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倉一隻港股本土醫療股 聯合醫務、盈健醫療你選誰?

2020-12-20 智通財經APP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在21世紀的今天,老祖宗的話可能要被糾正了,因為在生物科技、尤其是高端醫療進步的當前,生死並非完全由天說了算。

9月份最新的《柳葉刀》周刊發表研究報告稱,全球女性預期壽命達到75.3歲,男性達到69.8歲,而2016年全球出生後死亡的嬰兒為5470萬個。每個年齡段的死亡率都有所降低,特別是5歲以下兒童。2016年約有500萬名5歲以下兒童夭折,而1970年的數據是1640萬。並且隨著預期壽命增加,患病後存活期也在不斷增加。

追溯這幸福背後,智通財經APP認為,絕大部分功勞源於醫療的發展。

當然,醫療的神奇也催生了大批嗅覺靈敏的商業大佬們開始涉足這一產業,並且做的是風生水起,比如華潤鳳凰醫療(01515)、康寧醫院(02120)、恆大健康(00708),個個是日進鬥金,股價潛力凸顯。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內地的醫療企業在港股活得滋潤至極,香港本土的醫療企業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整體實力無法內地企業相比、業績參差不齊、小盤股居多,比如聯合醫務(00722)、盈健醫療(01419)。

儘管現狀如此,但對於投資者而言,也需浪裡淘沙,發掘幾隻香港本土的醫療標的。畢竟,誰都不會嫌自己錢賺的多。話不多說,讓我們直奔主題!

論股價成長性,聯合醫務高人一等

先說聯合醫務,1990年,已是香港全科醫學學院院士的孫耀江,在象牙塔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師友創建了聯合醫務,發展家庭醫療健康服務業務。

可誰曾想,這一原本的「小生意」會伴隨著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短時間內為公司積累大量財富。如2013年,該公司營收達到3.16億港元(單位下同);2014年營收達到3.53億。

財富的攀升,讓孫耀江決定將聯合醫務的業務向「全套服務企業及保險客戶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發展。而這一舉措,也得到該公司管理層的看好,在2015年,孫耀江被推選為公司董事;同年8月29日,其出任執行董事兼主席,主要負責制定、監督及指引公司的整體業務策略、規劃及發展。

孫耀江上位後,火速將聯合醫務推向港交所主板。據智通財經APP觀察,聯合醫務自2015年11月上市以來,該股便長期處於「考察期」,股價未有過明顯波動。不過,在2017年3月14日起,該股迎來一波拉升。截止5月9日,該股在35日交易日內,累計猛漲110.04%,創上市來最高報價4.31元。但後又開始跌回來,上市截至目前,該股漲16.02%,成交量7.81億股,涉金額15.94億元,目前市值15.54億元。

再說盈健醫療。該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1997年,當時陳建平與妻子彭麗娥利用彼等的個人財政資源在香港東九龍開了一家全科醫療中心,正式做起了「家族」醫療生意。

2002年,基於東九龍的「生意盛隆」,陳建平發現地鐵是港人出行最依賴的交通工具,地鐵口人來人往,流量巨大,心想,「在地鐵站建立醫務室豈不是既方便看病病人需求,又有客流量做保障?」於是,其在將軍澳港鐵站成立了一間港醫務中心。

這一模式的開啟,讓陳建平的「醫療商業心」勃起,2006-2015年的9年間,開始在全港布局,比如婦科專科醫院、醫科、骨科,並收購了優越醫療喜進、雷射綜合齒科及Seto&Wan等公司,成為香港綜合性連鎖門診。

2016年4月,盈健醫療靠著香港66個醫務中心登陸港交所主板掛牌,成為港股醫療板塊中的一枚新力量。據智通財經APP觀察家,上市至今,該股波動明顯,區間漲幅1.08%,成交量10.73億股,總額25.19億元,市值7.76億元。

因為二者都是綜合性醫院,業務上雖有類同,但從股價成長性,以及是市值上,盈健醫療略小於聯合醫務,但考慮到該公司在4-5月份時已經做了一波股價,預計近期股價回到今年最高的4.31元有點困難。

論業績增長,聯合醫務再次領先

聯合醫務和盈健醫療近期都公布了自己最新的財報。

智通財經APP了解,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年度,盈健醫療全年收益4.81億元,同比減少3.5%;該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1347萬元,同比減少42.5%;每股盈利0.037元,擬派末期股息每股0.02元。

營收、淨利雙降,按財報說法是「由於收益減少及因該公司於香港及中國的業務發展及擴展所產生的營運開支增加所致。」的確如此嗎?智通財經APP分析發現,該公司的營收除牙科外,餘下的全科醫療服務、專科醫療服務均處於下滑狀態,約減少3.5%。

