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偷」漲價,業績焦慮之下,第二增長曲線艱難求解

2020-12-18 AI財經社

文| AI財經社 王超

編輯| 孫明

繼今年4月「報復性漲價」被迫取消後,近日海底撈又悄悄漲價了,不過這次更加隱蔽,AI財經社記者調查發現,小步普漲、區域試點成為這次漲價的特點。有了上一次漲價失敗的教訓,海底撈這次低調潛行,儘量避免觸動消費者敏感的神經。

這次漲價是在試探消費者的反應?還是為下一步大幅漲價做預演?但海底撈業績的增長,顯然不能只押寶在漲價這一條路上。

試探性漲價?

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常去海底撈的李女士,就意外發現了海底撈漲價的「秘密」。

據李女士提供的兩份帳單顯示,距10月中旬僅一個多月,海底撈廈門集美萬達店的部分菜品價格上漲1—3元不等。

其中,雪花豬肉片價格從22元變為24元,現炸酥肉則從20元上漲為22元,即便是自選飲料和自選調料也分別上漲1元至4.5元、5.5元。

就此,AI財經社記者致電廈門集美萬達店,工作人員回應稱:「11月初,總部進行過一次區域調整,價格上漲幾乎涉及大部分菜品。」而對自選小料以及飲料價格上漲的事實,工作人員也坦誠這是總部的決定,門店無能無力。至於價格調整所涉及的門店範圍,店員透露稱只是針對部分門店。

無獨有偶,安徽滁州的王先生也表示,自己在海底撈滁州二店消費的半份撈派脆脆毛肚的價格從36元上漲至39元,半份招牌蝦滑也從32元上漲至34元。與此同時,半份精品肥牛的價格也從35元上漲至38元,炸豆衣卷更是從28元上漲至29元。

類似現象也出現在南京新百A座、寧波中山路海底撈門店。而相比菜品價格上調,大部分消費者難以接受的是,海底撈相應的服務並沒有提升,價值感明顯不足。

AI財經社記者實地走訪北京三裡屯SOHO以及復興國際中心海底撈門店,但店員均回應稱價格並未調整。

「報復性」漲價被迫取消

海底撈門店價格上調已經並非首次,但今年「報復性」漲價卻遭到了消費者的激烈反對。

今年4月正值疫情,海底撈就因「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錢」被罵上了熱搜。但緊隨其後,海底撈發布了道歉聲明,宣布價格已恢復如前,菜品份量也並未發生變化。同時,海底撈就門店菜品價格不一也進行了說明,考慮到門店綜合運營成本、消費水平和市場環境等因素,菜品價格才會出現一定差異。

餐飲連鎖專家王冬明向AI財經社分析道,「米飯其實是一個標品,價格透明度高,一份米飯售價7元,消費者吐槽,這其實很正常。」

「疫情對餐飲業的打擊,不言而喻,倒閉潮也遠比其他行業嚴重。而疫情過後,餐飲生意其實更加難做。如果說漲價,其實2019年底海底撈就應該漲價了,但因為新開了很多門店,海底撈才暫緩了漲價。」王冬明分析,「歸根結底,漲價其實既有焦慮,也是一種無奈。」

事實也確實如此,海底撈2020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受疫情影響,海底撈上半年營收97.61億元,同比減少16.5%。大面積的門店停止營業及客流下滑,直接導致海底撈門店的翻臺率從去年同期的4.8次/天減少到了3.3次/天。

漲價的秘密

餐飲業的漲價,其實沒有特別明確的參考依據,根本還是看消費者接受以及價格敏感度。疫情期間,居民存款和消費能力均有所下降。也正因如此,很多消費者的反應才比較激烈。

餐飲提振業績無非也就兩種手段,要麼提升復購率,再不然就是提高毛利率。餐飲業要想提高毛利率,花樣繁多的變相漲價層出不窮。以百盛中國旗下的肯德基和必勝客為例,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取消各種優惠折扣。

