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告訴你,要做胃鏡的?」
「其實一直覺得自己的「胃」不太好,一開始分不清是肚子疼還是胃疼,所以經常吃點保濟丸就覺得沒事了。」面對醫生的提問,小芳如是說道。
聽朋友「狡詐」地安利「醫生會把一條長長的管子插到你的胃裡」,小芳一開始是拒絕的。但後來胃不舒服的情況從「偶爾犯病」變成了「偶爾不犯病」之後,小芳還是咬咬牙下定決心預約了胃鏡的檢查。
胃鏡雖然難受,但卻是輔助醫生,完成對胃部疾病診斷的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
做胃鏡檢查到底有多難受?
簡單理解胃鏡,就是從外部把一個具有成像拍照功能的玩意兒,用一個長管子順進你的嘴裡。
1. 當胃鏡從嘴巴裡含著塑膠器伸入時,應全身放輕鬆,做吞咽的動作,然後隨著喉嚨的一陣疼痛進入食管,然後嘔吐感就隨之而來。但是如果過於緊張和不配合會導致進入食管比較困難,反覆刺激喉嚨會出現水腫出血。
2. 在胃管進入食管後,就不要做吞咽動作了,應改為用鼻子吸氣,用最呼氣,之後會有口水流出來,這是自然現象,所以不需要太過於尷尬。隨著鏡子進入胃、十二指腸,為了更好的觀察清楚這時就需要往胃裡面充氣,所以會伴隨著脹氣、噁心想吐的感覺。
言歸正傳,要是你實在受不了,那也沒關係,可以做無痛胃鏡。這和普通胃鏡最大的差異就是,做胃鏡之前醫生用麻藥把你放倒了。少劑量的麻醉藥,能夠讓你處於短時間的睡眠和鎮靜狀態,這時候醫生就可以放心往你嘴裡順管子了。
無痛胃鏡適合一些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身體虛弱的患者,此外,那些心理過度緊張,排斥反應強烈的人也適合做無痛胃鏡。
做胃鏡的時候想用哪種,完全在於自己的選擇,不過在某些情況下,醫生為了能夠隨時了解做胃鏡時患者感覺的反饋情況,還是需要患者處於清醒狀態的。所以,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做普通的胃鏡,能在清醒的狀態下,和醫生保持溝通的狀態,以便醫生對某個部位的情況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什麼情況下必須要做胃鏡
專家建議,出現以下這幾種情況的患者,必須做胃鏡來篩查病況。
持續反酸燒心:有的患者因為反流性食管炎的緣故,胸部會出現持續性的燒心感覺,並且伴隨胃酸上湧,直接衝到口腔裡來。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做胃鏡,才能確定病情的程度以及進展情況。
吐血:如果患者存在吐血的症狀,無論是什麼顏色的,都表明消化系統可能存在某種病變,這時候做胃鏡檢查才能查明病因是什麼,以便進一步的確診治療或者是剔除一些其他因素。
胃潰瘍:如果是確診的胃潰瘍患者,除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之外,在一個階段的治療之後還要通過做胃鏡來觀察治療的效果。
胃癌家族史群體:胃癌有一定的遺傳傾向,隨著年齡的增高,有明確家族史的患者患癌的風險會增加。所以這個群體除了要定期做篩查之外,如果出現了食慾減退等胃部症狀,更應該做胃鏡進行檢查。
胃鏡多久做一次,要視情況而定
根據不同的病情,胃鏡檢查的次數和頻率也不一樣。
胃潰瘍的患者,無論診斷以及治療的結果如何,通常情況下需要三個月左右做一次複查,直到病情完全治癒。
淺表性胃炎患者,首次檢查的患者,之後身體如果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則不需要做胃鏡檢查。
萎縮性胃炎患者,症狀相對較重,如果是單純性的萎縮,需要每隔一年或者兩年檢查一次。如果是中度和重度萎縮的患者,而且存在腸化生現象,需要每隔一年就檢查一次。
如果胃部已經出現了異型,那需要半年複查一次。如果是重度異型的者,那基本上你就得為接下來的癌症治療做準備了。
胃癌手術後患者,通常是半年複查一次,如果沒有異常情況,以後複查的時間會一點點延長。
病情不同,胃鏡的檢查頻率也就不一樣。除了上述幾種情況之外,胃部其他的一些疾病,比如息肉、穿孔等等,都要根據治療的情況以及病情的進展,按照醫生的要求來做胃鏡的檢查。
參考資料[1] 《做胃鏡到底有多難受?多久做一次合適?》 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2019.2.27[2] 《對胃鏡檢查認識的幾個誤區》 江門市中心醫院 2019.7.19[3] 《這三類人群要小心,胃鏡該做還得做》 太原日報 2020.5.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