 臺灣「蔣家御醫」陳福民執掌湖南國際婦嬰醫院
    臺灣「蔣家御醫」陳福民執掌湖南國際婦嬰醫院 2009年10月16日 09:3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蔣家第四代蔣友柏在臺灣賣「女性醋」(組圖)
    蔣家第四代蔣友柏  蔣友柏叼煙的樣子也很酷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周先報導:臺灣TVBS電視臺17日報導,有一陣子未公開露面的蔣家第四代蔣友柏,最近嘗試食品設計。2003年2月,蔣友柏與臺灣影星、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的愛女林姮怡結婚,目前育有一對子女,長女蔣得曦、長子蔣得勇。遵從父訓不碰政治進軍商場,19歲時做馬來西亞房地產生意賺進首金160萬美元的佣金。目前擔任臺灣橙果設計公司總裁,準備進入大陸市場。
  • 民國時期四大家族之首蔣家,名下的財產有多少?宋美齡留下了這些
    民國時期,有四大家族,分別是蔣、宋、陳、孔,蔣家有天下,宋家有宋氏三姐妹,陳家有黨,孔家有財!,1920年的時候,蔣介石查帳後發現自己在一年裡就花了將近八千塊錢,根據當時與現在錢的價值估算,當時的八千相當於現在的20多萬,其實在現代,有一些富家子弟,一年的花銷或許會比這更高,所以當時蔣介石作為一個富家子弟花費那個數目也沒有什麼奇怪。
  • 到臺灣 去蔣家行館吃美齡早餐
    在臺灣,蔣家早就不是神秘的代名詞了,蔣介石父子生前在臺灣各地所住過的行館已陸續開放,其中「士林官邸」更成為臺北知名的旅遊景點。此外,草山行館和陽明書屋等都在臺北附近,是大陸同胞來臺旅遊時不可錯過的地方之一。「草山行館」也稱陽明山賓館,是蔣介石夫婦來臺後的第一個住處,也是他們每年夏天住得比較多的地方,又叫「夏宮」。
  • 蔣家後人對祖父輩在大陸和臺灣的歷史觀——致敬蔣友柏
    蔣友柏,1976年9月10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祖籍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加拿大籍華裔企業家,現居臺灣,現在是橙果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蔣氏父子蔣經國去世後,蔣家男系不在從政,他表示:蔣家再起,但絕不會從政治起來。作為曾經的貴族,他對蔣家的歷史和祖輩人物的評論有著自己概念和理解。
  • 兩蔣日記之爭 臺「國史館」與蔣家後代將赴美調查
    (圖:臺灣《聯合報》/胡佛研究所檔案館 提供)   中新網8月2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國史館」向13名蔣家後代提告確認「兩蔣日記」所有權,臺北地方法院22日開庭,「國史館」律師指出,暫存保管日記的美國史丹福大學同意雙方10月派員赴美調查證據;蔣友梅律師堅稱,日記是私人所有,並非屬於臺當局。
  • 大公報:臺灣蔣家後代初生之犢不畏虎
    蔣家第四代的耀眼身世給蔣萬安增添光環的同時,也帶來壓力。當蔣友柏、蔣友青等蔣家第四代對政治避之不急,同輩分的蔣萬安卻樂於接下父親蔣孝嚴的「政治衣賞」,讓外界既好奇又意外。  文章摘編如下:  今年37歲的蔣萬安進軍政壇,可謂公私兼顧。
  • 他是蔣介石的曾孫,他說有他在,蔣家就要再起來!
    12歲那年,是蔣友柏人生的一個分界點。  在這之前,他是全臺灣的小少爺。在這之後,爺爺蔣經國去世,「蔣家王朝」落幕,父親蔣孝勇帶著全家移民加拿大,小小少年有了不能適應新環境的心酸,也有了雲端墜落的悲感。
  • 在臺灣的八卦話題裡,蔣家為什麼男丁一直遭遇不幸
    書店裡的那些臺灣旅行書也是如此。於是,土生土長的他自己寫了一本《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告訴讀者臺灣人的真實生活,臺灣的歷史、民俗,以及關於臺灣的小故事。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中一篇,原題為《兩蔣文化園區》。慈湖遊客中心前的兩蔣Q版公仔像。這指的是蔣介石以及他兒子蔣經國的靈寢所組成的一系列相關景點。
  • 蔣經國兒子不能接班,唯獨此人能撐起蔣家王朝,為何最終無緣總統
    1973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繼承父業出任國民黨主席和臺灣「總統」,這對於蔣緯國來說卻完成了一個身份轉變,從總統的兒子變成了總統的弟弟。按說蔣經國、蔣緯國都是蔣介石的兒子,但這多兄弟間的感情卻很一般。由於當時臺灣政局動蕩不安,蔣經國又體弱多病,蔣家子弟又不爭氣,為了得以維繫蔣家在臺灣的利益,蔣經國只得不情願的把這個人選鎖定在了蔣緯國的身上,畢竟蔣緯國在軍隊門生遍布,將來一旦有變,也好關照蔣家的子弟。1980年,蔣經國任命蔣緯國為「聯勤總司令」,這個職務可不低,是臺灣國民黨陸、海、空、聯勤四個軍種的總負責人,屬於絕對的實權派。在旁人看來,蔣緯國極有可能會接蔣經國的班。
  • 提拔他為臺灣繼任人,他卻背叛蔣家,蔣經國臨死前悔恨不已
    當時的國民黨官員中,臺灣籍官員人數眾多,蔣經國不希望麾下部屬過多地擁有人脈勢力。1972年,這時的蔣經國正為臺灣農業生產存在的大量問題而憂慮,尤其是糧食產量過低,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和土地過於便宜等。蔣經國的親信臺灣政戰部主任王升和國民黨黨部秘書長同時向他介紹了李登輝,他們覺得李登輝可以幫助蔣經國解決臺灣農業滯後問題。
  • 臺灣「去蔣化」背後 蔣家父子因何身後難安(圖)
    蔣介石,一個威權統治的象徵符號,如今成為即將到來的臺灣「立委」和「總統」選舉的一個戲碼。政績不足的民進黨正試圖將族群對立重新塑造成「大選」前的焦點話題。  「去蔣化」能成為民進黨操弄的選舉議題,顯然也和蔣介石在臺灣存在的巨大爭議性有關。如本期嘉賓楊天石研究員所言,站在不同的立場,會對一個人的功過有不同的看法。如何看待臺灣的「去蔣化」運動,如何評價蔣介石父子功過?
  • 捷克小丑作秀喊「我是臺灣人」 蔣家後代不起立竟被綠營罵
    @銳看臺灣報導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躥訪問臺灣,1日上午赴臺「立法院」議場演說。韋德齊這個政治小丑在演講最後,以中文「我是臺灣人」作秀,當時不少人起立鼓掌。不過現在卻傳出,當時蔣家後代、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以及包括國民黨「立委」林奕華等人沒有站起來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