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盒子小學版產品分析報告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K12教育在最近資本收緊的大環境下融資勢頭不減,市場前景巨大。作業盒子直接打入公立教育系統,以遊戲化教學為切入點,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篇體驗報告詳細體驗了這款產品,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產品概述

1. 體驗環境

體驗版本:V3.9.20

體驗設備:Iphone 6S (64GB)

IOS版本:11.3

體驗時間:201805

2. 產品簡介

作業盒子是一個專注於K12教育、以大數據為技術基礎、以遊戲化的個性學習為立足點的移動端軟體。

從該app的slogan——「讓教育因科技更美好」中可以看出:作業盒子使用網際網路的手段來改善教育現狀的願景。通過大數據、虛擬實境、AI、深度學習等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學生學的更快更好、老師教的更有效率、家長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3. 產品定位

作業盒子小學版通過將「老師布置、批閱作業——學生完成、訂正作業——家長監督學生」這一場景網際網路化,與公立學校合作形成閉合社區,並通過遊戲化的學習方式幫助孩子喜歡上學習的過程,解決了傳統教育模式中存在的紙質作業效率低、題海戰術枯燥無味、老師工作量大且效率低、家長監督孩子的成本過高等問題。

使學生學習的效率更高、提升了學生對作業和學習的興趣;老師工作的效率增高,解放更多的私人時間,職業幸福感提升;家長監督孩子輕鬆省事,孩子學習提升帶來滿足感。

4. 用戶需求分析

(1)用戶畫像

數據來自易觀

K12教育用戶中女性佔比明顯高於男性,佔比六成以上。推測這與通常情況下家庭中母親相比父親來說照顧孩子多些、心思細膩考慮更加周到有關。

K12教育用戶地域分布情況,用戶集中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合計佔比高達54.67%,一線城市中用戶最多,佔比高達31.13%。

現階段K12在線教育還處於蓬勃的發展階段,在三線城市以及非線城市中仍有許多的需求尚未被滿足,存在很大的下沉市場,為K12在線教育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拓展性。

此外,從K12教育用戶消費能力來看,用戶消費能力以中等消費人群為主,K12教育的需求是以義務教育為主的剛性需求,用戶階層分布廣泛。

數據來自百度指數

從百度指數的數據結果來看:最近的半年,用戶搜索作業盒子的時間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在周末和寒假期間搜索數下降大,在工作日搜索作業盒子的用戶較多。

這說明用戶主要在工作日使用該軟體,在假日中使用的「學霸」相對工作日來說人數較少。

數據來自百度指數

上圖為百度指數中最近三個月搜索作業盒子的用戶的地域分布情況。

根據數據統計:山東、廣東、四川、河南佔據主要的用戶區域。

有意思的是,參考17年的中國高考的報名人數排名:河南(82.6萬)、廣東(73萬)、山東(72萬)、四川(58.3萬)。作業盒子主要用戶所在的省份與中國學生升學壓力大的省份高度重疊。這體現出了:這些省份中的確存在學生壓力大,因此對於作業盒子的需求相比其他省份更加旺盛。

面對本來就很大的升學壓力,作業盒子選擇了以遊戲化學習作為切入點,很好的解決了以上所提及的省份的用戶需求——既提升學生的成績,又不讓學生在機械化題海學子中丟失掉學習的樂趣。

作業盒子的用戶年齡分布較為集中,30-39、40-49的用戶佔比超過90%以上,這與所處K12教育階段的孩子的父母的年齡吻合。在作業盒子的用戶中,使用小學版的佔據多數。

根據以上數據,下圖描述典型用戶的用戶畫像:

(2)用戶需求

綜上所述,歸納作業盒子小學版的用戶需求,分為三類:

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小學階段,家長對他們的學習期望很高,周圍所處環境給他們帶來的壓力不小。他們需要一種既可以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從而可以讓周圍的同學喜歡自己,獲得滿足感,但又不會枯燥乏味的服務與體驗。

