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雲南:一碟豆腐解鄉愁

2020-12-19 滇風雲影

有朋自京城歸來,相約飯食,對方言明要吃燒豆腐。去了舊時常去的小巷老店,先點了二十塊臭豆腐,癟癟的、粘粘的,一小塊一小塊地置於炭火之上,幾分鐘時間,就迅速鼓脹起來,焦黃的外皮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就著小米椒豆腐乳蘸水,也顧不上燙嘴,連吞幾塊,大呼過癮。

豆腐,傳統的中國食物,平淡無味又不同凡響,幾乎每個國人都有自己關於豆腐的記憶。對於許多在外的雲南人來說,鄉愁就是一塊施了魔法的豆腐,無論走得多遠,離開得多久,只要一想起,就恨不得飛回雲南大快朵頤。

雲南人嗜吃豆腐,也善制豆腐。各地豆腐種類多樣,做法不一,各具特色,足以刷新你對豆腐的認知,也總有一種豆腐能挑起你的味蕾神經,令你食指大動胃口大開。

豆香濃鬱的石屏豆腐

石屏豆腐素來享有盛名。有別於其他豆腐用石膏水來點制,石屏豆腐是用該縣特有的地下井水來點制,這種井水營養豐富而不含任何有害物質,點出來的豆腐鮮香爽滑,沒有豆腥味,且韌性強。無論是鮮豆腐,還是做成臭豆腐、豆腐乾、豆腐皮和腐竹,都十分可口,但在雲南,石屏豆腐最受歡迎的吃法還是煎和烤,外焦裡嫩,豆香濃鬱。

細膩軟嫩建水包漿豆腐

建水包漿豆腐在雲南清代中後期就享有盛名,製作工藝繁瑣,在正常程序的製作過程後還要經過捂的工序,快速讓豆腐發酵。而且據說只選用大而圓的白皮黃豆,這樣做出的豆腐方潔白細嫩、細膩軟嫩。儘管外表與普通豆腐別無二樣,但是經過高溫烹製後,包漿豆腐的體積迅速會迅速膨脹至一兩倍大。在建水久負盛名的夜市燒烤排擋裡,少不了包漿豆腐的身影,外皮酥脆、內裡包漿嫩得像豆腐腦,往調好的腐乳汁或辣椒粉裡一裹,趁熱吃進嘴裡,根本無須咀嚼,一路滑到胃裡。於我而言,最愛的吃法卻是在火鍋裡煮著吃。當鮮嫩的豆腐遇上麻辣翻滾的火鍋,軟滑香濃,足以讓每一顆味蕾興奮,令人食慾膨脹,停不下筷。

奇香無比的呈貢臭豆腐

臭豆腐是民間頗為流行的豆製品,在雲南尤以呈貢臭豆腐較為出名。聞著臭,吃著卻奇香無比,是昆明人都愛的美味。呈貢臭豆腐的吃法多樣,除了炒吃、蒸吃及拌米線吃等吃法外,最常見的就是烤著吃了,將切成小方塊的臭豆腐擺放在細密的鐵網上,下面以慄炭火慢慢烘烤,中間不斷翻轉,直到豆腐兩面都呈金黃色。吃時,配上調製後的辣椒粉或滷腐汁,外酥內軟,香氣撲鼻。

可以拴起來的宣威黃豆腐

在雲南成員眾多的豆腐家族中,宣威黃豆腐獨樹一幟。不同於普通豆腐白如玉脂,這種豆腐外表呈黃色,一般為邊長2寸的正方形。製作時用料考究,需選用宣威倘塘鎮高山黃豆和黃石渣山泉水作原料,點制時用酸漿而不用石膏,再以薑黃煮染上色,做成後,用線拴成一串一串的,成排掛在杆子上。經過三煮三掛的黃豆腐,色、香、味、形俱佳,吃法也很多樣,可涼拌,可清炒,也可煎炸燒烤,質脆味鮮,增色添香。

眼花繚亂的密祉豆腐宴

在享譽世界的東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故鄉大理州彌渡縣密祉鎮,一桌各式各樣的豆腐宴讓每一位遊人無法抗拒:豆花、豆漿、豆腐丸子、雞腰豆腐、口水豆腐、黃金豆腐、香辣豆腐絲、荷花豆腐、油炸豆腐、瓦烤豆腐……密祉豆腐之所以好吃,是因為這裡的豆腐是用文盛街的天然名泉——珍珠泉水制出,任炸、煮、蒸、炒、煎,味道都極佳。

妙不可言的牟定油腐乳

牟定腐乳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因其外觀鮮紅油潤、入口綿柔細膩醇香可口等特點而廣受歡迎。因為風乾發酵對氣候要求較高,因此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才是牟定腐乳生產的時間。經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牟定油腐乳,用作進餐佐食,有妙不可言的滋味。在許多人看來,一小塊牟定腐乳配一碗粥或米飯,就是一份簡單極致的幸福。

