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迎來好時代,瑞慈醫療(01526)能否在港股稱王?

2020-12-22 深圳智通財經
公司

體檢迎來好時代,瑞慈醫療(01526)能否在港股稱王?

2017年11月25日 10:50:34

智通財經網

考公務員,得體檢;參軍入伍,得體檢;考駕照,得體檢;上幼兒園,得體檢;身體不舒服,更得體檢。貌似人這一生中,時刻都需要用體檢後得到的那張紙去證明自己的身體。

體檢的常見與頻繁性,急速帶動了健康體檢行業的發展。智通財經APP發現,2015年我國參加健康檢查的人數為3.85億,比2009年的大幅提高了67.25%,行業規模達到940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540億元。

千億規模的刺進,大量的醫療公司開始涉足體檢產業,比如美股的愛康國賓、A股的美年大健康、港股的瑞慈醫療(01526)以及IPO失敗的慈銘體檢等。個個活的有滋有味,價值潛力凸顯。

拿2016年10月才在港交所上市的次新股瑞慈醫療來說,雖然業績不濟(2017年中期,淨利潤虧損3944萬元),但因為接連重金投資醫院、與平安健康科技基金合作搞「高端體檢」,股價在今年的「犬牙交錯」中得到翻轉。

截至11月24日的223個交易日內,該股累計上漲23.47%,報2港元,總額3.01億港元,成為醫療次新股中的潛力標的。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體檢火爆是剛需與政策的綜合產物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國內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身體的健康狀態,從以前單位的被動式體檢逐漸轉向主動健康管理。探究這一轉變因素,智通財經APP認為是多方面髮結果:

首先是人口老年化需要。數據顯示,我國老齡化人數在2010年進一步增加至1.19億,2015年更是達到了1.44億。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佔的比例持續不斷增加,從2000年的7.0%增加到2010年的8.9%,再增加到2015年的10.5%。

人口老年化讓我國的醫療費用支出變大。2016年中國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含計劃生育)13154億元,是醫改啟動前2008年3182億元的4.1倍,比2015年增長10%,醫療衛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7.0%。這其中,老年慢性病是「主力之一」。

一般來說,老年人容易出現健康問題,那麼對於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定期體檢可以幫助醫生和患者及時了解身體狀況和疾病進展,進行慢病管理。與此同時,「早發現,早治療」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而這一套下來都得需要檢查數據做依據,自然讓人們更倚重體檢。

其次是政策支持。作為醫療資源極其重要的補充,體檢顯然不能並非忽視。如2009年8月,原衛生部頒發《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規定加強健康體檢管理,保障健康體檢規範有序進行;

2013年9月,國務院有下發《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大力發展醫療服務、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積極發展健康保險、全面發展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支持發展多樣化健康服務、培育健康服務業相關支撐產業、健全人力資源保障機制。

 

剛需與政策雙向加持,人們的態度、觀念自然得到轉變了。於是,體檢市場就徹底火了,2015年,我國體檢行業規模達到940億元,相較2009年的231億元增長了約306.9%,6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26.4%。假設未來5年的行業複合增長率可以達到22%,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540億元甚至更高。

 

公立醫院阻擋不了民營體檢機構喝湯

體檢市場是火了,但由於「公立醫院」情節的存在,我國體檢市場的主動權卻始終掌握在公立醫院手中。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目前我國共有約6500家體檢機構,其中約4600家是公立醫院的體檢機構,佔比70.8%;500家是民營專業體檢機構,佔比只有7.7%;還有一些其它的醫療機構也提供體檢服務。

 

從各醫療機構所佔市場份額來看,公立醫院佔比達到72.3%,民營專業體檢機構佔比達到16.6%,其他醫療機構因各自的定位並未將體檢服務作為其主營業務,最終形成了以公立醫院為主、民營專業體檢機構為輔的市場格局。

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其實,我國所有的醫療資源幾乎清一色被公立醫院把持著。但回到現實,在專業體檢(純粹體檢業務)市場,實際上是民營比例佔據更高,畢竟公立醫院單靠體檢很難在競爭中處於良好地位,按2015年專業體檢市場163億的市場規模來計算,2015年愛康國賓和美年健康的市佔率分別為14.69%和14.61%。

