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公布上市後第一份財年報,二線城市拖累了同店銷售增速

2020-12-20 好奇心日報

3 月 26 日,海底撈發布了 2018 年 9 月 26 日上市後的首份財年報。截止 2018 年 12 月 31 日,海底撈全年營收達到 169.69 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了 59.5%。淨利潤為 16.46 億元,同比增加 60.2%。

餐廳經營為海底撈貢獻了 97.2% 的收入,為 164.91 億元,增速達到 58.8%。按照海底撈的說法,餐廳營收增長是得益於新開的 200 家餐廳和同店銷售額的提升。

海底撈之前在招股書中提到 2018 年增開 180-220 家店,這個數字最終是 193。目前它總共開出 466 家店,其中 430 家店在大陸地區。新開的餐廳數量中,二線城市就佔到了 87 家,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分別開了 41 家和 48 家。一二線城市共有 313 家店,新店佔比達到了 66%,2017 年同期新店比例為 49%。

它還是把開店重點投入到了消費能力更強的一二線城市。從顧客到店人均消費上看,一二線城市均有所增長,分別為 106.1 元和 94.8 元;但是數量更多的三線城市,開了更多的餐廳,人均消費從上一年的 94.5 元下降到 92.1 元。

翻臺率同樣一二線城市比三線城市表現好一些,其中二線城市達到 5.3。不過整體新店的翻臺率只有 4.5,儘管相比上半年的 4.2 好了不少,也依然比過去幾年低,穩住 5.0 主要靠的是現有門店。

海底撈更嚴重的問題是,同店銷售額的高速增長勢頭放緩了,2018 年同店銷售增速僅 6.2%。上半年為 6.4%,更早一些的 2015 年- 2016 年和 2016 年- 2017 年均保持雙位數增長,為 14%。二線城市的增速下跌幅度最大,從去年的 14.5% 下降到 4.3%,拖累了整體增速。一線城市保持 11.3% 的增速,表現最好,三線城市次之有 10.6%。

海底撈的外賣業務有較大增長,從 21.88 億元上升到 32.36 億元,這主要是因為外賣數量增加,其中又得益於混合迷你火鍋訂單。它也承認客單價有所下降,由 2017 年的 311.1 元 變為 297.8 元。

另外,海底撈宣布以 2.04 億元收購北京優鼎優全部股權。優鼎優經營冒菜業務,一直和海底撈上遊供應鏈公司的蜀海、頤海、蜀韻東方直接交易,它們分別主營食品倉儲、物流及銷售,火鍋調味料生產、餐廳室內裝修和工程管理。