具體而言,期內,因為病人就診次數由2016財年的4.5萬人次增加至2017財年的5萬人次,牙科服務產生的收益較2016財年(經重列)增加約580萬元或12.5%至約5180萬元。

全科醫療服務產生的收益較同期減少約2240萬元或6.5%至約3.19億元。減少是由於與這兩年冬季相比,該年度季節性流感的時期較短以及影響較少,導致病人就診次數由2016財年的115萬人次減少至2017財年的107萬人次。

而專科醫療服務產生的收益與同期持平,約1.09億,同比下跌0.7%個百分點。

營收、淨利退坡的同時,盈健醫療的毛利、毛利率也表現不太理想。期內,該公司毛利由同期減少約1040萬元或4.4%至2017財年約2.32億元;毛利率由2016財年(經重列)約47.4%降至2017財年約47.0%。

雖然從上述數據上來看,盈健醫療的幾大主要財務指標都是下滑的,而且波動性較大(比如需要流感等因數刺激),可現金流方面並沒出現問題。截止2017年6月30日,該公司的流動資產淨額為約1.69億元以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已抵押按金為約1.72億元,並且沒有任何計息借款。這點表明,未來能夠繼續在內地投資。

而聯合醫務2017年上半年實現收入約5.14億元,同比增加12.7%;除稅前溢利5709.4萬元,同比上升300.5%;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4408.5萬元,同比增長5.6倍;基本每股盈利6.01港仙,擬派末期股息每股2.2港仙。

智通財經APP細緻分析聯合醫務的收入來源,來自向香港及澳門的合約客戶提供企業醫療保健解決方案服務的收入由2016財政年度2.92億元增加6.3%至2017財政年度3.1億元。其中,醫療收入為2.95億元;牙科收入為1610萬元。

來自香港及澳門提供臨床醫療保健服務的收入為2.34億元。其中,醫療方面,向自費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收入為1.07億元;牙科方面為5190萬元。

中國的體檢業務的收入也實現了預期的增長,由2290萬元增加至4280萬元。

而收入大幅度增長對淨利潤顯然是利好。另外,該公司還賣掉了一項資產,得到約4620萬元的收入,對現金流作了補充。期內,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34億元,也沒有銀行借款,資產相對優質。

業務體量上看,二者的差距較大,並且就橫向增長來說,聯合醫務的「風險」性略低於盈健醫療,起碼不用擔心「沒有流感」。

論公眾持股,盈健醫療質地較優

縱然業績、股價增長性都在正面發展,不過,聯合醫務的股權卻曾幾次被港交所「點名」,發函表示涉嫌「股權集中」。並且近日,該公司也自發表示了,「公司的公眾持股量約為16.67%,低於上市規則第8.081(a)條指定的最低百分比。」

智通財經APP查閱,目前聯合醫務最大股東為主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孫耀江,約2.46399343億股,佔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33.29 %,具有絕對的控制權;而Snow Lake集團╱馬先生擁有1.18132億股,佔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15.96 %,屬於第二大股東,高於華潤鳳凰醫療的15.96%。

股東涉及眾多,可細看流通股,總數為1.23397億股,只有16.67%。所以真正流通在市場上的籌碼是非常「短缺」的,這樣一來,一是會危害小股東、「韭菜」們的利益,二增強了被港交所強行停牌的風險。說來說去,屬「雙輸」局面。雖然在9月19日得到了解決(公眾持股量為32.63%),但俗話說,「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何況這種事情已並非首次……

相反,盈健醫療的股權相對清白一點。

自上市其,大股東一直是Treasure Group Global Limited,直接持股約2.52億股,佔已發行普通股的69.8%;首都醫療作為該公司的基石投資者戰略入股,為發行完成後是盈健醫療的第二大股東,約2536萬股,佔比在7.02%。

換個角度,外面的流通股儘管只有23.18%(港交所規定,流通量不低於25%),但把基石的持股算在公眾量中,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激活股票流動性的作用。

綜合上述分析,聯合醫務、盈健醫療各有「千秋」,你究竟會選擇那隻呢?

(更多最新最全港股資訊,請點擊下載智通財經App)