老師:他們負責小學學生的教學,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紙質作業在布置、收集、批改、訂正過程中的低效問題、學生過多不能因材施教導致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老師與家長之間溝通不暢交流不夠充分的問題。

這些問題會使他們的事業成就感降低、效率低、工作時間長、幸福感低。他們需要一種可以提高工作中的效率,讓學生的學習有針對性的提高,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更加高效充分的服務與體驗。

家長:他們已經踏入社會10年左右,現在正在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工作繁忙。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希望孩子的學習成績可以名列前茅,自己獲得滿足感的同時在同事、親人面前也有面子。

另外,只靠定期舉辦的家長會以及和老師在微信等平臺上的交流仍然不能充分的了解孩子的表現,孩子學習壓力太大也讓他們心疼。

他們需要一種可以幫助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使自己更加便捷高效的了解孩子的學習表現的服務與體驗。

(3)使用場景

  1. 對於孩子來說:放學回家之後,寫作業時使用父母的手機或者平板完成老師在作業盒子上布置的作業,在完成作業後,使用作業盒子的一些遊戲化的學習服務,闖關贏金幣,邊玩邊學。
  2. 對於老師來說:老師使用作業盒子的時間比較分散,在工作空閒時布置每天的作業,回到家之後的空閒時間使用作業盒子高效率的批改作業、查看作業完成情況等。
  3. 對於家長來說:家長主要在下班回家陪孩子一起使用(例如:點讀機功能),以及生活零碎時間查看孩子作業完成情況並監督孩子。

5. 市場分析

數據來自易觀

上圖為近幾年中國網際網路教育市場的交易規模預測。從圖中可以看出:網際網路教育市場在未來三年仍將維持增長的態勢,市場規模將不斷增大。

由於網際網路對於傳統教育行業的改變,網際網路使教育資源分配更加公平,但教育的網際網路化仍在路上,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右圖為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細分市場交易份額,雖然K12教育在整體的網際網路教育市場佔比不高,但是由於K12教育現正處於市場啟動期,長期來看是穩定的剛性需求,伴隨著整體網際網路教育的發展,未來K12網際網路教育市場也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面對資本大環境的收緊,K12教育市場的融資動作依然頻繁,這說明資本對於K12教育的看好態度。

根據易觀的數據:作業盒子所主攻的中小學類教育領域,月活躍用戶已經突破億級且還在持續的增長。

雖然K12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廣闊,發展潛力大,但也存在一些困難與挑戰:

(1)核心資源要求高

對於K12教育來說,內容永遠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好的教育資源(名師)畢竟有限,優秀的教育資源(名師)勢必成為市場繼續擴展的壁壘之一,能否出現具有突破性的技術,利用技術手段彌補優質教育資源有限情況的問題,是每個K12教育公司要關注的。

作業盒子的CEO劉夜提出了「AIOC」戰略,如果如預想的那樣發展的話,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遊戲化學習的思維,筆者認為是一個解決上述問題不錯方式。

(2)用戶獲取難且成本高

K12教育的學生,特別是初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本來老師課內作業就很多,對課外「加餐」的抗拒心理嚴重。

針對這一點來說,筆者認為:作業盒子以傳統教育中「師生作業」作為切入點是個不錯的選擇,直接接管中小學生的作業場景。但是這個方式的問題是用戶獲取成本較大,給老師相比傳統的方式更好的解決方案是app所要關注的重點。

(3)產品與運營難度大

拿作業盒子舉例:學生端、家長端、老師端面向不同的群體,不同用戶所需要的用戶體驗不同,且產品之間存在交叉的使用場景(家長會使用學生端、學生也有可能使用家長端),對產品的用戶體驗要求較高,運營難度較大。

二、產品分析

1. 產品結構圖

作業盒子小學版本共有三個客戶端:學生版、老師版、家長版。

產品結構圖依次如下:

整體上來看,產品結構簡潔、合理。在作業盒子小學版的app中,產品結構排布合理,功能均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在了合適的層級上。沒有出現隱藏很深的功能,操作簡單。頁面之間的邏輯合理。對於用戶來說,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頁面。