其次針對產品進行調整,大份菜品改成小份菜,必勝客的披薩就非常典型。從50寸到40寸,再到最後的20寸,伴隨份量的減少,其實價格是變相提升了。另外,越是經濟不好、消費不振,品牌就越是不停地推出新產品。新產品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新的定價權。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漲價。

最後,就是最常見的套餐方式,以引流產品帶動爆款高毛利產品,從而提升產品價格。

業內人士分析,這次海底撈漲價還僅是一種小範圍的價格試水,更多還是在試探消費者以及市場反應。至於是否會大範圍落地,最終還是以經營數據表現為參考。

實際上,海底撈「變相」漲價的小動作不斷。

去年9月,海底撈變更了自2016年就與支付寶合作的69折優惠。更新公告顯示,自2019年10月1日起,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晚10點至次日凌晨7點全單7.5折,周六日、節假日公休假期晚10點至次日晨7點全單8.8折。

「這樣的時間以及優惠設置形同虛設,幾乎就是變相趕客。」這是當時許多學生的第一反應。正因如此,海底撈隨後也對外回應,「最新的支付寶大學生優惠方式調整,我們在認真聽取顧客意見和建議後,決定暫不調整現有折扣活動。」

為了更好地實現漲價,降低輿論風險,餐飲行業一直參考PI值(即PurchaseIndex,購置指數)作為一道菜漲價的標尺。PI值反映了一道菜品的人氣高低,人氣高的菜品不漲價,只漲不常被點到的菜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達到「即使漲價,顧客不會有明顯感知」的效果。

熱門菜品不漲價,冷門可以適當漲價,是餐飲行業的某種潛規則,這也可以總結為,一道菜是否可以漲價,除了和原材料有關,與它的人氣和關注度也有很大關係。海底撈的品牌策略也是非常低調,創始人幾乎從不對外站臺。品牌就是品牌,創始人就是創始人,不同於西貝等品牌,通常賈國龍一說出不好的言論,品牌就跟著遭殃。

其實,不管是粉絲眾多的海底撈,還是疫情期間刷屏的「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的西貝,都是中國餐飲界的頂級流量,它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無限放大。儘管都是網紅餐飲品牌,它們仍有自己的無奈和焦慮,品牌溢價也難以通過短時間漲價來實現。

海底撈的焦慮和未來

海底撈上市後,藉助資本力量迅速擴張開店。僅2020上半年,海底撈就逆勢開店173家。但市場競爭和挑戰依舊無比激烈,財報中體現出的翻臺率下滑,也迫使海底撈不得不做出改變。

財報顯示,2016-2019年海底撈的翻臺率分別為4.5次/天、5.0次/天、5.0次/天、4.8次/天。自2019年開始呈現下滑趨勢。

同店銷售增速方面,海底撈遭遇了最大麻煩——一二線城市同店增速出現了萎縮。2019年,海底撈二線城市同店增速為-1.9%,較2018年數據下滑了6.2%個百分點;在一線城市,公司的同店增速在同期下滑了11.9%個百分點,直接從11.7%跌落至-0.2%。

這說明海底撈在一線與二線城市的同店營收已停止增長,而搭配同期客單價上升來看,這意味著單個客人花了更多的錢,可店面營收卻在減少,這代表了客流量的減少。

單店數據增長這個維度亦是如此,海底撈在2018年的同店增長為6.2%,但2019年直接降為1.6%,下滑主要是因為一二線城市同店增長的下滑,其中一線下滑0.2%,二線下滑1.9%,三線及海外分別增長8.3%和11.9%。

而一二線作為營收貢獻的絕對主力,必須追求同店銷售一定程度的增長,要麼提高客單價,要麼做高翻臺率,但事實是門店密度增加,帶來了翻臺率的下降,加之疫情影響,因此海底撈不得不提高客單價,保持業績增長和支撐60多倍的高估值,而提高客單最快的途徑是提高菜品價格。