相關焦點

  • 聯合醫務暴漲200%之後,香港本地醫療股誰能跟上?
    隨著聯合醫務(0722.HK)前段時間強有力的上漲,香港本土的醫療板塊有那麼一點被帶起來的意思。梳理下這個板塊,個股不多,除了聯合醫務外,包括培力控股(1498.HK)、香港醫思醫療集團(2138.HK)、盈健醫療(1419.HK )、以及康建國際醫療(3886.HK),這批股票除了有共性的題材外,還有另一個共通點,就是基本都是剛上市1年左右的小盤股。
  • 聯合醫務暴漲200%之後,香港本地醫療股誰能跟上
    隨著聯合醫務(0722.HK)前段時間強有力的上漲,香港本土的醫療板塊有那麼一點被帶起來的意思。梳理下這個版塊,個股不多,除了聯合醫務外,包括培力控股(1498.HK)、香港醫思醫療集團(2138.HK)、盈健醫療(1419.HK )、以及康建國際醫療(3886.HK),這批股票除了有共性的題材外,還有另一個共通點,就是基本都是剛上市1年左右的小盤股。
  • 香港盈健醫療成功上市 首都醫療集團投資
    盈健醫療是香港按自營醫務中心數量計最大的私立醫療服務營運商,自1997年起向香港市民提供醫療服務。目前,盈健醫療在香港共經營66個醫務中心,分布於香港全部18個區,覆蓋的病人數量為169萬,約佔香港人口的23%。提供包括全科醫療服務、牙科,以及外科、骨科、婦產科等領域醫療服務。首都醫療集團總裁張哲先生受邀出席上市慶祝活動。
  • 賣資產充盈喜,聯合醫務真是個「翻盤」專家
    同樣是香港本土醫院,同樣是中期盈喜,同樣因受利好跳高開盤,聯合醫務(00722)貌似與盈健醫療(01419)上了同一趟車。智通財經APP在讀完聯合醫務的盈喜公告後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接連盈喜都在吃「資產」老本因閏年原因,狗年的春節似乎來的有點晚,但這並不妨礙港股上市公司披露自己的業績。1月30日晚間,聯合醫務公布了自己的2018財年中期成績單。
  • 2017港股掘金:香港連鎖診所進軍內地
    不過要說港股過去的一年,實際上表現是優於內地A股的。這年頭誰都知道恒生指數失真,大部分的內地企業去香港上市,其價格走勢根本就不和恒生指數並駕齊驅,「炒股不炒市」全球流行,不單單在香港市場明顯,即便是在流動性很好的美股和內地A股也非常突出。尤其是下半年的次新股小市值板塊裡面出現一些牛股被資金炒作,這點和內地A股有異曲同工之妙。
  • 淨利爆增6倍仍難逃黑天鵝魔掌 聯合醫務(00722)潛力究竟剩多少?
    可樂觀並未讓其股價擺脫大盤的不利,截至8月11日收盤,該股下挫近3個點,報4.25港元,個股資金流出2223萬港元。行情截圖來源:富途證券礦資源個股、內房個股表現如此,醫療保健個股也沒能好到哪裡去。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11日晚間,聯合醫務(00722)發布盈喜,預計2017財年純利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約600%。
  • 香港聯合醫務集團斥資2億元布局內地高端醫療市場
    高端醫療、全科醫生和商業健康保險是近年國內醫療行業熱議的方向,但始終未能探索出成熟的運作模式。去年聯合醫務集團與鳳凰醫療集團宣布資本合作、共同在北京拓展高端診所網絡,近期聯合醫務集團又宣布投資2億進軍中國大陸,與港企周大福、上海璞邁合作拓展上海高端診所市場,這一系列的動作將香港領先的醫療服務企業聯合醫務集團引入動脈網視野。
  • 做個堅強的寶寶 聯合醫務翻盤希望剩多少?
    聯合醫務(00722)的年報盈喜已發布了一個月,縱然純利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約600%,但不巧的是,發布當天就遇上緊張的「地緣政策」,自己的股價不升反降,被誤殺下挫2個點。好業績難逃黑天鵝的圍捕,緊接著,MSCI明晟在公布全球微型股指數成分股檢討結果時,又給聯合醫務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你被剔除微型股指數了,並表示所有變動將於8月31日收市後生效。
  • [公司信息]聯合醫務(0722.HK)戰略合作或開啟新一輪醫療產業革命
    來源:格隆匯11月9日開盤前,作為領先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提供者的聯合醫務(0722.HK)自願公告了一則利好消息,該公告稱,平安好醫生(1833.HK)、聯合醫務、鄭和醫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
  • 聯合醫務(00722)攜手新創建(00659) 奔赴內地掘金
    對於這一舉措,聯合醫務稱,集團與新創建及鳳凰醫療合作將有助集團發展中國京津冀地區的普通診所網絡,相信公司可進一步與新創建探索機會,以進一步在中國發展醫療保健業務。事實也證明,在「新醫改」、「健康中國」等政策理念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軍醫健產業,而作為醫療資源匱乏的中國內地也早已成為港企發力的新方向。
  • 平安好醫生、聯合醫務、鄭和醫健宣布戰略合作
    中證網訊11月9日,平安好醫生(1833.HK)、香港聯合醫務集團(722.HK,以下簡稱「聯合醫務」)、鄭和醫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平安好醫生、聯合醫務及鄭和將從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完善線上線下醫療服務閉環、拓展線下診所網絡、優化並改進「GOLD培訓計劃」等多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 港股開戶|艾德證券期貨:盤點2020上市醫藥醫療股,打新中的大肉籤!