在雲南,除了牟定,著名的腐乳產地還有昆明石林、七甸及玉溪易門等地。也都是色、香、味俱全的佐餐品。

在許多人心中,豆腐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因為其中蘊藏著地方的風土、家常的風味,雖樸素,卻溫暖。而這,正是世間至為珍貴的味道。

相關焦點

  • 小鍋米線,雲南人的鄉愁
    走~甩碗米線克~ 雲南人元氣滿滿的一天,是從甩一碗米線開始的。在雲南,吃被稱作「甩」。 煮的、燙的、涼的、滷的、炒的;燜肉、炸醬、鮮肉、三鮮、腸旺、鱔魚、牛肉、豆花兒…… 擁有一碗米線,雲南人就擁有了全世界! 戒不掉的米線情節,雲南人胃知的鄉愁。
  • 尋味金川美食——金河土鍋雞
    尋味金川美食——金河土鍋雞 2020-09-13 1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尋味雲南,昆明東川紅土地綠色生態美食,你吃過沒有?
    雲南是七彩雲南、旅遊天堂,不僅有優美的風景,還有特色美味的小吃。今天小編帶您走進昆明東川紅土地,東川紅土地素有「天南銅都」之稱,銅文化歷史悠久,是名副其實的「錢王故裡」和「滇銅京運第一鎮」。雲南昆明雲南昆明東川紅土地
  • 雲南騰衝餌絲:細細軟軟解鄉愁
    在雲南騰衝,如果有人邀請您吃飯,很可能是吃餌絲。餌絲對騰衝人來說,是一日三餐,也是零食。「快過年了,我已經感受到餌絲對我的召喚,過年回去要好好吃幾頓。」在昆明工作的騰衝人劉靜說,「餌絲」就是她的一碗鄉愁。  南方人偏愛米飯,北方人鍾情麵條,而餌絲是米麵結合的產物。什麼是餌絲?「簡單來說,是用米做的麵條。選用優質大米,通過精加工,做成塊,切成絲。」
  • 美食大片解鎖舌尖上的東莞《尋味東莞》昨晚首播
    、東莞味道四溢的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在東莞市烹飪協會執行秘書長徐波看來,《尋味東莞》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給東莞美食進行了正名,也將東莞宜居的生活品質通過美食傳遞給全國觀眾。東莞臘腸《尋味東莞》為東莞美食正名東莞市烹飪協會執行秘書長徐波直言,《尋味東莞》這個美食紀錄片,在很大程度上給東莞美食進行了正名。因為長久以來,人們一想到東莞,就是認為東莞是以華為、OPPO為代表的世界工廠,在美食方面是個荒漠。
  • 《尋味東莞》美食顧問團來莞探尋美食背後的文化
    ■「尋味東莞」美食考察團來到莞考察美食背後的文化。圖片為在謝崗鎮銀瓶山腳下果園拍攝的稻米媒體供圖近日播出的《東莞尋味》紀錄片讓東莞美食「起火」。七月十日至十二月十二日,由市委宣傳部牽頭,與稻來傳媒組織「尋味東莞」美食探訪活動,邀請「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製片人李潔,與著名美食家陳立、張新民、閆濤、雲無心、楊擁軍等組成美食探訪團,前往東莞的南城、莞城、中堂、麻湧、虎門、大嶺山、謝崗等鎮街,品嘗地道風味,挖掘製作技藝,並舉辦「尋味東莞」賞心悅目交流會,進行交流共享,探索東莞美食文化。東莞人的一天,常以燒鵝瀨粉一碗打開。
  • 雲南米線吃過多少種,米線是雲南人的鄉愁,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
    說起雲南美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雲南米線。在雲南,不論是旅遊景區還是城市街頭,一抬頭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米線店。當你來雲南旅遊時,不知道吃啥,遇見米線店時就會忍不住走進去,品嘗五花八門的米線。在雲南長呆的人們更是習慣了早餐一碗米線。走,甩碗米線克。
  • 鄉愁就是一碟海南雞 華僑在新加坡弘揚雞文化
    古老制燈手藝面臨傳承難  原雞、白鷳、山鷓鴣 海南這些特色雉類你可能沒見過  海口民間藏品「大明通行寶鈔」:一張紙幣見證王朝興衰  海南昌江:古邑名勝景觀遍布蘇東坡腳蹤、詩文  雞年話雞  鄉愁就是一碟海南雞
  • 「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啟動:品嘗地道風味,探秘製作技藝
    《尋味東莞》製片人李潔(中)等探訪團了解龍舟製作工藝美食家張新民在拍攝龍舟炎熱的天氣擋不住美食團深入體驗水鄉美食和文化的熱切心情。瀨粉是中國南方稻作文化的代表性食物,廣東省內有接近的潮汕粿條,其他省份類似的有湖南米粉、桂林米粉、雲南米線等。就我和朋友的交流分析來看,東莞的瀨粉不同於其他瀨粉太糊或者清淡的口感,清爽而溫甜,同時與南方省份的粉口感接近,是最具普世價值、最容易為人接受的。再搭配新鮮出爐的燒鵝,非常具有餐飲新產品新業態的特點,或可以成為東莞飲食文化走向全國的第一枚落子,在全國打響東莞飲食文化名片。
