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2020-12-20 騰訊網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中國人怎麼養老?對於我們這個人口大國而言,這個話題沉重得似乎難以觸碰。

北京,兩會。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徐輝回答記者提問,他說:「觀察今天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有三個新的觀察點,就是觀察我們的社會怎麼對待農民、老人、殘疾人。如果8億農民、2億老年人、8000-9000萬殘疾人都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我們的社會肯定非常的美好。

和其他發達國家比較起來,我們是跑步進入養老社會,未富先老,現在的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是2億人,10年以後就達到4億人,到建國100周年的時候可能會達到4.8億。未來的社會,我們國家最大的群體可能會從農民轉變成老年人,所以我們多年來一直非常關注破解老年養老事業的難題。」

再難以觸碰的話題,都必須要去討論和破解了,因為老齡化的中國已不能等。

寺院養老可為中國分憂

在2019年政協會上,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心澄法師特地提交了開辦佛教養老院的提案。其實,以慈悲濟世為己任的宗教界,早已開始關注中國的養老問題。

早在2009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普法法師就提交了《大力引導宗教界融入社會參與興辦養老事業》的提案:「積極參與興辦養老公益事業,建設以老人贍養為主的專業養老機構,使老有所養、老有所學、病有所醫、死有所安。」

但時至今日,寺院養老並未獲得宗教界的普遍認同與複製。心澄法師指出:「我們國家出臺了很多養老政策,但這些政策對於寺院養老這一塊並沒有能覆蓋,目前建寺院養老院的土地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誦經、吃素,寺廟養老優哉遊哉

寺院養老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養老模式?讓我們去已經摸索了14年多的福建沙縣顯密吉祥寺養老院去看看。

這裡生活著百名左右的老人,他們都不是出家人——這座背倚青山的寺廟,從1999年起,就開始探索寺院創辦養老院的社會化之路。

「在這裡養老,吃得好,睡得好,空氣好,玩得好。」83歲的石瓜子說。石瓜子的子女常年在外做生意,幾年前老伴去世後,她獨自過日子,經常飽一頓飢一頓。擔心自己死了都無人知道,她來到顯密吉祥寺養老院。

養老院由81歲的住持照禪法師、77歲的院長能清法師等僧人,於1999年10月創辦。照禪法師曾在1994年患骨癌,照禪許下大願:「病若好,我要辦一個佛教養老院,收100個無依無靠的苦難老人居住,修身學佛,頤養天年。」發此願畢,一個多月後重病不醫漸漸自好。

照禪法師與能清法師隨後為籌辦養老院奔走四方。2000年,養老院正式接收第一批18名孤寡老人。現在,養老院的百名老人中,100歲以上的有兩人。

目前,養老院採取寺廟護法(信眾)捐助供養、護法義工長期護理照料、入住老人互幫互助、按常住僧尼進行日常管理的方式,為老人提供安身之所。老人們早晨4點多鐘起床,或誦經,或健身,晚上7點多就寢;一日三餐定時,早餐稀飯饅頭,中晚餐四菜一湯,隨便吃。老人們住的房子,大間的約14個平方,住3位老人家;小間的約10個平方,住兩個人。

養老院還設有醫務室,傷風感冒都能在醫務室解決。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沙縣人民醫院每年免費為老人們體檢一次。一旦老人患了大病,大醫院的救護車就會出動。

難題一:資金

養老院剛成立時,服務對象是孤寡和貧困老人。後來,一些兒女在外經商、自己獨自在家的老人和一些被子女拋棄的老人等,也慕名而來。佛以慈悲為懷,養老院也來者不拒。

目前,每位老人每月各種費用加起來,約需1500塊錢。從1999年到現在,養老院的建設及日常費用,已達800多萬元,全部是由照禪法師和能清法師等人在香港、上海等地化緣所得。不少信眾慷慨捐資,比如香港商人陳昇隆先生,至今已捐300多萬元。

相比之下,一些老人的子女卻很摳門。有不少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做生意,但只有一個老人的子女每月主動給養老院3000元,其他人沒給過分毫。這3000元,剛好夠養老院支付兩名專職護工的工資。有些兒女成家後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之後再也沒來見親生父母。但也有的子女看到老人生活得開心,被寺院感化,開始主動看望老人家,陪老人家散散步聊聊天。

「現在資金是個大問題。」照禪法師介紹,為了讓養老院的老人在百年之後能有一個棲身之地,寺院在年初啟動了骨灰塔的建設,但是資金不足,只能停停建建,還只完成三分之一。

難題二:年輕護理人員缺乏

10多年來,養老院的老人從來沒有發生過意外,但養老院還是想聘請幾個年輕的護理人員,以便在老人發生摔倒、急病發生等意外時派上用場。但是,由於能開出的工資較低,且只能吃素,沒有年輕人願意到養老院從事專職護理工作。現有的兩名專職護理人員,都已是年滿六旬的女子。

迎難而上,寺院養老可複製

在中國宋代,寺廟中就出現了收養貧病老人的居養院和安濟坊。我國寺院眾多,分布極廣,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背景下,這種寺廟養老的模式,有沒有廣為複製的可能呢?