2. 用戶使用流程圖

由於三個app中功能點較多,沒有必要全部列舉。作業盒子app的核心功能是「師生作業」功能,這一點也可以通過打開作業盒子小學學生app時首先出現「作業」頁面看出。以可用性為原則,體驗功能並繪製用戶使用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註冊作業盒子小學學生端以及中學學生端的時候都出現了3、4次收不到驗證碼的情況,而在家長端,卻正常收到了驗證碼,目前尚不清具體的原因。

在某些頁面中存在交互邏輯不一致的情況,比如:學生端的「我」——「金幣商城」中,購買實物獎品,如「小象星座筆記本」頁面是可以左滑返回的,但是虛擬獎品,如「體力卡」卻不支持左滑返回。

3. 產品效果體驗

(1)視覺

根據三款app所面對的人群的區別,在視覺設計上各不相同。

軟體開啟後頁面,從左到右依次為:學生端、老師端、家長端。

針對孩子這個群體,由於其好奇心強、精力旺盛,在界面設計中採用了很多卡通風格的元件,例如:立體的卡片式的設計。小象布克的形象的出現頻率也比老師端和家長端高很多,活動入口也大多採用卡通的懸浮窗樣式。

而對於老師、家長來說,一天中的工作已經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軟體的界面風格儘量保持簡潔平淡,不向這部分用戶索要過多的認知資源,讓用戶在app內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任務,對用戶體驗來說是有利的。

(2)聽覺

軟體在聲音上的設計讓我印象深刻。在學生端app中,由於面對小學生這個群體,所以軟體設置了輕快活潑的背景音樂。在老師版、家長版中,不存在背景音樂功能,這也與上一條所提及的原因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生端中,底部的五個欄目中,「闖關」、「作業」、「學堂」、「班群」頁面的背景音樂一致,而到了「我」這個頁面,背景音樂由之前的輕快活潑型變成了比較深沉的類型,且聲音也變小很多。

這個聽覺上的設計通過聲音將前四個頁面和「我」分割開來,除了想要傳達出頁面內容不同之外。至於這個細微的區別的設計原因,筆者現在還不是特別了解。

推測這是因為小學學生端的「我」頁面主要是家長查看的,而小學生在使用時關注的重點在於做作業和闖關。通過切換背景音樂,使家長在使用這個頁面時體驗上升。

4. 功能體驗分析

(1)核心功能體驗優秀

由於作業盒子的核心價值是——解決傳統教育中老師和學生在「作業」這個流程中的低效率問題。所以對於核心功能也就是「師生作業」來說,優秀的用戶體驗是軟體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軟體必須要做到的。

只有做到了好的用戶體驗,老師才會使用平臺,學生才能留在平臺,給後續的商業變現提供可能。

值得肯定的是:作業盒子在這一點上做的不錯。

  • 首先,題庫的量大,讓老師選到自己滿意的題;
  • 其次,核心功能的操作邏輯流暢,老師在出題過程中、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家長在監督過程中都一氣呵成,可用性好,體驗優異。

但是在一些細節方面仍然存在問題,比如:在低年級的數學作業中,有的作業需要識別圖中的物品的數量,由於移動端設備屏幕小,所以圖片較小。

雖然這些圖片對於學生的視力沒有不利的影響,但是若此時孩子的家長在孩子身邊,由於父母對於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可能會令一些家長對產品產生不好的反饋。

(2)遊戲化提高學習興趣

我們每個人都在中國這個教育體系中被錘鍊很多年,在做學生的生涯中,一定會遇到一些人,他們學習的時間沒有你長,但是考試總是能取的不錯的分數,考的比你好。

這裡面原因有不少,但是一定與好的學習方法脫不了干係。而遊戲化學習具有傳統的學習方法中所沒有的很多優點,作為一個不那麼硬核的硬核遊戲玩家,我覺得作業盒子把遊戲的一些特點結合到小學生學習上來,是行之有效的。

下面我結合自身對遊戲的理解,選擇其中三點闡述:

1)明確的目標和適當的難度

截圖選自「闖關」—「學霸星球」—「學霸計劃」

選擇作業盒子中「闖關」功能中用戶數最多的活動——「學霸星球」——作為案例分析。截圖展示的是不同的知識點對應的闖關頁面。

在遊戲上癮的相關理論中,有這樣一個模式:如果某件事有明確的獎勵,而且完成這件事的難度與玩家的技能達到動態平衡(即事情的難度比玩家的能力高一點點),那麼這件事情就容易使人沉浸其中。

觀察作業盒子中的關卡設計,每一個闖關任務都有清晰的目標(獎勵),每個任務由於被分解的足夠小所以難度不高,滿足這個模式的特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很強的沉浸感,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另外,隨著闖關難度逐漸加大,獎勵的數量與隨之提高,這也符合許多遊戲的設計理念。

2)即時反饋

相信很多稍微了解「學習編程」這件事的朋友都會知道,程式設計師裡有很多都是自學的,這與編程學習中即時反饋的特性有關。

也就是說,這段程序你寫的對不對,跑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成功了,對自己產生一個正向反饋,如果失敗了,重新調試程序,不斷嘗試,直到程序運行正常。

沒有即時反饋,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喪失信心,導致用戶使用app的意願下降。在我使用作業盒子小學學生app的過程中,在「作業」、「闖關」中對每個題目都採用了即時反饋的方式。

3)弱化主觀時間感

闖關頁面與作業頁面的截圖對比

給人製造「夢」的場所裡是不存在時鐘的。例如:賭場中是不存在時鐘的 ,同樣的,遊戲中也是不存在時鐘的。將時鐘去掉,使人完全沉浸在遊戲中,忘記時間的流逝。

將作業盒子中「闖關」頁面和「作業」頁面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很明顯的區別:「作業」功能是接管傳統教育中老師與學生的作業流程,所以這部分沒有必要做成遊戲化的形式。

而在作業盒子的核心盈利模塊「闖關」中,一旦進入「闖關」,時間狀態欄便會消失,給用戶很好的沉浸感,也有利於軟體的商業變現。

查閱網絡上的相關報導,作業盒子上6000萬道題目中只有1500萬道題是在「作業」功能中完成的,剩餘4500萬道題是用戶在軟體的遊戲化學習功能中完成的,可見用戶對於遊戲化學習的喜愛。

(3)排行榜激勵用戶競爭

「班群」和「我」頁面截圖

班群功能類似於遊戲中的排行榜功能。就拿近來大火的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遊戲中,基於社交好友之間的排行榜功能讓很多玩家欲罷不能,為了在排行榜上提高自己的排名,就要去在遊戲中磨練自己的技術。

這套模式搬到K12教育上來,通過「班級圈」這一功能,激發學生使用作業盒子答題的欲望,在提升排名的同時也學習鞏固了知識,一舉兩得。

三、用戶意見

App store 中作業盒子小學版學生端、老師端、家長端的評分分別是:4.8、4.8、4.6分(滿分5分)。

收集3個app評價中用戶不滿意的內容為:

1. 題庫資源還不夠豐富

這是在老師端的反饋中大量出現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語文這個科目上。對於作業盒子來說,能夠讓老師這個群體使用並且產生很高的用戶粘性,要做到兩點:題庫豐富+用戶體驗優異。

所以,豐富題庫是應該一直堅持做下去的。

2. 家長擔心孩子的視力

家長對於孩子無微不至的疼愛是可以理解的,學生長時間使用app,對app的盈利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家長那邊也會產生諸如此類的擔憂。

在上文的「功能體驗分析」中已經提到,對於小屏手機來說,有些作業中的圖片過小且不能放大,後續可以對於這一點優化顯示效果。

另外,在家長端給家長更多的、更詳細的關於孩子的反饋,比如:孩子使用的軟體後學到了什麼知識等,更多正向的頻繁的反饋,提升家長對產品的信心。

3. 家長端只能註冊一個孩子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有兩個甚至更多的孩子。一個家長的客戶端只能註冊一個孩子這個功能越來越變得不夠合理。相信產品經理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按照需求的優先度更新就好。

