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過年的?

2020-12-18 煮酒君

隨著日期一點點臨近,我們即將迎來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過春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過新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傳統的曆法中是夏曆元旦,即正月初一。我國五十六個民族,很多民族都會慶祝新年的到來,如漢、蒙古、壯、布依、朝鮮、滿、侗、瑤族等等。

從小年(北方地區的農曆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屬於新年的範圍。

年的由來

過年的由來,相傳是源於原始杜會的臘祭,在《左傳·僖公五年》中記載到:"虞不臘矣。"

西晉杜預註:"臘,歲終祭眾神之名。"即辛苦了一年的農事做完了,為報答上天的恩賜而舉行祭祀,過年就是祝賀豐收的喜慶日子。《穀梁傳》記載到:"五穀皆熟,為有年也。"在古代,一切的時間節點都是以農業為主,五穀豐收,一年中最為收穫的季節,雖然寒冷,卻是最為滿載而歸。在文字的發展變化過程中,甲骨文、金文中的"年"字,是谷穗飽滿,壓彎了枝的形象。

也有相傳在堯舜時期已有過年的習俗,但稱呼不相同。在《爾雅·釋天》中記載到:"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古時,歲首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夏朝歲首與今天的農曆春節日期相同,以北鬥所指的時辰,由子至亥,每月遷移一辰,所以定下夏曆的正月初一,來慶賀新歲。商朝把四季大祀中的冬祀視為新年節日,當時甲骨文中已有卜年辭句的記錄。

周朝民間有喝春酒慶豐收的習俗。在《詩·周頌·豐年》:"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凜……以洽百禮,降福孔皆。"到了漢武帝時期,創製了"太初曆",才明確規定以夏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史記》、《漢書》稱正月初一為"四始"(歲之始,時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朝亦始也),並定為夏曆新年。

年獸的傳說

關於新年,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生動的神話故事。相傳"年"是一種怪獸的名字,它長得很可怕,跑起來速度非常快,叫聲也十分嚇人。"年"經常出來傷害農家的人民和家畜,所以上天就把它鎖進了深山,一年只許它出山一次。

由於人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出來,所以每一天都是提心弔膽,小心防範。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年"還沒有出來,可是到了十二月,"年"突然出現了,使人畜受了傷害。從此以後,每到農曆十二月,人們就準備和"年"做鬥爭。

特別是臘月三十晚上,家家都關門閉戶,防備'年"來害人,因為據說臘月三十晚上,"年"會挨家挨戶吃人。後來,人們發現"年"怕火光、怕紅色、怕響動,於是便在三十晚上點火炬、放鞭炮、敲打鑼鼓,"年",聽到響聲、看到火光便跑開了。人們用這種方法趕走了"年",為了慶祝這個勝利,人們互相慶賀。

過年的習俗

自古以來,過年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有祭祀,朝會、宴飲、佔卜、迎神、賀年、玩賞等活動。過年期間的活動內容十分多樣,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等也有不同的習俗,。漢族把春節看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前,人們積極置辦年貨,貼春聯、掛年畫、一起吃團圓飯等活動。

尤其是在除夕這一天格外熱鬧,人們早早開始了一天的準備。貼年畫,年畫起源於門神畫,漢代時期就有了門畫。不管是貼門神——鍾馗,還是現在更為生動可愛的生肖畫,都是想要闢邪祈福,來年有好運。另一項準備就是貼春聯,春聯起源於古代的桃符,王安石曾寫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象徵著闢邪祈福。還有更為重要的就是貼福字,用篆文、楷書等字體在方塊形狀的紅紙上,書寫"福"字。然後貼到門窗等地,有時還把"福"字倒過來貼,取"福到"之意。據記載,除夕貼"福"字的習俗,可能是源於清代皇帝書寫"福"字贈予大臣。

這些準畚工作做好了,就等過年的重頭戲,除夕夜年夜飯了。除夕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也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晚飯,也有"吃了年飯旺,神鬼不敢撞"的說法。一般,飯桌上除了豐盛的家宴之外,一定要有魚,諧音取"年年有餘"之意。家人們團團圓圓聚在一起,分享過去一年的喜悅,也展望來年的美好。吃過年夜飯,全家人一起熬夜,辭去舊歲,迎來新年。

現代社會,各式各樣名目的節日越來越多,很多人會說"年味兒淡了",也許是我們不再需要一年一次的改善夥食,穿新衣,也許是我們有更多的娛樂方式。但過年仍是我們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

