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屆兒),這是雲南人一個獨特的發音,也可以叫「菌子」,外地人稱它為蘑菇。
在雲南人的觀念裡,菌子和蘑菇可是兩回事。若要跟他們一直念叨蘑菇,他們只會認定你是一個不懂吃的外地人,因為蘑菇他們大抵不屑於吃,唯有從大山深處尋來的菌子才是人間至味。
然而美味卻也伴隨著「危險」,據說,每個雲南人都有一個吃菌中毒的朋友。所以在雲南吃菌中毒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來感受一下:
雖然聽起來很有趣,但是勸大家也不要輕易嘗試放縱吃菌的滋味啊!一定要分清哪些菌可食用,哪些菌不可食用,而且要用正確的烹飪方法,如果不小心吃菌中毒了,趕緊去醫院,切勿享受幻覺好嗎!!!
靈魂拷問1:為什麼中毒還吃?
外地人看雲南人吃菌中毒的經歷後,內心都會有一萬個為什麼:為什麼中毒還吃?為什麼不怕死?為什麼看到菌子就挪不動腳?
雲南朋友總擺擺手,說外地人無法完全理解菌子的美味。他們前赴後繼,在吃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至於中毒,大家就當無事發生過。一般雲南人吃菌子中毒後,可能確實不會再吃這個品種的菌子了,但要他放棄菌子,那是不可能的。
靈魂拷問2:菌子到底有多好吃?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雲南人拼了命都要去吃的菌子,到底有多好吃?雲南人親切的把各類真菌蘑菇稱為「蔬菜牛排」,這個名稱,就包含了菌子的所有美味。而且菌子是新鮮的野味,山珍海味裡的「山珍」,烹飪好了口感豐厚,層次豐富;再者,菌子下飯,柔軟又清脆的神奇感包裹著飯粒,一口下去讓人慾罷不能。
忽然想起汪曾祺的一句話:「我在昆明住過七年,離開了四十年,不忘昆明的菌子。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無論貧富,都能吃到菌子。」
汪老不虧是在雲南生活過多年的人,開口就很正宗。說吃蘑菇的絕對是外鄉人,你得說「吃菌子」,否則就是對菌子的褻瀆。不僅自己忘不了,只要有朋友去雲南,汪曾祺也會強烈推薦野生菌。
《昆明菜·諸菌》中寫道:「有朋友到昆明開會,我告訴他到昆明一定要吃吃菌子。他住在一舊交家裡,把所有的菌子都吃了。回北京見到我,說:『真是好!』」。
在《昆明的雨》一文中,汪曾祺寫乾巴菌:「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顏色深褐帶綠,有點像一堆半乾的牛糞或一個被踩破了的馬蜂窩。裡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
隨後他筆鋒一轉,「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淨,撕成蟹腿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麼好吃?!」。
靈魂拷問3:雲南到底有多少種菌?
據統計,雲南野生菌現約250種,佔了全世界食用菌的一半還多。中國食用菌的三分之二。被譽為「真菌王國」。
雲南為什麼有這麼多菌?雲南人可能會見慣不怪地回答你:不知道啊,老天給的。
雲南複雜的地形地貌,多種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有美景,又有美食,老天也太偏心了吧!
而且,菌子也是有鄙視鏈的。在雲南人的美食世界觀裡,野生的才是菌子。菌子與菌子之間,還有一套完整的「尊卑體系」。
雲南有兩種菌:一種叫「菌子」,一種叫「人工菌」。那些可以被人工養殖的菌類,在當地人眼裡,根本都不能算菌子。
外地人平常吃得津津有味,並細分命名為平菇、草菇、鳳尾菇的各種「菇」,雲南人都不屑於去辨識它們,簡單粗暴地統稱為「人工菌」後,就結束了……
靈魂拷問4:菌子是怎麼來的?
