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2019年平均工資的數據,不少朋友表示,「早已經習慣和淡然。」
也就是說,其實更多的人已經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發現不是每個企業都是阿里和華為。
同樣的,也不是每個人的年薪都可以上百萬,如此看來,在2019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數據面前,更多人的心態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一句話,努力想辦法讓自己的工資再漲漲,興許是大家最關切的。
另一方面,對於普通勞動者而言,工資的概念往往是稅後工資,就是你的實際卡上收到的工資。但平均工資指的是稅前工資,也就是說,包括了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
此外,平均工資水平及增長還是和個人相關的,若心裡特別不平衡,只能繼續研究如何縮短自己心目中的距離。
眾所周知,非私營單位包括公務員、事業編、國企職工和軍隊等。
有數據顯示,大陸各級公務員約750萬人,事業編制人員約3100多萬人,國有企業總職工數約3800萬人,軍隊200萬,非私營單位總共7800萬人,加上未在編人員,總人數破億。
這樣看,有1億人的平均工資超9萬是件好事,不過也看得出選擇就業的瓶頸和困難是一直存在的。
因此,對於領導坐辦公室談笑風生間百萬年薪,小兵拼命在一線累死累活月入三千的現象,難免讓人有些氣餒。
不過,在2020年經濟發展有些沉重的當前,許多朋友表示,好幾個月的績效工資還沒有收到,對於未來的去向更是擔憂。
對此,我覺得也不必給自己太大的負擔。
如果必須要承受這些對比與壓力,那就歡喜接受就好了,只要你們一家子所需用的一切都是可以應付得來,並且你在工作上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長,確實不需要太過於糾結平均數吧。願我們都保持一顆知足常樂的心,過好每一天。
最後,對於2019年平均工資出爐以後,你在思考什麼問題?
(註:圖片來自網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