題圖來自:ChuXue Lu(@luchuxue1997)on Unsplash

相關焦點

  • 海底撈同店銷售放緩 二線城市競爭加劇
    不過,相比此前海底撈在一些核心數據如同店增長上有所下降來看,其中,在被海底撈給予厚望的二線城市,同店銷售增速下跌幅度最大。截至發稿,海底撈未對《中國經營報》記者提出關於財報的問題予以答覆。以快速擴張為戰略的海底撈,曾在招股書中提到,上市後將募集資金的60%用於開店,並認為「已布局的一二線城市仍具有增加餐廳密度的巨大潛力」,並探索「三線及以下城市存在火鍋餐飲業務機遇」。但是,野心勃勃的計劃背後,目前這些城市留給海底撈的機會還有多少?持續擴張對入駐城市的消費力、食客的消費習慣以及發展前景等都有要求。
  • 海底撈釋放危險信號!急速擴張後效率下滑,規模牌還能打多久?
    海底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近日,海底撈發布了2019年未經審計的年報,實現營業收入265.56億元,而其截至年底的門店數量為768家。也就是說,去年海底撈單店平均收入高達3458萬元。不過,市界發現, 靚麗的財報下,是海底撈一二線城市門店增長疲軟和翻臺率整體下滑。
  • 海底撈又又又悄咪咪漲價了!
    一場疫情讓餐飲行業幾乎走入「冷凍區」,所有餐飲品牌在這場空前絕後的災難中艱難求生,有的開發第二賽道,有的準備藉助資本上市……而海底撈在4月的漲價措施中被網友罵上熱搜後被迫道歉並調回原價,時隔幾個月後的今天,海底撈又又又悄咪咪漲價了!今年疫情復工之後,很多人都迫不及待想走出家門喝喝奶茶、吃火鍋。
  • 海底撈「偷」漲價,業績焦慮之下,第二增長曲線艱難求解
    海底撈的焦慮和未來海底撈上市後,藉助資本力量迅速擴張開店。僅2020上半年,海底撈就逆勢開店173家。但市場競爭和挑戰依舊無比激烈,財報中體現出的翻臺率下滑,也迫使海底撈不得不做出改變。財報顯示,2016-2019年海底撈的翻臺率分別為4.5次/天、5.0次/天、5.0次/天、4.8次/天。自2019年開始呈現下滑趨勢。同店銷售增速方面,海底撈遭遇了最大麻煩——一二線城市同店增速出現了萎縮。
  • 海底撈營收增長54%二三線城市加速開店 說好的「消費降級」呢?
    業績的高速增長,與海底撈正提速開店擴張有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底撈全國門店數量由去年底的273間增至362間,今年上半年新增71家門店,且大多數新增門店集中二三線城市。   此外,海底撈同店(經營一年以上)銷售比上年同期增加6.4%,較往年14.1%、14.0%的增幅有所下降。
  • 剛剛,海底撈終於被你吃上市了!河南24家店,你貢獻了多少?
    後來陸續在2003年開業紅專路店,2005年開業淮河路店等。據統計,河南目前有海底撈24家門店營業,開店數量位列全國前排,可見河南人也對火鍋情有獨鍾。而從招股書上來看,海底撈2017年上半年來自一線城市的收入為14.27億元,來自二線城市的收入為23.39億元,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收入為6.36億元。
  • 上市的海底撈說一二三線城市還有大把機會,但數據結果表示……
    我們終於把火鍋大佬吃上市了。9月26日,海底撈成功登陸港交所,盤中漲幅一度擴大至10%,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海底撈招股書》招股書裡認為,在海底撈已布局的北京、上海、西安及其他一二線城市仍具有增加餐廳密度及鞏固市場地位的巨大潛力,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推進和消費水平的提升,三線及以下城市還存在火鍋餐飲業務的機遇。但是,開出來的店越多,市場就能順利地越做越大嗎?
  • 海底撈終於被你吃上市了!河南24家店,你貢獻了多少?
    大河財立方《極刻》記者 周世龍 陳沛被稱為火鍋界「航空母艦」的海底撈於9月26日上午正式在港交所敲鑼上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在國內中式餐飲市場均排名第一。收入構成方面,海底撈的主要收入來自餐廳經營、外賣業務及銷售調味料及食材,其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餐廳經營,2017年所佔比例達到97.6%。此前,與海底撈相關聯的兩家企業已先後登陸資本市場,其中,其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2016年在港上市,2017年海底撈旗下冒菜品牌優鼎優(U鼎冒菜)登陸新三板。
  • 越來越貴的海底撈,還怎麼下沉二三線城市?
    3月25日,海底撈公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全年業績報告,這份報告顯示,上市之後,資金充裕的海底撈開啟了高速擴張進程,光2019年,就新增了302家門店。在擴張的地域性考慮上,海底撈延續了此前的策略,依然以二線城市為主。
  • 狂飆海底撈:每 1.2 天新開 1 家店
    雖然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大增,但由於營收仍未達到市場預期(272.4 億元),3 月 26 日,海底撈股價開盤後一度下跌 4.2%。這樣的增長速度在 2020 年被新冠疫情按下暫停鍵。從 1 月 26 日宣布停業,到 3 月 12 日起逐步恢復全國門店堂食業務,海底撈在這 46 天中的損失難以估量。公司在年報中表示," 財務影響於本公告日期並不能合理估計 "。