事實上,海底撈近三年每年的客單價提升都在3~5個點左右。而疫情期間一次性調增6%,卻遭至群體反對,這也說明在經濟下行周期,海底撈一線110元左右的客單上升的空間是有限的,其現階段的增長已經開始面臨一定的挑戰。

此外,火鍋這個品類,一直不乏新玩家、新品牌,競爭遠比以往激烈。不僅有呷哺呷哺,甚至和府撈麵、老鄉雞都已經開始布局發展。

而針對市場現狀,除漲價外,海底撈也相繼推出了「飯飯林」、「秦小賢」等多個新品牌。同時也不斷發揮自身品牌及招商優勢,布局並逐力下沉市場。在三四線城市,海外市場、食材銷售等方面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疫情,海底撈外賣業務有了顯著發展。截至6月30日,海底撈上半年97.61億元的總營收中,外送業務收入超4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由1.6%增至4.2%。與此同時,為了滿足疫情期間消費者對火鍋外賣的需求,海底撈對外賣業務進行快速擴充,截至2020年6月,共有299家可提供外送服務。

但不論如何,菜品價格上漲必然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滿意度。對餐廳而言,價格是篩選客群的直接手段,也是明確自身品牌定位的一種方法。

「保守說,漲價的餐廳中70%都會失敗。究其原因,漲價牽一髮而動全身,餐廳必須有配套的升級打法,讓顧客體會到『漲價』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價值,從而降低對價格的敏感度。」莆田餐廳門店經理李東海曾如此表示。

對於餐廳來說,提高利潤的方式有很多種,漲價並非最好的那一種。漲價永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比如西貝這些年持續上漲的客單價,主要目的並非提高門店利潤,而是完成品牌的構建;而多年不漲價,同樣也是為了完成品牌的構建。

每個價格區間,也許都會出現至少一家成功的公司。相比漲價,更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價格帶。海底撈的漲價最終結果如何,消費者最終會用腳投票,財報亦會給出答案。

