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名醫楊育正:患癌後對醫院管理的思考

2021-01-21 健康界

我深刻感受到,病人住進醫院後,在接觸高水平醫療的治療前,更需要的是體貼溫暖的態度、真誠的尊重和關懷。病後,我不斷勉勵同人,我們除了在醫療設備和技術提升上做努力,更要把這裡變成一個溫馨的就醫環境,讓病人也如我們自己人一樣,在這裡能夠放心、安心就醫,這才真正算是高水平的醫療團隊。

生病讓我深刻感受到,病人在接觸高水平醫療前,更需要的是體貼溫暖的態度、真誠的尊重和關懷。如果沒有能力和信心把自己的醫院變成病人就醫最好的選擇,我如何能代表這家醫院去面對病人?

尋求最好的醫療資源和自己最信賴的醫療團隊,是每個病人就醫的基本權利。但對於一所醫院的管理階層,特別是身為「院長」,任何醫療選擇都無法單純只代表個人,而必須考慮到醫院最大的利益及角色。

在疾病面前,我們這等被視為「醫院高層」的分子,反而可能失去一般人享有的「選擇權」。

決不帶著院長頭銜到他院治療

在我的副鼻竇腫瘤病理切片出爐之前,必須動大手術的扁平細胞癌可能性尚未排除。一旦真的需要動大手術,不僅必須長時間地治療、恢復,生命也可能立即受到威脅;為了尋求最合適的醫療,我也不排除需要轉至他院動手術。當時我腦海裡做出的第一個決定是,如果我因此必須到他院就醫,將立即辭去上任93天的馬偕院長一職。

我向我的同人們表示:「我絕對不會帶著院長的身份,到別的醫院做治療。」

過去,醫院不是沒有主管階層因患癌而悄悄到他院尋找更為信任的治療的前例,我個人覺得,作為一個「病人」,這是人之常情。但我身為代表馬偕醫院的最高主管,生病時,若對自己服務的醫院都沒有展現出信賴,如何面對每天那麼多到馬偕醫院就醫、把健康託付給我們的病人和家屬?

這或許並非妥帖的做法,我也不認為要成為每個人比照的標準,因為事實上,各醫院的發展確實各有專精。但我對自己服務的單位表達忠誠的觀念,或許承繼自先父,當年父親罹患甲狀腺癌住院時,仍在臺北市市長任內,因並發骨轉移需要動手術,當時為了選擇醫療團隊也是斟酌再三。

但若真是扁平細胞癌必須做的大範圍顱顏手術,臺灣能夠處理的醫療團隊確實屈指可數,其中,長庚醫院在該方面表現是極為傑出的。

在我病後,與我家有三代交情,也曾在馬偕醫院任職的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頭頸部腫瘤科主任陳一豪醫生曾來探望我,也表示願意為我動手術。某大醫院甚至有人預言:「楊育正會來我們這裡治療。」

為「癌症不代表絕症」做最佳註解

我坦承,自己內心天人交戰。在醫療專業上,我相信老同事陳醫生的團隊會為我的疾病創造最佳的治療成果。但在另一方面,我心裡有個聲音提出反對:「如果沒有能力和信心把自己的醫院變成其他病人就醫最好的選擇,我如何能代表這家醫院去面對病人?」

所以我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就是以「院長的身份」,在自己的醫院動手術;要不就是以「一般病人的身份」,選擇去他院就醫。如果是後者,那即表示自己將卸下院長一職。

所幸老天垂憐,病理報告出爐,不是這種最為困難也最棘手的癌症,而是內科治療即可處理的B細胞淋巴癌。馬偕醫院的醫療團隊們也展現了優異的醫療水平,在醫療方向或判定上都與世界上最新的觀念同步,協助我一次又一次渡過了難關,充分為「癌症不代表絕症」做了最好的註解。