相關焦點

  • 「三九天」是什麼時候開始的?19年過年的時候會很冷嗎?
    問題:「三九天」是什麼時候開始的?19年過年的時候會很冷嗎?正常每年的數九是從冬至那天開始的,而今年的冬至是2017年12月22日開始的,那就數九天被!一九就是2017年12月22日至30日。而2019年春節在2019年2月5日,這一天恰好是「六九天」的開始,所謂「五九、六九,沿河看楊柳」,還有一句俗語叫:「春打六九頭,脫襖換個牛」,也就意味著進入六九天,天氣不會那麼冷,更大概率是天氣逐漸回溫。
  • 獨屬於中國人的過年電影
    春節臨近,在外打拼的人們陸續開始返鄉。縣城和鄉村開始恢復熱鬧,變得擁堵。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非常冷門又無比契合過年題材的電影——《一年到頭》。豆瓣評分8.2,僅幾千人標記看過,短評不過一千多條。《一年到頭》裡雖然沒有大牌演員,但採用了多線敘事多主角的方式,涉及到了年末農民工討薪、醫患矛盾、小孩升學等中國人最關心的話題,通過幾個人物的糾葛,將中國人情社會的方方面面徐徐鋪開,反映了各行業和階層的人在回家過年這件事上的期待與無奈。有暗黑,有溫情,無比平凡而真實。
  • 消失的年味: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期待過年了
    記得小時候,特別期待過年。到了年底,進入臘月,家裡就開始忙碌起來。辛苦了一年的父親母親,開始盤算著一年的收入和盈餘:計劃著要添置什麼年貨,家裡哪些物品要換新的,哪家的親戚要走動,哪些長輩要孝敬,哪些人情禮節要趁著年節打點好……勤勞的母親,拿出儲備了一冬天的食材,開始蒸豆包,蒸年糕,做各式各樣的點心。
  • 過年,當我們祭拜祖先的時候,是在祭拜什麼?
    在最近的這幾天裡,我想了很多,到底該寫點什麼:寫點春晚劉謙魔術偷梁換柱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山東男子徹夜排隊搶得北京雍和宮的頭柱香,還是寫馬蓉閨蜜嘲諷周星馳王寶強的《新喜劇之王》?我的爺爺奶奶在我父親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父親今年也八十多歲了。父親是一個特別熱愛燒香放鞭炮祭拜祖墳的人,除此之外,他還是個特別熱衷過傳統佳節的人,每次過節他老早就開始忙活,正因如此,小時候的我,吃了好多粽子餈粑之類傳統小吃,很有口福。
  • 中國人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喝熱水的?
    中國人都喜歡把水燒開了飲用,要知道外國人可從來沒有喝熱水的習慣,從來都是直接喝冷水的。很多人都認為,中國人喝熱水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實際上中國人普遍喝熱水只是近代才有的事情,時間加起來也不到100年而已!
  • 中國人為什麼熱衷於過年呢?
        為了慶賀當年的五穀豐收和祈盼來年的風調雨順:    1、過年必須祭拜天地、祖先;   2、過年必須備足年貨,犒勞辛勞一年的家人吃最好的、穿最新的;   3、過年必須孝順父母並給父母磕頭拜年; 
  • 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生日的?
    中國人不僅自己過生日,還會為一些已經故去的名人「過生日」,比如9月28日孔子誕辰,山東地區的人民就會舉辦盛大的紀念活動,可惜這種盛大場面,孔老先生生前是未能一見了,甚至連「生日」是什麼都不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自我意識的覺醒,帝王之外的人們開始關注自己的生辰,如屈原就開始有清楚自己生辰的記載: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雖然,人們開始關注生日,但此後的一千多年,並沒有出現相關的生日禮俗。
  • 為什麼過年要回家?聽中國人怎麼說
    家,一個極具魔力的詞,吸引著中國人每年春節長途跋涉。為了回家,中國人造出了地球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遷徙。不管你是在上學、在打工,還是在創業,不管你這一年是進步,還是失落,過年了,回家去!孟佳 攝)為什麼過年要回家?提著大包小包的他們,是這麼說的……(北京西站回家的人。黃若鴻 攝)——你上次回家是什麼時候?「三年沒回去了,所以今年特別想回去。」
  •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但南北方過年的習俗差這麼多?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因為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馬上又過年了,可是作為中國人你對「年」的來歷有多少了解呢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記得小時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過年,因為那時候過年就要殺年豬穿新衣放鞭炮走親戚,在那個物資匱乏也沒有什麼娛樂項目的年代,對於孩子最好玩的也就屬過年了。長大後隨著自由時間的減少工作壓力的增加,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但是說起過年我們還是滿心期盼,因為過年就意味著與家人與朋友相聚團圓。 過年又被稱為春節,以前過年只是中國人的節日,但是隨著我們國家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年」已經開始影響全世界了。既然我們中國人的「春節」對於全世界都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那麼作為中國人,我們就應該清楚的了解「春節」起源與發展。