—End—

相關焦點

  • 海底撈又又又悄咪咪漲價了!
    一場疫情讓餐飲行業幾乎走入「冷凍區」,所有餐飲品牌在這場空前絕後的災難中艱難求生,有的開發第二賽道,有的準備藉助資本上市……而海底撈在4月的漲價措施中被網友罵上熱搜後被迫道歉並調回原價,時隔幾個月後的今天,海底撈又又又悄咪咪漲價了!今年疫情復工之後,很多人都迫不及待想走出家門喝喝奶茶、吃火鍋。
  • 海底撈扛不住了,菜品「偷」漲價,如何才能不動聲色地漲價?
    海底撈又漲價了近日,海底撈又悄悄的漲價了,部分門店的牛羊肉漲幅在4~6元,甚至自助小樣和飲品也漲了。相比於9月份,部分菜品價格上漲2~6元不等。那麼海底撈為什麼這次又要漲價呢?漲價背後是原材料的不斷上漲其實,海底撈漲價並不是個例,許多火鍋店都進行了漲價,比如巴奴鄭州店,雪花牛肉由原來的88元,上漲到98元。
  • 海底撈也不容易
    進入7月,海底撈先是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虧損9-10億元;然後濟南、杭州分店接連爆出烏雞卷中帶有硬質塑料片、筷子被檢出大腸菌群的食品安全問題。在一連串風波之下,上半年海底撈的公關團隊道歉能力可算是得到了充分的鍛鍊。但也令人不禁想問,一向以品質和服務著稱的海底撈怎麼了?是暫時的危機還是下滑的開始?
  • 半年開店173家,海底撈又「偷偷」漲價,人均200+背後:增速萎縮
    繼上次漲價未果之後,海底撈這次卻學聰明了,漲價不僅更加隱蔽,而且還能讓消費者無法察覺,如果不是海底撈的忠實顧客,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發現,海底撈又悄悄的漲價了……根據一位資深海底撈迷提供的帳單顯示,她在10月中旬吃的一頓海底撈,和一個月之後吃的海底撈,帳單上的價格明顯發生了細微的差別,如果不是細心觀察,很多人根本不會發現,自己吃的海底撈單品有不少都漲價了
  • 疫情影響下,為何海底撈漲價而麥當勞降價?
    疫情稍緩,經濟剛剛復甦,「海底撈復工後漲價約6%」的新聞登上了熱搜。然而,與之相反,麥當勞推出的周一會員半價桶,原價81元,售價39元,使得麥當勞訂餐小程序一度崩盤。同為受到疫情影響最為顯著的餐飲行業,為什麼海底撈選擇了漲價而麥當勞反而降價?
  • 海底撈:我「貴」了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用戶紛紛吐槽在海底撈、西貝莜麵村等餐飲企業在恢復堂食後漲價了。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曬出菜單,「人均220+,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小酥肉50塊錢一盤。」
  • 漲價潮來了?海底撈、西貝先後提價 一片土豆1.5元一份小料10元
    海底撈、西貝先後提價 一片土豆1.5元一份小料10元】日前,「海底撈漲價」的話題引發大量網友討論,並連續登上微博熱搜。不斷有網友在新浪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上曬出消費菜單,無論是1.5元的土豆,還是10元一份的自助小料,都切實地體現著一個事實:海底撈真的漲價了。
  • 海底撈和西貝漲價後又降價道歉,為何是必要的?
    海底撈之後,西貝也為漲價道歉了。4月11日,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在官微發文道歉並宣布恢復原價,算是平息了這場「漲價風波」。「卑微」的海底撈和西貝最先掀起此次「漲價風波」的是海底撈。緊接著,西貝官微也在第二天發布了「致歉信」,承認此前部分地區門店漲價,並為漲價事實向消費者道歉,承諾產品調回疫情前價格。海底撈和西貝為何要漲價?
  • 漲價的海底撈,降價的麥當勞,背後是近8成餐飲春節營收損失100%
    近日,「海底撈漲價」的話題連續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們曬出海底撈復工後的消費菜單,米飯7元一碗,半分土豆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小料一碗10元……對於漲價,海底撈相關負責人承認屬實,表示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 海底撈、西貝也要遵循漲價「基本法」
    此前,「海底撈復工後漲價6%」的話題登上熱搜。一片土豆就要1.5元,半分蝦滑32元,小酥肉也要40多塊錢,連鍋底都漲了,吃一頓人均要220元。 海底撈偷偷漲價,輿論瞬間炸了鍋。多數人認為海底撈在此時漲價太沒良心,西貝莜麵村也因漲價被「討伐」。
  • 麥當勞降價,海底撈、西貝漲價……「報復性漲價」終究要來了嗎?
