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鄉愁和美味,叫雲南人的殺豬飯!

2020-12-23 旅宿生活

有一種鄉愁和美味叫殺豬飯

令人難以抗拒

勾起遠在他鄉務工人士的濃厚記憶

殺豬飯是雲南廣大農村地區年尾的一道農家盛宴

眼下年關將近

距殺豬飯的日子越來越近

農村人就開始籌劃殺年豬了

殺年豬,是雲南千百年來一直保留的習俗

這可是一年中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大群人把豬捉來綁起來,這個過程比較費勁,一般年輕力壯的四五個男人來完成,如果不注意就有可能受傷。記得小時候,村子裡一家人殺豬過年,結果豬沒有捆綁好,有個人的手就被豬咬到了!

接下來就是殺豬匠下刀了,這也是有講究的,刀子沒下好,豬半天斷不了氣,看著也是挺痛苦的!

殺死的豬開始燙毛、刮毛……也是要一番功夫呢!

燙好了,就開腸破肚了,農村人見習慣了也到不覺得什麼,如果是初次見到那樣的場景有可能會被嚇到的!清洗內臟一般是有經驗的師傅來完成的,稍不注意的話就有可能出亂子!

開腸破肚後,主刀師傅就開始分割豬肉了,把豬肉切成大塊大塊的。接下來取一部分新鮮的肉,拿去做各種美味的下酒菜了!吃不完的就醃起來,主人家慢慢吃!

雲南殺豬飯,一般在每年農曆的冬臘月操辦,這是一個「蹭飯吃」的季節,也是春節前最為喜氣的時節。因為民族習俗和地區差異,殺豬飯也就形式多樣了。作為土生土長的雲南農村人,除了每年自家的殺豬飯,也不忘到各方朋友家「蹭飯吃」,體驗鄰裡間濃濃的鄉情……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雲南最板扎的鄉村殺豬飯

團結鄉

白族、彝族風味

過年前吃一頓「殺豬飯」,是雲南很多地方農家的傳統習俗。而每年很多昆明人都會選擇到白族、彝族聚居的團結鄉品嘗殺豬飯。

待一桌美味豐盛的「殺豬飯」上桌,鄉土美味帶來的不只是熱火朝天的「年味」,還有白、彝族好友的新年祝。

五華沙朗

殺豬飯有白族特色

五華區西翥街道辦沙朗社區的年豬飯具有白族特色。其中生肝、灌血腸、涼白肉是必備的三道菜。到當地老百姓家中,都能吃到地道的年豬飯。

當地有名的農家樂金田農莊也接受年豬飯預定,在金田農莊不僅可以吃到這些特色菜餚,還有酸菜魚、小炒肉、烤乳餅、窩窩頭等特色小吃,還可以吃到新鮮的時令蔬菜。

富民

旺子醃菜必不可少

「殺年豬、請年豬客」,在富民縣農村是一件極為普遍而又隆重的事。殺年豬這天,莊稼人的一切農活都停下來了。

富民人最愛吃的菜當數豬血醃菜,這道菜是年豬飯桌上一道最有特色的風味菜,是用油菜花醃菜燴熱豬血而成的,吃起來酸香可口、韻味獨特,是道老少都愛的地道年豬菜,而且,用旺子醃菜煮的三鮮肉,不僅脆、甜、酸、鮮,吃到口裡,還一點不覺得油膩

東川

墩子肉滿口噴香

東川的年豬飯菜品很多,除了小炒肉、肥腸、旺子炒飯這些家常菜,墩子肉算是當地一道特色菜。

當地人介紹,墩子肉是將豬肉切成條狀(一定要肥瘦搭配),放進油鍋裡放入佐料煎炸,直到炸幹為止。放進嘴裡咬上一口,非常可口,油香味撲鼻

祿勸

火燒生皮嫩脆不韌

祿勸殺豬飯的號召力,不僅在味道,更在氣氛;殺豬飯的過癮處,不在喝酒吃肉,在於動感熱烈。

與其它地方不一樣的是,祿勸的殺豬飯,採用火燒豬的技法,先用稻草燒燎豬皮並用火灰焐透,然後衝洗乾淨才開膛,其特色菜燒生皮嫩脆不韌,散發一股稻草特有的香味,吃法是直接蘸以特製調料即可,是當地最受歡迎的頭道菜。