民營體檢巨頭的形成一方面雖會形成壟斷效應,但另一方面的確是衝擊了公立醫院,間接讓市場進入洗牌階段,自然也讓其他民營機構獲得了機會,比如港股的瑞慈醫療。

以長三角地區的私營體檢服務市場為例,2015年該市場佔總市場40%,預期這一比例將於2020年增長至43.5%。美年大健康在長三角的市場上佔有13.5%;愛康國賓是10.2%;瑞慈醫療則佔6.5%。

財務方面,瑞慈醫療2013-2015年的收益呈現良好增長趨勢,分別錄得收益4.89億元、5.98億元、8.0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8.1%。2015年的淨利潤增長幅度達248%,遠高於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ROE(權益回報率)14%、營收增速34.3%也好於愛康國賓。就市場佔有率和自身潛力還是非常不錯的。

 

發展到2016年,瑞慈醫療的的收入達到了9.34億元;2017年中期,體檢業務更是成為該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

截止2017年上半年,體檢業務的收入約2.82億元,較同期增加15.0%。體檢中心的客戶分別為595607人及507897人,上升17.3%。體檢中心在2017年已經增加到了14間,按其規劃,2018-2020年將以每年增20間速度進行擴張。

 

以市場發展趨勢,加上民眾越發喜歡更專業的體檢,預計瑞慈醫院體檢人次將得到更好地上升,所以這塊的業績是有保障的。

找一條大腿擴充體檢盤子

既然體檢業務這麼賺錢,那就乾脆做比大買賣。在近期,瑞慈醫療宣布,與平安集團(02318)旗下平安信託、平安壽險及平安好醫生訂立了一個億元的「體檢、保險」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除了籤訂合作協議之外,兩者還共同成立合營公司,瑞慈與平安健康科技基金分別向合營公司注資4億元及1.5億元,分佔合營公司72.73%及27.27%股權。另外,合營公司將向平安健康科技基金分兩次發行合共1.5億元人民幣五年期年息10釐之可換股債券(CB),假如平安健康科技基金悉數兌換該批CB,其佔合營公司的持股量將增加至42.86%,而瑞慈則降至57.14%。

與平安籤協議、合開公司,瑞慈醫療完全是下了一步好旗。因平安集團在內地擁有龐大客戶群,該公司完全可把這些資源嫁接在自己的業務上,既有助打響的品牌,也能與自己的其他醫療服務發生關係,繼而產生協同效應,壯大體檢盤子。

平安這條大腿是比較粗,但4億元對瑞慈醫療也絕非小數,因為截止2017年上半年,該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6.23萬元,融資活動現金流為1.65億元,所以可以判斷該公司無外乎會走這幾條路:一是,直接找銀行貸款;二是動用上市融到錢;三是以購股權換現金。

 

話還沒說出口,11月24日晚間,該公司便向董事及公司及其附屬公司若干員工授出購股權以認購公司股本中合共7951.75萬股普通股,每股行使價2.42港元(價格與當日收盤價一致),有效期10年。其中,執行董事兼公司行政總裁盧振宇獲授1095.75萬份購股權,連鎖實業發展部總經理梅曄獲授70萬份購股權。

 

靠發購股權一下獲得近2億港元,加上手中的現金和貸款,可以判斷的是,瑞慈醫療是十分重視與平安的合作的,否則也不可能這麼快就著急著去找錢。

結合增勢良好的體檢市場和尋找到的商業「大腿」,瑞慈醫療的未來完全可期。(田宇軒/文)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

