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大清康熙年制款青花釉裡紅搖鈴尊
規格:高:22.5cm
此件藏品器型呈豎直長頸,溜肩,至下腹內斂,至底足微微外撇,底部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青花款,口部微侈,器物整體以白釉為底,至腰部以四個釉裡紅圖案團花紋裝飾,底部裝飾一圈釉裡紅蕉葉紋,蕉葉紋底部以青花描線,整體器型端莊秀麗,素雅大方,釉裡紅部分發色純正紅豔,呈色穩定,有明確的濃淡層次,線條清晰而深沉,明快有力,不暈不;胎質潔白細潤,為典型康熙時期糯米胎,釉面呈乳白色,白中略微閃青,玉質感明顯。
搖鈴尊是康熙時期創燒的器型,因形似搖鈴而得名,我們看康熙搖鈴尊的造型,無論是青花還是釉裡紅,其口部微撇,頸部細長,肩部豐滿,線條力度感強,這在古代柴窯燒制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產生變形,故燒製成功的機率不高,搖鈴尊也就成了康熙年間的珍貴官窯品種。
雖然搖鈴尊的名稱來自它的外形,但據說這種器型最早其實是本源於藏傳佛教中的一種法器。該器型的瓷器於清代康熙年間由官窯創新出來,一經燒造成功便開始流行,還出現了青花、釉裡紅、釉下三彩、粉彩、鬥彩、五彩等多種工藝品種,成為當時官窯瓷器裡的珍稀之品。儘管康熙之後,雍正、乾隆、嘉慶朝也多有青花釉裡紅等的搖鈴尊燒造,可在各方面已經不能和康熙間的名品相媲美了。
由於搖鈴尊這類器型在清代瓷器當中是比較少見的,這直接導致了它存世量的稀少。所以搖鈴尊的市場價格就非常高昂———比同期其他形制的瓷器都要珍貴。要是該搖鈴尊瓷器採用的還是釉裡紅這樣燒成條件近乎嚴苛的工藝,那價格更非一般藏家所能企攀。
2020年春季拍賣會,中國嘉德上拍一件《清康熙——青花鋸齒紋搖鈴尊》,其成交價為一千萬零五千
2011年北京瀚海——東波齋藏瓷專場,上拍一對《清康熙——青花釉裡紅瓷器》成交價兩千四百一十五萬
從歷年拍賣成交價來看,此類器型長期市場看漲,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未來增值價值不可限量,值得關注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