宣威

古樸噴香的滇味年飯

滇東北宣威的殺豬飯可謂是雲南殺豬飯的典型代表。位於烏蒙山中的宣威,是一個極有名的地方,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國酒同獲金獎的宣威火腿,也和殺豬飯有著極深的淵源關係。

宣威的豬之所以有名,之所以成為火腿的最佳原料,原因在於一是放山豬,二是餵青飼料(菜葉、瓜果、野菜等),三是餵洋芋、紅薯、包穀等雜糧,豬肉味道極為純正,是真正的綠色原生態食品。

保山

酸醃菜拌生肉

每逢冬至前後,保山村村寨寨家家戶戶就紛紛宰殺自家精心飼養的年豬,只要有人來到就會熱情接待。

保山殺豬飯,更是一場親朋好友的聚會,在一起除了吃肉喝酒,更多的是娛樂,如砸石頭、降血壓、炸金花等民間遊戲。邊吃肉、邊喝酒、邊玩遊戲,不亦樂乎。

大理

土八碗沒齒難忘

如果你正好在十冬臘月到大理蒼山洱海間的白族村莊旅遊或者走親戚,那麼做幾臺殺豬客、吃幾臺地道的殺豬飯,也並非難事。只要碰上了,熱情好客的白族農家一定會盛情邀請、熱情款待,讓你如願以償地一飽口福:

早飯款待涼拌(醃)生皮、醃菜炒豬肉、豬血青菜芋頭湯等等這些令人饞涎欲滴、胃口大開的鮮香美味;晚飯則是用新鮮豬肉做成的酥肉、粉蒸肉等原汁原味的正宗「土八碗」,必定會吃得你心滿意足、沒齒難忘

紅河

五花肉蘸豬血

滇南紅河哈尼人一旦磨刀霍霍向年豬,頭道猛菜就有了。這頭道猛菜,漢語叫做血旺或者白旺,也不排除其他民族活學活用的情況。

大碗喝著醇香的自烤酒,大口嚼著噴香的土豬肉,大聲豪氣地划拳勸酒,大大咧咧地敞開胸懷,痛痛快快地分享著相聚的喜悅,酣暢淋漓地品嘗著新鮮的農家菜,一頓飯可以吃到日落西山挑燈再幹!

麗江

碳烤新豬肉

對於麗江的記憶,不是雪山古城豔遇,而是到朋友家吃殺豬飯——吃了一天烤「新豬肉」(這詞是自創的)。

有一種年味叫做麗江的殺豬宴,有一種經典是阿奶做的米灌腸,有種情誼是你請我吃殺豬飯。此時此刻麗江人不是在做殺豬客,就是在去做客的路上。每年此時胖十斤,但做殺豬客的快樂走胃又走心。

臨滄

幹了這碗回魂酒

久聞臨滄瀾滄江,不知酒水滿街香;不見不知道,見了嚇一跳。臨滄的殺豬飯,酒為主,肉為輔,飯次之,其實可以更名為「殺豬酒」。臨滄的殺豬飯,我『吃』驚了,也醉了!

在臨滄,殺豬當天,太陽剛升起,幫忙殺豬的親朋好友陸續到來,主人即為親友斟上一碗白酒,號稱『朝陽酒』,以為各位殺豬漢提提神、壯壯膽,然後開始殺豬;陽過眉梢,酒到微醺,豬收拾完工,主人再次為親友斟酒一碗,俗稱『歇工酒』,以解疲勞;然後開始吃肉,烤吃、燒吃各種吃……

夕陽西下,各方吃殺豬飯的客人陸續到來,主人再斟酒一碗,號稱『迎客酒』,亦稱『黃昏酒』,以迎接客人,送別陽光,然後,肉吃的越來越少,酒喝的越來越多,夜深了,也醉了……來日甦醒,主人再斟酒一碗,稱之為『回魂酒』!

