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逛博物館,到底有什麼意義?

2020-09-18 淡定的恬媽

如果你喜歡本文,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和聊天群。

未經允許,請勿私自轉載,否則視為侵權

博物館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場所,這裡收集著人類的記憶,這裡珍藏著民族的靈魂,這裡抵禦著歲月的剝蝕,這裡記錄著時代的變遷。一個生命因為有了記憶而更加精彩,一個國家因為有了記憶而更加厚重,一個民族因為有了記憶而得以延續。請帶著對逝去記憶的尊崇,走進博物館。

——《博物館裡的中國》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博物館數量大幅增加。根據國家文物局公布的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顯示,截止至2019年底,中國備案的博物館達到5535個,2019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展覽2.86萬個,接待觀眾12.27億人次,舉辦社會教育活動33.46萬場。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博物館推出線上展覽2000餘項,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這些數據不僅彰顯了我國博物館的數量、功能、特點,也借改革的動力加速了博物館的現代化、智慧化進程,通過交流互鑑指引博物館邁向世界舞臺。

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逛博物館。從「逛」這個詞我們就能感受到,中國人把參觀博物館定義為一種像逛街一樣的新的休閒方式,而帶著孩子去逛博物館,自然也被家長們賦予了更多的教育意義。

一、如何理解博物館?

博物一詞在《漢書·楚元王傳贊》中有記載:「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博物本意是辨識了解各種事物,引申指萬物。現多用作動植物、礦物、生理一類學科的統稱。(來自百度百科)而博物館則是典藏人文自然遺產等的文化教育機構。

2015年,國家文物局、教育部聯合發布《關於加強文教結合、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導意見》,這也標誌著博物館教育正式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

由此可見,博物館不僅是陳列、典藏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場所,也具有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文化的教育機構。

二、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博物館?

我想很多家長的初衷跟我是一樣的,博物館是一個記載歷史的地方,是儲存人類文明精華的場所,所以我帶孩子去博物館,只是想讓孩子了解歷史,能夠真正的「觸摸」和「感受」到歷史,用實物傳遞知識,激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引導孩子思考,開拓孩子的歷史人文視野。

開學前我帶孩子去深圳博物館參觀了「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展覽後,我不禁思考,博物館帶給孩子的教育意義僅僅是歷史嗎?冰冷安靜的博物館怎樣給孩子帶來教育呢?

三、帶孩子逛博物的意義是什麼?

空談意義不務實,我根據我們參觀展覽的過程,結合孩子的感受和體驗,談一談我們感受到的逛博物館的意義。

我們這次參觀的是名為《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的古生物展,該展覽展現了從「世界第一魚」到「現代人」各個演化節點上來自中國的的古生物化石。

我們按照預約時間(深圳的小夥伴,去博物館一定要記得預約哦)提前半小時到了博物館,本以為工作日人會少一些,沒想到博物館門口已經排起了長蛇一樣的隊伍,看來博物館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高冷,家長對博物館的重視程度並不亞於課外培訓班,非常樂意帶著孩子感受歷史的氣息。

整個參觀全程,我有一些感悟,正是這些啟發和思考,讓我明白了參觀博物館的意義。

1,我為什麼要參觀博物館(展覽)

排在我身後一對母子的談話吸引了我的注意,男孩大概11-12歲左右,媽媽對男孩說:「今天這個展覽,我最想知道魚和人有什麼關係,人不是由猿猴進化的嗎?」男孩回答:「媽媽,我同學告訴我這個展覽是關於脊椎的進化,跟人類進化沒關係」。媽媽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又對男孩說:「參觀完了,你寫個讀後感,我想知道你怎麼想的」。男孩極不情願的說了句「哦」。

從他們的對話不難聽出,想必孩子是做了功課才來參觀展覽的,而媽媽只是根據字面意思去理解的,所以跟展覽主題有出入。

在參觀博物館(展覽)之前,適當對博物館的展覽活動做一些了解,有必要的話可以做提前做一些功課,帶著問題去參觀,會更有動力,也更能激發興趣,提高求知慾。

順利進入展廳後,大廳內有兩具恐龍骨架,雖不及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也足以讓孩子欣喜萬分,同時,恐龍骨架的存在也暗示著今天的展覽跟古生物有關。

一樓展廳按照時間先後順序用化石展現了「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從寒武紀的無頜魚到泥盆紀的兩棲動物,再從石炭紀的爬行動物到白堊紀的鳥類,最後從侏羅紀的哺乳動物到中世紀的類人猿,這一系列的化石演化,完整的展現了從魚到脊椎動物的誕生。

2,參觀博物館要適齡。

在我們參觀展覽的過程中,看到了很多年齡較小的孩子(約2-3歲)對展覽毫無興趣,但家長強行拉著給孩子耐心講解,可孩子因為聽不懂很痛苦的想逃跑。我感受到了父母的苦心,也看到了孩子的不耐煩,只能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

參觀博物館,建議家長從孩子的年齡,認知,理解能力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如果孩子對所參觀的事物沒有任何了解,一片空白,那很大程度上,孩子也不會很感興趣,更談不上去思考,去探索了。

3,如何能讓冰冷的文字「開口說話」?

