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藏著你未必知曉的命運

2021-02-14 新華網思客

  如果高考是命運的謎面,總有合適的時機,讓你親手把謎底解開。時機何來?看天賦,更看努力,看緣分,更看精誠。

△很多事情,18歲的考生哪裡能預料。


作者丨傅踢踢

  11年前的6月,我打著傘去參加高考。淅瀝的雨水有點煩人,即便考點就設在母校,還是因為緊張而倍感陌生。

  至今我還記得,因為不小心戳破了語文試卷,整場考試都神思不寧。第二門考數學,有一道大題,從第一步起就寫錯了公式。那道題16分,在當年文科數學淨是滿分的大環境裡,我果不其然地拿了134分。

  順帶的結果是,我以3分之差,從第一志願的廣播電視新聞系掉到了第三志願中文系。然後,大一那年,又轉回了第二志願新聞系。

  我已經無法清晰地回憶那些為了分數而惴惴不安的夜晚,也難以盡數志願踏空後的失落。

  如今能夠說道的,恐怕也只是命運弄人,而冥冥中自有天意。

  如果當時進了第一志願,我也許正扛著攝像機,或者對著視頻編輯軟體,從事著一份與文字並無多大關聯的媒體工作。但以高考為分歧點,繞了一大圈,卻好像更接近寫作為生的夢想。而且,似乎只用了更少的時間。

  人生奇妙,而高考,藏著你未必知曉的命運。

  很多事情,18歲的考生哪裡能預料。

  他們不會知道,那年夏天,也許就站在人生中的一些高峰,譬如英語水平,譬如肚子裡古詩詞的積累。如果學習文科,在可見的將來,求導甚至二次函數都不再有意義,生活只需要四則運算而已。下一次深感數學重要,或許已經是20多年後,給孩子輔導功課的時刻。

  他們不會知道,生活的難題不是雞兔同籠或者泳池邊蓄水邊放水,也不是氧化還原與離子反應,而是無處躲又不可說。發洩不是靠撕教材教輔就能解決,隱忍與克制也許是一生的課程。

  他們不會知道,高考非但不是結束,可能還只是開始。自此,他們將從一個相對規範、公開、標準量化的賽場,進入更隱秘、詭譎、危機四伏的叢林,沒有道理可講,沒有外物可怨,成也自己,敗也自己。


△他們將從一個相對規範、公開、標準量化的賽場,進入更隱秘、詭譎、危機四伏的叢林。

  這些「不會知道」,恰恰是18歲的幸運所在。

  高考之後,可以任由愛情的萌芽肆意生長。多數父母對大學裡的戀愛都不再幹涉,年輕人面對星空和草坪,沉浸書籍和電影,早晚自習的教室,社團活動的場所,都是天然的故事。

  故事裡有愛情的甜蜜和愛情的苦澀,有青春的張狂和青春的迷惘,而這一切,都有待年輕人親自品嘗。

  高考之後,可以任憑不停的步履自由前進。十八歲出門遠行,不再是先鋒小說的題材,而是無處不在的例證。小至漫遊旅程,大到負笈求學,地球的另一端,世界的另一面,都不再遙遠。

  如果說11年來最大的變化,我相信是,年輕人迎來了個體更自由的時代,擁有了更多選擇。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為高考卸去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畢其功於一役」的沉重負累。海外教育資源的開放,也洞開了愈加廣闊的天地。

  這是前人從未有過的經驗,滿是幸運,又滿是驚險。

  電影《高考1977》上映那會兒,我第一時間去看了。影片本身極端做作,但題材的重量,令人難以忘卻。坐我身邊的長輩,看上去和父母年紀相若,當片尾曲響起,真實的考生照片投在銀幕上,她忍不住抹起眼淚。

  一己之力無從改變,政策閘門忽閉忽開,命運與離合就此倒轉。這樣的事情,仿佛是昨天。

△命運與離合就此倒轉。這樣的事情,仿佛是昨天。

  而今天的年輕人,已經可以相對地輕鬆上陣,權當是體驗人生節點般地參加高考,可謂是萬幸。

  對考生而言,正常發揮、宏圖大展固然是最衷心的祝願。但更想說的是,不用把結果看得太重,人生還有更難的路,等待登高望遠。

  如果高考是命運的謎面,總有合適的時機,讓你親手把謎底解開。時機何來,看天賦,更看努力,看緣分,更看精誠。

  那些人為框定的日子,固然重要。但我更相信專欄作家陶傑的一段話:「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各位年輕人,山長水闊,卸下重擔,好生加油。(作者為自由撰稿人,專欄《傅踢踢》作者)

相關閱讀

取消高考加分,如何關注學生個性特長?

農村的教育競賽:中上層的文化較量,與底層無關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關高考的文章。

掃描指紋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思客!