全方位提升醫院治癌設備

患癌倒是令我對醫院的規劃及重點發展有了與就醫病人家屬最感同身受、切合需求的感觸。在病程告一段落後,我便與團隊著手規劃提升及彌補馬偕醫院在癌症照護上的缺口,投資建設當代最好的兩床碘131 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興建更溫馨、高質量的癌症日間照護中心。

碘131 病房,專為甲狀腺癌病人而設

碘131 病房是專為甲狀腺癌病人設置的。過去馬偕接收這類病人,都必須轉到他院。這些病人其實為數不多,投資這個病房,幾乎註定是無法回收成本的,然而,它卻是一所醫院在癌症照護上不應缺少的一塊。

由於接受放射性碘照射治療的病人,全身都會帶著放射線,相關的排洩物、衣物,甚至病人本身,若沒有辦法確定放射線已消退到安全範圍,一旦流出或與外界接觸,會有輻射汙染的風險。

但在碘131 病房裡,病房完全隔離,護理人員以自動送藥系統送藥,不會接觸到病人;病人的排洩物也會集中收集、儲存,待放射性自然衰退到安全範圍後再做處理。病房還設有監測系統,病人只要站在病房內的儀器前,即可掃描偵測身上的放射線量,同步傳輸到護理站。

該病房在2013 年年底完成後,我們醫院立即有一名癌症科的醫生使用了。照護病人如員工,也讓員工不幸成為病人後,能以我們的醫院作為治療的第一選擇,這是我督促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很慶幸,這位醫生不必面臨與我相同的難題。

骨髓移植病房,彌補硬體缺憾

馬偕醫院無論成人或兒童癌症的血液腫瘤內科治療,成果一直極為優異。但若病人的狀況需要進一步做骨髓移植,由於院內一直沒有規劃骨髓移植的空間,便不得不將病人轉至他院。

當我對我們的血液腫瘤科醫生林炯森說:「我們來把骨髓移植病房蓋起來吧!」已進入中壯年的55 歲的林醫生又期待又怕受傷害地回應:「院長,不要再戲弄我啦!」

林醫生之所以會出此言,是因為他為了發展骨髓移植,已經準備了15 年之久,從還是滿頭青絲的少年郎就帶領此領域的團隊進修學習,可等到了已冒出白髮,一身功夫都還沒能派上用場。

而在這期間,醫院對於年輕醫生的相關技術訓練也從未間斷。

萬事早已具備,遲遲欠缺硬體病房設施這個「東風」。但這一次,我不讓醫生再由黑髮等到白頭,更不讓他們一再滿臉抱歉地請病人家屬轉院。骨髓移植病房已開始動工,預計2015 年年初就會完成(原著完成於2014 年10 月——編者注),相信林醫生領導的馬偕血液腫瘤科骨髓移植團隊,能成為十八般武藝皆完備的頂級團隊。

癌症日間照護中心,體貼、便利又溫馨除了醫療設備、技能之外,對於長年都要進出醫院,化療期間更是把醫院當家的病人和家屬,還需有體貼、便利與溫馨的環境。於是一個環境良好、服務時間彈性的癌症日間照護中心,已成發達地區癌症醫院的趨勢。

現在許多化療已發展為門診治療或一日住院,但病人不是仍得花一天時間來住院,就是得請半天假到門診注射、觀察,因為門診五點後就關門,設計不夠貼心。

為了騰出一個空間做癌症日間照護中心,不僅集中治療、空間人性化,也能提供晚間注射。我們的行政團隊在我所倚重的張文信副院長的帶領下,絞盡腦汁,讓臺北、淡水空間大挪移:先把淡水呼吸照護病房區擴大,再將臺北的呼吸治療中心整併到淡水,空出來的地方就是將來的臺北癌症日間照護中心。

