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克!爸爸杭州人,媽媽江西人,六年級小姑娘得了杭州話第一名!她是...

2020-12-25 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11月底,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了第三屆「小伢兒說杭州話四六級系列挑戰賽」,杭州賣魚橋小學文匯校區六年級女生張籽丘通過海選進入決賽,經過個性風採展示、趣味互動答題和杭州話脫口秀三個環節,最終獲得一等獎第一名。

昨天上午,記者打了輛網約車去學校採訪張籽丘,跟司機聊起這個說杭州話「毛色克的」小姑娘。作為一個老底子杭州人,司機很是佩服:「我屋裡頭伢兒都不會窩杭州話的。」

沒想到 一舉奪了個第一名

到了學校,聽說是要採訪張籽丘,學校校長和老師都很高興,他們也是最近才聽說這件事,紛紛說沒看出這小姑娘這麼厲害。

張籽丘所在的六年級4班的班主任高老師是外地人,嘿嘿笑著說:「讓我聊她別的方面我還能說說,她說杭州話這方面我是完全不知道。」

在學校從教已30多年的馬老師,對張籽丘還比較了解:「她爸爸、爺爺都在賣小讀過書的,我還教過她爸爸。」馬老師教音樂,張籽丘爸爸張亮小學畢業那年,她到學校任教,沒想到幾十年過去,她又成了張籽丘的音樂老師。

前段時間,張亮小學同學聚會,這對當年的師生又重新聯繫上了。籽丘參加杭州話比賽時,他告訴了馬老師,請她幫忙指導指導。馬老師夫妻都是地道杭州人,不過,她現在讀初中的兒子完全不會說杭州話。她覺得這個比賽挺好,於是讓籽丘中午或大課間找她,她幫小姑娘把參賽的作品順一順,沒想到小姑娘一舉奪得了第一名。

學校本來就鼓勵孩子多元發展,她知道張籽丘喜歡桌球、會唱越劇,還參加過班級的足球隊。「最近學校在舉行『藝眼藝行』課程項目,她要表演越劇,還會把參加比賽準備的相聲作品在學校表演一下。」

每天早上 在杭州話聊天聲中起床

在老師們的議論聲中,張籽丘咚咚咚的跑了過來。剛剛吃好中飯,穿著厚厚的花羽絨服,頭上戴著大大的蝴蝶結髮箍,小姑娘跑得額頭上都有汗了。前一天記者跟她爸爸聯繫說要來採訪她,據說小姑娘很興奮。

聽說記者是外地人,張籽丘講起杭州話,還會耐心地解釋下普通話的含義,兩種語言切換毫無障礙。

她家住在小河佳苑,回遷戶不少。經常去的爺爺奶奶家,則是拱墅區的老小區倉基新村。從小,家裡人和左鄰右舍都說杭州話。爸爸是杭州人,媽媽儘管是江西人,但兩個人都想讓她學會家鄉話,於是,媽媽認真地跟爸爸學杭州話,然後兩個人跟她一起說。上了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說普通話,也會教杭州話的童謠。她覺得學兩種語言,沒什麼特別難的地方。問她是不是英語也很厲害,她卻呵呵了:「英語語法太難了。」

她挺喜歡自己住的小區裡的氣氛。他們住一樓,早上被爸爸媽媽叫醒後,聽著外面早起的老爺爺老奶奶用杭州話聊著天:「跟早的天氣勁該好。」「超市裡的××噶貴滴。」「跟早中午吃啥西?」「吃碗片兒川。」……熱熱鬧鬧的,她挺喜歡聽的。邊吃早飯,爸爸媽媽邊用杭州話嘮叨著「六年級了,你要發條上起來」。

她趕緊走出家門,看到鄰居爺爺奶奶坐在門口一起剝著豆,她用杭州話打個招呼問聲好,然後朝學校趕去。下午放學回家,陽光有時還好,能看到樓上爺爺奶奶們晾曬的醬鴨:「毛多嘞!」因為醬汁用得多,滴滴答答從樓上滴到了他們家的雨棚上,雖然顏色不那麼好看,但聞起來香香的。

