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喜歡一種文字,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文字描摹了你形容不出來的那些美好,更因為在文字裡領略到了值得我們仰望的思想高度和獨特魅力。當你走近了,你會被他展現的人物領著遊暢於山川之間,你會和他用文字搭建出來的愛恨同悲喜。仿佛透過文字,你們在經歷著同一段人生。
只在文字裡相識,卻像老朋友一樣,無論是一本書,還是一個作家,《煙波江上》和劉漢俊先生都帶給我這樣的體會。
「一向英雄的武漢,忽然成了一座教人心疼的城市,一向聰明機靈勤奮敢拼的九頭鳥,真的受傷了。」《煙波江上》扉頁的第一句話,就把人帶回到了那個揪心的季節。今年初的武漢,是一個一觸就溢出淚花兒的「淚包」,劉漢俊先生的「淚包」裡,淚著對親人的牽掛、對家鄉的心疼,包著對生命的敬畏,對英雄的感激。
每一個人都會有家鄉,每一個人都會有鄉愁,卻很少有人會像劉漢俊先生一樣,把生長過的地方,看的那麼透徹,愛的那麼清楚。作為湖北人的著名作家劉漢俊,兩個月內接連為武漢寫下了《致敬武漢人民》《武漢,生命在呼喚》《給武漢的一封信》《九頭鳥對天使的鳴謝》《致敬武漢志願者》《請接受一座城市的敬禮》《站起來,我依然英雄的武漢》七首長詩。煙波江上的愁雲久久籠罩在武漢三鎮和遊子的心上,所以這本詩集叫做《煙波江上》。
他寫武漢——「武漢人不怕面對困難與兇險,怕的是沒有理解與同情。武漢人不怕做出割捨與犧牲,怕的是沒有光亮與溫度。為了全國的安寧與祥和,武漢選擇了悲壯!」
他寫牽掛——「我擔心你,此刻的你,隔離在家,侷促難耐,度日如年,行走在夜的深處,尋找光的源頭。」
他寫醫護——「看到你以天使的身份戰神的姿態雷電的威力,鋼盔鐵甲地挺立在生死線上鬼門關口;看到你忙碌的身影沉重的腳步,你憔悴的欣慰疲憊的微笑,看到你偉岸背後的汗珠,柔美裡面的淚水,看到你脆弱中的堅強,文弱裡的勇敢……」
他寫病人——「我不想死,我是兒子的爸爸、爸爸的兒子,上有老,下有小,在家頂梁柱,出門英雄漢,我不想死。」
他寫親人——「假如你覺得孤單了,想一想遠方的家和遠方的他,給父母打個長長的熱線,給子女發個溫暖的表情,家庭是溫馨的港灣,歸來的錨地。」
他寫感謝——「防護服裡一憋六七小時的汗水,是全國人民心疼的淚水。累倒在地上癱倒在椅上趴倒在桌上,你的睡姿是最美的油畫,天使一打盹兒,世界都心疼。」
他的祈願——「我愛你,滿血復活的武漢,你的風姿你的風骨你的風度,猶在。瀟灑一甩頭,你便是明媚的春天,依然是知音的故鄉楚辭的家,平地出高樓,長橋臥橫波,沙湖碧波起,東湖紫煙生,扁舟孤帆直,夢裡煙堤楚漢雨,長河落日圓,醉入江城晚照風,願你江山萬裡無恙,願你盛世千年無虞。」
因為一首詩,喜歡一個人,因為一個人,憐惜一座城。當災難襲來,一片驚憂中,劉漢俊先生的長詩在朋友圈中刷屏,隨之虹雲、康輝、周濤、田歌、呂忠堂等數十位朗誦藝術家自發進行深度演繹,聲聲情、句句淚,文字和情感的交融感動了萬千聽眾。我們全家人在感召下也一起加入了以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的隊伍,能夠買得到的,籌得到的物資,源源不斷地想方設法運往湖北。周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多的加入了我們,人員之多,物資之巨都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非常時期,不是誰有神力一呼百應,而是愛讓我們萬眾一心!
一切終將過去。
一切不會過去。
唯有長江水,靜默如斯地守護著這座古老而活力的城池,如同《煙波江上》封面圖,江水穿城而過、路道依江直上,長江水和煙火氣融匯於此,於是就有了一城生生不息的幸福與安樂。
期待著劉漢俊先生筆下痊癒的武漢全景。
願煙波江上無人愁。
(悅光 中國銀協國家金融安全中心專家委員會)
[ 責編:楊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