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道法自然。
武當山官網
「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這是人們對古代辟穀理念的詮釋。古人常將辟穀作為一種養生手段,認為其能延年益壽。
現代人對辟穀的認識多數認為就是斷食,通過斷食真的就能「不死而神」嗎?辟穀養生法到底是玄學還是科學,讓我們來一起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最早見於《莊子·逍遙遊》「藐菇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闢謠:辟穀不是單純的禁食
辟穀又叫斷谷、絕谷、卻谷,字面意思是不食五穀。辟穀術起源於先秦,流行於晉唐,道教創立後,繼承並發展了這種養生術。傳統辟穀術主要有服氣辟穀和服藥辟穀。服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整氣息(呼吸)的方式來進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學依據;服藥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藥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服藥辟穀是目前最常採用的辟穀方式,即使是服氣辟穀也特別強調同時添加輔助食品或藥物,古文有載如晉朝人樂子長傳「漱咽華池法」:常含棗核,如兒吮乳,久之乃滿,咽其三分,而留二分。與氣俱咽,可以周而復始。
也就是說,辟穀並不是指完全的不吃任何食物,而是少食或食用「特殊食物」。古人稱辟穀為「一食為適,再食為增,三食為下,四食為腸張,五食飢大起,六食人兇惡,百疾從此而生」,並強調「全不食亦兇,腸胃不通」。也就是說辟穀過程中只是不吃日常五穀食物,減少進食,並不是不食,否則「亦兇」(損害健康)。
現代科學研究的詮釋
辟穀是通過限制飲食以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這看似玄學的理論實際上與現代科學研究結果如出一轍。事實上,現代意義上的禁食療法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禁食也絕非一年半載不吃不喝,而是通過禁食與正常飲食交替、短期內連續禁食或者限制飲熱量等方式進行。
飲食限制(CR)和間歇性禁食(IF)是流傳廣泛的促進健康和疾病預防的方法。CR通常為常規飲食的10–50%。目前,老年病學家已將CR視為唯一的有充分依據的抗衰老實驗模型,並且是研究衰老乾預措施的黃金標準。CR幹預可延緩生物衰老並減弱許多與年齡有關的病理過程,從而延長平均壽命和最大壽命。CR可以調節很多慢性疾病,例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肥胖症,癌症以及其他與代謝相關的疾病。IF則是定期間歇性禁食,目前研究認為IF有與CR類似的調節作用,其可以預防與年齡有關的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進一步延緩衰老進程。
眾多現代研究發現,從低等生物真菌、果蠅到哺乳動物的小鼠和犬類,限制能量攝入均能起到延長生物壽命的作用,即「飢餓」的動物不但活得更久,並且活得更健康。
早在2017年,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限制熱量確實能延長恆河猴的壽命並讓它們更健康地生活。這項研究排除了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因素,如實驗動物年齡、性別、飲食構成等,研究認為熱量限制確實是影響壽命進程的手段。
Caloricrestriction improves health and survival of rhesus monkeys. NatureCommunications, 8(), 14063–. doi:10.1038/ncomms14063
近期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aging)的一項研究就揭示了飲食限制(CR)對延長壽命的有益作用的一種蛋白分子機制。已有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mTOR(哺乳動物雷帕黴素標靶受體)信號傳導通路對於延緩衰老至關重要。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名為Sestrin的蛋白質,該蛋白質可調節飲食限制的有益作用。通過增加果蠅中Sestrin的含量,能夠延長其壽命,同時保護這些果蠅免受富含蛋白質飲食的壽命縮短的影響。研究進一步證明,Sestrin在果蠅腸道幹細胞中起關鍵作用,從而改善果蠅的健康狀況。
Sestrin通過TOR途徑調節壽命和幹細胞維持
以上研究均從動物研究出發證實了限制飲食對於延長壽命的有益影響並探索了相關機制,限制飲食到底對於人體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揭示了限制飲食對人體產生的影響。研究將71名健康參與者隨機分為兩個研究小組,將接受無限制飲食的受試者與每月連續5天模擬限制飲食(FMD)比較,連續3個月,研究結果顯示,接受FMD的人群減少了體重和體脂,降低了血壓,並降低了IGF-1激素,同時還表明限制飲食可降低BMI,葡萄糖,甘油三酸酯,膽固醇和C反應蛋白(炎症標誌物)。這些因素與衰老和一些慢性疾病有關。該研究認為,為期5天的FMD周期在延緩衰老和與年齡相關疾病的風險因素方面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當然,仍然需要進行更大的相關研究來確定FMD對疾病預防、治療及延緩衰老的相關作用。
Fasting-mimickingdiet and markers/risk factors for aging, diabetes,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diseas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9(377), eaai8700.doi:10.1126/scitranslmed.aai8700
辟穀不是誰都可以
儘管現代研究認為CR和IF這種類似辟穀的飲食方式可以調節人體狀態達到防治疾病、延緩衰老的效果,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替代藥物治療疾病,更不是適合所有人的養生方式。如果盲目跟風禁食,不但不能延年益壽,可能反而會加速損害機體健康。斷食療法或者極低熱量飲食對身體健康的傷害超乎人們的想像。
事實上,不少人因斷食或者極低熱量飲食而缺水、休克,或者導致急性腎衰竭,嚴重者還會導致猝死。因此,節食同樣需要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且科學的飲食限制的也沒有最佳標準,間歇性禁食的時間、頻率、每次禁食的時長有很大差異,到底哪種才是養生長壽的最佳方式也尚沒有研究證實。
專家提醒,辟穀並非適合所有人群,患有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的人群、營養不良的人、老年人、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孕婦和乳母、體質虛弱的人均不宜辟穀。普通人也不建議輕易自行嘗試。
古人養生智慧能傳承千年自有其道理,但辟穀之道,不是簡單的飲食方式,闢之五穀,養之身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通過辟穀的形式修煉身心,才能最終實現延年益壽。所以,重要的不是如何飲食,堅持正確的道,保持身心健康,才是養生要義。
來源:梅斯醫學綜合報導
授權轉載、投稿及爆料請聯絡梅斯醫學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