爺爺奶奶住倉基新村,那裡老爺爺老奶奶更多了。她至今還記得小時候他們教她念的童謠:「一隻雞,二會飛;三個銅板買了滴,四川帶來滴;五顏六色滴,六(駱)駝背來滴;七高八低滴,八(爸)爸買來滴;九(酒)裡浸過滴,十(實)在沒有滴!騙騙伢兒滴。」

奶奶是社區的,認識的人多,有時要走街串戶地發傳單,籽丘會跟著。很多爺爺奶奶會熱情地打招呼,問奶奶這是不是她孫女,然後親熱地遞上一把糖果零食。長大了,有時她會幫奶奶去發傳單,有一次,是通知爺爺奶奶們重陽節去旁邊的公園裡領米和油,她會敲敲門,用杭州話跟他們說:「阿嗲,接個是重陽節的票兒……」爺爺奶奶們看這個伢兒會說杭州話,都笑成一朵花。

偶像是郭麒麟

好想去德雲社看現場

籽丘很迷郭麒麟,郭德綱的相聲聽了木佬佬,郭麒麟的綜藝節目也特別愛看。她覺得郭麒麟特別有禮貌,說話也有趣,將來也想從事跟他類似的工作。這個杭州話的比賽,讓她對自己的理想更有信心了。

這個比賽已經舉行了三屆。她第一屆錯過了報名,第二屆只拿到了個優勝獎。「第二屆獲得第一名的據說可以跟阿六頭一起播新聞,我羨慕死了。好想好想上電視。」張籽丘現在提起還一臉羨慕,「我這一屆終於拿到第一名,卻沒有這個機會了,可惜!」

回憶起11月底的比賽,她還記得自己上臺前的緊張:「我太想上電視了,緊張得手都有點抖。」為了比賽,她專門寫了好幾天稿子。「最後的決賽,我本來設計的是自己說杭州話,後來想到比賽規則裡說家長可以助演,就拉了爸爸一起說相聲,這樣更有新意。」一直覺得孩子應該傳承杭州話的爸爸一聽,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她。

相聲的文本是她寫的,爸爸把她寫得不夠地道的地方改了改,拿捏不定的地方,他們會請教賣魚橋小學的馬老師。兩個人還會一起翻看他們最愛看的一本書——倪宗豪的《簡明杭州話讀音示例》。籽丘說,這本書她挺喜歡的。五年級有個單元的作文是好書推薦,她還特別寫了這本書,結果被老師評為優秀加星,「班上得到優秀加星的只有兩個人。」

籽丘說,這本書裡面對有些杭州話有注音。比如「大家」該怎麼說才標準,書裡就有詳細解釋。確定發音後,她會和爸爸一起排練。

參賽的相聲文本主題是《「脫口秀」未來的杭州城》。我們節選出部分:

觀眾鼓掌時,籽丘說:賈賈(謝謝)大家!

觀眾不鼓掌時爸爸說:你來東等啥西啦?

籽丘說:我來東等大家格掌聲啊!賈賈(謝謝)大家格掌聲!

大家好,我叫張籽丘,跟年12歲了,我來東賣魚橋小學讀六年級。旁邊格位我就不介紹了。

爸爸說:為啥就嫑得介紹的?

籽丘說:好好好,格我就介紹一下(清嗓子),旁邊格位是我格阿爸,叫張亮,程式設計師、工程師,出生於……

爸爸說:這個就嫑得多介紹了。

籽丘說:格我們就開始。

爸爸說:好滴。

籽丘說:跟早我們be大家表演個節目。讓我來說說未來的杭州城。我乘上一艘時光穿梭機(加動作),來到了未來的杭州城。那個辰光的杭州城肯定跟格毛大不一樣。

爸爸說:接個不一樣?……

表演完畢,張籽丘得了86分,在已經表演過的選手裡面最高,但後面還有兩個選手還沒有表演,她和爸爸緊張地等待著。最後一個選手表演完畢,她知道了自己是最高分,不知道為什麼反而很平靜了。

不過,這個第一名激發了她說杭州話的熱情。她最近下課最喜歡拉著前後左右的同桌講杭州話,經常講到前仰後合,笑得直不起腰:「沒辦法,有些話用杭州話講太有娛樂效果了。比如我和兩個熱愛NBA的男生用杭州話聊籃球,讓他們用杭州話說那些球隊的名字,哈哈,太好笑了。」