  • 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從什麼時候開始?民國才有「春節」這個稱呼?
    那麼,這麼重要的一個節日,究竟其習俗是從什麼時候定下來的呢?所以,為了表達對天地神明和祖先前輩的尊敬,中國人會選擇在良辰吉日對神明或先祖進行祭祀。二十四節氣也就是說,春節的產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傳統祭祀文明,並在此基礎上,結合了天幹地支的時間觀念,確定了六十甲子的循環,並把春節定為一年的開始。
  • 中國人的過年「必買清單」
    如今的新年寓意著新的開始,是一個好日子。可在古人最早的認知中,春節並不吉利。」 火藥的配方還在煉丹方士手上的時候,漢朝人用火燒竹,畢剝發聲,以驅除山鬼和瘟神。 唐、五代 屠蘇酒+春聯 爆竹確實很好玩,到了唐代還是很流行。估計王安石就很喜歡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年?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們經常說,過了一個月,今年怎麼這麼快,又過了幾個月,或者說,還有一個月就過年了,當我們這麼說話的時候,這就是在過月子。說到過月子,不得不提坐月子這個事。產婦分娩後,嬰兒滿月前,要修養一個月。實際上,過月子是個大學問。背後也是極其專業和複雜的天文曆法知識。現在有一些受外來低級文化汙染的人,對坐月子充滿了無知,甚至污衊中國人坐月子是陋習。這裡需要說一說,光坐個月子,需要極高的文化素養才能理解。
  • 唐朝時期過年是怎麼度過的?除夕吃餃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本文由黎婷說事獨家發布,歡迎翻閱往期文章~唐朝時期過年是怎麼度過的?除夕吃餃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過年辭舊迎新,更是在許多詩人所作的詩詞歌賦當中看得出來。而且在大唐時期就有規定,對於元正和冬至這樣的日子,假期都是放七天。但是從時間上來區分的話,和現在的除夕稍有不同,首先是沒有,因為那個時候的假期,都是從除夕前的兩天開始算,到正月初四開始結束。
  • 明朝人過年都吃什麼呢?帶你了解明朝時候的過年習俗
    過年是大事了,所有的商家都要備年貨,所有的家庭都要購置年貨。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做「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消費者要過年,商鋪老闆也要過年,所以各家商鋪在年前就準備充足的貨物,讓大家購買。北京也好各地也好大概從頭一年臘月二十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年就開始辦年貨了,這個年貨足以吃半個月到一個月,什麼原因呢?
  • 古井貢酒·年份原漿,中國人過年的年禮
    遊子心,赤子情,春節回家過年是所有中國人骨子裡歸宿感的呼喚,這是傳統的節日,也是現代文明的傳承,將人和人的距離拉近,讓家庭在這個快節奏的年代裡能夠成為一個團圓的凝聚點,凝聚親情和愛。回家過年,中國人會帶上年禮,代表這祝福和期盼,以酒來作為年禮,在中國也有著很長的歷史,可以追溯達到宋代,而今,中國人過年,送禮送古井貢酒·年份原漿,是祝福;團聚喝古井貢酒·年份原漿,是吉祥,這是中國人過年的年禮,用美酒來慶祝佳節!
  • 回古代過年,年夜飯吃什麼?
    在春節前的這一晚,中國人還要過除夕,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現在的年夜飯越來越豐富,但要是在古代,中國人在年夜飯上能吃到些什麼呢?唐朝出現餃子,宋朝出現湯圓,孔孟先聖的過年主食只有「粗糧」先秦時吃「麥飯」,唐朝以後米、面才普及無論年夜飯上有什麼山珍海味,人們也少不了要吃主食。
  • 過年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好看 過年穿白色衣服合適嗎
    過年是我們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過年也代表著辭舊迎新,所以在這一天大家都會換上新衣服,希望能有一個新的開始,但是衣服的顏色也是很講究的。那麼過年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好看?過年穿白色衣服合適嗎?過年穿紅色衣服的寓意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我們那時候是如何過年的?我們現在為何要過年?
    2020年是農曆鼠年,那麼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祝大家都能找到鼠於自己的愛,為什麼是愛而不是別的什麼呢?很簡單,因為世界唯有愛不能辜負啊。說起過年總有說不盡的話題。放爆竹、看春晚、小夥伴們相伴拜年,這一年年,一歲歲,眼看著大家舊貌換新顏,從孩童般稚嫩清澈的眼眸,變為而今滿是故事的深邃雙瞳,時間的意義在這個時候是什麼?一年一年的變遷為什麼要如此紀念?
  • 汽車檢測站過年什麼時候放假
    汽車檢測站過年什麼時候放假 發布時間:2020-03-28 19:01:51 原創 來源:中華網 閱讀: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