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藏在天津胡同中的醬貨,小推車一旦賣了30年

2020-12-25 香味軒家常菜

飲食文化在我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因為自古以來,喜歡吃美味佳餚的人就一直佔據了大多數,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許多獨特的風味食品,雖然味道和味道可能大不相同,但他們能滿足當地人的胃口。例如,天津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美食城市,許多天津人對南方和北方的各種小吃讚不絕口,不管你是甜、鹹、辣,只要味道夠好,就可以在天津中佔據一席之地。所以現在只要去過天津的朋友一定知道天津真的到處都是小販,賣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美味小吃。

其實,醬油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零食,他更像一個「飯菜」,更適合我們的表。近年來,隨著各類網紅醬料店的不斷興起,這些醬製品逐漸成為許多人的零食,當他們貪婪的時候,他們會買幾塊慢慢吃。我們要談談這個醬汁店,他已經在天津開放了30多年,這是一家真正的老字號醬店,許多天津當地人喜歡來這裡享受美味的食物。這家商店的位置很容易找到,就在歡慶胡同口,一個非常顯眼的小推車裡。

這家商店的名字是「老味清真白記醬牛肉」,雖然他們只是一個普通的攤位,但這裡出售的各種美食都是真正的「絕品」,許多天津當地的老鐵完全被他們在這裡的品味徵服,成為他們的忠誠擁躉。他們家過去堅持只收現金的傳統,不支持支付寶和微信轉帳,如果他們想在這裡買一種正宗的老調味醬,他們必須自己帶零錢,直到他們才開始用手機支付。

他們的醬汁產品確實在天津名單的前列,最讓食客們難以忘懷的是他們招牌的醬汁牛肉。一般來說,外面普通小店賣的醬牛肉味道很濃,每一口就像嚼了一大口調味品,你很快就會失去牛肉本身的味道。這家商店的醬牛肉不一樣,雖然這裡的醬汁很好吃,但不會太重,他們注重的是充分發揮牛肉本身的風味,經過長時間的燉煮,牛肉變得很軟爛,那些肉汁也在口中迸發出來,味道非常爽口。

