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乎上有個網友諮詢了問題:「他們該不該讓我吃頓飯?」
情況是這樣的:他的太太,太太的弟弟,弟媳三人共同做淘寶,平時工作地點就在弟弟的家裡。偶爾這個網友也會到那邊住幾天;但是他發現,他過去的時候竟然連頓飯都吃不上。那三個人會共同叫外賣,費用也是報銷的,卻不算上他,而是讓他自己去點外賣;
網友就想不通了:我過來還會給你們買奶茶,帶烤串,可你們吃飯都不帶我,這是在羞辱我?
還有個網友諮詢個問題:一群6-7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但是其中有四個人關係更親密,和另外兩個關係稍稍疏遠一些;那四個人當中有一個人,經常性的在這兩人與其他三人聊的比較熱乎開玩笑時,會站出來幫那三個人對付,冷落這兩個人;於是這兩人就倍感孤立,被忽視,失落。
這種不被重視,被孤立,被隔離,甚至有損尊嚴的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存在感。
我們是大自然的產物,是這個自然界的組成部分,我們需要獲得自己存在的感覺,被肯定,被認可,需要受到重視,那是自己的價值,也是自己的尊嚴。
相比被批評,指責,嫌棄,討厭這些明顯的負能量,被孤立,隔離,冷落,忽視這些感受似乎較為溫和,沒有那麼強烈;有很多人只知道自己很難受,很不爽,卻無法實際表達這種不舒服,侵擾;
實際上,存在感受損帶來的心理破壞力更難以言表,更有種有苦說不出,如鯁在喉,吐不出來,又咽不下去的痛苦折磨;無時無刻不再折磨著人的心智,它的負能量甚至超過批評,指責,嫌棄和討厭。
前一段時間,美國USAA航校跳樓自殺的中國飛行學院,就是因為受歧視,正當權益被忽視,內心壓抑憋屈,選擇放棄生命的。
(2)
每個人都有獲得存在感的需要,但是存在感是需要別人給予的一種回應;如果別人沒給你,或者別人給的不夠,自己感到了不受重視,被忽略,找不到價值,該如何自救?
一 明確告訴對方自己的需要,比如告訴對方:「你這麼說,我感到很受傷;你這樣處理這件事,我覺得忽視了我的存在」;
二 主動增強與環境的互動,獲得群體力量;歸屬於某個群體,借用群體勢力增強自己的話語權;身單力薄的個體往往最被忽視,好事都輪不到自己;無論誰多看一眼都認為是個軟柿子,可以趁機捏一把,沾點便宜;不要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三 增強核心自我的能量,變得更加自信,就可以以豁達,包容看待其他人的忽視和冷落,因為自己可以相信自己;也更容易辨識他人忽視和冷落自己,對方身上的問題,避免將所有問題都歸結在自己身上;
四 最重要,最根本的做法,是著手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改善自己的短板,讓自己的漏洞越來越少,基本功越來越穩,變得更有力量,成為讓他人依賴和相信的人。這個世界不相信對錯,只相信力量;誰更有力量,更強勢,就會獲得更多贊同,擁有話語權;儘管有些盲目,但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運行的;
以上幾個方式也是內心能量逐漸遞增的表現,可以看出:越有內心能量,越能夠主動賦能自己,改變自己的不利因素,實現向上逆襲。
每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我們不會在乎別人是否真的邀請我們一起吃飯,不會在乎別人是否關係更親密,不會在乎別人給自己多少好處;但我們更在乎是否得到重視,被看見,被關注,被承認自己就是自己這個人。
我存在,我需要被看見;這是我們的基本尊嚴,也是最起碼的什麼價值。
(作者:韓楓,華東師範大學/法國裡昂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歐美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歡迎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