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案看先履行抗辯權的適用條件

2020-12-17 中國法院網

2009-01-04 14:04:55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林振通

  [案情]

  2004年11月25日,A公司(甲方)與B公司(乙方)籤訂轉讓合同,將食品冷凍廠一座轉讓給乙方。合同約定:轉讓價款為人民幣170萬元,在合同籤訂之日支付20萬元,在2004年12月17日前再支付135萬元,餘款15萬元在辦妥除交繳土地出讓金外的其他相關手續後5日內付清,甲方應在收到155萬元轉讓款後3日內將轉讓標的物移交給乙方。違約責任:乙方未依約支付轉讓款的,應向甲方支付轉讓總價款5%的違約金。逾期10天未支付轉讓款的,甲方即享有合同解除權等條款。合同籤訂後,B公司依約支付A公司轉讓款人民幣1675462.12元,尚欠24537.88元未支付。A公司也依約交付了轉讓標的物並於2005年2月雙方正式辦妥相關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2005年5月27日,A公司將面額為826584元的發票交付給B公司。A公司要求B公司付清尾款,B公司以「A公司未全額提供稅務發票」為由進行履行抗辯。為此,原告A公司訴至法院請求解除轉讓合同。

  [分歧]

  在本案審理中,對以下兩個法律問題發生爭議:1、被告B公司能否行使先履行抗辯權。存在兩種不同觀點:觀點一、B公司不能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理由是A公司未構成先行違約;觀點二、B公司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理由是A公司未全額提供稅務發票已違約在先。2、本案合同解除程序是否妥當。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A公司沒有依法通知B公司解除合同,而以起訴方式直接行使合同約定解除權不當;另一種觀點認為,A公司以起訴方式直接行使合同約定解除權並無不妥。

  [評析]

  正確審理本案,關鍵在於對以下兩個法律問題的判定:

  一、B公司能否行使先履行抗辯權?

  1、A公司未提供相關稅務發票不構成先行違約。A公司提供稅務發票是本案合同次給付義務,即附隨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單位、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接受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應當依照規定開具、使用、取得發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當向付款方開具發票」。據此,轉讓方向受讓方提供收款稅務發票是其法定義務,但法律並未明確規定具體提交時間。實踐中提交發票時間各地做法不一,有的先開具發票給付款方後收款,有的先付款後向收款方索取發票,有的在付款的同時交付發票。本案中A公司主給付義務是交付轉讓標的物食品冷凍廠,而交付相關證件及提供稅務發票系次給付義務,且A公司在合同期內已將面額為826584元的發票交付給B公司,A公司不構成先行違約。支付貨款是B公司的合同義務,B公司以「A公司未全額提供發票」為由進行履行抗辯不能成立。

  2、B公司不享有先履行抗辯權。根據《合同法》第67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據此,先履行抗辯權是指合同中約定了債務履行的先後順序,在按約定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其適用條件:①須由同一雙務合同互負債務。②須雙方互負的債務有先後順序,且後履行一方的債務已屆清償期。③須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適當。只有在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未履行義務或其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時,後履行一方才能行使先履行抗辯權。這裡的「義務」主要是指合同的主給付義務,如從給付義務未履行的,一般不能發生先履行抗辯權。

  二、本案A公司行使約合同定解除權程序是否妥當?

  1、B公司已構成遲延履行違約,A公司享有約定解除權。

  根據《合同法》第93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約定解除權是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在合同成立以後全部履行之前,由當事人一方在某種情況出現後享有解除權,可以通過行使合同的解除權而消滅合同關係。本案中,雙方在合同中約定「逾期10天付款,A公司有權解除合同」,該約定合法有效,符合約定解除權的規定,A公司在B公司未付尾款構成違約的情況下享有約定解除權。

