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鍋米線,在異鄉煮一碗鄉愁

2020-12-20 輕霜大叔

01米線,是一種羈絆

對很多雲南人來說,米線,是一種羈絆。而對於在異鄉的雲南人來說,米線則是一種鄉愁。過橋米線、菊花米線、牛肉米線、羊肉米線、兔肉米線、小鍋米線、鱔魚米線、腸旺米線、滷米線、炒米線、涼米線……在雲南的不同地區,不同風味的米線通過不同的烹飪技法和食材搭配,撫慰著雲南人的身心。

每年回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米線。不拘於上述的一種吃法。等口腹之慾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之後,便約上幾個老友,到熟悉的老店裡,圍坐在烤豆腐攤前,一碗涼米線,一碗冰木瓜水,那些陳年的青春往事便在烤豆腐的香氣裡氤氳開來。

02更入味,是小鍋米線

在雲南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米線店比比皆是。隨便走進一家店,總能讓你吃到心儀的那一碗。

吃過了聞名遐邇的過橋米線,不妨也可以來上一碗風格獨具而又滋味悠長小鍋米線。

在米線店的灶臺上能看到帶著木質長把的紅色小銅鍋或小鐵鍋,那就是煮小鍋米線的器具。不過,最為地道的還是得用紅銅所制的小鍋來煮。

小銅鍋裡舀上高湯,待湯煮沸,加入新鮮豬肉末、豌豆尖、酸醃菜、醬油、油辣子,這是最基本的料,有的還會加臭豆腐、番茄、豆腐皮、豆芽菜、韭菜花等,最後放入米線,一碗小鍋米線就可以出鍋了

一碗地道的小鍋米線,必定是由大骨湯、醬油、新鮮豬肉末、酸醃菜、韭菜、豌豆尖和米線構成,缺一不可。

煮在裡面或放置碗底的油辣子,隨著熱湯米線倒入,紅油在熱浪中被衝起,聞起來特別香,讓人食指大動。相比於大鍋米線,小鍋米線更入味。

03尋找,最正宗的那一碗

獨在他鄉,天南地北的美食吃了不少,但米線就像種在身子裡的「蠱蟲」,是不是地就鑽出來,折磨得我坐立難安。所以,空閒的時候,也會滿深圳地亂逛,就為了找一碗米線吃。

長沙米粉,江西米粉,桂林米粉,乃至廣東口味的河粉……好吃是好吃,但總覺得差了點意思。就像撓痒痒,總是撓不到最癢的那一點上。

在深圳,吃過「蒙自源」,「阿香米線」,「雲海餚」等等店,吃一次我就要吐槽一次,我只能說,雲南的米線,蒙自的米線的名聲都被這些名不副實的「米線」給敗光啦!

可是,下一次遇到了還是同樣會熱不住走進店裡,想念啊!完美地詮釋了「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那句話的真切含義。

我真的覺得很是奇怪,其他地方的菜比如川菜,湘菜,湖北菜,甚至東北菜,來到了深圳這種外地人口佔比高達80%的都市,依然能根深葉茂,品質不減。似乎只有雲南菜,有些水土不服的樣子。奇怪奇怪真奇怪……

04小鍋米線,無可替代

在我心中,小鍋米線是任何米線都不可替代的。

小鍋米線一般是用清水和骨湯煮出來的。可以說與過橋米線等有著截然不同的風味。由於煮法獨特,且因為放入了醬油,使得小鍋米線更具有了獨有的滋味。

米線無疑是一碗小鍋米線的核心。好的米線一定是新鮮軟滑的,不粗也不細,且帶有微微的彈性,爽口好吃。

如果說米線是小鍋米線的核心,那麼酸醃菜(即老壇酸菜)則是小鍋米線的靈魂。沒有酸醃菜,小鍋米線就不是小鍋米線。那種酸香鮮鹹的滋味和著米線的軟滑Q彈在舌尖上爆開的時候,真是覺得整個人都得到了升華。

韭菜,也是必不可少的食材。碧綠鮮嫩的韭菜搭配著油辣子的鮮亮紅豔,完美地詮釋了美食三要素色香味中的「色」。更何況,韭菜特有的辛香,也給一碗味道鮮美的小鍋米線錦上添花。

臭豆腐、番茄、豆腐皮、豆芽菜、韭菜花等配料則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具體情況來添加了。