微信ID:sikexh

投稿郵箱:sike@news.cn

聯繫電話:010-88050629

相關焦點

  • 高考,是一次改變命運的努力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高考都表示痛恨,但實實在在的說,高考是大多數人改變命運的通道,至今看來,幾乎沒有什麼考核方式比高考更為公平。不用看你長相,不用看你家富不富有,更不用看你爸媽是誰,比的只有成績。你不斷被社會各種各樣的苦難所搓揉,揉到最後,結果是你變得越來越有韌性。」高考是我們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幾次在相對公平的條件下,有機會憑自己的實力改變命運的機會。十幾年的素質教育,終於到了一個大的節點,經過高考的這場洗禮,然後才真正走向自己人生的戰場。
  • 教育觀察:高考志願填報諮詢交給市場未必靠譜
    教育觀察:高考志願填報諮詢交給市場未必靠譜教育觀察:高考志願填報諮詢交給市場未必靠譜但高考填報志願畢竟事關考生的前途命運,考生和家長把這樣一件「天大」的事交給一個諮詢服務機構去做,似乎有點不靠譜。說它不靠譜,首先是因為這些機構並不能保證考生能被所填報的學校錄取。很多服務機構明確表示:「只是根據學生的分數,我們這邊的老師提出一些填報志願的建議,但不能保證一定會被錄取」。
  • 2020年高考開始了,你對高考改變命運怎麼看?
    現在社會上一直都在說「高考改變命運 ,要抓住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我贊同這個說法,有人說你太迷信了,都什麼年代了?還相信命運?考不上大學的人也能成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人多了去。高考只是改變命運的其中一個途徑,只不過這種途徑比較大眾化,是更多人認可,更加便捷的,是普遍家長所期望的重要途徑。我不否定排除高考就沒有其他改變命運的途徑了。高榜得中也罷,名落孫山也罷,高考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只是增加了一個學習更加專業知識的機會。
  • 命運捉弄:我成了高考狀元
    我為什麼會成為高考狀元呢?有人會給出勤奮刻苦,聰明好學等等一系列美好的詞彙,一如我們從小到大,從老師嘴裡聽到的一樣。但我認為,是因為命運。命運的機緣巧合,讓我成為了高考狀元。這不玄幻,也不是開玩笑。想要成為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勤奮刻苦、聰明好學沒問題,但是怎麼樣才能勤奮刻苦、怎麼樣才能聰明好學呢?
  • 一本相冊揭開家族命運巨變《圖鑑中國》知識改變命運
    回到祖國懷抱,兩代留學生共同的信念究竟藏著怎樣的催淚故事?本周六晚21:10,深圳衛視經典對比照分享節目《圖鑑中國》,幾位時光分享人和見證人,將帶著他們珍藏的對比照,讓我們感知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知識改變命運」的動人故事。
  • 高考改變命運?錯!改變命運的是一本
    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叫做「高考改變命運」。不論什麼樣的家庭都把這句話奉為信仰:農村的孩子希望通過高考上大學,將來有知識有文化能成為人上人,城市的孩子希望通過高考改變原生家庭的固有階層,將來成為行業精英待在社會中上層,有錢人的孩子當然不止高考一條路走,他們有錢,可以很小就出國,可以曲線考名校,沒錢的大多數人的命運都指望在高考這件神器中變魔法。
  • 十年前參加高考的過來人:高考可能是最公平的競爭,確實改變命運
    高考的確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事情,當然值得百分之百認真對待,;高考也並不是人生的一切,你早晚會發現,高考和大學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只是一個入口,僅僅是個開始,也是個新世界的大門,有些人適合,有些人不適合;高考也是很現實的一件事,在我們這個國家的社會環境中,整體而言高考是階層差距最不明顯的競爭,是最公平的一件事,對於非常多的人,依然可以說「改變人生」的路勁。
  • 高考可以改變命運嗎?
    改變命運真的只有高考嗎?高考真的能改變人的命運嗎?也不 能這麼說吧,畢竟如果是對於那些貧困 山區的人 來說,那確實是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畢竟一但能夠考個好學校,他們未來就有可能找到份好工作,只有他們肯努力,那命運也可以隨之改變。但對於那些家境還行,就是一般家庭來說,高考並不能決定一切,他們即使高考失足,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發展。
  • 高考改變命運,渣男也可以
    說回改變命運。高考確實能改變命運,這句話不假,但被誇大了。人生的很多大大小小的選擇,都可能改變命運的。我們的人生不是一場實驗,沒有那麼充足的對照組,由一個接一個的選擇組成。高考可以改變命運,遇到渣男也可以。根據經驗,遇上渣男渣女對命運的改變,可能並不亞於高考。昨日,當當網李國慶又上了熱搜。這兩口子離婚真是像連續劇一樣,一集比一集勁爆。先是妻子曝光丈夫感情隱私,然後又是老公強搶公章。前腳碰上疫情法院不開庭,後腳碰上新婚姻法要自證感情破裂。這些狗血對人生的改變,可比高考大多了。