相關焦點

  • 瑞慈醫療集團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
    10月6日,據瑞慈醫療集團官網消息,瑞慈醫療(股票代碼:HK01526)於今日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據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共發行3.976億股,80%為新股,所發售股份的10%用於公開發售,90%用於全球發售。
  • 體檢業第二梯隊瑞慈醫療冒進擴張連陷虧損 巨頭夾縫中如何上位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杰 北京報導力圖打造長三角領先,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綜合醫療服務企業的瑞慈醫療(01526.HK)正經歷著快速擴張發展困境,特別是在資本上與平安健康科技分道揚鑣之後,瑞慈醫療這種裂變式的擴張困境似乎顯得愈發明顯。
  • 瑞慈醫療預計上半年虧損5500萬~8500萬
    每經記者 郭榮村 實習編輯 魏官紅  8月6日晚,作為民營體檢行業巨頭之一的瑞慈醫療(01526,HK)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的業績預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淨額處於人民幣5500萬至8500萬元之間(單位下同),較上一年度同期有大幅增加
  • 瑞慈醫療體檢獲得霸菱亞洲4.2億投資
    繼愛康國賓2014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年末慈銘體檢引入美年大健康戰略投資後,1月30日,健康體檢行業的瑞慈醫療獲得了霸菱亞洲4.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根據雙方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共同推動瑞慈醫療集團發展,打造中國最完善的「大醫療」產業鏈。
  • 「買買買」引發併購「後遺症」 民營體檢行業存在高商譽等難題
    美年大健康後來成功借殼,併購慈銘體檢,逐步走到今天成為行業龍頭;愛康國賓扛著「中國體檢第一股」的大旗,在私有化的路上一走就是三年。至於瑞慈醫療,最終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它們的股票簡稱及代碼分別是美年健康(002044,SZ)、愛康國賓(NASDAQ:KANG)、瑞慈醫療(01526,HK)。至此,三家行業龍頭分別雄踞一方,國內體檢行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 瑞慈試水連鎖診所,玩轉大醫療產業鏈
    點擊查看 6月16日,瑞慈醫療集團的靜安診所在上海市市中心的一家寫字樓裡開業,這標誌著繼醫院、體檢、養老和網際網路醫療之後,這家民營醫療集團的第五大業務板塊——連鎖診所正式落地。由此,瑞慈構建了全方位、多功能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一體化的模式。
  • 體檢「正常」,一個月後竟查出肝癌晚期!瑞慈體檢到底準不準?
    沈女士一家想跟瑞慈體檢蘇州園區機構討個說法但是對方一直沒有回應患者:B超結果截然相反丈夫範先生所在單位這幾年體檢都在瑞慈體檢蘇州園區機構,範先生去年和今年已在該機構做過兩次體檢,最近一次為今年10月7日,體檢報告的檢查結論中顯示:肝膽胰脾「腎目前未見明顯佔位性病變
  • 中國民營醫院發展年會上響起「南通聲音」 瑞慈醫療掌門人分享20年...
    我國民營醫療領域的領軍人物和醫衛改革探索者,瑞慈醫療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邀請20位民營醫療創業標杆人物參與活動。   「瑞慈醫療的20年,是民營醫療發展的縮影和代表。」方宜新在發言中說,今年也是瑞慈醫療集團成立20周年,順勢而為,緊跟醫改潮流是瑞慈成功的秘訣之一。
  • 網際網路醫療「逆襲」線下這5年:立夏到冬至|網際網路|醫療|逆襲|冬至|...
    2015年6月16日,也許是為了搭上這班熱潮,集醫院、體檢、養老和網際網路醫療與一體的瑞慈醫療正式宣布其「超級診所」概念的靜安診所正式開業。據悉,瑞慈醫療還成立有連鎖診所事業部。團隊同時發現:根據天眼查的數據,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佔有62.5%股份的杭州丁香綜合門診部有限公司於2018年7月3日進行了工商經營範圍變更,原有經營範圍中「全科醫療科、內科、外科、兒科、急診醫學科、婦(產)科、口腔科、中醫科、眼科、體檢、耳鼻喉科、預防保健」等具體醫療項目名稱在變更後全部消失;2019年6月25日的經營範圍變更中,變更後增加了「醫療醫學信息技術諮詢」項,但括號中明確標註不含醫療診斷。
  • 33歲男子一個月前體檢B超顯示「正常」 一個月後竟被查出肝癌
    瑞慈體檢蘇州園區機構的檢查結論中顯示,範先生「肝膽胰脾腎目前未見明顯佔位性病變」。(圖片由沈女士提供)一個月前,在瑞慈體檢蘇州園區機構進行B超檢查結果均正常,一個月後在一家大醫院檢查卻發現肝臟內有直徑8釐米的巨大腫塊,已處於肝癌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近日,市民沈女士向本報反映,她的丈夫範先生就遭遇了這樣的痛苦經歷。
