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三境界

2021-02-08 山花爛漫

作者簡介:春暖花開(ID:cnhk667788),原名:郭燕,中國散文網編輯,散文吧總編,有多篇文章被收錄高中隨堂筆記和做中考模擬試卷習題,已出版散文集《聆聽,花開的聲音》,春暖花開微信公眾平臺:花開心靈驛站      微信swyd996

主播:江南金蟬子,真誠相待,真聲品讀,臻美佳作,真情入懷。公眾號:江南金蟬子(jinchanzi2017),蟬聲語語(chansheng2018)。

人生就是一場抵達

作者:春暖花開   朗誦:江南金蟬子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人生就是一場抵達,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可來日並不方長,我們總是在嚮往明天,而忽略了一個個今天,我們總是在仰望天空,卻忘記要走好腳下的路。


..

人生的路,總會有高低浮沉,山谷溝壑,風霜雨雪,內心強大的人,總會走的從容不迫,將困難當做歷練,內心豐盈的人,總是行走的不慌不忙,將自然美景盡收眼底。

人生就是一場抵達,這一路上會遇到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生命的驛站,有的人是來溫曖你的,有的人是來給你經歷的,不管怎樣的遇見,都是值得珍惜的,佛說,笑著面對,不去埋怨。


人生的路分為幾段,每一段有每一段的領悟,孩提時代我們簡簡單單地走在路上,盡情的嬉笑玩耍,快樂無憂,涉世之初,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新鮮,是人生的起點;青年時代,我們充滿激情,為了美好而努力向前,渾身有用不完的力氣,志存高遠。


人到中年,如正午陽光,走的最急也最累,向前看看,有希望也有渺茫,向後回望,沒有退路,只有承擔起肩上的責任,義無反顧,一路向前;到了老年,腳步平穩,不再為得到和失去而糾結,此時的我們早已洞察世事,醒悟生命,最是夕陽無限好,微笑從容,將人生美景盡收眼底。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無論在哪一層,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領悟,正如楊絳說,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人生的路有千萬條,你若狹隘,腳下的路便會越來越窄,你若開闊,未來必是陽光明媚,人生無限風景在險峰,只要你努力就能看到最美的風景,只要付出就無悔 ; 只要肯攀登的,就會達到頂峰。路在腳下,勇氣在心中,既然選擇了方向,就只顧風雨兼程。

..

人生的風景,各有不同,我們一路迷茫一路前行,一路撿拾一路丟棄,近了,遠了,來了,去了,皆是尋常。人生最美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看風景的心情,最珍貴的不是終點,而是一路行走的過程。


人生就是一場抵達,總有美好讓你駐足,總有遠方給你希望,總有未來值得期許,願你能走的不急不緩,從容精彩。

..

人生有千萬條路,我們一直在路上,灑下汗水,澆灌希望,儘管這一路上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如意,我們依然堅信,遠方一定會有我想要的幸福。

..