  2、A公司以「起訴」方式直接行使約定解除權,程序並無不當。

  根據《合同法》第96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按照本法第93條第2款、第94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據此,當事人一方根據約定而享有約定解除權,在解除的條件成就時,可以向另一方當事人發出「通知」行使解除權。「通知」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發出的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根據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1.9條的規定,「通知」包括聲明、要求、請求或者其他任何意圖的傳達。通知無特定的形式要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用任何適當的方式發出。若口頭聯絡足以表達,用電話通知也是允許的,對於口頭合同的解除可以採取口頭形式。本案中A公司未向B公司發出解除合同的通知,但起訴應是A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雖然合同法規定解除通知到達對方時合同解除,但直接由法院通過判決確認約定解除權的效力也並不違反程序。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浦縣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先履行抗辯權成立條件是什麼?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我國目前有不安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等。那麼,先履行抗辯權成立條件是什麼?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中國合同法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發生於有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基本上適用於先履行一方違約的場合,這些都是它不同於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處。
  • 從本案談雙務合同中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運用
    如何解決本案的分歧,筆者認為要從雙務合同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本質進行分析與探討,這將有助於實踐對合同法中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準確理解與適用。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概念、理論依據  雙務合同的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之前,有權拒絕對方請求自已履行合同的要求的權利。
  • 誰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辯權
    本案如何處理,存在兩種不同意見:有人認為:被告陽光公司因通恆公司未付款,而不返還機器設備行為是在行使先履行抗辯權,且亦是在行使留置權,原告通恆公司訴訟請求不應得到支持。有人認為:原告通恆公司未付款行為是在行使先履行抗辯權,而被告陽關公司不具備行使先履行抗辯權和留置權的條件,其拒不返還設備的行為實為侵權,應當返還設備。
  • 法律實務 | 先履行抗辯權不能濫用,構成違約得不償失
    該規定是合同法關於先履行抗辯權的基本規定,該規定看似簡單,但是其適用還是有很多的限制的。從浩雲律所接待的諮詢來看,在具體實踐中錯誤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情形並不少見。  案例一、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對價義務不對等。  馬先生租賃了一家商鋪,由於近期商鋪漏水,馬先生通知公司進行維修,而公司遲遲沒有進行維修。
  • 從本案談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
    所謂不安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一方向另一方先為給付,當後履行的一方當事人財產狀況明顯減少或惡化並可能影響其履行義務時,應當先為給付的一方可以在對方未履行或提供擔保前,拒絕履行其義務。其又稱拒絕權,具有留置擔保的性質。在對方履行對待給付或提供擔保之後,不安抗辯權歸於消滅。
  • 本案是雙方違約還是同時履行抗辯權
    原告提出遲延交付第二筆預付款,是因為等待被告是否繼續履行合同的答覆,被告稱原告違約,雙方因協商不成,原告向法院起訴,請求被告繼續履行合同並承擔違約責任。  分歧  關於本案中被告是否違約,存在幾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並沒有構成違約。因原告遲延履行交付第二筆預付款,已構成違約,被告不再繼續履行合同是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
  • 淺談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律適用問題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句俗語,反映的就是同時履行抗辯權。「錢」與「貨」的針對性和對價關係,買方只能針對用「錢」買的「貨」、賣方只能針對用來買「貨」的「錢」而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筆者結合司法實踐,具體討論一下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適應條件及常見問題。    娟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適用條件娟    《合同法》第66 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
  • 雙務合同先履行抗辯權制度
    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這一規定在學理上稱為先履行抗辯權制度,與該法第六十六條(同時履行抗辯權)和第六十八條(不安抗辯權)其同構成我國的雙務合同抗辯權制度。雙務合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雙方互負債務的雙務合同中,一方當事人在一定條件下依法拒絕對方要求其履行義務的權利,這種抗辯權是一時的抗辯權,具有阻止對方請求權的效力,但不能消滅對方的請求權。
