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黃賢靈朱華 喬馨
如今,金融消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購物、消費,還是家庭理財,均離不開銀行業務的支持。就在大家充分享受便捷金融的同時,金融消費的詐騙也隨之而來,簡訊、手機、銀行卡、網購、微信等各類詐騙案件頻頻出現,不少市民中招。是不是不法分子詐騙的手段高明呢?其實並不盡然。那麼,如果你遇到金融詐騙時又該如何應對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談談金融消費詐騙這些事吧,8個真實的典型詐騙案例說不定能給予你一定的啟發。
【餘額寶詐騙】
帳號密碼從未示他人餘額寶被盜刷2500元
去年,餘額寶這項與支付寶捆綁的理財產品由於投資門檻低,使得大量資金轉入,同時也被不法分子盯上。近日,南寧就出現了首例餘額寶被盜刷案件,受害人餘額寶的2500多元錢被盜刷。
【案例】
2013年11月26日,市民林女士用電腦登錄個人淘寶帳戶,準備網購時,被提示帳戶餘額不足,無法支付。林女士立即撥打支付寶的客服電話進行查詢,被告知她的餘額寶帳戶從11月23日至26日期間,被人分多次轉走了2500多元錢進行消費。
隨後林女士立刻向公安機關報案,談及自己帳戶信息如何洩露,她懷疑是在「雙十一」 「血拼」時可能點到了帶木馬病毒的連結,導致支付寶密碼被盜。最關鍵的是,林女士的支付寶和餘額寶綁定為同一帳戶,密碼都相同,因此支付寶和餘額寶上的資金可以相互轉移。由於林女士的手機新裝了一款殺毒軟體,餘額變動簡訊提醒被當成垃圾簡訊被攔截,導致她未收到餘額變動簡訊通知。
所幸的是,林女士發現及時,並了解到餘額寶自帶保險。於是,在林女士按支付寶的要求,提供了報案回執單、身份證正反面掃描件以及銀行卡卡號照片後,支付寶於受理後的第三個工作日,將她被盜刷的2500多元錢全額退還至她的銀行帳號內。
【消費提醒】
警方認為支付寶與餘額寶綁定,在提供支付便利的同時,也很容易被人利用,尤其是手機支付,風險更大。同時,建議市民不要輕易點擊店主以及陌生人發送的連結、壓縮包,因為這些連結很有可能含有木馬病毒,盜走餘額寶及支付寶帳號,並進行修改,盜刷帳戶資金。一旦發現餘額寶等帳上的錢被人盜取,立即聯繫支付寶和報案,保留相關網址、帳戶明細等。
【電話詐騙】
電話謊稱包裹有毒品要求市民轉帳消災
電話詐騙一直是違法犯罪中較為常見的騙術,冒稱郵局、銀行甚至警方人員,以要匯款為名實施詐騙,之前明星湯唯也在上海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21萬餘元人民幣。上周,工行南寧市瑞士花園支行就助客戶識破騙局,挽救了資金損失。
【案例】
2014年3月5日中午,市民宋女士急匆匆來到工行南寧市瑞士花園支行,要求辦理5萬元匯款,並且匯款單都沒填就急著要將現金遞入櫃檯。
由於匯款數額比較大,且客戶神色匆忙,這引起銀行櫃員的警覺,便問宋女士是否是給家人匯款及匯款用途。宋女士聽到問話更加緊張,雙手發抖,額頭都冒出汗。銀行櫃員一邊清點現金,一邊和她聊起是否認識收款人,提醒勿要給不認識的人輕易匯款,小心遇到詐騙。
這時宋女士才小聲道出,有公安局打來電話,說自己有一份包裹藏有毒品,現在必須要按照給一個指定帳號匯款,否則自己就要被抓走坐牢。聽到這,銀行櫃員立刻明白宋女士百分之百是遭遇電話詐騙,立刻停止辦理業務,說這是犯罪分子慣用的詐騙伎倆。此時,恍然大悟的宋女士這才明白原來這是一場騙局,慶幸自己的5萬元還好沒有成功轉出。
【消費提醒】