05紓解的鄉愁

嫌棄外面的不好吃,那就自己做。

自然了,在外地是難以尋得新鮮米線的,畢竟,「一方水土產一方的米線」嘛。

樓下的小超市有新鮮的米線——應該說是米粉,也從某寶上買過幹米線,也在從老家返程的時候帶過,但做出來的米線,始終不對味兒。

但不管怎麼說,聊勝於無。還是勉強可以解解饞的。

酸醃菜倒是地道的雲南口味了,真是感謝萬能的某寶和現代化便捷的物流。

我很奇怪的是,這邊的人似乎不怎麼把韭菜作為湯品的一種配菜。比如湯河粉、桂林米粉,長沙米粉等等幾乎很少有放韭菜的。就連雲海餚和阿香米線都極少放韭菜(而阿香米線的小鍋米線裡邊放的是京包菜,這是什麼詭異的吃法……),至於肉末少得可憐,物不美價不廉之類的話,就不多說了。

自己做的小鍋米線,自然是只能在現有極其有限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秀出自己的廚藝水平。

好在,沒有發揮失常。基本上還原了雲南小鍋米線的本真的味道。

在這樣冷冷的秋冬時節,吃上一碗自己做的小鍋米線,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濃濃的鄉愁,也在這氤氳著香氣的小鍋米線裡得到了紓解……

06家庭版小鍋米線的做法

自己想在家裡吃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鍋米線,其實非常簡單。即使沒什麼廚藝,也能做出美味的小鍋米線。

以下是方法和步驟:

用料

上述米線和佐料、配料,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進行調整。

做法:

1、鍋內加清水,燒開後放一勺豬油,豬油融化後放入豬肉煮開撇去浮沫。(沒有豬油可以放其他食用油);

2、加入綠豆芽,韭菜(也可以在調完味之後再放韭菜豆芽,避免韭菜煮的時間過長變黃了影響口感。);

3、調味。加入酸菜、糟辣子、生抽、老抽、油辣子、鹽、味精。(因為有些食材都是含有鹽分的,所以放鹽前,先嘗湯,如果鹽夠就不用再放。)

4、放入米線,煮至沸騰,撒上蔥花,關火即可。

一碗熱氣騰騰、酸辣可口、配料豐富的小鍋米線就煮好了。

趕緊試試吧!

PS:主食材米線可以換成米粉,河粉也可以,味道都差不多;

