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時參加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於是在學校開始創業。設計售賣文化衫、拉贊助賺差價、為學校周邊商戶印發廣告單,幾次創業讓他收穫頗多。
畢業工作一年後,他再次辭職創業,卻沒想到第一單就賠了1000塊錢。他就是瀋陽師範大學2015級美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的徐天琦,在經歷被合作方欺騙、資金暫時斷流等種種困難後,他依然堅持不放棄。
參加創新創業大賽
對創業產生興趣
徐天琦上大學時,正趕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概念的提出,學校也開設了創新創業的課程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徐天琦了解到了一些創新創業的知識,覺得非常感興趣。「後來就和同學組隊參加創新創業大賽,並且獲得了獎項,覺得非常有趣。」但是那時候只是參賽並沒有在實際中操作過。
大三時徐天琦和同學們準備真正做幾個項目。「因為我是學習設計的,就先想到了設計文化衫。」他們一開始想自己設計、自己製作,但是買了機器回來發現印得不好,最後就只好接單找代工廠加工,而自己賺差價。此外,他們還幫學校裡的一些活動去找商家拉贊助,也是賺點差價。
再後來他發現校外一些商家的宣傳單沒法在學校散發,於是就去找商家談,把想做廣告的商家信息都集合起來,列印一張A3紙大小的廣告單,在寢室裡散發,收取商家的廣告費。
幾次的創業經歷不僅讓徐天琦和團隊賺到了錢,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畢業創業第一單就賠1000元
畢業後徐天琦在一家大型公司做策劃,幹了一年後辭職開始自己創業,開辦了瀋陽遠大文化傳媒創意有限公司。「當時有一個同學知道我要創業,就過來跟我一起幹了,算是我的合伙人。」公司開了1個月就接到了第一單生意。「製作一個宣傳單,一共才80塊錢。」徐天琦說當時自己手頭還有別的設計工作,就把這個活給外包了。但是找別人去做就無法控制品質,結果最終列印出來的10000張宣傳單色調客戶不滿意。「當時我的合伙人也是剛從學校出來,跟客戶溝通的時候就產生了摩擦。」客戶要求退款並且賠償損失。
最後徐天琦答應退款,並且免費重新做一版並且免費印刷給客戶。「最終賠了1000塊錢,錢雖然不多,但是卻給我們團隊上了一課,讓我們知道一定要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另外也讓徐天琦明白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別人。「但是我們態度不對,我們總覺得是客戶有問題,其實犯錯的是我們,我們應該更多地審視自己。」
此後,公司就定了一條規矩,不管是多少錢的單子,必須要經過內部評審,內部過稿後才可以給客戶拿去。
被合作方盜取作品
他調整心態安慰團隊
而另外一個讓他記憶深刻的事情就是被合作方欺騙。有一家公司找到他們要一起合作給甲方出方案。「還是外地的公司,我們團隊工作人員開車往返了好多次,而且持續了好幾個月。最終做出了甲方滿意的方案。」但是這時合作方卻拿著方案跑了,自己找了一個執行公司去做了。
「當時大家都非常失望沮喪,說實話我也很崩潰。」但是徐天琦說作為負責人他還必須調整心態,並且去安慰團隊的工作人員。「這讓我也明白創業之路不好走,通過這件事,我們也完善了一些流程,儘量避免以後再出現這種事。」
企業高薪想挖他
為了夢想為了團隊他拒絕了
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影響,公司遇到了一些困難。「年底發了獎金,年初疫情之下項目比較少,所以公司也出現了資金流斷裂。」但是去年接的項目還必須要繼續執行,員工的工資也必須要發,公司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這時候一家企業向徐天琦伸出了橄欖枝,想要高薪「挖」他過去。「說實話薪酬非常誘人,當時也有點想放棄創業了。」但是看看身邊逐漸壯大的隊伍,要是自己放棄了,他們不也就失業了嗎。「當初我也是滿懷信心地創業,不能因為一點兒挫折就放棄,我不能丟棄我的合伙人,也不能放棄我的團隊。」徐天琦決定堅持下去。
曾為胡軍工作室
做品牌策劃
堅持終於換來了收穫,憑藉著良好的口碑和專業能力,公司接到了胡軍工作室的項目,為他做一些品牌的打造,包括胡軍工作室品牌的標誌,跟其他品牌聯名的產品設計,還有文化衫設計。
此外,他們還給遼寧本地多家大型企業做企劃,他們做過最貴的一個項目金額達到40萬,對整個企業進行品牌塑造。「企業戰略、品牌戰略、品牌定位、品牌設計、產品策略、營銷傳播、廣告策劃。」
此外還要進行廣告策劃以及企業全年的營銷計劃。通過他們不懈的努力,公司慢慢走上了正軌。
志同道合的合伙人
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徐天琦說創業近2年,有一個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是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的合伙人就是無條件地支持我、相信我,在工作中、在精神上都給我很大的幫助。」一個人想到的東西總是不全面,這就需要有人來填補。而更重要的是志同道合的合伙人能夠分擔一部分壓力。
另外創業者一定要堅持。「在選擇創業之前要慎重,要選擇與自己專業相契合的領域。而且自己一定要對創業的領域感興趣。」選擇之後就要堅持,因為創業路上會有很多挫折,要不斷地摔倒、爬起來,才能最終走向成功。
徐天琦也建議大學生不要一畢業就創業,他認為還是應該先工作,積累一些資源和人脈以及財力。「創業者一定要有空杯心態,方方面面都要學習,一定不能懶,要不斷地學習。」
遼瀋晚報記者 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