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繼承父業出任國民黨主席和臺灣「總統」,這對於蔣緯國來說卻完成了一個身份轉變,從總統的兒子變成了總統的弟弟。按說蔣經國、蔣緯國都是蔣介石的兒子,但這多兄弟間的感情卻很一般。
首先,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或許連同父都談不上,有沒有血緣關係都很難說,彼此疏遠倒也是在情理之中。其次,蔣經國掌權,自然要防備自己的弟弟蔣緯國,萬一再發生一次類似於「湖口兵變」的事情,那可就威脅到蔣經國的地位了。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蔣經國自然也就不待見蔣緯國了。
蔣經國當上總統後,蔣緯國只不過是「三軍大學」的副校長,沒有看出有半點升遷的跡象,為此,許多國民黨元老都看不過去了,便紛紛向蔣經國建言,希望可以提升蔣緯國的地位。但是蔣經國都以「沒有合適的位置安插」為由拒絕。
後來,三軍大學的校長退休後,蔣緯國才接替了校長的空缺,並晉升為上將軍銜。江南命案之後,蔣經國傳位兒子的部署受阻,開始安排集體接班。由於當時臺灣政局動蕩不安,蔣經國又體弱多病,蔣家子弟又不爭氣,為了得以維繫蔣家在臺灣的利益,蔣經國只得不情願的把這個人選鎖定在了蔣緯國的身上,畢竟蔣緯國在軍隊門生遍布,將來一旦有變,也好關照蔣家的子弟。
1980年,蔣經國任命蔣緯國為「聯勤總司令」,這個職務可不低,是臺灣國民黨陸、海、空、聯勤四個軍種的總負責人,屬於絕對的實權派。在旁人看來,蔣緯國極有可能會接蔣經國的班。可是好日子沒過幾年,倒黴的事情就發生了。
1983年,蔣緯國「聯勤總司令」任期屆滿。很多人推測蔣緯國可能再次升官,例如升任軍中最重要的兩個職務「國防部長」或是「參謀總長」。只可惜,蔣經國沒這麼想,他用一張「聯訓部主任」的委任狀就把蔣緯國給打發了,蔣緯國再次坐上了冷板凳。
熬到1986年,蔣緯國再一次鹹魚翻身。6月18日這一天,他突然又被任命為「國安會議」秘書長。在當時,這個職務都是由總統親任。蔣緯國搖身一變成了秘書長,其權力地位自是不言而喻。
打一下再給點甜頭,這就是蔣經國駕馭蔣緯國的手段,蔣經國很清楚,蔣緯國不能重用,容易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可是又不能不用,畢竟自己選定的接班人李登輝與軍方毫無淵源,一旦軍方有人圖謀不軌,那麼李登輝還可以通過蔣緯國的關係來掌握變局,防止動蕩。
1988年1月13日,壓制自己近二十年的蔣經國走了,李登輝任總統。蔣緯國這才算是鬆了一口氣。對於他而言,只有兩個人他真正的害怕,一個是父親,另一個就是這個哥哥,現在兩人都不在了,他自然有點蠢蠢欲動了。
在蔣緯國的眼中看來,臺灣就應該是蔣家的天下,所以在1990年臺灣第八屆總統大選中,蔣緯國同志牛氣哄哄的參選了,對手則是蔣經國的指定接班人李登輝。
蔣緯國與李登輝從較量的一開始,實力就相差懸殊。李登輝只用了三招就輕鬆搞定了蔣緯國。首先他請出了黨內聲名顯赫的「八大元老」進行車輪戰迫使蔣緯國退選;接著又設法拆散了由李煥、赫柏村、林洋港、蔣緯國所組成的「反李聯盟」;最後乾脆使出殺手鐧,急召在日本的蔣氏嫡傳蔣孝武返回臺灣,並讓蔣孝武公開發表反對蔣緯國參選總統的聲明。
面對李登輝如此凌厲的攻勢,蔣緯國不得不宣布退出了競選。在隨後進行的正式選舉中,李登輝以絕對優勢當選了中國民國第八屆總統。
與李登輝撕破臉皮後,蔣緯國心裡清楚,自己已經沒有政治出路了,他向李登輝遞交了辭呈,這就是他的歸宿,作為蔣家的後代,只有這樣才可以體面地離開。1997年,蔣緯國在臺灣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