展覽中所有的化石旁邊都做了文字說明,但恬恬識字量有限,很多字不認識,一知半解,而在看不懂的情況下,孩子的興趣就會降低,也無從思考。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講解答疑了。

不過,博物館裡的文字說明都是冰冷晦澀的,乾巴巴的讀給孩子聽,有些拗口的詞孩子根本沒辦法理解。

對於恬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即便我通讀了文字說明,有些不常見詞語和句子也不能充分理解,所以讓這些冰冷的文字變成能讓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採用了擬人、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給恬恬聽,從而達到聽懂的目的。在後來的體驗活動中,我發現讓孩子聽懂這件事太重要了。

4,眼睛看到終覺淺,深究此事要動手

參觀完主展廳,剛好還有一個配合展覽主題的親子體驗活動,填了登記表後,等了約5分鐘,就可以參加了。

強烈建議大家參加這場親子體驗活動,會有工作人員將本次展覽的全部內容以提問和標本實物的形式,一一講解和展現給大家。工作人員的提問,恰好是我也一知半解的內容,伴隨著孩子積極踴躍的回答,工作人員給大家揭曉了謎底。孩子們驚呼「啊!原來是這樣!」

不過也有孩子沒有參觀主展廳或者沒有家人陪同講解,所以當工作人員提問或解疑答惑時,孩子還是聽不懂。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讓孩子理解的重要性。

工作人員講解完全部內容後,還有一個動手的環節,這個活動讓孩子真正的觸摸和參與到了古生物「研究」中,孩子體驗到了新鮮感和成就感。

我們抽到是「羽毛的出現」,按照提示需要完成觀察,測量和繪圖三項工作,恬恬很認真的觀察,動手,完整的記錄了她的所見所測。

完成所有的項目後,又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集滿了展覽中9個環節的小印章。在蓋印章的過程中,恬恬努力回憶,想按照9個環節的先後順序蓋好所有的章,並自言自語「假裝我們現在是什麼時代」。這就是親子體驗活動帶給她的收穫和啟發。

以上,是我們參觀博物館過程中帶給我的啟發和思考,那麼,參觀博物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你想讓孩子通過參觀博物館,提高學習成績,我想恐怕你要失望。因為博物館沒有1+1=2的學科知識。

如果你想讓孩子通過參觀博物館,了解歷史的變革,我想恐怕並不能得償所願。因為博物館雖記載歷史,但大都以主題的形式展現,並不會一一覆蓋。

博物館是一個見證歷史長河的地方,每一個標本都是一個不朽的傳奇,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歷史的記憶,每一座建築都是一部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傳說都寄託著古人的夙願和期許。

逛博物館的意義,不是隨大流,跟個風,而是家長用自己耐心和細心,讓孩子體會到博物館珍藏的文明,感受到博物館典藏的歷史,接受到博物館的文化薰陶,借博物館之力,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孩子的求知慾,探索欲,給孩子深刻的精髓教育。

另,參觀結束後,建議大家可以看看紀錄片《你體內的魚》。(B站有)

願我的分享,與你有益!