    不過就在大家帶著憋了一個冬天的食慾準備去海底撈大飽口福之時,卻發現海底撈悄悄的漲價了。 支持海底撈漲價的網友們大多認為,近期各種成本都在漲,餐飲業在疫情期間受創嚴重,海底撈有漲價的權利,當然食客也有吃不吃的權利;反對者們則認為,疫情期間工資一直縮水,但是消費卻在增長,對消費者太殘忍。
  • 海底撈也漲價了?
    回憶起去年還在學校的日子,每逢法節或者大型考試結束,便拉上三五好友,打開支付寶學生認證,向學校對面的海底撈RUSH!!!然鵝,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海底撈這幾天宣布漲價了!這一曬不要緊,一石激起千層浪,微博上#海底撈漲價#迅速竄上微博熱搜榜。可以看到微博上吐槽海底撈漲價的用戶比比皆是。有網友表示,最近兩個人就吃了344元,而在疫情以前算上折扣,兩個人消費不到200元。還有網友稱,本來就不便宜,這下更貴了。「本來就吃不起,現在就更別想吃了。「唉,不知道超市的自嗨鍋漲價了沒....
  • 餐飲受挫,海底撈連帶頤海國際開始「不務正業」了
    有專業人士表示,在海底撈成本上升、營收承壓的困境下,為了轉嫁成本壓力,頤海國際的業績可能承壓。同時,據中金11月17日發布的對頤海國際的研報顯示,近年來頤海國際關聯方業務逐步轉向採用市場化定價原則,海底撈通過與第三方廠商公平比價方式對關聯方定價及產品結構進行調整,故頤海國際關聯方收入增長和利潤貢獻或低於市場預期。
  • 漲價6%後,本就不便宜的海底撈還能靠「服務」徵服消費者嗎?
    在沒辦法出門的日子裡,你是不是做夢都想到海底撈吃頓火鍋,讓舌尖感受下辣味刺激?近日,令諸多消費者魂牽夢繞的海底撈終於「復工」。有細心網友卻發現,復工後的海底撈價格變了。海底撈悄悄漲價事情是這樣的。
  • 海底撈漲價!喜茶漲價!時尚的生活,如何應對呢
    一片土豆一塊五一碗米飯七大洋親親們,我們漲價了~世界上最殘忍的距離我還沒來得及報復性消費你卻已經報復性漲價海底撈,你變了,我高攀不起不吃海底撈,我還可以吃麻辣燙,小籠包,鐵板燒,牛排...洋洋吃貨大國,街上哪哪都是美食怎麼都不會餓著肚子但如果有一天,奶茶漲價了呢?
  • 海底撈:大家好,我漲價了喲
    100個菜,10個熱門菜都漲價60,剩下90個平時沒啥人買的菜不漲價,那算下來也是6%。不多不多,業界良心,從前願意排隊三小時等位的主,害怕吃不起50塊一份的小酥肉嗎?說實話,「原材料成本上漲」、「人工成本上漲」甚至是「受疫情影響」已經成為近期各路企業漲價的套路了。企業跟乞丐在哭窮這一點上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都是為了「恰飯」,換通俗點的話講,是為了賺錢。
  • 2020年海底撈漲價 海底撈就漲價道歉
    海底撈火鍋官方微博4月10日發布致歉信:海底撈門店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對此我們深感抱歉。自即時起,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
  • 海底撈道歉又成功營銷了1次,那個偷電瓶的周某出獄了
    海底撈道歉又成功營銷了1次,那個偷電瓶的周某出獄了這個社會有流量的就能成為網紅,而網紅不一定是人,也可以說物品,是一個點,一隻寵物。總之,人們關注這個東西,它就是網紅。海底撈就是網紅,作為一家火鍋店,這幾年沒少吸引人們的目光。然而這麼一家網紅火鍋店,卻引來人們的爭議,疫情得到控住,海底撈得以復工,它漲價了!
  • 越來越貴的海底撈,還怎麼下沉二三線城市?
    在微博上,吐槽海底撈漲價的用戶比比皆是。有網友表示,最近兩個人就吃了344元,而在疫情以前算上折扣,兩個人消費不到200元。對此,海底撈承認得很痛快:漲價屬實。場此事一出,立刻引起了網友的強烈不滿,海底撈也因此暫時擱置了這一決定。因此對於海底撈的這次漲價,也有不少人認為只是一時的,也許過了這段艱難的時期,或者是海底撈在聽取了消費者的呼聲後,會把價格降回從前也說不定。
  • 蔣澤中談海底撈漲價:現在上調價格是不明智的
    來源:新浪港股日前,「海底撈漲價」的話題引發大量網友討論,並連續登上微博熱搜。海底撈復工後菜品漲價6%,米飯7元一碗,半分土豆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4月5日晚間,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回應,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4月7日,海底撈公共事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因人工採購消毒成本增加,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