  • 不安抗辯權的適用有什麼條件,如何使用?
    在經濟生活中,有時會遇到這種情形:合同籤訂後,按約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發現後履行義務的一方存在無法履約的風險。這時候先履行人就可以適用不安抗辯權。那麼,不安抗辯權的適用有什麼條件,如何適用?網友諮詢:我籤訂了一個買賣合同,採取先供貨再付款的方式,我準備發貨前,發現對方資金鍊斷裂、不具備後續付款能力。出現這種情況,我可以適用不安抗辯權嗎,不安抗辯權的適用有什麼條件,如何適用?
  • 部分履行合同情況下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
    [分歧]:合議庭對原被告雙方沒有對合同進行變更沒有異議,但對被告是否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有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合同法》第66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本案中,原被告雙方沒有變更合同內容,因此,按照合同約定,原告應當履行的債務是向被告交付14.5萬元的貨物。
  • 出賣人沒有出具發票買受人能否行使先履行抗辯權
    【爭議焦點】被告以原告未提供貨物銷售為由,拒絕支付貨款,是否符合先履行抗辯權的適用條件。如果不符合,是夠構成違約。在出賣人已經履行了向買受人提供貨物的主要義務以後,買受人不能以出賣人單純違反出具發票這一附隨義務為由主張行使先履行抗辯權而拒絕支付貨款。在一般交易習慣中,銷售發票是買受方付款後由出賣方根據所付款項的具體數額予以開具,本案被告作為買受方要求行使先履行抗辯權違背一般交易習慣和誠實信用原則,故被告的辯稱意見不予採納。
  • 留置權與同時履行抗辯權之別
    筆者認為,本案涉及合同法中留置權與同時履行抗辯權問題,似有必要在此予以辨析。  一、留置權有兩個層次的法律效力  本案案由是加工合同糾紛,原告要求被告交付加工物,被告則以留置權抗辯原告的訴訟請求。  留置權發生的前提條件是,債權人的債權與債權人佔有的財產之間具有牽連關係。定作合同作為雙務合同的一種,具有以各自的給付為交換目的的特點,定作人支付加工價款與承攬人完成一定的工作並交付工作成果是互為債權、互為債務的,雙方的債務具有互為條件的牽連關係。
  • 不安抗辯權行使條件之司法判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68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先履行一方中止履行的權利即為不安抗辯權。本案中,張某行使不安抗辯權符合法律規定。
  • 淺談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同時履行抗辯權一般適用於買賣、租賃、互易等雙務合同中,但其有嚴格的構成條件:  (一)須當事人在同一合同中互負債務。此條件包含兩個含義:第一,即當事人相互間的債務是基於同一合同關係。如果當事人間的債務不是基於同一合同,則不適用同時履行抗辯。第二,需當事人雙方互負債務。如果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僅享有權利不負擔義務,另一方當事人僅負擔義務不享有權利,則不能適用同時履行抗辯。
  • 同時履行抗辯權中的「牽連關係」研究
    (一)附隨義務和主給付義務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涉及到附隨義務與主給付義務是否具有牽連關係的139個案例中,有64個案例是關於開具增值稅發票的義務,值得注意的是64個案例中只有1個案例認定開具發票的義務與主給付義務之間存在牽連關係,滿足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適用條件。
  • 【普法】先訴抗辯權條件都是有哪些,先訴抗辯權有哪些條件?
    證責任是保證法律關係的核心內容,保證責任的成立與否對債權的實現至關重要,而保證人享有的抗辯權成立與否又直接影響到保證責任的成立,那麼先訴抗辯權條件都是有哪些,先訴抗辯權有哪些條件?先訴抗辯權條件:1、須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2、兩個債務須有先後履行順序。3、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其履行不合債的本旨。
  • 史上最全:合同履行抗辯權64條權威裁判觀點總整理(同時履行抗辯權)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發生,需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需基於同一雙務合同。(2)該合同需由雙方當事人同時履行。同時履行指雙方當事人在同一時間同時相互對待給付。雙務合同的當事人之間可以直接約定雙方同時履行合同,或者不能確立誰先履行合同,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履行。同時履行的情形是不多的。
  • 經驗分享:先履行抗辯權
    在先履行一方未構成違約時,先履行一方未請求後履行一方履行的,先履行抗辯權的行使不需要明示,先履行一方請求後履行一方履行的,後履行方拒絕履行需要明示。   這句話是說,先履行一方未構成違約時,先履行一方沒有請求後一方履行的,是不需要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如果先履行一方未履行,請求後履行一方履行的,需要明示,即行使先履行抗辯權。
  • 合同順序履行抗辯權的概念
    順序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順序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我國合同法第67條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
  • 論同時履行抗辯權
    鑑於新《合同法》對同時履行抗辯權僅有原則性的規定,司法實踐中難以理解和操作,為便於正確理解和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筆者在此對之試作分析,以供參考。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概念和理論基礎  什麼是同時履行抗辯權?德國民法典第320條規定:「因雙務契約而負擔債務者,在他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但自己有先為給付的義務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