  • 安康漢陰推出三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吃喝玩樂、鄉愁野趣全都有
    漢陰縣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厚重的人文景觀、淳樸的鄉風民俗,是一個望山、看水、憶鄉愁的好地方。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安康生態富硒農產品系列活動暨安康富硒糧油漢陰稻香旅遊季活動開幕之際,漢陰縣精心推出以「周末哪兒去·漢陰有鄉愁」為主題的三條鄉村旅遊線路。
  • 一碟鹹菜,回憶裡的一絲鄉愁
    那麼最方便的可能就是蒸一鍋米飯,炒一個菜,再搭配上一碟鹹菜,就算一頓飯了。 我最喜歡的就是米飯泡水,搭配鹹菜吃,那滋味現在想想也是很不錯的。雖比不上山珍海味,但兒時鹹淡混雜在一起的滋味卻也是滿滿的幸福感。 米飯和鹹菜似乎成了絕配,每次不管是蛋炒飯、白米飯或者大米粥,鹹菜都會成為米飯的最好伴侶。
  • 紅河「鄉愁記憶」微信投票即將開啟,今日走進蒙自人的鄉愁記憶!
    鄉愁是什麼?鄉愁是龔自珍的「家大人時年七十有三,倚門望久矣」。
  • 《尋味東莞》:尋味酸甜苦辣 細品百味人生
    《尋味東莞》令美食成為東莞的新名片,製片人李潔談拍攝故事尋味酸甜苦辣 細品百味人生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實習生 餘淑媛桂味荔枝、林旁粽、黃油蟹……隨著紀錄片《尋味東莞》正式收官,美食如今成為東莞這座現代城市除「世界工廠
  • 《遙遠的鄉愁》:雲南的「山茅野菜」餐館,甚至開到了京畿一帶
    《遙遠的鄉愁》之113時光匆匆,已過半生,歲月無情,增長年齡。過去我們走向成熟,現在我們走向衰老;人生如時鐘,剩下半個圈!過去的成為回憶,逝去的成為往事。初到雲南,飯桌上很多稀奇古怪的菜品,很多蔬菜不認識。問起來,朋友笑著說:「這些,是我們雲南的『山茅野菜』了。」本來,聽到野菜就再沒胃口了;但嘗試著品嘗下,卻完全沒有北方野菜的味道。雖然有的也有些些微苦澀,但因為烹調的技術,反而很好入口。
  • 尋味甘肅天水紫蘇籽油,這一期《尋味中國》拒絕油膩!
    ,這一期《尋味中國》拒絕油膩!這一次,三位尋味人來到了甘肅天水,探尋了當地的特色美味紫蘇籽油。節目中,尋味人不僅品嘗了紫蘇籽油製作的多種美味,還化身農民耕地播種,見證了紫蘇籽油生產製作的全過程。那麼,你想知道紫蘇籽油怎麼吃最美味營養嗎?尋味人的尋味之旅又有哪些趣事呢?接著往下看。
  • 雲南迪慶鄉村旅遊樣本:深山藏民宿 幽谷尋鄉愁
    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過後,位於七彩雲南西北部的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依舊陽光明媚,從遠處的層林盡染到清泉石上流,無論德欽縣還是維西縣,旖旎的景色都十分撩人。優美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為一種新興的旅遊產業提供了生長的「沃土」和空間。
  • 太有「滋味」了,看南農學子如何尋味家鄉傳統美食
    記者採訪獲悉,這個暑假,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團委在保障學生安全的條件下,結合專業特色和優勢,組建了重點團隊「尋味家鄉傳統美食,弘揚中華飲食文化」社會實踐團。實踐成員按照省份共分為十組,廣東、山西、內蒙古……尋味足跡從南至北,從沿海至內陸,遍布大半個中國。
  • 小鍋米線,在異鄉煮一碗鄉愁
    01米線,是一種羈絆對很多雲南人來說,米線,是一種羈絆。而對於在異鄉的雲南人來說,米線則是一種鄉愁。過橋米線、菊花米線、牛肉米線、羊肉米線、兔肉米線、小鍋米線、鱔魚米線、腸旺米線、滷米線、炒米線、涼米線……在雲南的不同地區,不同風味的米線通過不同的烹飪技法和食材搭配,撫慰著雲南人的身心。每年回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米線。不拘於上述的一種吃法。
  • 尋味順德 | <下>
    ☝這是一篇應「大眾點評」之邀撰寫的推廣文上次推文(尋味順德
  • 泉州西街蜜餞店藏著人生百態 有著鄉愁裡的那點甜
    離別月臺 尋味鄉愁的一站  西街蜜餞店正對著當時的西街菜市場(現在的肅清門廣場),來來往往趕集的人,常常來買上一小袋,作為送給家裡孩子的驚喜。而外地人來了泉州,必來開元寺,蜜餞店的甜香味,誘惑了一撥撥的客人。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蜜餞店的生意紅紅火火。  蜜餞店開得早,也開得久,西街吃著它長大的小孩,如今也已為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