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過年,我個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吃酥肉。;
在滿屋蒸騰的熱氣和滋滋炸響的油香中,我們三兄妹流著口水,眼巴巴地等著第一鍋炸酥肉出來。母親把一個個和好佐料的麵粉團丟進燒開的菜油裡滾幾滾,熟了撈出來,稍冷一冷,就變得酥黃,焦脆,噴香……這使得我在以後的幾十年裡,在千裡之外的城市,每每想起來還流口水。;
這幾天,村裡的時間忽然停滯下來:放了假的學生開始睡懶覺,或者窩在床上玩手機;久別重逢的夫妻忙著合力彌補一年來身體上的虧空;只有睡不著的二大娘早早爬起來罵街……男人們打著哈欠起床後,也是打牌喝酒,喝酒打牌,然後蒙頭大睡,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回城上班。;
剛出來做事那幾年,回家還會跟朋友三五成群地聚一聚,現在有孩子了,就顧不上了。即使大家碰面,也不怎麼聊家長裡短了,彼此客套試探一番就是錢錢錢,車車車,房房房。然後有錢的看不起沒錢的,沒錢的看不慣有錢的,有錢的在一起也互相算計。有錢天天像過年,無錢日日哭喪天。
所以沒賺到錢你都沒臉回家。要不是親情維持著,誰還回去過年?父母都好說,一堆親戚真的很崩潰:啥時候結婚啊,掙了多少錢啊……好吧其實你並不是一個張揚的人,內心還是覺得自個兒很成功,很幸福的,自己知道就好的,可是你內斂不說吧,別人覺得你不行;你實話實說吧,他們又覺得你在裝……
相比較而言,還是手機靠譜,至少它沒那麼勢利,還對你不離不棄。這樣一來,你平時戳屏還有時限,回家反而自由放任起來。然後你發現親朋好友來了也一樣,一言不合就低頭猛戳手機,連做飯的人也不例外,不管農村信號有多差。好像所有人都忘了什麼叫過年了。;
想想也是,平常是想吃什麼就吃吃吃,想穿什麼就買買買,一切跟過年並沒多大區別。老輩留下的一些過年習俗,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就這樣,過年的宣傳一年比一年濃,味道卻是一年比一年淡。;
逝去的永遠是最好的。也許年味沒變,只是人心變了。;
小吋候穿不上新衣服,吃不上好吃的,只有過年才能補上,所以盼著過年。現在年齡大了,自然就沒小時那份期待了。;
以前壓歲錢是給自己,現在要給老人。小時候過年,是大人們為了讓你高興;如今你回家過年,是為了讓老人高興。
以前買個新款玩具就可以炫耀好幾天,現在連買輛車都不敢亂裝逼了。;
所以結果就變成,你不斷得到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失去,而且似乎你得到的並不比失去的多。這是社會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呢?;
為什麼幾十年前那麼窮還個個樂呵呵,現在卻都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連過年也沒了感覺呢?說到底是生活壓力更大了吧?教育、醫療、養老,誰頭上都壓著這麼三座大山。;
在這三座大山的重壓下,一切看起來很美,卻是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
不光是回農村過年沒意思,在城裡也好不到哪裡去。在我工作的城市,大年三十下午,連條狗都看不到(單身狗除外)。還不如舶來的聖誕節。
也許幾十年之後,人們都不再過年了。誰知道呢?
百家號年味徵文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