這個寒假,她也跟爸爸媽媽提了好幾次,想去北京旅遊,聽聽德雲社的現場。可是「爸爸媽媽最近輪番給我洗腦,說要小升初了,成績很重要!」籽丘嘟起嘴巴:「看來這個願望很難實現了。」

爸爸最愛帶她逛大兜路 和香積寺一帶

張籽丘的爸爸張亮在學校附近的IT公司上班。他也趁午休間隙來跟記者見了面,饒有興致地帶著記者逛了逛大兜路和香積寺一帶。他說,因為住在附近,這裡又很有杭州老底子的文化,他們經常帶女兒逛。

他一邊走,一邊介紹這裡以前是什麼樣子的。這一帶進行過整修,開出了不少文藝範兒的茶館飯店,跟過去很不一樣了。籽丘爸爸邊走邊感嘆過去的很多都消失了。

不過,讓他開心的是,河邊還是保留了一些過去的風貌,還豎起了杭州話小知識的牌子。有個牌子上寫著「撒子兒、搞搞兒,老杭州意為玩耍、嬉戲、遊玩。『兒』為杭州話的特徵,語言生動活潑。」

走過新修的香積寺,籽丘爸爸掏出了年卡,導遊般的給記者介紹起哪座塔是自古就有的,哪裡是新改建的,熟悉得不得了。對杭州文化這麼熱愛,難怪他和妻子一直堅持跟孩子說杭州話。籽丘爸爸說,籽丘媽媽是江西人,也支持孩子學會杭州話,「她開玩笑說,哪怕在外面旅遊時,一家人有什麼秘密要說,都方便許多。」

籽丘爸爸說,他哥嫂也都是杭州人,可是他們沒有特別注意教侄女說杭州話,現在搞得侄女都不會家鄉話了。「我們一大家子八口人經常聚會,我爸爸媽媽經常提醒我哥嫂要教教孩子杭州話。」籽丘媽媽家有些親戚也在杭州定居了,他們也經常聚會,江西話說得很是熱鬧。那邊籽丘有兩個小表弟,除了會江西話,也挺樂意跟他學杭州話。他們每次走時,兩個小男孩會跟他們用杭州話說再見:「明朝會。」

