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幹玎竹 編 / 袁月
【搜狐健康】很多家長都認為,口腔衛生是等孩子牙齒長全了以後才需要操心的事情。但其實,口腔科醫生遇見最多的是三歲以內的小寶寶。「醫生,沒長牙也要清潔口腔嗎,應該怎麼做?」、「夜奶吃到什麼時候,既不影響生長發育,又不會壞牙?」……
針對上述疑惑,我們邀請到順義婦兒醫院口腔科任志明醫生給大家解答。
寶寶沒有長牙,去口腔科檢查什麼?
任志明指出,沒長牙的寶寶看口腔科,主要是檢查一下口腔衛生是否良好。口內有沒有長白色片狀白膜;舌部、牙齦、系帶、上顎有無異常;舌苔有沒有異常;醫生還會取口腔內的細菌培養,評估孩子患蟲子牙的風險;對現階段孩子的口腔衛生維護進行指導,告訴家長在平日應該怎樣幫助孩子維護口腔衛生。
沒長牙的孩子為啥也要清潔口腔?
任志明解釋,如果過多的奶漬粘在寶寶的舌面上或者口腔內,會持續發酵,導致細菌感染,讓寶寶容易患「鵝口瘡」等黏膜病。
因此,任志明建議在家長早、中、晚或者早晚為孩子清潔口腔。
清潔口腔的具體步驟如下:準備醫用紗布,一般煮開消毒,晾涼備用。家長將自己的手洗乾淨,修剪指甲,摘下手指上的飾物,防止劃傷孩子口腔。將紗布纏繞在食指,蘸白開水擦拭寶寶牙床及口內黏膜。也可以將清潔消毒後的手指套牙刷戴在家長乾淨的手指上,來進行清潔工作。
一般為防止噁心吐奶,建議等孩子吃飽後過一會兒再做清潔。喝完奶後,也建議給孩子一兩小勺白開水,相當於我們的漱口。
純母乳餵養還能喝水嗎?
任志明強調,這種做法與純母乳餵養不衝突。這幾滴水相當於漱口,可以衝乾淨嘴裡殘留的奶漬,避免過多的奶漬粘在舌面上或者口腔內。
夜奶到底吃到什麼時候,既不影響生長發育,又不會壞牙?
這個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尤其是自己有蛀牙或頭胎患蛀牙,充分體會到兒童牙科就醫掛號困難的家長。
治療不僅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並且孩子也很痛苦,部分孩子不能配合,一直等待約全麻,但全麻要等很久,孩子天天疼得直哭。這樣的家長,特別能夠體會擁有一口好牙對孩子的重要性。
對此,任志明提醒家長,應該根據孩子出牙的數量和月齡,來確定合適的停夜奶時機。如果孩子嘴裡已經有4—6顆牙,月齡在9—12月,孩子夜間睡眠安穩,沒有喝奶需求了,家長就可以逐步停止夜奶。
因為夜間含乳頭或者奶瓶奶頭喝奶,對於有多個牙齒的寶寶來說,會增加患蛀牙的機率,而且壞牙速度可能很快。任志明在臨床上也常見一歲半到兩歲半的患兒,滿口齲齒,有些小乳牙還未完全萌出,就齲壞到牙神經了,孩子疼痛男人,甚至影響到正常的進食和休息。
為了避免孩子之後的痛苦,任志明建議各位寶媽在合適的時機,一定下定決心給孩子逐漸減少餵奶次數,並循序漸進,逐漸戒掉夜奶,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哭聲而半途而廢。可以由其它家長晚上幫忙哄孩子。如果孩子哭鬧,可以用白開水來代替。
如何幫助孩子刷牙?
刷牙有難度,有不少家長在口腔保健門診跟醫生講:給孩子刷牙太難了,簡直是鬥智鬥勇。有的家長講述給孩子刷牙的經歷,像是上演動作篇,因孩子鬧得厲害,刷牙的時候家長手腳並用,將孩子手腳強行壓住,使出全身的力氣,像打仗一樣的刷牙。每次刷完牙家長孩子一身汗,孩子哭鬧到家長心煩,滿心的挫敗感,提起為孩子刷牙都是眼淚。
還有的家長上演的探險篇,經常在孩子睡熟之後,偷偷地幫助孩子刷牙,生怕孩子驚醒大鬧,很緊張、很艱難、很被動,說這種方法的不止一個家長。
首先,任志明肯定家長的付出,並建議由兩位家長一起合作幫助孩子刷牙。採用面對面,膝對膝,讓寶寶舒適放鬆地躺在家長腿上,一位家長負責扶著孩子手腳,並且溫柔的講故事、唱歌或者逗寶寶開心,另一位家長在頭側幫助孩子輕輕的刷牙,避免碰傷孩子牙齦,引起孩子反感。
這種方法畫面溫馨、和諧,刷牙成功率很高,並且除了能夠清潔乾淨牙齒,對於寶寶的情感培養也很有益呢,年輕的寶爸寶媽試試看。
任志明還提醒家長,晚上刷牙尤其重要,建議睡前刷牙,刷完牙除了白開水之外,不要再給寶寶吃其它任何食物或者奶製品,否則之前的刷牙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
任志明強調,記得別忘記定期給孩子複查,口腔科醫生會在寶寶不同的年齡段,給予您最及時實用的口腔健康指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