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是雲南人的鄉愁,離開故鄉時,行囊少不了的,絕對是一支火腿。
雲南滇東北、滇西每一個寒冷的山頭出產的火腿,想不好都難,想不出名更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的就是雲南火腿了,一方火腿有一方火腿的滋味。
雲南火腿大全
世界十大名腿、中國三大名腿之一的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宣威火腿的製作技藝據說是有秘方的,從製作到可以生吃就需要三年時間,被稱為「雲腿」當之無愧。
宣威火腿經久不衰,美味的伏筆就在時間裡,存放時間越長,火腿的品質越高,宣威火腿最長可以放三年,時間越長香味越濃鬱,肘把經過精細加工而成的半成品「金錢腿」是宣威火腿的精華所在。
諾鄧火腿:諾鄧火腿的好吃,歸功於諾鄧鹽。諾鄧盛產天然的井鹽,諾鄧鹽源於諾鄧古村中的一口古井。這口古鹽井自漢朝開採以來已有兩千多年。
諾鄧火腿
諾鄧火腿從用古法熬鹽、精心上鹽、再到醃製、塗抹鹽泥,再到吊腿發酵,同樣需要時間。
諾鄧的氣候屬大陸性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草山草場資源豐富水資源豐富,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疏鬆、透氣、排水良好;諾鄧火腿滋味口感鮮美,鹹淡適中,香而回甜,回味悠長。
出產雲腿中「最香」的一種火腿的麗江永勝縣三川壩
三川火腿:麗江永勝三川火腿用快刀割成邊緣整齊的「琵琶腿」,剔除油膜、擦掉血水,再用炒過的食鹽、料酒加入少許葡萄糖及火硝揉搓,再置入木缸或甕缸中「蜜醃」數日,取出敷上綿紙,風乾後捂在慄炭灶灰中保存,時間越長、香氣越足、味道越厚。
雲南的火腿沒有數一數二之說,怒江老窩火腿、祿勸撒壩火腿、魯甸火腿、哀牢山豬火腿、劍川山老腿、巧家火腿、景東無量山火腿、保山姚關火腿、師宗龍慶黑火腿、尋甸彝家良山火腿、臘科火腿、瀘西老東山火腿、新平耀南火腿、東川法者老火腿、臨滄鳳慶魯史的煙燻火腿,地理環境,製作技藝的不同都會使各地火腿各有風味。
上好火腿的標準除了用牙籤戳三次每次都是馥鬱的火腿香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形似琵琶,琵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卷上有著了濃墨重彩 、璀璨光芒的一筆。
而火腿在製作之前需要用快刀修整成琵琶的形狀,再經過各種技藝工序製作,直到火腿「成熟」,甚至可以生吃,這難道不是經年累月的時間藝術?
在臨滄老家鄉下,火腿要麼掛在樓上,要麼掛在屋簷下,還有的掛在火塘邊,客人來家作客,來不及買菜,拿起菜刀就切點火腿來煮。
一大碗火腿,加一湯盆的火腿湯煮洋芋、火腿湯煮楊瓜,火腿湯煮青菜、火腿湯煮茴香,火腿湯煮幹蘿蔔絲,火腿湯煮黃筍等等,當然這些都是隨機的,就看你家的灶房裡有什麼。
一肉一湯,一碗醬菜,妥妥的,用昆明方言形容是:太板扎了,用老家的方言形容是:太攢勁了!
火腿一般在冬天製作,制好之後最快也要等小半年,中秋節前後才可以吃,我每年春節回家,都是要帶一支火腿來昆明的。
吃的時候,切一小塊下來,紅得像火的火腿片,用蒜苔、蠶豆、青椒、皺皮椒、炒了吃,或者,在電飯煲裡和豌豆、洋芋一起做火腿燜飯。我更懶的時候,就將所有的菜洗出來,火腿片切出來,煮一鍋火腿雜菜湯,真的被自己懶哭。
雲南火腿做的滇味美食
火腿四兩坨:火腿月餅不叫火腿餅,叫四兩坨,因為差不多是四兩一個,聽得懂「四兩坨」的,才算是老昆明人。
火腿豆燜飯:正宗的火腿豆燜飯,必須用青蠶豆米,不過現代人喜歡對美食自由發揮,只要有火腿,火腿蠶豆燜飯,火腿豌豆燜飯,火腿洋芋燜飯,火腿胡蘿蔔燜飯,統統都來,反正零失敗率。
火腿燴青頭菌:雲南,野生菌的天下,怎麼少得了火腿的一席之地,火腿釀青頭菌,火腿燜雜菌,火腿蒸金針菇,菌子演義,火腿攪動風雲。
蒸火腿:切片蒸火腿,是最直接的探尋火腿美味的線索,一片火腿下一碗白飯,所謂滋滋有味,更是原滋原味。
火腿雜菜湯:我家鄉火腿吃法的一種,瀾滄江、無量山一帶風味,當時時鮮蔬菜如茴香,萵筍、青蒜、小瓜、洋芋、粉絲等一鍋煮,這樣的吃法與當年茶馬古道上的馬幫有莫大的關係,漸行漸遠的悠悠歲月,還有一道菜來做紐帶般的維繫,引人暇思。
火腿木瓜雞:也是我家鄉的風味,臨滄是熱帶秘境,人們喜食酸食,擅於烹煮酸湯開胃,火腿、酸木瓜、山地放養土雞一起炒煮,酸爽。
糖腿包:糖腿包子餡的做法和火腿月餅餡一樣,不知道我有沒有說對,雲南糖腿破酥包,和普通包子不一樣,包子有很多層次,吃起來柔歡酥鬆。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