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京城歸來,相約飯食,對方言明要吃燒豆腐。去了舊時常去的小巷老店,先點了二十塊臭豆腐,癟癟的、粘粘的,一小塊一小塊地置於炭火之上,幾分鐘時間,就迅速鼓脹起來,焦黃的外皮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就著小米椒豆腐乳蘸水,也顧不上燙嘴,連吞幾塊,大呼過癮。
豆腐,傳統的中國食物,平淡無味又不同凡響,幾乎每個國人都有自己關於豆腐的記憶。對於許多在外的雲南人來說,鄉愁就是一塊施了魔法的豆腐,無論走得多遠,離開得多久,只要一想起,就恨不得飛回雲南大快朵頤。
雲南人嗜吃豆腐,也善制豆腐。各地豆腐種類多樣,做法不一,各具特色,足以刷新你對豆腐的認知,也總有一種豆腐能挑起你的味蕾神經,令你食指大動胃口大開。
豆香濃鬱的石屏豆腐
石屏豆腐素來享有盛名。有別於其他豆腐用石膏水來點制,石屏豆腐是用該縣特有的地下井水來點制,這種井水營養豐富而不含任何有害物質,點出來的豆腐鮮香爽滑,沒有豆腥味,且韌性強。無論是鮮豆腐,還是做成臭豆腐、豆腐乾、豆腐皮和腐竹,都十分可口,但在雲南,石屏豆腐最受歡迎的吃法還是煎和烤,外焦裡嫩,豆香濃鬱。
細膩軟嫩的建水包漿豆腐
建水包漿豆腐在雲南清代中後期就享有盛名,製作工藝繁瑣,在正常程序的製作過程後還要經過捂的工序,快速讓豆腐發酵。而且據說只選用大而圓的白皮黃豆,這樣做出的豆腐方潔白細嫩、細膩軟嫩。儘管外表與普通豆腐別無二樣,但是經過高溫烹製後,包漿豆腐的體積迅速會迅速膨脹至一兩倍大。在建水久負盛名的夜市燒烤排擋裡,少不了包漿豆腐的身影,外皮酥脆、內裡包漿嫩得像豆腐腦,往調好的腐乳汁或辣椒粉裡一裹,趁熱吃進嘴裡,根本無須咀嚼,一路滑到胃裡。於我而言,最愛的吃法卻是在火鍋裡煮著吃。當鮮嫩的豆腐遇上麻辣翻滾的火鍋,軟滑香濃,足以讓每一顆味蕾興奮,令人食慾膨脹,停不下筷。
奇香無比的呈貢臭豆腐
臭豆腐是民間頗為流行的豆製品,在雲南尤以呈貢臭豆腐較為出名。聞著臭,吃著卻奇香無比,是昆明人都愛的美味。呈貢臭豆腐的吃法多樣,除了炒吃、蒸吃及拌米線吃等吃法外,最常見的就是烤著吃了,將切成小方塊的臭豆腐擺放在細密的鐵網上,下面以慄炭火慢慢烘烤,中間不斷翻轉,直到豆腐兩面都呈金黃色。吃時,配上調製後的辣椒粉或滷腐汁,外酥內軟,香氣撲鼻。
可以拴起來的宣威黃豆腐
在雲南成員眾多的豆腐家族中,宣威黃豆腐獨樹一幟。不同於普通豆腐白如玉脂,這種豆腐外表呈黃色,一般為邊長2寸的正方形。製作時用料考究,需選用宣威倘塘鎮高山黃豆和黃石渣山泉水作原料,點制時用酸漿而不用石膏,再以薑黃煮染上色,做成後,用線拴成一串一串的,成排掛在杆子上。經過三煮三掛的黃豆腐,色、香、味、形俱佳,吃法也很多樣,可涼拌,可清炒,也可煎炸燒烤,質脆味鮮,增色添香。
眼花繚亂的密祉豆腐宴
在享譽世界的東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故鄉大理州彌渡縣密祉鎮,一桌各式各樣的豆腐宴讓每一位遊人無法抗拒:豆花、豆漿、豆腐丸子、雞腰豆腐、口水豆腐、黃金豆腐、香辣豆腐絲、荷花豆腐、油炸豆腐、瓦烤豆腐……密祉豆腐之所以好吃,是因為這裡的豆腐是用文盛街的天然名泉——珍珠泉水制出,任炸、煮、蒸、炒、煎,味道都極佳。
妙不可言的牟定油腐乳
牟定腐乳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因其外觀鮮紅油潤、入口綿柔細膩醇香可口等特點而廣受歡迎。因為風乾發酵對氣候要求較高,因此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才是牟定腐乳生產的時間。經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牟定油腐乳,用作進餐佐食,有妙不可言的滋味。在許多人看來,一小塊牟定腐乳配一碗粥或米飯,就是一份簡單極致的幸福。
在雲南,除了牟定,著名的腐乳產地還有昆明石林、七甸及玉溪易門等地。也都是色、香、味俱全的佐餐品。
在許多人心中,豆腐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因為其中蘊藏著地方的風土、家常的風味,雖樸素,卻溫暖。而這,正是世間至為珍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