配料最主要的酸醃菜,這個可以說是小鍋米線的靈魂了,某寶上一搜就有,用來炒肉也是超級好吃。

相關焦點

  • 小鍋米線,雲南人的鄉愁
    走~甩碗米線克~ 雲南人元氣滿滿的一天,是從甩一碗米線開始的。在雲南,吃被稱作「甩」。 煮的、燙的、涼的、滷的、炒的;燜肉、炸醬、鮮肉、三鮮、腸旺、鱔魚、牛肉、豆花兒…… 擁有一碗米線,雲南人就擁有了全世界! 戒不掉的米線情節,雲南人胃知的鄉愁。
  • 昆明很隱蔽的小破店,小鍋米線給的料特足,一碗13元吃完還想吃
    實際上在昆明小鍋米線更受歡迎,昆明的每一家小鍋米線都有自己的特色,這家很隱蔽的小破店,他家的小鍋米線給的料特別足,一碗13塊錢,不少人吃完還想吃,這家店就是昆明人都喜歡去吃的萬豐小鍋米線。走進店裡先要買單,可以選擇在店門口的桌子上吃,也可以去樓上就餐,他家的就餐環境差強人意,如果介意的請慎重選擇,如果只是為了吃一碗可口的,實惠,料又足的小鍋米線,他家自然是首選。他家的小鍋米線是用小銅鍋煮的,小銅鍋的導熱均勻,食物不容易涼,煮好的小鍋米線放入白瓷碗裡,再放入各種調味品,一碗可口的小鍋米線就做好了。
  • 地地道道老昆明人最愛的早餐~小鍋米線
    湯鮮味美,陣容豪華,烹飪使用的食材非常豐富,熬製湯料的工藝和程序也比較複雜……但地地道道的昆明人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去吃上一碗的卻是另外一種米線~小鍋米線,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昆明人,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小鍋米線的傳統做法。
  • 來一碗雲南昆明正宗的小鍋米線,這樣做,一鍋不夠吃
    雲南昆明的一道名小吃小鍋米線,正宗小鍋米線,有很多種做法,有官渡區小鍋米線做法,有昆明老城區小鍋米線做法,有西山小鍋米線做法。雲南昆明的一道名小吃小鍋米線,正宗小鍋米線,有很多種做法,有官渡區小鍋米線做法,有昆明老城區小鍋米線做法,有西山小鍋米線做法。
  • 你吃過雲南過橋米線,但你嘗過雲南的「小鍋米線」嗎?
    有的已經很難吃到正宗的味道了,而小鍋米線,卻還保持著民間那一份純真和美味,一份原汁和原味。米線是昆明乃至雲南最有滇味特色的小吃,汪曾祺先生回憶說:「昆明講究『小鍋米線』。小銅鍋,置炭火上,一鍋煮兩三碗,甚至只煮一碗。」
  • 一碗燴麵,全世界河南人的情懷與鄉愁
    正如《料理鼠王》裡的美食家柯博,閱盡千帆,覺得最好吃的還是一碗雜燴菜,因為裡面有他小時候吃過的媽媽的味道。這鐫刻於心的老味道,也是濃濃的鄉愁。省餐協代會長、秘書長張海林說,它源自哺(bū)飥(tuō),即將一塊面和好,分成2寸寬面段兒,再捋至極薄,用手指從面中間劈開,放鍋裡煮。那又何時現鄭州?張海林說,不過六十年光景。1956年前,全河南沒一家主營羊肉燴麵的麵館。
  • 老婆隔三差五就饞它,喜歡了10多年,小鍋米線,深夜美食!
    肥仔文作為米線的資深專家,就先給大家補習一下小鍋米線的常識,米線是雲南人的最愛,走過千山萬水,還是想回來滑一碗米線,米線分為大鍋米線和小鍋米線兩種,大鍋講個速度,小鍋講個功夫,能夠在短時間內吃到的大鍋,就是沒有小鍋來得過癮。
  • 小鍋米線竟然來自雲南!吃法多樣又美味
    在雲南,米線的吃法多種多樣,今天要講的是另一個:小鍋米線。確切的說,小鍋米線是屬於昆明的特色。它是昆明人常見的一種米線烹飪方法。何以見得呢?小鍋米線首先是放在炭火上,用一口小鍋將其煮沸。在這期間,加入肉末,韭菜,豌豆尖,酸醃菜等小菜。出鍋後,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口味配上不同的佐料,一份美味的小鍋米線就完成了。
  • 雲南人的情節,小鍋米線,味道果然錯不了
    今天要做的小鍋米線是很歡迎的一種,熱辣辣的一碗下肚,那種滿足感是無可替代的,雲南人的米線情節啊。小鍋米線是昆明人常見的米線烹飪方法,主要特點是,米線都是在炭火上用小鍋煮沸,裡面加入鮮肉,米線。米線是經過用大米發酵,磨漿,澄濾,蒸粉,壓制,漂洗等工序製作而成的。
  • 小鍋米線,香辣酸爽簡單易做,在家也能吃上雲南風味
    小鍋米線又稱雲南小鍋米線,是雲南特色民間美食,簡單米線簡單的做法不簡單的味道。如果到過雲南就一定要嘗的雲南風味米線。將所有的食材煮進一個小鍋內,每一鍋就是一份,就連在當地都會每天想要吃上一碗。今天要做的是家庭版小鍋米線不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去熬製高湯,只需要肉沫即可製作,做出來的味道雖然不能與正宗味道媲美但是足夠滿足我們的胃,而且也基本還原傳統做法。
