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不能提的傷痕,不能憶的舊淚
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鄉愁難忘,故居難歸,舉目四望,盡為他鄉之景,側耳細聽,滿是異國之音。禁不住愁思上湧,思緒翻飛,全然都是故國的一首《黃鶴樓》。老夫子的講解又漸漸入耳來:昔日神仙已經駕著黃鶴飛去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空如也黃鶴樓。黃鶴離開之後便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飄蕩的白雲,陽光下的樹木清楚可見,鸚鵡洲上覆蓋著茵茵青草。天色已經不早,舉目四望,故鄉卻在何處?浮現在眼前的只有雲霧籠蓋的江面,令人愁上添愁。
少時背誦此詩,只是一味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全然不解其中滋味。快馬平劍少年,仍不知歲月單薄。直到長大離鄉,與父母相別,到一個新的地方,才品味到詩中的滋味。看著夕陽西下,獨自在外遊子身負餘暉,疲憊的目光所及之處,是江上的滾滾煙波,是振翅南飛的歸雁,是農戶的嫋嫋炊煙,唯獨沒有故鄉熟悉的深巷杏花,稚子咿呀,雙親呼喚。收回目光,又繼續在陌生的城市與陌生的人做著陌生的事。
崔顥登上黃鶴樓,看到的是仙人駕著仙鶴飛走後空空如也的黃鶴樓,聽到的是滔滔江水和微微春風的合奏,心中的憧憬與現實的沒落狠狠碰撞,激出了苦苦隱藏的鄉愁。長嘆一聲黃鶴遠去,不知何日才回舊地重遊,白雲蒼狗,歲月如梭,千百萬年來只有白雲飄去復歸來,他徜徉在歲月的長河中,給思緒以無盡的放飛,無論在這黃鶴樓發生了什麼,過去了什麼,都已飄散在歷史的雲煙中,留下的唯獨只有一段任海枯石爛、地老天荒也無法化去的綿綿鄉愁,一種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情。詩人又舉目四望,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見,更能看清楚芳草繁茂的鸚鵡洲。筆鋒一轉,由虛入實,從虛幻的仙鶴轉向黃鶴樓下的茵茵青草,濤濤江河,空明而又悠遠的景色,樂景以襯哀情,更抒發了詩人的悠悠鄉愁,淡淡哀思。
夕陽之下舉目不見長安的濃厚哀思便噴薄而出,落日餘暉,閒了棋盤,懶了書畫棋譜,且看這磅礴山河,何處才是歸途?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江上的霧藹一片迷濛,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流光容易把人拋,濃濃鄉愁,關住了多少寂寞靈魂,雖說君子如蘭,可誰又能拋棄塵世繁華,放下情感執念,辭別故人,獨居深山空谷。鄉愁,是多少人心胸中割捨不去的情感,是多少年放不下的心中的一塊巨石。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有人打馬天涯,萍蹤浪跡,有人聽雨客舟,追憶少年風華,有人獨倚柴門,看盡人間芳菲。少小離家是瀟灑飄逸,鮮衣怒馬少年時,且歌且行且從容,壯年時聽雨客舟下,遲暮之感隨著悲涼之景飲酒而下,頓感蒼涼悲壯,閒愁迷茫。古往今來,鄉愁都是不變的話題。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裡的綿綿思語,穿過歲月的長河,到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的哀哀悲泣,相互連成絲線;從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在重陽節的聲聲輕嘆,順著歷史的流光,到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的點點愁思,織成搖光的薄紗;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的絲絲愁緒,到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的縷縷鄉思,繪出古今往來多少他鄉遊子,斷腸之人的鄉愁。
人們常說,只有離開故鄉,方才知道故鄉的美好,明白心中的牽念。躺在床上,閉著眼,思緒遠遊,又看到了故鄉的一水,一木,一花,一草,又聽到了漁夫唱晚,攤販叫賣,注意到了嫋嫋炊煙,澹澹水波,感受到了撩人的暖風,淡雅的花香。思鄉的愁緒,是我夢醒後的一聲嘆息。思想的愁緒,是村莊上空嫋嫋的炊煙。在那若隱若現的夢境中,又能看到父母勞作的背影,又能聽到兒時玩伴的嬉笑怒罵,又能感受到門前潺潺河水的清涼,又能嗅到初春青草淡雅的清新。鄉愁啊,纂刻進骨子,埋藏在心底,抒發在文字裡,鄉愁啊,好似一張張滿的帆,帶著我晃晃悠悠的夢回舊思,沉浸在其中,不能也不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