民警提醒,近段時間來,電話詐騙的手段不斷翻新,花樣層出不窮,這些騙子大多數躲在境外,通過網絡和科技手段冒用其他單位的電話號碼實施詐騙。市民接到類似電話後,首先應該核實自己是否有如騙子所說的情況,不管對方多麼「熱心」,一定要冷靜思考,只要到附近派出所和銀行諮詢,就能避免上當,且不要輕易將自己的身份信息和銀行帳號隨意洩露,極易招來騙子造成損失。
【ATM詐騙】
假提示貼上ATM機舊伎倆仍有人上當
貼膠水、假提示,這種ATM機詐騙的舊伎倆,可以說早被大家熟悉。近幾年,銀行加大了ATM機的安全防範,ATM詐騙案例越來越少,但偏偏老的伎倆還是有人上了當。究其原因,應該還是個人防範意識不高吧。
【案例】
2013年10月,南寧民警在巡邏時,發現一可疑男子在銀行ATM機前擺弄著什麼。民警上前一看,該名男子正用膠水對ATM機的出鈔口做手腳。這下,騙子被逮現場了。
原來,該名男子選擇在半夜或凌晨對銀行ATM機做手腳,他們先用膠水將出鈔口封住,讓市民在ATM機取錢時不能正常出鈔,之後貼上一張假的溫馨提示在ATM機上。市民發現取不出錢時,看到機上的「溫馨提示」,很自然地就按照提示上的電話撥打過去,這樣就進了騙子的圈套。
據嫌疑人楊某交代,他們一伙人利用貼膠水、貼假提示的手段,短短10來天,貼了三四十臺ATM機,騙得了一些錢財。他是在玩賭博遊戲機時,經人介紹知道了這條所謂的「發財之路」。此前,他們在湖南、廣東、潮州犯案較多,大家分工合作,錢到手後就進行分贓。就在落網前一天,他還分得3000元。
【消費提醒】
中國銀聯廣西分公司工作人員建議,自助取款前,請持卡人留意取款環境是否安全。取款時請留心ATM機具周圍是否有多餘的裝置或攝像頭,以及插卡口或出鈔口是否有異常情況或改造痕跡。如果遇到機具吞卡或不吐鈔時,不要輕易離開,請直接在原地撥打ATM所屬銀行的客服熱線求助。同時,請謹慎識別機具上張貼的「故障」「升級」或要求轉帳的所謂「公告」,銀行、銀聯不會要求持卡人向指定帳戶匯款。取款結束,請不要隨手丟棄交易單據,應妥善保管或及時銷毀。
【銀行卡詐騙】
輕信中介辦高額信用卡 結果收萬元催收函
「只要有身份證就能申請到5萬元至50萬元的信用卡」,「最快3日下卡」,「只需3%至5%手續費」……如今代辦信用卡小廣告經常可見,其實這是詐騙團夥利用以能申辦到銀行高額信用卡為幌子,不僅騙取高額中介費,還盜刷信用卡。
【案例】
北海市民陳先生一天聽到朋友說可以通過中介辦信用卡,便找到一家自稱能幫辦理高額信用卡的某公司,當場填寫了一張信用卡申請表。工作單位填的是某中介公司,寄信地址也為某公司的地址,手機號碼為某公司提供的號碼,還把所有個人信息留在某公司。同時支付了50元手續費,並承諾領卡後將支付某公司批卡額度的20%手續費。
一個月之後,陳先生致電某公司信用卡是否已寄到,某公司負責人稱未曾收到,陳先生以為辦卡未通過,於是就不再理會此事。過了半年之後,陳先生突然收到銀行的催收信函,稱其已在銀行有信用卡欠款。陳先生致電銀行詢問,確有此事。
原來,該中介機構謊稱能辦高額度卡,收取客戶所有個人信息,領卡後稱辦卡未通過,但私自開通卡片,更改信息,從而刷卡套現。
【消費提醒】
「一些市民受制於銀行額度限制,希望通過中介代辦機構,拿到信用額度高的信用卡,這是不現實的。還有一些人對信用卡申請流程不甚了解,以為找中介更加省事,這也給了騙子機會。」中國農業銀行廣西分行營業部銀行卡部負責人盧祖雄提醒,市民不要輕信辦卡中介能辦高額度卡,這是不實際的。市民申辦信用卡應該走銀行的正規渠道申請,以免被騙,並且個人的證件信息不要隨意給他人,以免造成資金損失,還使得信用有汙點,耽誤今後貸款買房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