  • 沒什麼鄉愁,是一碗潮汕甜湯解決不了的
    原標題:花花食界·沒什麼鄉愁,是一碗甜湯解決不了的   喝多了廣府糖水,你可知在廣東還有另一派糖水也很特別?那就是潮汕的「甜湯」。   小時候常跟著外婆去街上喝甜湯,清心丸、海石花、綠豆爽、「鴨母捻」……這些你聽起來或許會有點陌生的名字,卻承載著我滿滿的快樂回憶。
  • 潮汕人的鄉愁,是那一碗碗的厝頭巷尾的草粿
    談起鄉愁,每個地方的人想到的東西都不一樣,西安人會想到那唇齒留香的肉夾饃,川渝人會想到那辣油飄香的麻辣火鍋,長沙人會想到美味的麻辣小龍蝦,而潮汕人則會想到那碗樸實無華卻又口感獨特的草粿。拿著碗舀上滿滿一碗黑乎乎的草粿,撒上潔白的白砂糖,心滿意足地端回家。我想這是每個潮汕孩子夏天最大的盼頭了吧!今天的我也是這樣,在樓上聽到遠處傳來的廣播聲:草粿!豆腐花!便迫不及待地跑下樓,在巷頭痴痴地等著賣草粿的阿伯,等了十幾分鐘終於把阿伯等來了。
  • 鄉愁,一根精神的臍帶——讀《一碗米粉的鄉愁》有感
    導語——生於1922年的饒平如老先生寫《一碗米粉的鄉愁》,娓娓道來的敘述筆調,像春天的風輕柔地吹過水麵,在讀者的心湖裡泛起層層漣漪……《一碗米粉的鄉愁》邱建國/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讀鄉愁患者、米粉達人丘山的詩《南城人與米粉》:每一個南城人/生下來時/一根臍帶剪斷了/另一根叫做米粉的臍帶
  • 一碗玉米糊湯麵,一碗西峽的鄉愁——酸菜糊湯麵
    何以代表西峽的鄉愁呢? 那兩木就要告訴你了,此「糊湯麵」非彼「糊湯麵」。西峽的「糊湯麵」和「糊麵條」,這可是完全兩種不同的美食。 食用鹼用於不用、玉米碎與水的比例,酸菜的品質都有講究,最為苛刻的是火候的掌握,煮湯時的大火旺盛和下麵條後的文火慢煮這都需要經驗的積累。而這些正是西峽媽媽們熟記於心的掌上法寶。
  • 《早餐中國2》第18集:趕走傷心疲憊的小鍋米線
    今天再來看看雲南昆明的「隨心配」小鍋米線。午源老昆明小鍋米線店,老闆施傑,五十歲,和妹妹一起經營這家小店二十多年了。順便說一句,帥帥的老闆還是單身喲!真正的小鍋米線,用小銅鍋煮出來的,有一絲絲泛甜的味道。可以加各種配料,葉子(豬皮)、燜肉、滷蛋、腸子、小肚等等。
  • 排骨藕湯 一份家常味道 一份揮之不去的鄉愁
    如果你問生活在異鄉的湖北人,最想念家鄉的什麼?我想,多半會回答:藕啊!藕以肥白純甘者良。生食宜鮮嫩,煮食宜壯老。排骨其實市面上都差不多!湖北號稱千湖之省,盛產蓮藕,其中尤以洪湖蓮藕最為出名。生食宜鮮嫩,煮食宜壯老。排骨其實市面上都差不多!只是普通的排骨,尋常的藕,和著幾片姜,但經過媽媽們的手,就能變出一碗清甜香濃,喝完唇齒留香的好湯。
  • 一碗攪麵湯裡代表無數河南人的鄉愁,攪一攪,幾分鐘就出鍋
    一碗攪麵湯裡代表無數河南人的鄉愁,攪一攪,幾分鐘就出鍋!今天能給大家分享一碗湯,它就是攪麵湯,這樣一碗攪麵湯裡面代表著無數河南人的鄉愁,如果在外地能喝上一碗簡單的攪麵湯的話,真的是解了無數人的鄉愁。在外地的你,有多久沒有喝過家鄉的攪麵湯了?你會做嗎?下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正宗攪麵湯的方法,和大家明確一點,那就是豫西的攪麵湯和豫東的糊塗是完全不一樣的食物,做法就是不一樣的,攪拌湯更講究一些。
  • 天熱不想做菜,送您酸辣開胃的小鍋米線,簡單美味,吃不夠
    小鍋米線這是我最愛的米線做法,味道嘛,我已經燒過十幾遍了,我只能說比我在雲南吃到的米線更合我胃口,更香!雲南米線的做法也太多了,小鍋米線只是在昆明和大理時一直在吃。在建水的話,吃草芽米線加上肥腸是我的標配。
  • 媽祖在我看來是鄉愁,是日常生活,是一碗細細的長壽麵!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夏萌朗讀文字:陳煜煬攝影:張耀南媽祖在我看來是鄉愁,是文化記憶,是日常生活,是一碗細細的長壽麵!鄉愁啊!說不上是窗外雨後淡淡的梔子花香,還是媽祖面上紫菜條散發的勃鬱的青氣,亦或是媽祖面那悠長且柔韌的觸覺。
  • 小鍋米線口感獨特,絕對是你在本地吃不到的獨特美食
    今天我們要製作一款非常好吃的小鍋米線製作起來特別的簡單,很多人都知道米線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而且很多的小店也是經常會製作各種各樣的口味的米線,吸引著很多的人。大家都非常的喜歡吃米線,很多的時候在家裡也想要製作一鍋,非常好吃的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