兩區紅土地

每一樣菜品都要留一點祭祖

和中國大部分農村一樣,每年12月殺年豬也是兩區(倘甸產業園區轎子山旅遊開發區)鎮馬店村委會則八村老百姓的傳統年俗。

則八村的年豬飯講究八大碗。其主要菜品:小炒肉、水煮肉蹬、紅燒肉、油炸面腸、水煮豬血、回鍋肉、蒸豬肚、炒豬肝。「自家養的豬,不餵袋裝飼料,是吃糧食長大的,肉香不說,絕對放心。」村民艾金培說。

盤龍雙龍

豬心血炒肉

在盤龍區雙龍街道辦朱家山村,豬心血炒肉是年豬飯最地道的一道菜品。味道正宗的豬心血炒肉,火候至關重要,急火、辣油,將還未凝固的新鮮豬血和肉片同時放入鍋裡翻炒,讓每一塊肉片都能均勻受熱煎炒,既保持了肉片的嫩滑,高溫下的豬血也迅速成型並保持鮮嫩。

豬心血炒肉的特點就是兩個字——鮮嫩,特別受老人和小孩喜歡,舀一勺放進碗裡,一大碗飯沒幾分鐘就進了肚。

嵩明

「豬八碗」高麗肉回味無窮

「豬八碗」在很多「70後」的兒時記憶裡,印象非常深刻。過去的農村由於物資匱乏,人們在平日裡很少能吃到肉類,殺豬飯便成了一年到頭的大餐。

在嵩明「豬八碗」中,又數「高麗肉」最具特色。這需要選用豬肥膘肉脊背上肉質緊緻晶瑩雪白的那層肥肉,在水鍋中煮至五成熟時撈出。待肉稍涼後,把大塊的肥肉切成長5釐米、寬、厚1釐米左右的肉塊。

陽宗海

牛羊雞魚「輔菜」道道美味

陽宗海當地居民的年飯,極具當地特色。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說是「殺豬飯」,因為除了頭刀菜、紅油血旺、千張肉這些殺豬飯的經典菜品以外,牛、羊、雞、魚肉,以及湯池老醬和七甸滷腐也是必不可少的。

陽宗海的黃燜羊肉、牛乾巴、花椒雞,個個名頭響噹噹,好吃得能把你的舌頭鮮酥掉。黃燜羊肉,用新鮮的放養羊肉炒制,訣竅是在炒制過程中加上一點兒湯池老醬,出鍋的時候香且不羶,辣而不刺喉。

石林

大白肉搭配彝家苦蕎酒可謂絕配

石林是「阿詩瑪」的故鄉,也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主要居住著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民族。從下月開始,石林圭山長湖西街口等彝家村寨將陸續宰殺年豬,宴請親朋,慶祝新年。殺年豬的傳統在圭山長湖西街口等彝家村寨已經延續了千百年

大白肉是石林年豬飯桌上最受歡迎的一道菜。用土豬的五花肉煮熟,切成1釐米厚的肉片平鋪在大碗裡,配著煳辣椒蘸水,大塊下肚,肥而不膩

楚雄

彝族殺豬飯

在楚雄,所殺年豬的選擇是有講究的,如:不帶任何殘疾和缺陷,不用老母豬,不要尾巴短小……總之要形象完美無缺,沒有其他異兆。一個村宰殺年豬在時間上要有一定的秩序,輩分高者先殺豬,輩分低者後殺豬。

殺年豬時,要先喝「殺豬酒」,每個參加殺年豬的壯漢都得喝上一口。然後用燒紅了的石塊、金絲竹、清水同放一木瓢或木缽中,以純潔的蒸氣進行淨化,以除去年豬身上的所有邪氣,這表示對祖先神靈的誠心敬奉

其實殺豬飯的魅力

不在滋味,而在氣氛

在那種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有家人、親朋

就是最幸福的樣子

就快過年了

回家吃頓殺豬飯吧!