相關焦點

  • 色克!六年級小姑娘得了杭州話第一名 她是介個學的
    」,杭州賣魚橋小學文匯校區六年級女生張籽丘通過海選進入決賽,經過個性風採展示、趣味互動答題和杭州話脫口秀三個環節,最終獲得一等獎第一名。籽丘參加杭州話比賽時,他告訴了馬老師,請她幫忙指導指導。馬老師夫妻都是地道杭州人,不過,她現在讀初中的兒子完全不會說杭州話。她覺得這個比賽挺好,於是讓籽丘中午或大課間找她,她幫小姑娘把參賽的作品順一順,沒想到小姑娘一舉奪得了第一名。學校本來就鼓勵孩子多元發展,她知道張籽丘喜歡桌球、會唱越劇,還參加過班級的足球隊。
  • 爸媽都是杭州人,但娃完全不會說杭州話!為什麼講杭州話的孩子越來...
    小調查:一個班裡有多少孩子會說杭州話?前幾天,小獅妹在濱江實驗小學操場上,對正在上體育課的三年級一個班做了個小調查。這個班一共43名學生,問哪些孩子會說杭州話時,七個孩子舉起了小手。老師說,會說杭州話的來前面說一下「媽媽讓我回家吃飯」這句杭州話,孩子們一下子都膽怯了。
  • 一個班只有一位學生會講地道杭州話!現在的孩子在失去什麼?
    因為學校位於濱江區,很多孩子的父母來自高新企業,大多是外地人,問孩子們的父母雙方有沒有都是杭州人的,只有一個孩子舉手,但他說自己完全不會說杭州話:「因為爸爸媽媽在家裡也不講杭州話的。」父母一方是杭州人的有六七個,但孩子們說,家裡也沒有人講杭州話。倒是幾個孩子說,爺爺奶奶倒是會講,但他們聽不懂,更不會說。
  • TangoZ飈杭州話Rap刷屏,本土藝人感嘆:孫女一句不會說
    是搖身一變在Rap中作為潮流cult文化而存在,還是逐漸消失於上一輩人的口口相傳?我們採訪了一些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朋友,請他們談談看法。 說杭州話更易獲得信任 「我以前其實對杭州話沒什麼認同感,」30歲出頭的唐先生是地道杭州人。「除了和家人溝通用杭州話,其他時間都說普通話。」
  • 普通話、英語和杭州話,穿越老城的杭州814路公交車開始「三語報站」
    陳先生家住朝暉,平時經常坐這趟車,今天就是坐車去清河坊,「這趟車老杭州人坐的很多的,加了杭州話麼聽了肯定覺得很親切的咯。」俞小姐雖然打扮時尚,一口杭州話卻說的很地道,她一直坐這趟車,一開始出現「三語播報」就注意到了,「這兩天才有的,我覺得挺好的,現在很多本地小孩子都不會講杭州話,有這樣的機會聽聽還是比較好的,傳統文化嘛。」她說,剛剛還有一個老爺爺建議,新杭州人也可以學學杭州話呢,可惜大家都不講,幾乎沒什麼機會學習。
  • 會杭州話的伢兒越來越少 該怎麼傳下去?
    引哥全名史路引,36歲,寧波人。陸哥全名陸琦,48歲,地道杭州人,兩人搭檔做原創音樂近二十年,立志挖掘傳播杭州城市文化,用原創童謠的音樂形式講杭州故事。引哥大學上的是下沙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外貿專業。那時候課餘開始搞音樂,為社團、校園寫詞。
  • 杭州話:吳語還是官話?
    1920年代趙元任在其著作《現代吳語的研究》中講到:別處有文白兩讀的字(家,間,交,江,櫻,角,甲,耳等等),在杭州大都一律取文派的音,白話中取白派音的字甚少。……所以杭州人說話頗有點像常州人讀國語白話文。1958年上映的滑稽電影《三毛學生意》中,範哈哈(原名範良益,浙江杭州人)飾演算命先生吳瞎子,使用杭州話表演。
  • 杭州話為何與周邊吳語格格不入?
    當時杭州離京城這麼遠,絕大多數人不會官話是很正常的。柳詞雖然流傳廣,不過在發音上真是五湖四海什麼都有。但是時間往後推一百年,等到那時杭州人,所唱柳詞一定用的是官話,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杭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吳語太湖片有多大呢,大體包括浙江省北部,江蘇省南部,上海,共67個縣市,人口六千多萬。
  • 省府路小學 杭州話「託福」現場考 平均分不及格
    從一個班,也許可以折射杭州話在校園的生存境況。  杭州話託福考試的試卷,是記者在網上列印的,一共15道選擇題,對一些簡單的杭州話做翻譯。  班上一共31名同學,11個是杭州本地人,其中6個人會說杭州話;外地孩子20人,都不會說杭州話,但他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大部分同學表示想學杭州話。
  • 一首杭州話rap刷爆朋友圈!網友:個裡是杭州,聽到心裡去了
    我的杭州話都是爺爺教的   我跟爺爺間從沒說過杭州話以外的方言   這位叫Tangoz的說唱歌手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1988年出生,中文名字叫鍾祺,現在是浙江空管的一員。   作為一名30+的說唱圈裡「老人」,鍾祺說他並不介意年齡這個問題,「我不覺得我現在在這個時間做這個事情是錯的。」