能清法師認為,顯密吉祥寺只是座小寺廟,都能辦起養老院,因而其興辦養老院的模式,完全可以被其他寺院所複製,為解決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助一臂之力。並且,顯密吉祥寺養老院已經引起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沙縣統戰部等部門積極呼籲,為養老院爭取到了每年每位老人床位50元的補助;縣裡為顯密吉祥寺的教職人員解決了醫療、養老等保險。

如今,年事已高的照禪法師和能清法師也已經找到了接班人,那就是能清法師的關門弟子、39歲的道給法師。照禪法師表示,寺院還會進一步擴大養老院,讓更多需要幫助的老人在這裡安享晚年。

觀點碰撞,有點讚也有憂慮

對顯密吉祥寺辦養老院的事,網友們在大加讚賞之餘,也表示了擔憂。網友「開心老頑童」說:寺院養老是社會化養老的一種方式。而網友「大川」則說:寺院養老,反映出我國養老制度有缺陷,將本該國家承擔的責任,扔給以慈悲為懷的僧人,這不是養老的根本出路。

他山之石,國外佛教廣泛參與養老

各國佛教參與敬老養老事業的歷史十分久遠。如在日本,最著名的就是福田思想和「四個院」的實踐。「四個院」即指施藥院、療病院、悲田院、敬田院,其中的悲田院就是對鰥寡老弱的救助。

日本悲田院的老人生活

近代日本佛教界針對養老敬老的主要慈善義舉還包括:1901年起在名古屋、大阪、東京分別成立養老院;1917年在京都、佐賀開展養老事業;1961年成立壺坂寺慈母院(日本最早的盲人養老院)等。

悲田院的老人膳食

如今,受老齡化困擾的泰國,更是鼓勵全國各地的佛教寺廟、基督教堂等宗教慈善機構積極介入養老福利事業。這些機構是目前泰國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的頂梁柱。

在我國老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信奉佛教。佛教中講求要報父母、眾生、國土、佛祖「四重恩」,以及「普渡眾生」的理念,這與社會上提倡的養老、敬老、助老中華傳統美德有相通之處,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佛教寺廟興辦養老機構成為一項眾望所歸的善行善舉。而且,寺廟大都建在山高林深的清淨之地,也正是老年人極為適宜、喜歡的生活環境。

願人們心中持有的寺廟只應有青燈古佛、不問世事的陳舊觀念,一步步轉變。也祈願建寺院養老院的土地問題能早日得到重視和解決。我們祈願,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創建和諧社會中的古剎新事,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網絡轉載)