即便牽一髮動全身,工程浩大,都必須做到。讓癌症病人日後甚至可以正常上班,晚上下班後再來醫院化療,更有助於讓癌症成為可以兼顧生活質量及生活秩序的慢性病。

把頂尖的設備及環境建置到位,自然能吸引一流的人才投入,讓馬偕成為「最好的醫院」匯集的聚落。癌症是目前威脅人類健康最大的禍首,提供最完備照護能力及配備的醫療機構,才具有一流醫院的資格。

讓「自己人」也能安心治療

患癌給了我許多生命價值的啟發,也指引了我在醫院經營、管理上的方向,讓馬偕醫院不僅是病人醫療的最佳選擇,更要讓我們自己上上下下的員工及親屬,一旦有醫療需要時,也能毫不遲疑、安心選擇自己的醫院治療。

我也不諱言,因為身份特殊,在馬偕一切的治療和照護,都是最體貼、最及時的。但生病讓我深刻感受到,病人住進醫院後,在接觸高水平醫療的治療前,更需要的是體貼溫暖的態度、真誠的尊重和關懷。病後,我不斷勉勵同人,我們除了在醫療設備和技術提升上做努力,更要把這裡變成一個溫馨的就醫環境,讓病人也如我們自己人一樣,在這裡能夠放心、安心就醫,這才真正算是高水平的醫療團隊。

相關閱讀:

《在我離去之前》(新書連載一)

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160817/content-1005274.html

《在我離去之前》(連載五)—沒能最好

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160823/content-1005430.html

《在我離去之前》(連載十)—第三隻眼

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160831/content-1005695.html

京東購買連結:

http://item.jd.com/10385810699.html

淘寶購買連結: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c.w4024-12612115753.2.MnFDtc&id=532948849134&scene=taobao_shop

手機微店購買:

https://wap.koudaitong.com/v2/goods/278uth6uyskvz

相關焦點

  • 醫生患癌後給出的良言忠告:這些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當他們自己經歷患癌後,又有哪些良言忠告?值得每個人認真看!肺癌醫生患上肺癌後:不要長期高壓和疲憊!徐林友,黃山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患病後,我迅速戒掉了菸酒,平時多吃素菜和玉米等,葷菜很少吃,也不外出應酬了,大多數時間安靜地坐著,看醫學書籍,陪女兒和妻子。婦科腫瘤專家患癌後:長期鬱悶真的會得癌!
  • 3位患癌醫生,5個病後忠告!轉給每個渴望健康的人
    王磊病後如是說道。 已經患癌的人士應積極配合治療,享受生活,重在當下。關於這個,王磊說道:「如果一個人對於即將發生的事情無法接受,只會令自己和身邊的人很痛苦。」人生如旅途,他也已準備好做那個提前下車的旅客,儘管最後面臨的可能是壞結果,但是在真正倒下之前,仍然要做自己命運的主宰者,要讓每一天過得有意義。如常地工作讓他感受到生命依舊豐盈。
  • 醫生患癌後的忠告句句暖心...
    醫生也是人,他們也會生老病死,醫生見慣了重病患者,當他們自己患癌後——那些忠告是你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很多人是被嚇死的安徽黃山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 徐林友徐林友畢業後一直在黃山市人民醫院從事胸外科臨床工作,肺癌的外科治療是其工作重點之一,20多年來,他接診了無數肺癌患者。沒想到,後來肺癌降臨到了他自己身上,而且是肺癌腦轉移的晚期肺癌患者。
  • 在上海坐診的臺灣名醫陳保羅
    在上海坐診的臺灣名醫陳保羅 2012年06月06日 09:33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徐林友|張玲|腫塊|吸菸|醫生|癌症|肺癌|臺灣|馬偕|喝酒
    當他們自己經歷患癌後,又有哪些良言忠告?值得每個人認真看!肺癌醫生患上肺癌後:不要長期高壓和疲憊!徐林友,黃山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患病後,我迅速戒掉了菸酒,平時多吃素菜和玉米等,葷菜很少吃,也不外出應酬了,大多數時間安靜地坐著,看醫學書籍,陪女兒和妻子。婦科腫瘤專家患癌後:長期鬱悶真的會得癌!臺灣馬偕紀念醫院院長,著名的產科名醫、婦科癌症治療專家——楊育正。
  • 臺灣名醫南昌坐診 患者享寶島醫療服務
    中國臺灣網9月24日南昌消息 「十一」期間,臺灣婦科產科名醫將來到江西南昌艾瑪婦產醫院坐診,南昌女性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亞洲領先的寶島醫療服務。  作為海峽兩岸攜手打造的江西首個大型國際化高端專業婦產醫院,南昌艾瑪婦產醫院是參照JCI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標準創建,全面導入FCWI全程化國際婦產醫療服務的醫院。在臺灣先進醫療技術的引進與應用上,南昌艾瑪婦產醫院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醫院與臺灣中山醫院等臺灣權威醫療機構開通婦產科名醫共享平臺。
  • 向管理要績效--臺灣長庚醫院印象
    新華網臺北10月9日電(記者胡創偉茆雷磊)「經營之神」王永慶經營的長庚醫院果然不同凡響。剛剛公布的一份「臺灣醫學中心獲利率排名」顯示,長庚醫院的獲利能力在臺灣醫界遙遙領先。  根據臺灣醫改基金會公布的數字,臺灣33家醫院在2002年的營業收入,長庚醫院以稅前純收入67.4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7億元)拔得頭籌,獲利率達20%。
  • 一家臺灣醫院引發的思考
    績效管理升級醫院品質一家臺灣醫院引發的思考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4-10-8 牟一  如何建立合理的公立醫院薪酬分配製度是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話題,績效管理改革成為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在「2014清華長庚醫療改革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報》記者獲悉,清華大學新建附屬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將於年底正式運營。歷經10年,這所由清華大學與華陽電業有限公司(臺塑關係企業)共同建立,由臺灣長庚醫院創始人王永慶捐贈的新模式公立醫院,即將敞開大門。
  • 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收治塵爆傷員中恐有10人不樂觀
    華夏經緯網7月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楊育正7日說出內心話,這次八仙塵爆大面積燒傷的傷員,馬偕收治的50個病人中,「起碼有10個會再見」,他真的很不舍把真實可能的情況說出來。    他進一步說明,馬偕醫院(淡水院區、臺北院區)直至昨天還有50人在接受治療,其中有34個都是深度百分之50以上燒傷,接著他吸了一口氣說,這麼大面積的深度燒傷,「最終死亡率我不願講出來,這50個病人中,起碼有10個會再見,而重度的34個傷員比率恐更高」。
  • 臺灣人患癌速度創新高 平均每5分06秒就有1人患癌