    來源:新浪證券摘要:醫療股年度盤點內容2020年已經過去,生物醫療新股熱潮仍未停歇,全年共有高達23隻生物醫療股登陸港交所。港股新股市場如此豐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2020年香港IPO市場生物醫療行業板塊的表現,究竟哪一隻股讓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
  • 聯合醫務(0722.HK)大灣區標杆式的醫療健康平臺,獨特模式與遠大前程
    從損益表來看,公司雖然錄得純利的倒退,該部分是由鄭和醫健有限公司合作的非現金股權獎勵及付款所致,所造成的帳面虧損並不產生現金損耗。我們認為,能較全面及公允地體現出聯合醫務在2019財年的盈利情況,可以參考其經調整純利規模約為5320萬,該數字同比增長幅度為37.2%,公司的經調整EBITDA約為8402萬,同比增速達到約29.6%。
  • 平安好醫生(01833)、聯合醫務(00722)、鄭和醫健宣布戰略合作 打造...
    來源:智通財經網11月9日,平安好醫生(01833)、聯合醫務(00722)、鄭和醫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不過,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化,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健康醫療的融合,數字醫生成為一個新的突破口,也更好地推動中國家庭醫生服務的落實。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平安好醫生、聯合醫務及鄭和將從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完善線上線下醫療服務閉環、拓展線下診所網絡、優化並改進「GOLD培訓計劃」等多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為用戶提供更好、更個性化及高效的服務。
  • 淨利漲5倍,我卻對聯合醫務提不起興趣
    從盈喜到財報正式發出,聯合醫務(00722)那顆懸著的心恐怕就一直未找到平衡點,因為這19個交易額內,股價已經跌掉了近9個點,最低價已滑落至1.7港元(單位下同),與2017年5月讓前執董江天帆清倉套現時的4.28元相差2.5倍之多,並且淨流出資金以大戶為主。
  • |a股|外資|港股|港股通|滬股通|深股...
    ——個股方向:1)「Stable ROE」型核心資產仍是外資青睞的重點方向之一,今年五糧液中免美的遭百億賣出,但核心底倉籌碼堅定持有,兌現浮盈屬正常操作,體量上佔主導的配置型資金較為穩定沒有大舉撤出。
  • 為何這幾隻醫療股逆勢翻倍?
    而港股市場截止3月13日盤中,恒生指數2020年以來一度跌了超過18.5%。要知道2019年港股市場上,恒生指數全年漲幅才9%,誰曾想新的一年2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將這個漲幅的2倍給跌了出來。不過在總市值超過36萬億港元,有著近14000家上市公司的港股市場,總是不缺投資機會。即使是碰上了2020開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還是有些股票逆勢上漲,甚至創下翻倍以上的漲幅。
  • 三大原因造成醫藥股殺跌 醫療器械集採也來了
    來源:新浪港股新浪港股訊 5月28日消息,內地醫藥股集體走低,石藥集團跌10.98%;微創醫療跌7.17%;中國生物製藥跌6.03%;藥明康德跌4.93%;麗珠醫藥跌4.81%;復星醫藥跌4.63%。阿里健康大跌7%,三大原因或造成醫藥股集體回調1)漲幅過大、估值殺。愛康醫療、微創醫療、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漲幅都超50%,市場上演估值殺。2)避險情緒升溫,資金獲利了結。外圍市場風險加大、人民幣跳水,市場恐慌加劇,部分資金獲利離場,引發市場恐慌拋售潮。
  • 鳥隨鸞鳳飛騰遠:聯合醫務 醫改風口上的鳥
    這塊業務的客戶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是保險公司;第二類客戶就是企業直接向聯合醫務購買醫保服務。  (II)第二塊業務叫做「香港及澳門臨床保健服務」。這一塊業務就是分級診療的概念。聯合醫務在香港和澳門有600個服務網點。在網點內聯合醫務可以為患者提供全科醫療服務,和部分的專科醫療服務。如果患者的疾病比較嚴重,超出了聯合醫務的處理能力,聯合醫務的全科醫生就會將患者推薦到相應的專科醫院就診。
  • 中國股市:醫療器械,是未來10倍股最多的行業
    現在從市場和價格的角度來解讀當初恆瑞醫藥、邁瑞醫療、泰格醫藥、藥明生物的買入邏輯,並非提倡立即買入當前整體泡沫化的生物醫藥。在一個完全市場中,價格包含所有信息,而股市長期來看是有效的,並且越來越有效,所以應該承認市場長期選擇的合理性。如果一隻股票上漲,不是短期資金炒作的結果,並且長期向上,那麼股價就是市場長期選擇的合理結果,背後有基本面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