  • 即便博學之士也未必知曉的7個有趣的冷知識
    但是,即便是一些專業人士也未必能夠將任何領域的知識記錄在大腦之中。例如,你知道火星上的日落是藍色的嗎?而蝸牛擁有上千顆牙齒,老虎的皮膚條紋和指紋一樣獨特。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即便博學之士也未必知曉的7個有趣的冷知識。 1、火烈鳥並非天生粉色
  • 高考,絕對公平,卻未必公正
    高考,已然拉開序幕。但總一個問題,擲地有聲:憑藉一場考試的分數,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公平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公平」。什麼是「公平」公平,就是用「同一把」尺子丈量萬物。簡而言之,一視同仁,就是公平。
  • 心理解析《甄嬛傳》丨甄嬛的命運,早就藏在了她的婚戀觀裡
    但是,婚姻決定女人命運的說法,就顯得不太客觀了。因為它忽略了一個本質問題:是什麼影響著當事人做出了這樣的婚姻選擇?每個人的選擇裡藏著TA的個性,藏著TA的三觀,這才是影響命運的關鍵。可見,命運看似由一件件偶然事件串聯而成,但是當事人的特定個性和價值觀,卻決定了面對偶然事件時如何選擇。每一道岔路口選擇的唯一性,也就成就了命運的必然。
  • 高考結束了,知識改變命運是真的嗎?
    最近,表妹剛高考完,等高考分數出來了進行擇校。有一天,你回頭發現,漸漸已經走了很遠很遠,你走過的那些地方,慢慢變成了一條路。相對一個大學所處的城市、學校而言,恰巧是分數越高,城市越大,出路也越大。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大部分布衣之家出身的孩子,誰不希望自己能進入「上層」社會,至少是不再像父母一代那樣窘迫或者沒知識、沒錢吧。
  • 高考,作為命運的刻度
    高考亦復如是,真正的意義體現在人生的刻度之上。古時所謂「人生四大喜事」,在人與社會關係上,唯「金榜題名時」真正具有刻度意義。所謂「刻度」,即人與社會的關係在新的斷裂中發生新的意義。於世事之理解,布羅茨基最喜歡的格言素來成為我運用的鑰匙:「命運即地理與時間媾和之物。」首先,高考作為時間意義上的刻度。
  • 高考十年後,才發現讀書改變不了命運
    參加高考的那一年天氣十分悶熱,記憶中的細節早已模糊,唯獨記得參加高考時像海浪般的人潮。那年夏天我就在等成績的焦慮和等開學的興奮中度過,一轉眼就是七年,四捨五入也相當於10年了吧。當年2013級高中畢業的人,如今大多二十六七歲:有的被催婚,有的生二胎,有的繼續深造,有的自己創業。
  • 我們被「高考改變命運」忽悠了多久?
    在我考上公務員的那一年,社會的話風又變了:要找工作,你會需要一張叫做「研究生畢業證書」的紙。因此我的那些「同年」多花了兩三年時間拿到了一張更「高級」的紙,卻依然跟我幹著差不多的活,拿著差不多的工資。我高考時的錄取率是34%,到2018年已經漲到了81%。
  • 高考決定未來,但命運有漏網之魚
    這幾天高考,又對這個話題進行了思考。高考決定了一個人未來幾年在哪個城市、學什麼專業、和什麼人相處,進而影響今後的人生在哪個領域,從事什麼工作。所以,高考決定命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命運有漏網之魚。考上好大學,會有更好的前途,這是大概率事件,就像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往往畢業於名校。但是對於個體來說,有什麼樣的前途,100%取決於自己,尤其是在當今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
  • 高考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
    有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出生無法選擇,但是卻有兩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個是高考,一個是結婚。選對了是成功,選錯了是終身的遺憾。那究竟高考到底能不能改變你的命運呢?當你考完試看到分數,填哪所大學,選哪座城市,這就是你的第一個選擇。有多少人因為撞車導致無學可上,又有多少人因為自己過分保守錯過了更好的大學?學校選對了,選擇專業又是第二道門檻。
  • 高考——改變命運的轉輪
    小時候家長和親友都鼓勵我好好讀書,要「書包翻身」,意思就是通過讀書來改變收入和階層,跨出農門,改變命運。雖然我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農村,從小沒有種過地,但是畢竟也在農村,長輩們對我是一樣的期許。 後來隨著大學擴招,也就是大學生通貨膨脹的機遇,通過努力,我考上了省內的一所211學校,當時考得並不是太好,也算是初步達到長輩的期許。
  • 能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高考
    然而,到了現在,這個高考季、畢業季。高三的學子,也終於到了他們該站上前線,一決雌雄的時刻了。 看到這一個個為了今後能讀個好大學而拼命讀書,拼命複習的高三學子。不由得,回想起了當時自己在高三的那一年。看著一批又一批的高三學子,就像當年的自己一樣,對著美好的大學生活,無比憧憬、期望,然後奮力拼搏,不畏將來多麼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