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詩人余光中因病在臺灣高雄醫院逝世,享年89歲。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
《鄉愁》
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
很少有作家像余光中先生這樣具有如此廣泛的讀者基礎
近二十年來,一首《鄉愁》列入語文教材
大陸幾乎人人都能背誦
因此,消息一出,朋友圈就被刷屏了
余光中生前朗誦《鄉愁》片段
余光中在南京出生、成長。家人給他取名「光中」,是光耀中華的意思。他很自豪自己出生於1928年的重陽節——這是關於詩和酒、菊花和茱萸的日子。所以常常自稱「茱萸的孩子」
余光中的母親孫秀君是江蘇武進人,在常州師範學校畢業後,分配到福建永春任教,與時任縣教育局長的餘超英結為伉儷。後來,餘超英在民國政府專事僑務。
余光中的前半生,充滿了坎坷,遇到兩次戰爭。第一次是中日戰爭,炮聲一響,母親就帶著九歲的余光中逃亡到南京。一路上為了躲避日寇追捕,母子兩人睡過草地,鑽過狗洞。睡過佛寺大殿的香案下,也睡過廢棄房子的閣樓上。
母親安慰他: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而餘先生卻說:其實,大難不死即福,又何必說後福呢?
1947年,余光中考上金陵大學外語系。余光中清楚地記著,在南京金陵大學讀一年級時,站在自家的二層小樓上,透過窗口向外望去就是美麗的紫金山,那一天,面對眼前的一切,余光中寫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詩。
大學時期就讀外文系的他,還沒畢業就在文學刊物上投稿詩作,受到梁實秋賞識後出版詩集處女作《舟子的悲歌》。梁實秋曾贊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從此之後,自稱「江南人」的余光中先生逐漸名揚,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
就半個盛唐
2006年,余光中來到成都杜甫草堂,看到有一面石碑上刻著他的詩歌《鄉愁》,情不自禁地念出聲來,當念到「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時,他調皮地喊道:「我的新娘在哪裡呢?」
「在這裡呢!」一個清脆的聲音應和道。人群中走出一位穿粉紅色上衣的老太太,她就是余光中夫人——範我存。
除了詩人、散文家余光中在生活中更是一位好父親,好老公。夫人範我存是余光中的遠房表妹,兩人相識超過七十年。結婚61年,夫妻幾乎沒吵過什麼架。
余光中的許多次歸鄉行程,夫人範我存都要陪在身邊。作家張曉風曾形容:余光中是眾人汲飲的井,而範我存,就是那位護井的人。
有一次,余光中在南京大學做講座,他說:「杜甫一輩子只寫了一兩首詩給太太。真是掃興啊!我就不一樣了,我寫給太太的就多多了。」
余光中在為新人時總會準備一本英國劇作家王爾德的喜劇中譯本「理想丈夫」,勉新人相互體諒,白頭偕老。余光中表示,結婚的理想是追求幸福,是妥協的藝術,各讓一步。
余光中曾說,鑽石婚必須兩個人合作,如果其中有人先走,無論是離婚或早夭都不能成,得兩個人都長壽,且不分離。雖然詩人已逝,但他早就在《三生石》裡和範我存做好了下輩子的約定——
我會在對岸
苦苦守候
接你的下一班船
在荒荒的渡頭
看你漸漸地靠岸
水盡,天迴
對你招手
1948年,20歲的余光中隨父母遷居香港,次年赴臺,與曾經生活了20個年頭的大陸告別。從那時起,鄉愁就一直縈繞在他心頭。
從大陸離開時,余光中帶走了一張殘缺的地圖,「看著它,就像凝視亡母的舊照」,他開始愛上畫地圖,通過這個獨特的方式派遣對故土的眷戀。年少的記憶全都埋在這塊「雄雞狀」的土地上,歸鄉是一種執念,也是對記憶的一次次喚醒。
1971年,彼時大陸政治動蕩,和大陸的距離愈遠,流失的歲月愈多,余光中心裡對故土的懷念之情便愈重。靈感隨之而來,不到20分鐘,余光中便在自己位於臺北市廈門街的舊居內把20年來對故土的眷戀化為一首《鄉愁》。
不過,進入新世紀後,余光中的鄉愁不再濃得化不開。1992年,余光中64歲,他消瘦的身影在告別了43年後,再次踏上大陸的土地。
餘先生後來演講中說: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浪子老了,唯山河不變。
2000年前後,他幾乎每年都到大陸。1992年到北京,1997年到東北,2001年4月首次到山東。即便如此,他仍覺對中國河山「沒有看夠」,「才把中國的北方看了一點點」。
有一年他在山東大學做講座,當時媒體報導,離開山東前,余光中讓朋友將他帶到黃河邊。黃河是余光中思鄉的情緒和詩句中,經常出現的意象。
然而直到73歲,他才第一次看到黃河——黃河果然如他心中所想的那麼黃。
當地媒體稱,這位年逾七旬的詩人遏制不住心中湧起的衝動,蹲下身去,親手摸了黃河水,還叫女兒也摸一摸,最後,全家人都摸了黃河。回到車上,同行的人都忙著刮去鞋底粘上的泥漿,但余光中沒刮,把它帶回了臺灣。泥漿幹成了黃土,被詩人小心地存放在盒子裡,擺放在書架上。
余光中後來撰文稱,「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的書房裡就傳來隱隱的黃河水聲。」
余光中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劃分為三個時期:舊大陸、新大陸和一個島嶼。
他 21 歲第一次離開舊大陸去島嶼,30 歲第一次離開島嶼去美國求學。第一次離開,思念的是臺灣,後來,思念的是祖國,再往後,變成對中國文化——漢魂唐魄的無限眷戀。
他日思夜念的故鄉,是再回不去的故土,深邃的中國文化,已逝的美好,精神的棲所,他詩文的主題,多離不開 " 離鄉 "" 鄉愁 "" 孤獨 "" 死亡 ",讀他的詩,迎面而來的是一種入骨的蒼涼與頑強。
當我死時,葬我
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授人一字便為師!
為餘老師點讚
求求鼓勵!
更多精彩文章,請戳
❤ 樂活·莊
初雪來了,這個地方卻從石家莊地圖上徹底消失…
霧霾、擁堵、房價高,你為什麼來石家莊?
❤ 探索·莊
我們用30張圖片送別解放廣場這條百年老街……
鹿泉這下要在全國出名了!
❤ 搞笑·莊
兒媳陣痛30小時生下兒子,公公卻破口大罵!
面試談工資就是耍流氓?妹子求職聊天記錄曝光!
▍內容來源:內容為石家莊優生活綜合整理,如侵刪
▍圖片來源:圖片來自網絡,部分圖片來源見水印
▍法律顧問:河北崇正律師事務所
▍班麗莎律師:18931997133
▍小編微信:石小優(微信號:sjzyoushenghuo)
▍商務合作:周先生:1733392968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