  • 愛康集團自曝體檢亂象,中國民營體檢產業究竟怎麼了?
    近期,張黎剛在企業領袖年會上表示很多企業在給員工選擇體檢中心時,只看中價格便宜,而不注重質量。他舉例稱,有些體檢中心讓護士冒充超聲醫生,甚至有些體檢機構抽了血後,檢查都不做就扔了。「因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如果體檢中心抽的血做都不做,錯誤率最高是千分之三」。
  • 入職體檢報告能否「一檢通用」
    入職體檢報告能否「一檢通用」     □楊玉龍  入職體檢是求職時的必要環節。在求職高峰季,被多家用人單位錄用並要求在短時間內重複體檢的求職者不在少數。有求職者向記者訴苦:「花錢遭罪又浪費醫療資源,為何體檢報告不能共享?」(據9月11日《工人日報》)重複體檢,不僅增加求職者的求職成本,而且會因短時間內重複體檢給求職者身體帶來影響。比如,經常CT掃描所帶來的輻射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影響。重複體檢,折射出招聘單位沒有顧及求職者的利益。  入職體檢報告能否「一檢通用」?
  • 港股開戶|艾德證券期貨:盤點2020上市醫藥醫療股,打新中的大肉籤!
    來源:新浪證券摘要:醫療股年度盤點內容2020年已經過去,生物醫療新股熱潮仍未停歇,全年共有高達23隻生物醫療股登陸港交所。港股新股市場如此豐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2020年香港IPO市場生物醫療行業板塊的表現,究竟哪一隻股讓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
  • 中國口腔醫療集團港股IPO背後 牙科醫院為什麼成為一門好生意?
    中國口腔醫療集團旗下牙科醫院包括四大科室,也是公司的四大業務,口腔綜合治療、口腔修復、種植牙齒及牙齒正畸。通策醫療(600763.SH)是國內第一家以口腔、輔助生殖醫療等服務為主營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目前旗下有30多家口腔醫院。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14.21億元,同比增長22.11%,歸母淨利潤4.00億元,同比增長45.13%。儘管整個一級市場寒冬籠罩,但牙科醫院這個賽道卻日漸升溫。
  • 國泰君安國際:2017年港股將迎來券商上市潮
    國泰君安證券能否在第一季度成功登入香港聯交所?與在港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01788)又將如何分工?從1月初國泰君安遞交上市申請後一直備受猜測。  國泰君安國際於2月17日公布2016年度業績,國君國際主席閆峰明確表示,與母公司之間將維持現有分工不會變,國泰君安證券在港上市是尋求融資平臺以拓展國內業務。
  • 慈銘體檢韓小紅:用嚴格質控堅守品牌生命線
    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的韓小紅在對體檢行業十多年的深耕過程中,一直致力於推動體檢行業相關政策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諸如體檢中心大型醫療設備的採買、行業區域規劃等相關提案的落實對行業發展均產生了極大助益。今年,她的提案則聚焦在「醫療大數據」問題上,希望通過實現醫療數據結構化、標準化來提高整個醫療行業數據的利用率。
  • 建倉一隻港股本土醫療股 聯合醫務、盈健醫療你選誰?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內地的醫療企業在港股活得滋潤至極,香港本土的醫療企業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整體實力無法內地企業相比、業績參差不齊、小盤股居多,比如聯合醫務(00722)、盈健醫療(01419)。儘管現狀如此,但對於投資者而言,也需浪裡淘沙,發掘幾隻香港本土的醫療標的。畢竟,誰都不會嫌自己錢賺的多。話不多說,讓我們直奔主題!
  • 港股近年新經濟特徵凸顯 生物科技及醫療健康新股市場後勁足
    原標題:【港股百強】港股近年新經濟特徵凸顯,生物科技及醫療健康新股市場後勁足   2020年香港交易所
  • 愛康CEO張黎剛爆料「不做血液檢查直接出結果」,體檢行業亂象幾時休
    分別是愛康國賓、美年大健康、瑞慈醫療。不過,按照2016年的市場數據,美年健康、愛康國賓、瑞慈體檢和慈銘體檢(現已被美年健康收購)這幾家體檢公司佔私立體檢市場份額約為39%,餘下61%的市場份額由私營醫院和其他私營醫療機構佔有。專業的體檢機構需要配備專業儀器以及醫護人員,需要大量的投入。
  • 2017港股掘金:香港連鎖診所進軍內地
    筆者認為,既然港股也堅持「炒股不炒市」的作風,而且「港股A股化」,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去研究一下資金可能會關注的板塊。  從回報的角度看,不管怎麼說,港股在2016年比內地A股是賺錢的。那麼接下來的一年又哪些港股值得你去關注呢?筆者認為,既然港股也堅持「炒股不炒市」的作風,而且「港股A股化」,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去研究一下資金可能會關注的板塊。  筆者年底比較看好香港本地上市的醫療診所股,希望來年或許會給投資者一點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