相關焦點

  • 重陽節|​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中國人怎麼養老?對於我們這個人口大國而言,這個話題沉重得似乎難以觸碰。 再難以觸碰的話題,都必須要去討論和破解了,因為老齡化的中國已不能等。 寺院養老可為中國分憂 在2019年政協會上,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心澄法師特地提交了開辦佛教養老院的提案。其實,以慈悲濟世為己任的宗教界,早已開始關注中國的養老問題。
  • 重陽節裡話養老
    今天是重陽節是個弘揚孝道愛老敬老的節日重陽節靜賞秋日芳華相伴登高望遠雲龍開通養老服務專線今天上午,雲龍示範區雲田鎮雲田社區大舞臺就舉行了一場信息化養老推廣暨重陽節敬老活動同年11月份,雲龍示範區建成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並投入使用,引入株洲市神農愛慕家養老中心運營,並開通了12349養老服務專線,為老人提供上門養老服務。目前,12349養老服務專線聯合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可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家政、精神慰藉四大類服務。
  •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因「九九」有長久、長壽之意。尊老敬老,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千年代代相傳。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已有千餘年歷史,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孔子認為「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有所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作子女的,如果僅是能養父母,並不尊敬他們,更不能以和顏悅色的態度對待他們,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
  • 重陽節的玩法原來都在敦煌壁畫上!
    10月21日(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你是不是已經被「回家陪老人」刷了屏?可咋陪才能好玩又傳統?古老的敦煌壁畫已經手把手教你啦!
  • 鳳縣圖書館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
    10月23日下午,在重陽節來臨之際,為傳承中華民族孝老愛親傳統美德,營造濃厚尊老、孝老、養老的良好社會氛圍,鳳縣文化館、鳳縣圖書館攜手走進鳳縣福澤養老助殘服務中心,聯合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實踐活動,陪同老人共同度過一個別樣的重陽節,一起體驗著感恩、關懷的濃濃情感,感受新時代大家庭濃厚、溫暖的情懷。
  • 重陽節 「大禮包」是送給老人們最好的禮物
    12名期頤老人樂享「百歲慰問禮包」10月24日是賀永章老人百歲的生日,臨近重陽節,延慶區民政局為老人送來1000元慰問金,送上重陽節祝福的同時也送去生日祝福。據悉,延慶區民政局依託養老服務指導中心開展免費體驗活動,社區老人可以體驗先進的老年輔具、機器健康監測、參觀服務平臺,感受一把「智慧養老」。同時,在城區的6家養老驛站也開展了多種多樣的體驗活動。打牌、寫字、泡腳……持養老助殘卡的老年人均可免費體驗,還可以在驛站內聽健康講座,測量血壓、血糖,既送上重陽節祝福,又讓更多老人實實在在體驗到便捷、優質的居家養老服務。
  •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其日期在九月九,又叫重九節、曬秋節、踏秋。和除夕、清明節、中元節合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關於重陽節的習俗,大概是因為重陽節不似元宵的熱鬧,也不似中秋節的團圓之意,到今天已經少有人關注了。但重陽節的習俗我們不應該忘記。
  • 向夢想」大家保險2020重陽節養老社區公益活動在京舉行
    向夢想」大家保險2020重陽節養老社區公益活動在京舉行。這是大家保險集團開啟「城心養老」模式後圍繞長者舉辦的首場大型公益活動,也是保險業助力國家應對養老和扶貧難題的一次有益探索。據了解,活動現場,5位平均年齡超80歲的社區住戶表演《歲月芳華》模特秀,展現社區長者新風採。
  • 關於重陽節,這些事你知道嗎?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眾多的傳統節日,都有著各自的來歷、傳說,重陽節也不例外。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採中草藥、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製藥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 4萬人重陽節登高祈福
    本報通訊員 鄒靜靜 本報記者 董家訓攝    本報訊(記者 朱凱) 國慶期間恰逢重陽節,10月1日至7日,我市城牆全線接待遊客14.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4.5%。昨天的重陽節,中華門和解放門更是迎來綿延數公裡的登城人流,逾4萬市民遊客登高賞秋,祈福祖國繁榮昌盛。
  • 重陽節,雲龍老人這樣過
    「平臺共築養老夢,重陽同敘愛老情」文藝匯演現場。湯麗 攝10月7日重陽節,一場主題為「平臺共築養老夢,重陽同敘愛老情」的敬老專場活動,在雲田鎮雲田社區大舞臺拉開帷幕。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老人們喜笑顏開。志願者為老人們義務理髮,表演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詳細介紹信息化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當天,雲龍示範區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弘揚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讓老年人感受到濃濃的暖意。在學林街道太平橋社區活動中心,「歡慶國慶·情系重陽」文藝匯演濃情上演,部分老黨員、老幹部以及80歲以上高齡老人和居民代表百餘人觀看演出。
  •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九月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每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意義,也有著自己的習俗,例如中秋節就有祭月、喝桂花酒和吃月餅等習俗,同樣其他節日也有。這裡給大家分享的是重陽節,一起來了解下九月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 給老送上節日祝福 南通市領導開展重陽節調研慰問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徐超)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昨天上午,市委副書記張兆江來到崇川區北閣老年護理院、友誼社區「愛心養老互助會」開展調研慰問,給老年人送上市委、市政府的關懷和祝福。「醫生來自哪裡?」「共有多少護工?」
  •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習俗|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每到重陽節正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不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陽節還代表著人們各種各樣的豐富情感。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
  • 寺院常見的幾樣法器!切記不能亂碰哦!
    寺院常見的幾樣法器!切記不能亂碰哦!去往寺院都知道,在寺院的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等等,都能看到幾種「法器」。譬如,寺院鐘鼓樓的,鍾、鼓等等。下面小禪就給大家介紹幾樣,大家去往寺院常見的法器。又石湖梅譜,以梅花半含比僧磬,支那(中國)僧磬之制可知焉。』佛教的『磬』大致有『圓磬』(即『大磬』)、『匾磬』、『小手磬』(即『引磬』)等三數種。每一種磬的用法和用意也不一樣。因寺院規模不一,所用的『磬』材質也不一樣,大致寺院一般所使用的材質。分為以下幾種。銅、生鐵、青銅、等等!
  • 重陽節為何要敬老:中國人最該知道的四重意思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鬱,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 重陽節小知識:重陽節吃什麼?關於重陽節,你了解多少?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你有沒有跟家人團聚呢?有沒有一起去登高、賞菊花、喝菊花茶、吃重陽糕呢?有沒有對身邊的長輩儘儘孝、說一句「我愛您」呢?那麼,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重陽節的小知識!
  • 重陽節,為什么九月初九叫重陽節
    今天是九月初九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這天有什麼習俗、要做什麼呢?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每年的九月初九是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登高,重陽節在古代民間有登高的風俗,故又叫做登高節。再古代重陽節都是非常熱鬧的節日,發展至近代,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2012年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老年節,再傳承發展的過程之中,重陽節又與中國傳統的孝道結合起來,成為十分重要的節日之一。重陽節賞秋非常好,目前正值秋季,中午有陽光的情況下,出去走一走感受一下變紅的樹葉十分魅力。尤其是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保留了「曬秋」的特色。
  • 重陽節丨讓人思念親人的「茱萸」是一種中藥材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24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10月25日,是農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敬老節日,也是中國法定的老年節,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同時,這一天也讓漂泊異鄉的人思念家鄉和親人。
  • 重陽節社區活動方案精選 重陽節活動方案多篇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社區活動方案精選 重陽節活動方案多篇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於尊老、敬老為目的主題活動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