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各地主要股票市場暴跌的現象頻頻發生。
走了11年牛市的美股市場,受到疫情影響,史無前例地在3月9日和3月12日跌至熔斷。而港股市場截止3月13日盤中,恒生指數2020年以來一度跌了超過18.5%。要知道2019年港股市場上,恒生指數全年漲幅才9%,誰曾想新的一年2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將這個漲幅的2倍給跌了出來。
不過在總市值超過36萬億港元,有著近14000家上市公司的港股市場,總是不缺投資機會。
即使是碰上了2020開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還是有些股票逆勢上漲,甚至創下翻倍以上的漲幅。
來源:wind,華盛證券
觀察上面的圖表,筆者篩選了港股主板50億市值以上公司,按照2020年以來的區間漲幅做了排序。截止3月12日收市,我們可以看到如FRIENDTIMES(玩友時代)、心動公司等遊戲股收益於「宅家」經濟,而今年以來漲幅分別有188.9%和61.18%。
而還有一組公司非常整齊劃一地出現在了第二至第四位,分別是三隻醫療股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和微創醫療。這三家醫療股在2020年以來漲幅分別有84.97%、71.43%和61.43%。
如果看這三家公司在年內最大漲幅,分別達到了105.17%、103.29%和97.35%,都有近翻倍的股價表現!
要知道這是在2020年2個半月不到,股市歷經國內外疫情蔓延和史詩級暴跌的大環境下實現的。
如果仔細翻看這三家公司的共通點,除了都叫醫療以外,還有他們的主營業務都屬於醫療器械,並且都著重布局在骨科器械行業。這是不是一個新的風口,三家公司的質地又如何?讓我們來詳細看看。
醫療器械市場望衝破萬億,骨科市場增長前景看好
骨科醫療器械是醫療器械行業中最大的子行業之一,而骨科植入物則是其中最重要的門類,也屬於高值醫用耗材類,指通過手術植入人體以替代、支撐定位或者修復骨骼、關節和軟骨等組織的器件和材料。骨科植入市場按照部位不同細分可分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和其他。
來源:wind,華盛證券
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目前處於穩步增長期。
根據中國醫藥物資協會數據,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由2012年的1700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304億元,同比增長19.19%,2012-2018這五年年復增長率高達20.88%。
而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計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4.41%,2023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達到10767億元。
來源:wind,華盛證券
而在醫療器械的細分骨科植入市場規模有望維持15%增速。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19版》數據, 2018年中國骨科植入物市場銷售規模約為262億,同比增速為16.44%,2010-2018年年復增長率為17.52%。
隨著國內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再加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增長和支付能力提高,國內骨科植入市場有望不同於全球趨勢,繼續維持15%增速水平。
來源:wind,華盛證券
在國內骨科細分市場中脊柱已經升至第一位。
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19版》數據,2018年脊柱超越創傷成為第一細分市場,市場份額為29.01%;創傷第二,為28.63%。隨著國家居民水平健康意識的提高和投入增加,脊柱和關節份額有望持續提高。
愛康醫療:國內骨關節植入龍頭
愛康醫療在2003年於中國北京成立,從事於骨科植入物的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在國內骨關節植入物市場中國企中佔據龍頭地位。
這家公司專注於髖關節和膝關節植入物,用於初次手術及翻修手術。 同時愛康醫療也是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將 3D列印技術商業化並應用於骨關節髖及脊柱置換內植入物的醫療器械公司。
愛康醫療的骨關節產品線較為齊全,覆蓋低端和高端市場。產品從第一代(金屬植入物)開始發展,慢慢演變至第二代(陶瓷植入物)和第三代(3D 列印產品)。
公司產品質量可與外資品牌比肩,並具備價格優勢,性價比較高。
另外來自骨科臨床治療的需求,為3D列印技術在骨科植入物製造中的應用發展帶來了巨大潛力。目前愛康醫療擁有三個3D列印產品,包括髖關節置換內植入物、脊柱椎間融合器及人工椎體。2018年愛康3D列印產品收入6995萬元,同比增長 109.18%。
來源:wind,華盛證券
春立醫療:關節產品往高端發展,布局脊柱和運動醫學
春立醫療是中國領先的骨科醫療器械公司,專注於骨科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包括關節假體產品及脊柱產品,2015年在港股上市。
這家公司於2015年4月成為中國首家企業獲得BIOLOXdelta 第四代陶瓷關節假體產品醫療器械註冊證,涵蓋半陶及全陶關節假體產品,是國內最早生產先進關節假體產品的企業之一。
2019年6月, 春立醫療的不可吸收帶線錨釘獲得註冊證,進入運動醫學領域。目前公司有 17項用於骨科醫療器械註冊證(涵蓋四大人體關節的關節假體產品及脊柱產品),其中11項為Ⅲ類醫療器械註冊證1項為II類醫療器械註冊證,5項為I類醫療器械備案憑證。
春立醫療目前 98.5%的業務收入來源於關節假體產品,脊柱產品貢獻的收入較少。
2018年公司營收4.92億元,同比增長66.0%,2019 年上半年收入3.74億元,同比增長76.1%。
春立醫療一方面升級骨關節產品,加大力度推廣高端陶瓷關節假體,另外一方面,脊柱和運動醫學類產品也逐漸在補充。
來源:wind,華盛證券
微創醫療:心血管支架業務起家,收購進軍骨科器械
微創醫療目前已上市產品300個,以心血管支架業務起家,2011年收購蘇州貝斯特,進軍骨科醫療器械,2017年收購Livanova公司的CRM業務,進軍全球心律管理市場。
另外微創醫療還涉及心血管介入與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業務和神經介入產等十大業務領域,產品線十分豐富。
微創醫療的骨科業務主要通過併購而來,首先2011年併購貝斯特進入該領域,2013年收購 Wright旗下的OrthoRecon骨科業務分部,使公司在髖、膝、脊柱及創傷四大骨科市場領域中提供齊全的產品組合,並且打開國際市場。
不過由於整體骨科正處於整合協同期,再加上投入不斷增長,截止到2018年骨科整體仍是虧損狀態,不過國內骨科收入發展勢頭較好,2018年微創醫療國內骨科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2.8%,可以看出整體細分市場的強勁,因此投資者可以密切關注公司骨科業務扭虧後對業績的改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3月6日,著名機構高瓴資本增持微創醫療4773.4萬股,每股作價13.51港元,總金額約為6.45億港元,增持後持股數目為1.14億股,持股比例為6.61%。
按照微創現價16.7港元計算,這一波操作高瓴資本就浮盈超23%。歷史上高瓴對騰訊、京東等早期投資的成功案例讓人記憶猶新,其近期對微創醫療加倉的舉動也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和思考。
來源:港交所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