編輯:阿耐

來源:雲南印象、楚雄頭條

相關焦點

  • 一場殺豬飯又「飄香」半方塘 帶旺新年旅遊
    ,主題為「尋找鄉愁·兒時記憶」的水城縣米蘿鎮布依獼猴桃風情小鎮「殺豬飯」活動在六盤水市米籮半方塘景區舉行。「殺豬飯」是廣大農村的一種傳統民俗,家家戶戶殺豬的時候,都會邀請鄰居和親朋好友來吃「殺豬飯」,並以此慶祝一年一度的豐收。然而,「布依殺豬飯」反應了布依村落百姓的熱情和淳樸,有著濃濃的民族鄉土氣息,讓遊客感受布依風情的同時也感受那久違的鄉愁和兒時的記憶。
  • 在酉陽,有一種鄉愁叫回家吃刨湯咯
    又到了酉陽人吃刨湯的時候了,刨湯是指過年開始殺年豬了,在殺年豬的當天,主人請親戚朋友或鄉鄰吃一頓剛殺的豬肉這個活動,這個活動就叫吃刨湯或喝刨湯
  • 隱藏在【土鍋村】的鄉愁
    這次在介紹美食之前先透露一下我的個人簡介:我出生在大理祥雲,學幼師專業的我性格開朗、思維活躍、永遠保持一顆真摯的童心和愛心,喜歡拍美食、做美食、尋美食、品嘗各種風味的美食。我的覓食腳步遍布各城市的大街小巷和鄉村小鎮以及各高山叢林間,追求浪漫、唯美、時尚的我在家裡能用一雙巧手和一顆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的心將一樣樣食材幻化成一道道美味佳餚。▼
  • 小鍋米線,雲南人的鄉愁
    走~甩碗米線克~ 雲南人元氣滿滿的一天,是從甩一碗米線開始的。在雲南,吃被稱作「甩」。 煮的、燙的、涼的、滷的、炒的;燜肉、炸醬、鮮肉、三鮮、腸旺、鱔魚、牛肉、豆花兒…… 擁有一碗米線,雲南人就擁有了全世界! 戒不掉的米線情節,雲南人胃知的鄉愁。
  • 有一種鄉愁,叫家鄉的地鍋雞……
    文:滿軍紅圖:來自網絡我是一個在吃上嚴格要求自己的人,而且深諳做人的道理,比如每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有天下午,我突然聞到了一股濃鬱的老家地鍋雞貼餅子的香氣,幻覺,這一定是幻覺!
  • 雲南米線吃過多少種,米線是雲南人的鄉愁,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
    說起雲南美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雲南米線。在雲南,不論是旅遊景區還是城市街頭,一抬頭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米線店。當你來雲南旅遊時,不知道吃啥,遇見米線店時就會忍不住走進去,品嘗五花八門的米線。在雲南長呆的人們更是習慣了早餐一碗米線。走,甩碗米線克。
  • 在雲南,昆蟲也是一種美味,來一桌昆蟲宴怎麼樣?
    在雲南,昆蟲也是一種美味,來一桌昆蟲宴怎麼樣? 在我的心目中,雲南是一塊非常神奇的地方(無貶義),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獨特的當地習俗,特別是當我看了很多介紹雲南美食的節目之後,對於雲南的美食也感到非常好奇。
  • 余光中少年故地舉辦朗讀會:有一種鄉愁叫重慶
    10日,「有一種鄉愁叫重慶——余光中『悅來時光』情景朗讀會」在重慶舉行,緬懷這位文學大師記憶裡的少年時光。  「在大型的中國地圖冊裡,你不會找到『悅來場』這個地方」,朗誦者以余光中《思蜀》的這句話引出詩人在重慶悅來生活的7年。  生於南京的余光中10歲時隨母親躲避戰亂落腳到作為抗日戰爭大後方的重慶。
  • 有一種鄉愁叫臺灣
    ,對於我們這一類吃著臺灣的文藝奶水長大的女性來說,臺灣就像一個久違的老友,一切都既熟悉又陌生,對它的感覺,類似鄉愁。比如,有一家舊舊的看上去幾乎快要坍塌的日式民宿,叫「說時依舊」。Bingo!熱愛三毛的文藝青年們立即對上了暗號。比如,我們第二天入住的民宿叫「國王陛下」,那它的斜對面,就赫然有一家叫「皇后」的小小咖啡館。實際上,「國王陛下」的住客是由「皇后」陛下招待早餐哦!
  • 余光中「悅來時光」情景朗讀會——有一種鄉愁叫重慶
    有一種鄉愁叫重慶余光中「悅來時光」情景朗讀會2018年2月10日 14:30重慶悅來溫德姆酒店喜悅廳主辦:重慶悅來投資集團余光中,著名文學家、詩人、散文家,曾經在重慶度過7年的少年時光。帶著是「郵票」、是「船票」,也是「淺淺的海峽」的「鄉愁」,也帶著自己對曾經生活過的重慶悅來場的深深眷戀,走完了人生旅程,於2017年12月14日去世,享年89歲。