    臺灣人患癌速度創新高 平均每5分06秒就有1人患癌 2017-05  男性癌患是女性1.3倍  根據臺灣「國民健康署」最新推出的《2014年度10大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島內平均每10萬人中有303.8人患癌;新增患者中,男性癌症發生率是女性的1.3倍;男性癌症患者一年達5.6093萬人,較前一年增加5492人。
  • 長沙市第四醫院泌尿外科名醫工程啟動,2家鄉鎮名醫工作站掛牌
    長沙市第四醫院名醫工作室喬口工作站揭牌。紅網時刻9月18日訊(通訊員 楊芳)9月17日,長沙市第四醫院「泌尿外科名醫工作室」 揭牌成立,長沙市第四醫院名醫工作室喬口工作站和菁華鋪工作站也分別舉行揭牌儀式。
  • 臺名醫入臺資醫院 業者指臺醫登陸執業明年高峰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醫界又開始西進大陸了。桃園敏盛醫院17日搶下頭籌,與大陸第一家由臺資成立的旺旺醫院籤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包括臺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臺大前校長陳維昭等名醫組成的醫療團隊,將進駐旺旺醫院。
  • 臺灣專家講述臺灣醫院如何做精細化管理(中)
    就像一個GPS,我們用了導航系統,有很多的路,那醫院裡面每個人都會有產生的動線,有醫師、有檢驗、有病人都有不同的動線,而這個動線當你把它繪製之後,你就會發現有很多所謂的有交通擁擠的地方,有動線阻塞的地方,有動線重疊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去思考如何用一些好的方法來改善,減少動線的擁擠,甚至能夠做分流;各位有機會一定去看下醫院裡導入5S的管理,其中整理整潔清潔等各方面的5S規範的動作,就能夠呈現出來的一個手法之一
  • 臺名醫設頂級診所掛號費1萬2 民團批志在賺錢
    臺灣名醫群要設「頂級自費醫療診所」。(圖/臺灣東森新聞)    華夏經緯網3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將出現第一家完全自費的五星級診所?根據媒體報導,前臺大醫院院長李源德與12位醫界知名教授將一同設立全自費診所,在沒有健保的狀況下,光自費掛號就要一萬二(新臺幣,下同)。對此,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直批,臺灣一直有名醫迷思,認為這群名醫的做法是在告訴醫科學生從醫是志在賺錢。
  • 臺灣發現含亞硝酸鹽印尼燕窩 醫生提醒易患癌
    臺灣發現含亞硝酸鹽印尼燕窩 醫生提醒易患癌 2011年10月13日 15:2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醫療l臺灣醫院管理考察之旅
    考察頂級醫院實地考察臺灣知名醫院經營模式和管理經驗,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學習精品課程臺灣著名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聽課,權威講師講解醫院管理精品課程。飽覽極致美景臺灣美景壯遊,飽覽寶島極致美景,學習之餘,放鬆身心。
  • 沃醫婦產名醫集團 和昆明馨安醫院籤約
    9月11日,沃醫婦產名醫集團與昆明馨安醫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沃醫子宮肌瘤微無創中心」落地昆明。沃醫婦產名醫集團聯合創始人龔曉明博士以及馨安醫院董事長馬永紅教授和醫患嘉賓出席籤約儀式。沃醫婦產名醫集團是國內政策放開多點執業後,首個婦產專家醫生集團,獨家籤約婦產診療領域頂級專家121位,是國內婦產診療領域的領導者。
  • 名醫在身邊|曲文慶:換位思考 做病人的知心醫者
    編者按:為了搭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新橋梁,讓煙臺市民更好地了解本地名醫,中國山東網煙臺頻道特推出「名醫在身邊」系列專訪,通過採訪煙臺各醫院名醫,講述其背後的故事。本期,記者採訪到煙臺足踝外科專家曲文慶。近日,記者走進煙臺山醫院,採訪到煙臺山醫院足踝外科主任曲文慶。術業有專攻 潛心鑽研足踝外科十餘年記者了解到,曲文慶接受過正規系統的足踝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教育,是國內較早開始研究足踝外科的專家。他早年於上海同濟醫院和北京同仁醫院進修足踝創傷和足踝矯形,為後期開展足踝外科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青年名醫培養基地」落戶北京京城皮膚醫院
    中國財富網訊 為促進我國醫學的傳承與發展,滿足人民對皮膚健康的基本需求,提升我國皮膚科醫生的整體素質和醫學水平,解決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2020年12月5日,「京城醫療中青年名醫培養工程」啟動儀式在北京京城皮膚醫院隆重舉行。
  • 北京兒童醫院首兒所「明星小藥」、名醫賈立群們將現身這些醫院
    核心醫院負責成員醫院兒科科室管理、臨床工作、經濟運行、專業發展、學科與人才隊伍建設等工作;成員醫院負責科室績效管理、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依法執業與行風建設、醫療投訴與糾紛等工作。兩家核心醫院要向3家成員醫院各派駐兒科主任及業務骨幹,全職在成員醫院工作;派駐主任全面負責成員醫院兒科管理工作,服從成員醫院對中層幹部的管理要求,負責完成成員醫院下達的科室績效考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