  • 半年開店173家,海底撈又「偷偷」漲價,人均200+背後:增速萎縮
    4月10日,著名火鍋連鎖品牌海底撈發布公告,稱此前的「報復性漲價」是公司的錯誤決策,在挑戰了消費者們的底線之後,海底撈又灰溜溜的恢復到了原價,但是時隔數月後,海底撈又「悄悄」行動了。明明海底撈的消費均價已經不低了,為何還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繼續漲價呢?做餐飲的人,想要賺錢無非兩種方式:第一降低成本,第二提高售價。很顯然海底撈選擇了第二種,至於海底撈為何在這個關頭頂風而上,和海底撈的業績報告也有很大的關係。
  • 海底撈開賣土豆粉,首家店在鄭州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北京的「十八汆」「飯飯林」「秦小賢」、成都的「撈派有面兒」、鄭州的「佰麩私房面」以及西安的「新秦派麵館」後,海底撈再次跨界的新嘗試,也是其推出的第7個子品牌。    海底撈為何以這種形式不斷跨界?對此,其曾回復稱,公司在鼓勵內部創業的同時也注重多元人才培養,如「飯飯林」「秦小賢」即是內部員工嘗試的創業項目,目前仍處在探索階段。    一位長期關注海底撈的業內人士分析稱,海底撈現階段的問題是增長遇到瓶頸,同店增長放緩、整體業績增長疲軟。    這一說法從海底撈的財報數據上可以看出。
  • 海底撈遭國金證券唱空;喜茶賣臭豆腐;林俊傑奶茶店即將開業……
    在2019年上半年,新增門店中900平方米以下小店的佔比近七成,海底撈的單店營收貢獻將繼續呈下降趨勢。低線城市中大桌的消費需求佔比較高,能否轉化成以中小桌為主的復購就餐習慣,是決定未來海底撈低線城市門店表現的關鍵。
  • 人力成本近80億元,海底撈發展新技術迫在眉睫
    有行業人士分析,當餐廳建設完畢投入運營後,基本的增長已成定勢,繼續獲得同店收益上升,則需要通過提升客單價或提升運營效率來實現。然而,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提價的空間極小,而海底撈大部分店面經營時間已達到19小時以上,外賣業務也已較為完善,同店的增值空間不大。
  • 飛鶴公布上市後首份年報:去年收入137億元,高端奶粉貢獻近七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飛鶴公布上市後首份年報:去年收入137億元,高端奶粉貢獻近七成3月23日傍晚,中國飛鶴(06186.HK)披露上市後首份業績報告。「2018年至2019年營養補充品的收益略有下降,主要由於集團尚在整合VitaminWorldUSA的銷售和產品資源的過程中。」飛鶴稱。而在毛利率方面,去年飛鶴嬰幼兒奶粉無論是高端還是普通都略有下降,高端奶粉毛利率75.9%,普通奶粉毛利率62%,分別比2018年微降0.6和0.7個百分點。
  • 60倍的海底撈,無懼疫情衝擊,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
    我琢磨著這些領域的股票將會被殺到哪裡,尤其是,我在猜海底撈會被殺到哪裡。要知道,在1月20日疫情殺真正開始之前,海底撈的估值是64倍。64倍的餐飲,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在我看來,也許是部分優秀企業存在,但這個領域始終不是一個好領域。一個餐廳下去,它的銷售半徑也就基本定了。它不像醬油這樣,一個廠下去,可以銷往各個地方。
  • 海底撈的下半場
    預料之中的是,2019年全年海底撈實現營收265.5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6.5%;淨利潤達到23.47億元,同比增長43.59%。在行業中,一騎絕塵。意料之外的是,作為行業龍頭,海底撈在一二線城市單店銷售及翻臺率指標呈下滑趨勢,似乎到了增長的平臺期。
  • 人力成本暴漲5成,海底撈部署的1000臺傳菜機器人夠用嗎?
    有行業人士分析,當餐廳建設完畢投入運營後,基本的增長已成定勢,繼續獲得同店收益上升,則需要通過提升客單價或提升運營效率來實現。然而,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提價的空間極小,而海底撈大部分店面經營時間已達到19小時以上,外賣業務也已較為完善,同店的增值空間不大。
  • 海底撈上市 未來押寶二三線城市
    敲鐘後海底撈股東代表苟軼群稱,海底撈將借力資本市場,在門店擴展、服務升級、新品研發、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加大投入。海底撈首席戰略官周兆呈曾透露,今年將新開180-220家新店。按照海底撈招股價的上限計算,海底撈最多將募集75.65億港元。
  • 疫情下的海底撈,是整個餐飲行業的真實寫照
    預料之中的是,2019年全年海底撈實現營收265.5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6.5%;淨利潤達到23.47億元,同比增長43.59%。在行業中,一騎絕塵。  意料之外的是,作為行業龍頭,海底撈在一二線城市單店銷售及翻臺率指標呈下滑趨勢,似乎到了增長的平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