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周邊遊#
文/公子小白
阜新擁有8000年的悠久歷史,是人類文明第一縷炊煙升起的地方。
查海遺址出土的玉塊等玉器是迄今為止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最早的玉器,被譽為''世界第1玉」;出土的龍紋陶片和長197米的大型石堆龍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形象,被譽為「中國第一龍」。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因此將阜新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
01佛光神韻—海棠山
阜新市的景點不多,但是能夠成為旅遊景點的地區都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最近幾年,阜新開通高鐵以後更加方便了遊客前往遊玩。
來到海棠山,朋友們一定會問,海棠山是因山上長有海棠而得名嗎?當然不是,海棠是蒙古族名字「亥臺音兀勒」中的「亥臺」的音譯,而「兀勒」則是「瞭望哨山」的意思。海棠山風景名勝區地處東北三大名山之一的醫巫閭山,位於阜新蒙古族自治
進入景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粗獷雄渾的「佛」字造型的山門。左邊的單人旁代表人,右邊弓箭的弓加兩豎,代表人生之路曲折漫長,人只有通過曲折漫長的修煉才可成佛,同時寓意佛光普照大地,和平永駐人間。山門上方由末代皇帝溥儀之弟、當代書法家溥傑題寫的「海棠山普安寺」六個金燦燦的大字,遒勁的筆力,獨特的風格,更襯託出海棠山的神秘色彩。
普安寺,俗稱大喇嘛洞,是阜新地區僅次於瑞應寺的第二大寺廟,始建於1683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歷經270餘年,有6代5位活佛相傳。由於清王朝倡導黃教,蒙古王公積極支持,所以普安寺不斷擴建,歷時百餘年,終於形成了具有完整體系的藏傳佛教寺廟建築群。
寺院建築依山勢布局,寺內雕鑄塑畫及眾多佛像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煙火鼎盛時期,喇嘛多達1600多名。普安寺的主體建築是大雄寶殿,大殿正中門上掛著道光皇帝御筆欽賜的「普安寺」區額,兩側有壁畫四大天王像。
普安寺是東方藏傳佛教中心,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2002年7月重新修復的措欽大殿正式落成。大殿建築面積為968平方米,建築宏偉,風格迥異,整個大殿用黃金6公斤,寶石1200塊,是目前東北地區修復建設的最大一座藏傳佛教廟宇。
02大青溝
大清溝風景區地處彰武縣西北大冷蒙古族自治鄉,距阜新市區l10公裡,距省會瀋陽市170公裡,101、304國道從這裡穿過,是集山、水、沙、林於一體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大清溝水庫始建於1958年,1973年進行了擴建,水庫壩長320米寬33米、高233米,水庫以粉沙築壩堪稱世界之最」。
大清溝南依松遼平原,東、西、北三面被號稱「八百裡瀚海」的科爾沁沙漠包圍,南北長5.4公裡,東西寬4公裡,佔地629平方公裡,總庫容量1025萬立方米,是典型的沙漠斷裂峽谷地帶具有獨特的地域特徵,是沙海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大清溝一直流傳著八大怪現象,就是「馬架房、土板牆、粉沙築壩壩不倒、原始森林冬天有青草、大旱不幹、大澇不淹、烏鴉不築巢、青蛙不會叫」,為景區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看到大青溝這八大怪現象,似乎比瀋陽怪坡還要神奇一些。相信也只有真正去過遊玩的人,才能夠對這大青溝八大怪現象有所了解。
03清魚宴
清構魚宴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魚鮮味美、口味純正。食用的魚均採用現吃現捕現做的方式。二是烹調技術高超,不同的魚採用不同的做法,用魚的不同部位,可做出不同口味的佳餚。
三是烹調方法、花樣繁多。有紅燒、幹炸、糖醋、清燉、清蒸、酸辣、滑畑等20多種。清溝全魚宴是阜新八大美食之一。
當夜幕降臨時,圍坐在簿火旁,盡情地說,盡情地唱,盡情地跳,暢飲杯中美酒,欣賞蒙古族舞蹈,體驗古人所說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意境。
那麼,看到這裡阜新大青溝和海棠山你會在閒暇之餘來看看嗎?
很多人五嶽五鎮都說不全,更別說知道清華大學和醫巫閭山的關係了
遼寧一座擁有四張「名片」的旅遊城市,任何一張名片都值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