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對人的心理做了一些思考,我發現傳統的七情六慾根本「不夠用」。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欲望,主要分為兩大類:身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這兩種需求基本上是相互協調合作,很少能單獨工作的,除了進食和排洩( 應該沒有誰是看到某些食物就感覺肚子餓了吧,通常那是嘴饞,但這是兩種情況,肚子餓不受大腦控制,嘴饞受大腦控制;那麼排洩需求肯定是受身體控制,當然也可以受大腦控制,前提是身體裡有料子)。
那麼身體的需求主要有食慾,排洩慾,溫度舒適需求,接觸舒適需求,性慾,光線舒適需求,聲音舒適需求,氣味舒適需求,食物安全需求,休息需求,運動等。這類需求主要產生於眼,鼻,耳,嘴,皮膚,骨骼,肌肉,性器官,胃,肛門,內臟等,主要是滿足身理功能正常運作,當然也會影響到心理。
有沒有發覺,這些需求哺乳動物幾乎都有,有些甚至是所有的生物的需求。哈哈,還有一些也是哺乳動物的特點,技能,心理欲望,情感。嚴格來說,這些不是哺乳動物的專屬,可能很多動物都有這些情感需求,只是我們人類不懂。養過雞的人就知道,公雞很會取悅母雞,或者某種鸚鵡沒有人陪伴會抑鬱拔光羽毛。
有些植物也有「技能」:比如豬籠草,捕蠅草,風滾草,等等植物會捕食或者往適合生長繁殖的地方移動。植物的根枝葉還會往它需要的地方生長,比如往水份適合,陽光適合,溫度適合,氣壓適合,營養合適,土壤適合的地方生長。生長繁殖需要的條件稱為需求,生長繁殖需要的行為稱為「技能」。當然這些是天生的不需要學習,植物還有除了環境需求,生長需求,還有繁殖需求。其實植物也會學習技能,不過它們是被動學習,比如氣候變化,海拔變化,等環境變化造成它們必須適應新環境或者變異成為新物種,比如非洲樹幹粗大的麵包樹到了中國就變成毫不起眼的樹。
為什麼人和動物會有情感需求?主要是由於大腦將各種複雜的身理欲望和經歷匯集並記憶,於是產生各種複雜的心理,比如欲望,情緒,心態,態度等。
那麼心理欲望有哪些呢?思考,好奇,興趣,幻想,回憶,學習,傳授,愛(喜歡,想念並尊重),睡眠,安全感,認同感,歸屬感,保護欲,佔有欲,徵服欲,交流,聽,說話等等。
除了欲望還有還有心態,情緒,態度。
心態是主要受人的經歷和思想認知程度影響,它的特點是穩定,持續,不容易改變。比如:嫉妒某人,往往是因為把對方當成競爭對手,內心卻不願意接受對手比自己優秀而產生的心理,如果沒有認知到這點是很難改變心態的。再比如:樂觀,這是一種習慣,可能是一種健康的環境下養成的對待世界的心理,也可能是長期壓抑痛苦之後的幡然醒悟。
除了以上心態,人類還有愛、樂觀、憂慮、善良、悲觀、感恩、驕傲、怨恨、虛榮、謙虛、歧視、惡等等
與其相反的是情緒,態度。情緒往往善變,短暫,難控制,誘發因素多且明確。比如看見蛇會害怕;東西被人破壞會生氣,諸如此類。那麼情緒還有憤怒、高興、傷心、厭煩、害羞、失落、期望、排斥、慌、煩等。
但態度不同,態度是表現出來的行為,表情,語氣,多變,但較容易控制,容易表裡不一,有明確的目標。比如:炫耀、鄙視、尊重、嘲笑、裝酷、高冷、客觀等等太多了,太多了。
有些心理特徵可能是雙面的,比如尊重,可以是表裡不一,也可以是發自內心。比如仔細,它可以是一個人的習慣,但也會在某些時候粗心大意。
總之人性是非常複雜的,不是七情六慾這麼簡單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