  • 5年級女兒考試第一名,想要爸爸抱卻被現實打敗,媽媽在一旁抹淚
    如今大家的生活都變好了,而老一輩人都是在飢餓中長大的,他們辛苦了一輩子,所以在子孫後代上,他們不希望孩子再吃這種苦。再加上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父母寵愛都來不及,更加不要說吃苦了。在孩子的內心裡,爸爸就是自己的天,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騎在爸爸的肩上,仿佛整個世界就是自己的。而小的時候,爸爸也會舉高高,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喜歡這個動作,只是後來慢慢長大了,這種待遇再也沒有了。
  • 普通話、英語、杭州話,水上巴士1號線「三語報站」正式上線
    從8月起,水上公交1號線試行「三語報站」,這是杭州目前唯一一條 「三語播報」的水上公交線路——在原來普通話、英語的基礎上加上「杭州方言」,即播報採用一遍普通話,一遍英文,外加一遍杭州話的形式。杭州話作為本地方言,代表著本地的文化特色,但是講杭州話的人越來越少。
  • 六年級小姑娘寫言情小說 你怎麼看?
    六年級的小學生在幹什麼?是在爭分奪秒地寫作業,還是在一個又一個的補習班中不停「轉戰」?在南京一所小學就讀的的李小小(化名)卻選擇了「不走尋常路」,正在QQ閱讀上連載著自己的第一本言情小說——TFBOYS之青澀愛戀。
  • 普通話杭州話要「齊頭並進、兩全其美」(圖)
    不光杭州電視臺所屬幾個頻道有杭州話的方言類節目,省臺幾個頻道也有一些夾雜杭州話的電視欄目。電臺方面,交通之聲等都有方言播報路況信息等內容。  這些欄目都有一群相對固定的觀眾(聽眾)群。安峰、徐筱安、周志華、翁仁康等方言主持人也家喻戶曉。在杭州網論壇的「杭州話大本營」專區,還有許多網友對這些地方名人的精彩點評。全國各地方言節目也都不算少。
  • 杭州六年級女生一年多寫50多首英文詩 興趣使她有鬥志
    你肯定猜不到,這是杭州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一個六年級小姑娘的作品《New Year新年》,這還只是這首長詩的節選。  小姑娘名叫馮然,馬上就要小學畢業。從去年1月24日創作第一首英文詩,到現在一年多時間,她已經寫出了50多首作品。  懂英文詩的老師說,她的詩不僅用詞地道,而且還有思想,很難看出是一名小學女生寫的。
  • 杭州六年級女生為環衛工媽媽手繪「安全工作手冊」
    ……地圖是杭州天成教育集團609班的王曉林手繪的,這是這名六年級女生送給環衛工媽媽的「安全工作手冊」。最近幾天,全國發生數起環衛工人工作時被汽車撞傷甚至致死事故。於是,這份來自「小棉襖」的細緻關懷又有了幾分現實意義。
  • 溫州一位媽媽生病 女兒為她寫的一篇作文感動網友
    「從前,有一個叫小花的小姑娘,她的媽媽生了病,沒錢買藥。上天看到了她現在的日子,就送她了一朵彩色的花,她把這朵花取名叫七色花……。」這是日前網上一篇作文。小姑娘的媽媽生病了,她天真地把願望寫在作文裡,希望媽媽能快快好起來。寫作文的小姑娘是溫州蒼南馬站的小郭,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她的媽媽叫羅林秀,35歲,是泰順人,嫁到蒼南馬站已十個年頭,夫妻倆以種紫菜為業,生了一兒一女。生活雖平凡卻也幸福滿滿。從2015年6月起,羅林秀一直覺得胃不舒服,燒心。
  • 六年級女生為環衛工媽媽手繪超暖心「安全工作手冊」
    ……地圖是杭州天成教育集團609班的王曉林手繪的,這是這名六年級女生送給環衛工媽媽的「安全工作手冊」。最近幾天,全國發生數起環衛工人工作時被汽車撞傷甚至致死事故。於是,這份來自「小棉襖」的細緻關懷又有了幾分現實意義。昨天,錢報記者在學校見到王曉林。和她的畫一樣,她本人也很萌,長著可愛的圓臉蛋。
  • 15歲女孩管得了功課管得了妹妹 還抽空幫爸爸擺攤
    管得了功課管得了妹妹還抽空幫爸爸擺攤  少女家長王寶寶的心願是:給小妹買一套芭比娃娃過生日後來,二妹寶珠留在外婆家,爸爸帶著姐妹兩個從老家江蘇連雲港背井離鄉來到杭州,在俞章村生活。  剛到杭州,爸爸很難。失去妻子的痛苦尚來不及感傷,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小姑娘、一個還在喝奶粉的娃娃,足夠讓他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