四、如果我是PM

1. 優化作業布置流程

對於作業盒子的商業模式來說,穩固擴大老師端的用戶是產品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對於老師來說,豐富題庫和極致的用戶體驗是軟體的核心價值。

舉我在使用老師端app布置作業時遇到的一個問題:

截圖選自老師端布置作業流程

假設一個小學數學老師,今天上了一節數學課,講了兩課時,在辦公室拿出手機準備布置作業,順著軟體的邏輯打開只能組題頁面,在智能組題中,軟體提供了3個場景,3個難度(提供給老師很多的選擇,點讚)。

但是我在思考這樣一個場景:有沒有可能一份作業裡課內鞏固、擴展提高、易錯題練習都有呢?

從筆者的讀書過程來看:作業裡面總會有一兩個難一點的題,讓你比其他的題多費一些心思。筆者認為可以存在一個功能更加智能的、便捷的組題方式,方便老師更加高效率的布置作業。

另外,在瀏覽習題頁面中,沒有針對題目類型的全選功能,在某些場景下操作效率不高。當然,這些想法必須要結合用戶群體來驗證是否為真正的需求。

2. 技術層面不斷提高

家長端的搜題功能還需要不斷優化。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的不斷深耕,可以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更加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提高。

作業布置的環節中,針對每個學生學習中的薄弱點,智能布置作業。針對作業中所暴露出來的知識問題,結合「闖關」等增值服務功能針對提高,形成閉環,進一步提高用戶粘性。

3. 遊戲化學習是一把雙刃劍

遊戲化學習是作業盒子在K12在線教育中的切入點,對於產品遊戲化體驗的繼續優化,可以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比如:遊戲設計中所為人熟知的「隨機獎勵」模式可以加入「闖關」學習中去,用戶為了得到隨機的不確定的獎勵,提升自己的「闖關」意願。

但是,掌控遊戲化的程度也是很重要的,如若不然,家長對於產品會產生反感。另外,遊戲化對於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的確有幫助。但是,過度遊戲化對學習效率的提升是不利的。

小學階段的學生出於培養學習興趣、認知能力的階段,對於遊戲化接受能力比較高。但到了學習壓力大的中學階段,面臨中考、甚至高考的壓力,學習的效率是更被學生家長更加看重的。

能否在遊戲化的體驗下依然保持不錯的學習效率,是產品以後著力要解決的難點。

註:數據來自易觀、百度指數

 