相關焦點

  • 人生三境界
    ◆ ◆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 兩個大師的人生三境界之論,來思考的你的人生境界
    關於人生的境界的討論,自古眾說紛紜,但最出名的還是王國維和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三重境界之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人生三境界,職場三層次
    來源:陳向東(ID:larry_chen_)1談到人生話題,人們喜歡用「境界」這個詞。當兩個人在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時候,內心裡嘀咕的,大概是「這人的境界好低啊」。可是提到職場際遇時,大家卻喜歡用「層次」這個詞,比如評論一個失敗者,大家會說其層次不夠,而不會說其境界不高。當然,也可用「水平」「感覺」「角度」「立場」等近義詞,為方便起見,下面就用層次來統稱。
  • 人生三境界,指的是什麼?而你又到了哪個境界?
    而我們普通人來說,一生漫長而短暫,所有的追求攀比,所有的幸福迷失,一切的糾葛經歷種種之後,從而大徹大悟原來人生不過三境界而已!境界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境界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境界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人生裡的三重境界
    有人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可以是咿呀學語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發的少年。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周圍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此時的人沒有精神上的目標,一切行為以私利出發。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功利薰心,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什麼道德,什麼人倫常剛,皆拋在腦後。唯私利是生活的準繩。
  • 那年今日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
    他是第一個試圖把西方美學融於中國傳統美學的人;他巧妙地借用寫兒女私情的句子來講人生三境界;他是從古代向現代過渡的橋梁
  • 齊白石畫蝦畫出人生三啟示三境界
    1934年,齊白石71歲時完成了畫蝦的最後改造:後腿由6對減為5對,簡約、概括、唯美,達到了「似與不似之間」的境界。他得意地說:「白石山翁寫生十年,方得如生。」齊白石畫的蝦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齊老畫蝦的成功給了我們三個人生啟示。並讓我們從中悟出人生修煉必經的三個境界。
  • 從《西遊記》中,看透人生的三重境界
    《西遊記》裡,唐僧有三個徒弟:悟淨、悟能、悟空。三個徒弟跟隨師傅,一路降妖除魔,悟透了「能、淨、空」三種道,戒掉了「貪、嗔、痴」三種念,才到達靈山,修得正果。三種心境,三份修為,其實,更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葉朗:精神境界與審美人生
    一個人的境界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意義和價值。  「境界」這個概念有好幾種不同的含義。最早的「境界」是國土的意思。到了中國文化的環境當中,「境界」這個概念,一般有三種不同的含義:一是指學問、事業的階段、品位;二是指審美對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審美意向;三是指人的精神境界、心靈境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生境界,今天講的「境界」就是這個含義。
  • 人生有三重境界,你處在哪一重?
    大家可能都聽過王國維「讀書的三重境界」,其實人生在世也有三重境界,那麼到底是哪三重境界呢?子曰覺得「看遠」即你要有一個遠大的抱負(當然這個抱負是可實現,可操作的),然後讓自己達到實現這個目標的素質,這是人生發軔的前提。二、看透,才能洞若觀火人,需辨是非也。
  • 人生追求的三個最高境界!(不可不知)
    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人生追求的三個最高境界:精神自由,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只要你朝著這三個最高境界去努力,你會發現,你想要的一切,都會慢慢實現,所有的美好,都會與你不期而遇!人生追求的三個最高境界:精神自由,財務自由,以及時間自由。這三個追求,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自由。精神自由,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不可或缺,也最難得;財務自由,是物質追求的極致,肯定不能缺少,可要做到,非常不易;時間自由,是自己對自己時間的支配,相對而言,較為簡單一點。
  • 三首宋詞,寫照人生三個階段,三種境界
    這是一個漸漸成長的過程,是一種從無知到有知的境界。筆者少年時代是真的多愁善感,大概和自己的生活環境和性格特質有關係。那時一旦心情鬱結就吟誦「少年不識愁滋味……」一誦到歇拍(闕尾)「天涼好個秋」心情就豁然開朗。這首詞筆者從少年時代一直喜歡到中年時代,因為詞中的意境太符合我們的人生境界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王蒙:《論語》教會我們人生六階段和三境界,讀懂走向人生巔峰
    在欲望的驅使下,每個人可能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如何取捨考驗的是人生的智慧。王蒙一生著作等身,晚年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從中得到了關於人生的真諦。我們應該怎樣度過一生,在《論語》、《孟子》、《莊子》、《老子》中都有涉及。
  • 馮友蘭:人生的境界
    我曾提出,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它的任務不是增加關於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這裡更清楚地解釋一下這個話的意思,似乎是恰當的。我在《新原人》一書中曾說,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於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麼,並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於他有了意義。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構成各人的人生境界,這是我的說法。
  • ​顏真卿:人生的三個階段,和書法的三種境界!
    顏真卿:人生的三個階段,和書法的三種境界!我們常說「字如其人」,意思是還沒有看到這個人,但是先看到了他的字,通過他的字便能初步對這個人有一個印象。所以,這樣來說,字其實對於人生有很大的影響。那麼,書法的練習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顏真卿的書法人生中,有著怎樣的階段和經歷呢?從顏真卿留下的書法作品來看,書法大家們結合對他的人生經歷的研究,大致把他的書法分為了三個階段,也是三個不同的境界。那麼,是如何劃分的?又是怎樣的三個階段呢?首先,是第一個階段,也就是他50歲以前的人生階段,是他書法藝術的第一層境界。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在這3條「魚」中,體現了3種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認可其中的哪一種?01 「北冥之魚」這條魚是莊子的故事裡最有名的一條了,出自《莊子》的第一篇《逍遙遊》,裡面對於這條魚是這麼描寫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從尼採的人生三境界,看理想與現實的和解
    尼爾得不到父親的理解,更無法擺脫他對自己的人生掌控排,絕望之中飲彈自盡。基廷老師被家長和校方認定為思想蠱惑者,被學校開除。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提到,人的精神有三重境界:第一層像駱駝,隱忍,偽裝,負重前行,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第二層像獅子,人們開始要求自由,把「你應該」變成「我要」,主動承擔自己人生的責任;
  • 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
    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讀讀他們始終是好的。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這三句話分別大概的意思是:心、骨、皮,是人最重要的三樣東西,心是人的根本,骨是人的支撐,皮是人的形象。
  • 人生的四個境界
    人生的境界,也是一個人的認知狀態,它分成四個維度。圖片來源於網絡一、無知不自知有的人在不斷的過渡,而有的人,一輩子都停留在人生的起始階段:無知不自知。三、自知有知認清自己幾斤幾兩後,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實踐……有一天,知道自己知道了。這個階段的人,除了後天的努力,還有先天的天分。愛迪生告訴你: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 談談人生:弗洛伊德有三我,王國維有三個階段,而他,有四個境界
    王國維這雖然是王國維所說的「治學三境界」,但也常常被人引申為「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王國維人生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詩出自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