相關焦點

  • 怎樣逛博物館,孩子收穫最大??
    現在家長們放假都喜歡帶孩子逛博物館,但在博物館裡,經常會看見很多家長非常努力的,想讓孩子多學點知識,在我看來,他們的做法比較低效,只是簡單的讓孩子背知識點。比如我上次帶孩子去海洋博物館,看到一位家長帶著跟我孩子差不多大的女孩,走完一個展區就問一次,剛剛這個魚叫什麼?產於哪裡,屬於什麼科目。
  • 如何讓孩子逛博物館更有收穫?來聽「變色龍」怎麼說→
    博物館是許多注重教育的家長們愛帶著孩子逛的地方,但孩子總有問不完的「為什麼」,家長們的知識儲備又不夠全面,常面臨著回答不上來的尷尬。如何讓博物館之行不再只是走馬觀花呢?「變色龍博物館研學」入駐曹家渡啦!
  • 北京文博 | 「博物館,有範逛」,帶你逛兒童節裡的博物館
    北京作為首都和全國文化中心,各類博物館從數量和種類上位列全國前列。這些博物館,不僅有豐富的館藏讓人大開眼界,其本身也是建築設計的精品。北京有哪些值得一逛的博物館?這些博物館中又哪些珍藏?近期,北京市文物局與北京城市廣播《城市文化範》、民盟北京市委一起推出「博物館,有範逛」節目,邀請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嘉賓做客直播間,為聽眾講述博物館的故事。
  • 北京文博 | 「博物館,有範逛」,帶你逛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
    北京作為首都和全國文化中心,各類博物館從數量和種類上位列全國前列。這些博物館,不僅有豐富的館藏讓人大開眼界,其本身也是建築設計的精品。北京有哪些值得一逛的博物館?這些博物館中又哪些珍藏?近期,北京市文物局與北京城市廣播《城市文化範》、民盟北京市委一起推出「博物館,有範逛」節目,邀請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嘉賓做客直播間,為聽眾講述博物館的故事。上 期 回 顧上期節目中,中國古動物館社教部主任葛旭、講解員孔明智做客直播間,帶您一起走進了古代動物的世界。
  • 一次頂一百次,這樣逛博物館才能變聰明
    這些知識碎片後面其實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需要家長去梳理挖掘,再傳遞給孩子。星媽Marina 告訴我們:「和學科教育不同,這件事只有父母才會盡心為孩子去做。沒有一個機構可以代替父母做這件事。」「其實我知道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去了研學機構,這些機構也會帶孩子去逛博物館,但是大多數都是走馬觀花,給孩子念現有的資料或是博物館裡的註解。這樣逛博物館,作用微乎其微。」
  • 同樣是逛博物館,為啥孩子收穫差距這麼大?父母可能忽略這四件事
    >二、帶孩子逛什麼樣的博物館博物館達人姜松在一次採訪中,曾將博物館按照功能簡單劃分為幾類:例如按照內容來分,有古博物館、藝術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科學博物館還有綜合博物館。想培養孩子什麼樣的興趣,就帶他去逛什麼樣的博物館,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就去逛什麼樣的博物館。
  • 足不出戶,帶孩子漫遊世界十大博物館!
    可見,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對於孩子的科學藝術啟蒙來說,有多重要。,但並不是有博物館可去就能一勞永逸的:孩子因好奇心冒出來的一連串問題,你答得出來嗎?博物館的講解員們,也大多不知道如何讓小朋友聽懂、如何引導孩子去思考;當地的博物館,逛來逛去也就這麼一兩個,甚至沒有!最好的方法便是,飛去世界各地參觀。但是,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充足的時間、精力、金錢帶孩子去逛全世界的著名博物館!作為父母,到底如何力所能及帶孩子看更廣闊的的世界?
  • 又有「熊孩子」毀壞博物館展品:該不該帶孩子去博物館?
    這個新聞一出,很多家長不以為然,覺得孩子那麼小,去博物館就是為了裝逼格,做樣子,這下搞壞了展品還要賠償,更有理由不帶孩子去博物館了。這個觀點真是大錯特錯了。01博物館不適合孩子去?錯!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放平心態,帶孩子去博物館不要太有功利心,指望去一兩次博物館孩子就能學習到很多知識,那也不現實。這些博物館、藝術館都是有磁場的,孩子能在其中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藝術的精妙。對於大人來說,逛博物館不僅是彌補知識盲區的機會,也是和小朋友一起學習進步的機會。
  • 和孩子一起逛博物館,別忘了帶上這3個問題│附免費活動清單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我們來聊聊逛展的正確姿勢,和孩子一起參觀博物館,別忘了帶上這3個問題。What你會給孩子選博物館嗎?「北京市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金中都歷史博物館、元大都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可以幫你串起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60多年的建都史……」家長可以按照門類選定一個主題,一個月帶孩子參觀一家博物館,利用一個學期的時間進行參觀,孩子得到的將是一個完整的主題和概念。
  • 比參觀博物館更有意義的是...讓孩子親手造一個博物館
    這也是一部適合跟孩子一起觀看的紀錄片,它展示了故宮中上萬件珍貴文物,經歷百年滄桑後,如何又煥發生機,有了新生。當孩子看完紀錄片,或許會對博物館修復師這個職業產生好奇,畢竟這個職業是平常很少能接觸到的。可以說已經包含了跟博物館相關的所有職業體驗!挖掘錢幣帶上裝備,體驗一次考古挖掘!親自動手把封塵已久的錢幣找出來,並貼上相應的標籤保存好。