作者:Glenn(微信公眾號:不方),產品新人。

本文由 @Glenn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ps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從20萬到150萬,作業盒子小學版進校記
    單點切入,快速佔領學校「進公立校」是2015年下半年以來的熱點,從中小學生作業場景切入的作業盒子是其中之一。2014年年底,主打初高中市場的作業盒子上線,3個月之後,小學版的「速算總動員」上線,截至目前,小學版有150萬用戶,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的14000多所學校,其中涉及核心用戶(20人以上的班級)的學校在5000所左右,而4個月前,用戶量還只有20萬。
  • 作業盒子欲打造小學數學教學全過程產品,2016年目標千萬
    不過,在"網際網路+"席捲各行業的2015年,"網際網路+教育"的實踐表明,只要網際網路技術和產品真正解決了老師的痛點,通過網際網路的"數據分析與服務"功能,提升老師的教學體驗和效果,一些對"網際網路+教育"的疑慮不攻自破,公立學校的"圍牆"並不難越。2015年3月,作業盒子正式推出小學版產品--面向小學數學老師和學生的"速算總動員"App。
  • 作業盒子新發布三款新產品:「小盒課堂」、「拍作業」和「家校盒子」
    i黑馬&火柴盒訊 12月5日,作業盒子披露了最新的用戶數據和戰略布局,同時發布了全AI課程產品「小盒課堂」、拍照批改產品「拍作業」和家校溝通產品「家校盒子」三款產品。「家校盒子」是一款致力於提高老師和家長溝通效率的教學輔助工具。傳統家校之間的溝通場景主要依靠社交類軟體,但此類軟體無法解決效率與場景連接的問題,如作業、學情調查、通知等的有效到達。「拍作業」藉助OCR智能圖像識別技術,通過手機拍照紙質作業,生成多維度的學情數據分析報告,為學生推送精準的個性化學習內容。
  • 作業幫產品分析報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將從如下方面進行分析:行業分析競品分析用戶價值分析商業價值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運營分析總結行業分析1.但同時也需要警惕,教育本身是一個相對慢行業,在沒有強有力的競爭護城河時,燒錢搶用戶、更新更有效的教育模式、更深更直接的教育體驗等等因素,都可能對作業幫當前的優勢地位產生威脅。產品迭代分析為了深入分析作業幫的版本迭代節奏,探究產品迭代邏輯,對作業幫從上線至今的所有核心版本迭代整理如下:
  • 作業盒子發布三款新產品 4000萬用戶覆蓋全國70%的小學
    中國網訊   12月5日,在GES全球未來教育大會上,國內知名的智能教育公司作業盒子召開「盒而不同」冬季發布會,披露了最新的用戶數據和戰略布局。當日,作業盒子正式發布了全AI課程產品「小盒課堂」、拍照批改產品「拍作業」和家校溝通產品「家校盒子」。
  • 公校市場暗流湧動,作業盒子新產品「速算總動員」切入小學
    明天是北京市中小學新學期開學的日子,作業盒子選擇在今天開辦了自己的產品發布會,在其產品的早期試驗田——北京二十二中,除了旗下最為核心的產品——作業盒子之外,同時還發布了一款新的產品——速算總動員。作業盒子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版的「Google Classroom」, 以學生的課後作業為切入點,主打的是初高中市場,以服務老師為主體,切的是培訓市場之外的公校市場。作業盒子的COO 王克介紹到,在過去的假期裡,已經有超過4000名老師註冊了作業盒子,並以服務了將近20萬名學生。
  • 第二屆中國在線教育發展峰會在京舉行,作業盒子受邀出席
    作為國內知名教育科技公司,作業盒子始終秉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堅持以AI技術推動建設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對產品嚴格要求,在行業內率先推出「護眼模式」、「家長管控」等功能,保障學生線上學習環境。此次參會,更是積極參與探索在線教育的新發展。
  • 作業盒子、麥斯數學入選「愛分析中國教育科技創新企業50強」【星勢力】
    50強」榜單揭曉,聯想之星被投企業作業盒子、麥斯數學入選。 為總結行業趨勢,愛分析發起了「2019愛分析·中國教育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的徵集和評選。愛分析基於兩年來在教育科技領域的深入調研和積累,結合榜單評選徵集情況,根據自有評價模型,嚴格評判各細分領域企業的競爭力。最終入榜的50家企業,覆蓋了早幼教、K12輔導、語言培訓、素質教育、成人教育和2B服務等領域。
  • 首批教育App備案名單公布:作業盒子(現小盒科技)多款產品在列
    根據意見,教育移動應用提供者應當在取得ICP備案、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備案的證明、等級測評報告後,向機構住所地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教育業務備案,登記單位基本信息和所開發的教育移動應用信息。意見還提到,應用商店等移動應用分發平臺提供者應當落實監督責任,健全資質核驗、內容審核,配合進行適齡提示管理,並將教育業務備案作為上架應用商店的重要條件。
