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白統緒繪
這裡便是煙波尾,長江湖南段最後一段岸線。
站在煙波尾大堤上,目送長江滾滾東去,那浩浩淼淼的水面上,總是籠著一層薄薄的輕煙,那升騰著的水汽,與天相接的剎那,江便倏然消失了。
我不知是誰給這一灣江灘取了這樣一個詩意的名字。我想,煙波,顧名思義,是指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它總是要與一個「愁」字緊密相聯的吧?「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今宵誰釣江心月,千裡煙波一葉舟」……這是漂泊者對岸的渴望,一個異鄉人對歸宿的期許。我知道,在文字的江湖裡有多少詩意,生命的江湖裡就有多少坎坷。而腳下這堅實的堤岸,這如畫的風景,而今卻是另一番情形,恐怕難以讓人生出煙波的縹緲與離愁了吧。
站在奔流的江水前,我腦海中思考的是堤與岸的哲學。
岸是永恆的,天地之間,有了江河湖海,就有了岸,而堤呢?沿著時光的河流上溯,十年,三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遠,這裡有岸,但有堤嗎?
堤的出現,總是與水患相伴相生的。每逢汛期,長江便如一匹狂野的奔獸,突破岸的束縛與羈絆,淹沒村莊,衝毀房屋,人們為了制服它,便有了堤。
據史載,長江中遊荊江段,歷來是水患最嚴重的江段,所以人稱「萬裡長江,險在荊江」。臨荊江而居的臨湘,從唐末設縣起,便註定了與水患為伴。縱觀臨湘千年的歷史,便是一部水患的歷史。《臨湘縣誌·地理》記載,臨湘自設縣始至解放初,共發生水災470次,決堤97次。每逢夏水襄陵,脆弱的江堤禁不住洪峰的衝刷而轟然決口,長江沿岸頓成千裡澤國,豈只一個愁字了得?因為連年水患,清光緒七年(1881年),時任臺灣道臺的臨湘人劉璈捐資在江邊的儒磯之上修建了一座八方七級,高33米的磚塔,企圖鎮住河妖。可狂野的長江豈是一塔可以鎮住的?終因難以承受水患困擾,臨湘縣治於1930年由陸城搬遷至長安驛,撇下那一段低矮破敗的江堤,還有數萬在洪澇中自生自滅、四處乞討的生靈。
新中國成立以後,百萬人民匯聚成治理長江水患的強大力量。
上世紀50年代,為了徹底整治長江水患,啟動了長江分洪工程,每年的秋冬枯水之季,數百萬民工排開一字長龍,車推肩挑,在低矮的江岸,堆起了一條蜿蜒的長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大堤在不斷增高,不斷加固,無數個內垸也如張開的大口,吞吐著滾滾濁浪,千裡大堤終於將這條孽龍鎖住了。那個年代,臨江而居的農民,不分男女,從17歲到70歲,幾乎沒有誰沒修過大堤。父親也自然成了這鎖龍大軍中的一員。
父親在晚年常常說起長江撇洪工地上的往事,他說得最多的地名就是煙波尾。
當時的煙波尾還是一片低洼的葦地,黃蓋湖與長江在這裡交匯,春夏水豐,一片煙波浩渺自不必說,就算是冬天枯水時節,也是水凼遍布。齊腰深的泥沼,人陷進去,要幾個人拉才拉得出來。上世紀70年代初,父親所在的「攻堅團」被分派築這段江堤,掀起了百日大會戰,不管天晴日雨,工地上人潮如蟻,肩扛背馱,硬生生在這片泥沼地上,築起了一條長10公裡,寬8米,高2米的土堤,築起了百姓對生活的期盼。一個10公裡,又一個10公裡,從城陵磯到鐵山磯,長江臨湘段60公裡岸線,變成了60公裡堅實的長城,將千年水患的澤國,圍成了千頃糧倉。
在這次大會戰中,整整108天,父親沒有下火線,也是在這次大會戰中,父親落下了老寒腿的病根。
1998年夏天,長江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洪峰過境,我被單位安排參加長江防汛,在煙波尾呆了七天七夜,那真是驚心動魄的七天七夜啊!巡堤、查管湧……當洪水漫過大堤時,扛沙包,搶築子堤,一袋袋沙石,硬是將一個個兇險的浪頭壓住,將洪峰擋在了大堤之外。
洪峰過後,國家對長江大堤再一次進行了全面整修,加高加固,萬裡長江大堤,已是固若金湯,沿江而居的人們,從此永遠告別了水患,再也不用為洪水犯愁了。整個長江中下遊平原,更是沃野千裡,稻香魚肥!
前些年,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實施沿江大開發,臨湘也奮力加入到這個浪潮之中,一個個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一個個採砂場布滿江灘,使長江遭受到大汙染、大破壞。
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去年,臨湘市全面推進長江大保護,打造「最美岸線」,關停了所有的汙染企業,取締了砂石碼頭,對長江岸線進行全線復綠……
今天的煙波尾,堤與岸在這裡融合得如此完美。堤右,坡地上,絲茅草如鋪設的綠毯,舒展著、縐斜著,看一眼便有上去打個滾的衝動。目光滑過綠毯,便是紫薇與香樟交錯的花蘺,透過花蘺,漫天金黃的油菜花滾滾而來。堤左,江灘上的大葉楊防浪林層層疊疊,林下的紫雲英,紫的、白的、粉的,流淌了一地,一眼望不到盡頭。越過江灘,長江溫順如處子,那明麗流轉的清波,將岸邊的楊柳、蘆葦、古塔,倒映其中。此刻,一艘萬噸巨輪在江面上犁浪而上,不時驚起逐浪的江豚,它們三三五五地躍出水面,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成群的白色江鷗,時而掠過水麵,時而飄過天空,那淡定從容的姿態,讓人的心魄也變得波瀾不驚。江心的沙洲上,蘺蘺的蘆葦,已織出一道密不透風的綠牆,將對岸的高樓擋成了一道蜃景,起落的野鴨與白鷺,正是蜃景裡最安逸的主人。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煙波尾春日最美的景致,但我知道,這是煙波尾最美的時代。漫步於花木掩映的江堤,看水、看雲、看天,看沙鷗翔集,看風吹草浪,我的耳邊仿佛再一次響起了「煙波江上使人愁」的句子,那是一江碧水浩浩蕩蕩的絕響,是江南岸萬頃滾滾綠浪的呢喃,是山水交匯的美麗鄉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