  • 北京文博 | 「博物館,有範逛」,帶你逛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展館
    北京作為首都和全國文化中心,各類博物館從數量和種類上位列全國前列。這些博物館,不僅有豐富的館藏讓人大開眼界,其本身也是建築設計的精品。北京有哪些值得一逛的博物館?這些博物館中又哪些珍藏?近期,北京市文物局與北京城市廣播《城市文化範》、民盟北京市委一起推出「博物館,有範逛」節目,邀請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嘉賓做客直播間,為聽眾講述博物館的故事。
  • 孩子足不出戶,在家逛博物館,看國寶看文物,輕鬆學歷史
    帶孩子去博物館,是好事,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增加孩子的閱歷,豐富孩子的歷史知識,做一個學識淵博、懂事明理的人。手頭這本《走,去博物館學歷史》國寶篇,讓孩子宅家也能逛20餘個博物館,看10件珍稀國寶和100餘件文物,學歷史長見識。
  • 一生必逛的全球8大博物館——博物館與教育超級連接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這座文明全球的博物館擁有上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一級美術館。館內藏品達20萬件,除了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像和蒙娜麗莎畫這「三寶」外,還收藏有路易14的珍藏及拿破倫一世的戰利品等諸多稀世珍寶。想帶孩子發現裡面的全部秘密,用一天兩天的時間也無法全部欣賞完。
  • 半歲後,這樣帶孩子逛超市,比上早教班好太多!
    其實,真正好的早教課除了這些課程可以學到外,還能在家在生活中學到,比如,帶孩子逛超市,就能省下一筆不菲的早教費。— 1 —對寶寶而言,超市是一本有趣的教科書不少媽媽認為,帶著孩子逛超市是個大麻煩,不僅分散注意力,還常常各種搗蛋,所以不願意帶著孩子一起去超市。
  • 別說孩子,連大人都被迷住的8個博物館!後悔沒早點帶孩子去
    周圍家有小孩的朋友們,每逢周末各種忙,帶著孩子去上各種課外班,抽空帶孩子去公園鍛鍊,還有一個固定周末項目是——帶孩子去逛博物館。這樣做對孩子有哪些好處呢?博物館內系統性的展示,能夠為孩子提供完整的知識內容;通過與實物的接觸,讓孩子對實物與抽象概念之間建立聯繫;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靈感,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況且,即便孩子還小,還不能領略學習的意義,好好陪伴孩子一天,增進一家人之間的感情,不也是很好的周末休閒方式嘛!所以,今天KingCamp推薦8個適合帶孩子去逛的展館。
  • 爸媽帶孩子去博物館,裝得自己和博物館迷一樣
    跟著第一次去的中國爸媽們現學現賣,裝得自己和博物館迷一樣。同樣,中國最熱愛藝術的群體也是孩子,城裡孩子幾乎人人都在學一兩種樂器或繪畫,家裡還都有幾本證書,啥都不會的大人坐在門口傻等。如果對自己誠實的話,我們應該承認,我們這一輩中國爸媽自己年輕時其實沒怎麼去過博物館,也對博物館沒什麼興趣,我們很多人唯一有印象的博物館就是故宮博物院了吧?但其實我們很少有人把故宮當作博物館來看的,故宮不是個有三大殿的皇家建築群嗎?可以說,這一輪博物館熱完全是由孩子帶動的。
  • 該不該帶孩子去博物館
    那麼他強調,教育不僅,要學習科學知識,還要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觀,那麼發展孩子的認識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讓孩子多看美麗的,有品味的事物,通過潛移默化和合理的學習,那麼孩子的審美能力是能夠得到提升的,那麼博物館藝術館就是這樣能提升孩子審美能力,開闊思維的場所,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放平心態,帶孩子去博物館,不要太有功利心,那麼指望去一兩次博物館,孩子就能學習到很多的知識,那也是不現實的。
  • 「博物館媽媽」黃樂:博物館裡藏著孩子的好奇心
    去故宮我們都可以看什麼呢?黃樂:故宮裡面可以看什麼東西呢?走進去第一印象就是看建築,這裡有六百年的建築。深入到裡面,還可以看故宮博物館,現在館藏了180多萬件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後都可以去延伸了解。除此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方面都可以去看。
  • 看燈會、逛花市、尋味老成都,帶孩子提前感受年味
    已經放假在家等著過年的家長們,不妨趁著這幾天帶孩子們去看燈會、逛花市,打卡傳統小吃,提前感受一下「年味」吧!無燈會,不春節。成都人過去是到塔子山公園看燈會,七八歲以上的孩子應該都跟父母去看過。後來成都的新春燈會又搬到了三聖鄉,再後來,家長們想帶孩子去看個燈會,好像還得往自貢跑一趟。
  • 乾隆才是帶貨王!16億人次逛博物館旗艦店
    如果,乾隆和唐伯虎一起在天貓上賣貨,誰的帶貨能力強?答案是:乾隆帶的貨是唐伯虎的10倍!開個玩笑。這說的其實是他們作為文化IP的帶貨能力。8月15日,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全球目前已有24家博物館入駐天貓,僅故宮就在淘寶天貓開了6家店,《故宮日曆》一個月就要賣6000多本。值得關注的是,過去一年,僅在淘寶天貓逛博物館旗艦店的累計訪問就達到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億用戶是「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