  • 尋味雲南:一碟豆腐解鄉愁
    豆腐,傳統的中國食物,平淡無味又不同凡響,幾乎每個國人都有自己關於豆腐的記憶。對於許多在外的雲南人來說,鄉愁就是一塊施了魔法的豆腐,無論走得多遠,離開得多久,只要一想起,就恨不得飛回雲南大快朵頤。雲南人嗜吃豆腐,也善制豆腐。
  • 散文:有一種鄉愁,叫家的味道
    月色如洗,一剪清輝裡上下空明,夜幕下,世事安然,萬物有一種繁華落盡的寧靜。月亮孤獨地掛在城市高樓的上方,浮世裡的喧囂暗了誰的流年?將欄杆拍遍,燈花挑盡,鄉愁難敘。在那老舊的窗下,有為遊縫衣裳的慈母;高高的谷垛邊,有給孩子講事的老人;村口的小河邊,有乘舟垂釣的老漢。走過繁華歲月,看過浮世滄桑,才終於明白,這世間,唯山河草木可親,日月星辰相伴。世態紛繁,浮煙瀰漫,心若倦了,繁花著錦不堪看,燈紅酒綠,人群喧嚷瘦減華年。想要在往來光陰裡,離群索居,逍遙山水,將幾段溫情的回憶一一翻遍。
  • 有一種美景叫雲南,有一種浪漫叫洱海,有一種不舍叫天空之城城堡
    有一種美景叫雲南,有一種浪漫叫洱海,有一種戀戀不捨叫天空之城城堡。這兒不但有美麗風景,也有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下關風,上關花,蒼山學,大理洱海月,畫龍點睛的美還需要天空之城涼亭的裝飾,風花雪月之城,讓人心動不已。
  • 在衡陽有一種獨特的美味叫「醡菜」,你有多久沒吃過了?
    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傳心授,推陳出新,罈子菜成為一種風味可口,品種多樣的地方特色食物。罈子菜,各地有不同叫法,有叫醃菜、醬菜、鹹菜、酸菜、泡菜、乾菜、梅乾菜、外婆菜……不管外地人叫什麼,衡陽人把一切醃製的罈子菜都叫醡菜,與別處的叫法固執地不同。
  • 思茅區:解鎖「殺豬飯」新吃法 以「新食尚」樹基層新氣象
    「殺年豬」、吃「殺豬飯」是普洱農村各民族群眾延續了幾百年的習俗。每年冬月起,家家戶戶殺年豬、醃製臘肉、邀請親朋好友到家裡吃「殺豬飯」的場面最是熱鬧。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殺豬飯」逐漸變了「味道」,攀比之風日漸盛行,部分「殺豬飯」演變成了講排場、比闊氣的請吃活動。
  • 這些火腿種類和吃法,不一定每個雲南人都知道
    火腿是雲南人的鄉愁,離開故鄉時,行囊少不了的,絕對是一支火腿。 雲南滇東北、滇西每一個寒冷的山頭出產的火腿,想不好都難,想不出名更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的就是雲南火腿了,一方火腿有一方火腿的滋味。
  • 有一種鄉愁叫淘寶,豆芽機;麵條機風靡海外華人圈
    但早晨五六點的墨爾本街道,根本沒人願意開工。楊沐想過自己動手,且不說擀麵等一系列流程,光買齊小蔥、蒜末、黃豆醬……等配料就十分不易。澳洲不缺黃豆,但很難買到新鮮豆芽,超市裡的冰凍豆芽要6澳元一包(約合人民幣30元)。
  • 大理嚴禁幹部違規吃「殺豬飯」:有人從城市轉到農村違規吃喝
    大理嚴禁幹部違規吃「殺豬飯」:有人從城市轉到農村違規吃喝 陳軍、尹一傑/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6-01-03 09:49
  • 在略陽有一種鄉愁叫瓢兒 走!融媒記者帶你摘瓢兒~
    略陽的小夥伴們童年記憶裡總有這樣一個場景:春末夏初,藍天白雲下,綠色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瓢兒......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在略陽山區,有一種家喻戶曉的野生水果,漫山遍野的生長。如果你問我這是什麼,我會告訴你很多個名字,但略陽人都稱它為:瓢兒。它不僅是大自然饋贈山民的美味,更是濃濃的鄉情與深深掛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