上山"撿"菌才是正經事。雲南人在吃菌子這件事情上,有著異於常人的追求和創新,這也是為什麼雲南人吃菌種類如此之多。
為了吃到最新鮮的菌子,雲南人起早貪黑,連夜上山採菌。菌子大多生長於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樹根部和松針葉下面多半都能發現菌子的蹤影。而且,野生菌群都會生長在往年固定的地方,經驗豐富的雲南人總能滿載而歸。
當採到新鮮完整的菌群,山上便會傳來一陣陣雲南人的歡呼聲,他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菌子的喜愛。不過,上山採菌並不是件容易事。夏天不僅蚊蟲多,菌群生長的地方也多在陰冷潮溼的地方,經常會有蛇出現。雲南人不僅是在拼命吃菌,也是在拼命採菌!
《舌尖上的中國》就有一期講雲南菌子,就以挖菌人卓瑪一家為視角,講述他們連夜上山採菌、賣菌、吃菌的故事。除了讓人感受到了雲南人對吃菌付出的努力,更是讓人對新鮮的菌子味道垂涎不已。
採菌人是最幸福的,他們離野味最近。當新鮮的菌子被採下來,拿回家清洗乾淨,用油煎一煎,這就是最簡單、最美味的吃法了。新鮮的菌子與熱烈的油相碰撞,菌子裡的味道被完全釋放,不需要太多的調料,吃的就是這原始的味道。
即使沒機會上山撿菌,也可以去野生菌市場逛一逛,也能滿足你對野菌世界的好奇心。昆明木水花野菌市場,被稱為「全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或者你也可以叫它「宇宙中心的菌子遊樂園」。
就算土生土長的雲南人,也沒有幾個能正確叫出所有菌子的名字,所以儘管開口問,攤主一般會帶著得意的表情回答你的小白問題,有人關注的菌子才值得驕傲。
逛市場時只需留意,興奮拍照時別把菌子踩壞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哪一種菌是你賠不起的。
謝霆鋒在錄製《鋒味》的時候,帶著學員去雲南菜市場買食材。在這裡,一顆超大的松茸才賣一百塊,而在香港甚至日本,要一千以上。當地的雲南人,可以吃到最新鮮且免費的松茸,這是外人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美味。
還有種菌比松茸更珍稀的野生菌——黑松露,被譽為「餐桌上的黑鑽石」。在歐洲,松露和魚子醬、鵝肝,並列「世界三大珍餚」。松露之於美食,正像勞斯萊斯之於汽車,範思哲之於時裝,香奈爾5號之於香水一樣,代表著這世上最昂貴的奢侈。
松露一般出現在高級西餐廳,一般是薄片或者小塊碎屑來灑在菜餚上,因為松露稀缺且價格高昂,所以用量極少。而在雲南的野生菌市場,每公斤1500元的天價松露,在野生菌市場也一樣扔在地上賣。
曾經當地的村民因為不習慣松露的味道,都用來餵豬了!也太太太奢侈了吧!
靈魂拷問5:菌子怎麼吃?
雲南菌子種類奇多,但當地人烹調菌的方法比較單一。對待菌子,他們講究給味覺做減法:菌本身的鮮味比其他調味料不知高到哪裡去了,所以很多名貴的菌子做法都很簡單。
1、以素當葷
超級名貴的菌子最好素吃,像是松茸刺身、松露刺身等,切片之後蘸著料就可以吃了。
在雲南,你要誇一家人闊氣可以說:「這家人吃菌子,一點肉都看不見!」
2、炒
來到雲南,一定要嘗試一盤炒乾巴菌。 乾巴菌比上等真牛肉乾巴還要貴得多,卻仍然受到雲南人的熱愛,因為它除了有類似牛乾巴的口感,還有松針的清香。
炒菌調料不用多,辣椒、皺皮青椒和鹽就足夠。炒出的菌子肉香和山野氣息一起嚼,越嚼越香。
3、煮
有些菌子炒吃破壞鮮味,用雞、排骨等肉類一起煮,能彌補菌子本身的清淡。
煮湯能將菌子的鮮味激發出來,輕輕一口,口中的鮮味隱約而來,幾秒鐘之後 這種鮮味淹沒味蕾,使人似乎要飄起來,但卻又扎紮實實地遊走在身體裡。這或許就是雲南人上癮的緣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