這家商店很受歡迎,一開門,就可以看到這裡有大批顧客在排隊等候,隊伍總是超過十米長,如果你有時間參觀天津,你一定不會錯過這家商店的。

相關焦點

  • 天津一家藏在胡同裡的胡同小館,吃飯需排隊拿號,沒有號只好改天
    天津人的嘴巴刁,只要是被天津人認可的美食,一定是很過硬的,會吃的天津人喜歡去藏在胡同裡的那些狗食館兒尋找美食,那些地方,沒有顯眼的門臉兒,也沒有豪華的裝修,就餐環境更是一般,但是一到飯點兒,擠滿了人,自然是因為菜品的味道好,有的狗食館兒的價格還不便宜呢!
  • 天津板慄漂洋過海成名記:「天津甘慄」是中日友好的象徵
    這些店3月份賣粽子,4月底賣刨冰,到了秋天就停掉刨冰賣炒慄子,10月底11月初賣元宵,一年到頭不重樣。30到40分鐘之間,準確的出鍋時間都看經驗。火候小了,慄子裡面心兒發艮不好剝,火候大了吃起來又容易發乾。一顆完美的慄子,需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在天津,雖然慄子、麻花、狗不理包子同為天津特產,但慄子店的數量遠超其他特產店,天津人甚至將「吃慄子」放進天津話,代指演出或講話時出現口誤或打奔兒,慄子情懷相當濃厚。
  • 小白樓,天津的初代CBD!100年後還是這麼惹人愛!
    @見水印  01  小白樓,天津初代商圈之一  1860年天津開埠後,小白樓便成為了美國租界,據說因開封道附近曾有一座白色的小洋樓,人們便以這小樓為標誌  天津「維格多利」餐廳(今「起士林」)@天津老照片  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是小白樓的繁榮鼎盛時期。
  • 藏在胡同裡的小館子,屋內只有兩張桌,1周只營業五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津美食攻略,ID:meishiguid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胡同小館||哈爾濱道上有一家超任性的小飯館就藏在胡同巷子裡屋內只有兩張桌子去晚了只能等著1周7
  • 天津地名裡藏著這麼多動物,太奇葩了!
    天津老城區的馬道胡同、拴馬樁胡同、馬棚胡同等名字,就形象的把過去「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熱鬧場面刻畫了出來。 津南鹹水沽雙港附近有村名「北馬集」、「南馬集」,是古代馬匹交易場所。
  • 藏在小胡同裡的特色小吃,曾是天津人的最愛,如今年輕人都不愛喝
    有著悠久歷史的天津,有很多傳統的特色小吃,有些小吃跟當時的歷史時代有關,有些重口味的小吃,雖然流傳至今,但是受眾面越來越窄,很多年輕人漸漸遠離。這家藏在小胡同深處的小吃店,主營天津的特色小吃,這種小吃,天津人拿它當早餐,他就是麵茶,麵茶曾經是天津人早上最喜歡吃的一種食物,如今大部分年輕人都不再喜歡了,這家名叫廣興成的上崗子麵茶館地方不大,開在自己家裡,已經傳承到了第五輩。
  • 天津三絕之一「耳朵眼炸糕」,現炸現賣3.5元一個,來晚買不到
    耳朵眼炸糕,是中國天津市的一種傳統特色名點,也是天津「三絕之一」,另外兩家分別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這三種絕品小吃,年份久遠,顧客信得過,現如今仍是天津人的驕傲,今天咱們不提其他,重點說一說耳朵眼炸糕,耳朵眼和狗不理一樣,不是真正的商店字號名稱,耳朵眼胡同早在一百多年前
  • 這些消逝的老商場,藏著天津人小時候的美好時光
    作為當年為數不多的面對中端白領的百貨商場,百盛真的佔據了天津商場屆數年,獨領風騷。品牌年輕化,時髦,小時候每次去看到模特身上光鮮亮麗的服裝。即使最後沒能通通打包回家,但是心裡的滿足和快樂,和現如今一鍵清空購物車還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 天津老城廂,藏在古建裡的那些博物館,天津建城600年的文脈傳承
    老城廂是天津的發祥地,自公元1404年(明永樂二年)設衛築城,天津建城600餘年,老城廂也存在了600餘年。著名作家馮驥才曾說,老城廂作為天津的搖籃,蘊藏著濃鬱的民俗民風和文化藝術精華,堪稱天津城的活化石。
  • 曉食|這家藏在巷弄裡的十年老店,以醬鴨兒「稱霸」武林
    藏在體育場路沿線混堂弄的「武林坊精緻杭幫菜」,原名「老街坊餐廳」,開了十數年,被一些懂吃的老杭州藏在「私房推薦」裡。儘管位置有點兒隱蔽,但慕名而來的食客卻絡繹不絕。這不,到了年邊上,老闆朱晉平又開始忙碌起來。
  • 天津和平區8家飯館,30年老店砂鍋居,100年的白記餃子,各有特色
    據說在這裡經營也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既然叫砂鍋居還是以砂鍋為特色,砂鍋豆腐,砂鍋西紅柿牛腩、砂鍋酥肉、砂鍋蓮藕排骨。雖然是一家北京企業運營的飯店,但是這麼多年也是融入了天津菜的元素,特色湯品主要是珍珠翡翠白玉湯、鳳求凰御膳湯,味道也不錯。主食裡,蔥花餅也還可以。美中不足:由於臨近總醫院,就餐的人群中不排除有患者,需要注意。
  • 68張照片告訴你:這30年天津變化到底有多大!
    點擊播放 GIF 2.0M但每個現代化的今日科技裡都藏著父輩人過往的艱辛和童年難以割捨的回憶這些30多年前的天津你還記得多少天津30年,那些正在消失的地標天津大胡同被譽為「南有義烏,北有大胡同」,歷史上的大胡同曾是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是天津人最為鍾愛的批發市場,2016年6月30日正式停止營業。
  • 薩寶石胡同在哪兒?這姑娘10塊錢買了個天津胡同名牌 新報幫忙解謎
    今天,本報新聞熱線接到了一個山西姑娘來電,她手裡有一塊胡同名牌,經多方打聽屬於天津地界,想找尋它的具體來歷。「您好,這塊胡同名牌是我在山西一舊物市場花10元錢購得。」山西姑娘小吳告訴記者,她特別喜歡胡同文化,所以平時有逛舊物市場收集胡同名牌的愛好。從她向記者展示的胡同名牌來看,牌子為金屬材質,長40多釐米左右、寬約10釐米,藍底白字寫著「薩寶石胡同」,以及相應的漢語拼音。
  • 北京胡同:史鐵生看見夏夜星光的地方,季羨林喜歡此間的梔子花香
    北京的胡同,在蕭乾的印象裡如同一曲動人的交響樂,演奏著人間煙火味的熱鬧和喧囂。清晨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黃瓜」的聲聲叫賣,在胡同裡迴響。隨後而來的,是賣「江米小棗年糕」的京味小推車,還有叮叮噹噹的鍋碗瓢盆聲。而春天,則是「蛤蟆骨朵兒大田螺螄」的叫賣聲,一聲聲充滿了春的氣息,讓人回味無窮。
  • 天津胡同小館真牛,店內只有兩張桌子,有人專坐地鐵去吃
    這是一座具有六百年歷史的都市,每一處風景每一幢建築,都在訴說著不冋的故事;這裡有吃不完的美食,酸甜苦辣鹹的不同味道盡在其中;這裡有聽不完的笑料,說學逗唱演的樂趣與人幽默穿梭街巷;在吃中享受美味,在笑中品味人生;這裡就是天津。
  • 滕州這家破舊小店,專做醬雞醬牛肉醬豬蹄,30多年生意一直很火
    滕州的地方特色美食菜煎餅,大肉麵,辣子雞,羊肉湯享譽全國,而且這個小城裡有很多前面說的那種,藏在犄角旮旯的小破店,這些小店一開就開幾十年,裡面藏著美味,可能是受城市太小的影響,小吃店的老闆生意再紅火,也沒有想要開分店。
  • 在藏在胡同、四合院的民宿裡,感受傳統老北京的魅力!
    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閒暇周末時來北京旅遊時都免不得要住民宿在北京有很多高級和顏值高的民宿但今天帝都君要介紹的都是藏在胡同裡和四合院裡的民宿而且整體民宿的細節也做的非常好~·呆住·東方美人· 東城區東石槽胡同47號呆住·東方美人,一個藏在北京老胡同裡面,鬧中取靜的民宿之地!這裡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錯,去哪都比較方便!
  • 藏在中街胡同裡好吃又實惠的美食
    原文標題:藏在中街胡同裡好吃又實惠的美食,全吃過的才敢自稱老饕!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瀋陽吃貨王,ID:sychw02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中街的美食可謂數不勝數特別是這裡的美食胡同足以吸引小編再次前往官局子胡同
  • 組圖:膠東農貿市場上賣水果的小推車,看著很有親切感
    反而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攤,尤其是那種擺在小推車上的那種水果攤,可以讓人一目了然。下面這組圖片就帶大家去看一看,前幾天拍到的一個「小推車」,相信看到的場景,會讓不少朋友都有親切感。這是小推車的俯瞰圖,盛水果的物件也用了好幾種,有的是在泡沫盒裡,有的是在簍子裡。看水果之前,還是先看看攤主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