  • 【產品周報】作業盒子跑入D輪;教育品牌更名呈素質化趨勢
    【產品周報】作業盒子跑入D輪;教育品牌更名呈素質化趨勢 作者:阿飛醬 發布時間: 2019-07-20 07:00
  • 作業盒子(小盒科技)——架起數學教育的家校橋梁
    為此,我校數學組為了尋找改變現狀的途徑,為了找到一個能將教師、學生、家長融為一體的有效載體,也為了提升自身的電教水平就在去年申請了以「作業盒子」為主題的課題研究,該課題也被列為省級重點課題,實施一年來,效果很是明顯,在今年的小考中,學校課題實驗班的數學平均成績達到了82分,超出了前幾年數學五六十分平均分的一大截,一躍位列全市農村組第四名。
  • 作業盒子獲B+輪投資,貝塔斯曼領投,好未來、百度跟投
    劉夜還表示,未來2-3月,作業盒子還會推出基於AIOC技術的其他產品。  作業盒子創始人兼COO王克表示,三年前,作業盒子從100多位老師的訪談開始,希望用網際網路幫助學長、老師、家長降低負擔。未來30年,教育的發展會呈現智能化、混合化、公平化。大部分學校會實現混合化教學,相當一部分課程將從線上獲取。作業盒子希望成為能夠通過技術和數據驅動的教育型公司。
  • 作業盒子旗下速算盒子拓品類,增加小學英語、語文學科
    多知網5月3日消息,作業盒子宣布產品升級,原「速算盒子」更名為「作業盒子小學  速算盒子是作業盒子旗下品牌,2015年9月開始,從小學數學速算品類切入作業場景,為公立學校師生提供作業練習工具。
  • 產品分析:億級應用——作業幫
    本文將從如下方面進行分析:行業分析競品分析用戶價值分析商業價值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運營分析總結一、行業分析隨著全球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在線教育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其中就包括整個過程重視用戶的需求和產品體驗。積累了龐大的流量,並且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以上,就是作業幫的整體迭代步驟。六、產品結構分析在迭代分析中我們分析了作業幫的產品功能的迭代步驟,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些功能分別滿足了用戶的什麼需求,以及在整個APP中是怎麼分布的。
  • 作業盒子(現小盒科技):人工智慧與教育的完美結合——小盒課堂
    在這之中,作業盒子旗下的AI課程體系「小盒課堂」,利用強大的AI技術,從一眾AI教育產品中脫穎而出,為每個孩子帶來個性化的學習輔導服務。自2017年起,作業盒子即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研發以學生為核心的個性化AI學習輔導課程體系,「小盒課堂」由此誕生。
  • 作業盒子CEO劉夜:永不停歇的世界
    >  得知奶茶妹妹章澤天有意投資作業盒子,CEO劉夜先生有些意外。  7月,作業盒子宣布獲得1000萬美元A輪融資,奶茶妹妹跟投引發關注。  但在他看來,章澤天和其他投資人並沒有太多區別,洽談過程也普通到甚至有些無趣。  在劉夜眼中,「奶茶妹妹為什麼投資」比「奶茶投了資」重要得多。
  • 作業盒子戰略升級,為何家長不買單還引發抱怨?
    同時,作業盒子啟動「小河計劃」,計劃未來為100萬小學生提供免費AI教學服務。看上去挺好的事,但是為何家長不買單,還引發了抱怨?作業盒子成立於2014年,通過作業數位化、數據化切入日常教學場景,成為行業中公認的一匹黑馬。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作業盒子用戶數量超過4000萬,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500多座城市的10萬所學校。
  • 作業盒子用AI讓學習快樂高效小盒課堂「喜提」家長好評
    作業盒子研發推出的AI學習輔導工具「小盒課堂」如今已經成為很多家庭課後輔導學習的必備神器,更是收穫了無數家長好評。作業盒子是一家致力於推動智能教育發展的網際網路教育科技公司,旗下產品已經接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2018年9月,作業盒子成為達沃斯夏季論壇「中國AI 50強」唯一入選教育類企業,AI技術可見一斑。
  • 產品分析:K12在線教育流量王——作業幫
    本文將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行業分析K12典型玩家優缺點分析競品分析用戶價值分析商業價值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運營分析總結一、行業分析K12教育行業是以小學至高中的階段的學生為目標用戶最後,為了維護用戶數,以及提升用戶數,作業幫也在不斷的優化自身的基礎功能,讓平臺變得更加完善。七、產品結構分析在迭代分析中我們分析了作業幫產品功能的迭代步驟,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作業幫有哪些功能,在APP中是怎麼分布的,以及滿足了用戶的哪些需求,這主要通過產品結構去分析。下圖是作業幫12.15.0的產品功能結構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