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盈喜到財報正式發出,聯合醫務(00722)那顆懸著的心恐怕就一直未找到平衡點,因為這19個交易額內,股價已經跌掉了近9個點,最低價已滑落至1.7港元(單位下同),與2017年5月讓前執董江天帆清倉套現時的4.28元相差2.5倍之多,並且淨流出資金以大戶為主。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大戶如此迫不及待,究竟這份盈喜有多「不堪」?智通財經APP查看到,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6個月,聯合醫務收入2.81億元,同比增長12.3%;該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1768.3萬元,同比增長5倍;EBITDA3193.8萬元,同比增長124.8%;每股盈利0.024港元,中期股息每股0.0055元。
收入增長12.3%,淨利潤增長5倍,可就是這樣一份靚麗的財報卻令股權愣是走出了上述一幕,的確引人好奇。
收入來源靠港澳,內地體檢虧損收窄
關於聯合醫務的這份財報,智通財經APP曾在其發盈喜公告時便進行了預測性解讀,直接指出本土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服務是該公司最賺錢的業務,而內地體檢則是賺錢速度最快的業務。事實果不其然。
具體來說,香港及澳門企業醫療保健解決方案服務在6個月的收入由1.52億元增加11.6%至1.70億元(分部間抵銷前),經營利潤(除稅前及除非經常性項目前經營利潤)由1780萬元增加7.1%至1910萬元。
其中,醫療方面,因為診費增加及尋求醫療服務的患者就診次數由2017財政年度上半年的約60萬次增加5.7%至2018財政年度上半年63.8萬人次,收入同比增加了12.0%至當前的1.62億元;牙科方面,向合約客戶提供牙科服務的收入由2017中期730萬元增加8.0%至2018中期的79萬元。
而作為第二賺錢的業務香港及澳門臨床醫療保健服務,期內也表現不俗。由於次均診費整體增加,收入由1.14億元增加14.4%至1.31億元(分部間抵銷前);經營利潤(除稅前及除非經常性項目前經營利潤)由850萬元增加32.0%至1120萬元。
分拆來看,因受需要輔助服務的患者的較高消費帶動,醫療服務的收入由2017財政年度上半年5250萬元增加15.0%至2018財政年度上半年6040萬元;牙科服務的收入由2017財政年度上半年2660萬元略增2.1%至期內的2710萬元。
除了本土業務外,內地保健業務的變化絕對是聯合醫務最有。期內,該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通過提供體檢業務、企業醫療保健解決方案業務、門診服務(如家庭醫學和兒科服務)等,讓該業務收入由1890萬元增加23.0%至2330萬元(分部間抵銷前);經營虧損(除稅前及除非經常性項目前經營虧損)由1500萬元減少66.7%至500萬元。
虧損收窄變相地也說明這塊業務的賺錢速度最快。不過,速度雖快,但並且真正「做業務」賺的,而是出售資產帶來的「正面」效果。事實上,類似效果並非首次,2017財年淨利大幅增加約600%就是靠的這一手。當時「可售資產」為該公司帶來的約4620萬元的收入。至直到今天,該公司還在「吃」這次變賣資產的好處。
收購交接已完成,手中不缺錢
分部業務虧損減小外,聯合醫務和所有醫療企業一樣均在「走馬圈地」。
智通財經APP在財報中看到,2017年4月,聯合醫務與賣方訂立臨時買賣協議,同意收購Excellent City Limited的全部已發行股本,代價為5665萬元。近6000萬元究竟買了啥,其實是一處香港的物業——上環永樂街148號南和行大廈18樓第1、2、3、4及5號辦公室的唯一合法實益擁有人。並且這項交易已於在2017年8月10日完成。
買物業之餘,2017年7月,該公司與一牙科連鎖店訂立買賣協議,同意收購一間位於香港九龍之牙科診所之資產及業務,其代價為200萬元。總算是做了一筆與主業相關的「收購」。
當然,這些收購併未給聯合醫務的財務帶來負擔,因為有執董為其「貢獻」。該公司於2017年12月31日及2017年6月30日的資產淨額分別為6.16億元及5.95億元。資產增長主要有兩大方面原因:一是因2018財政年度上半年的純利1740萬元;二是有一名執董行使首次公開發售前購股權,部份被分派2017財政年度末期股息1660萬元及就股份獎勵計劃購買股份所抵銷。
資產增加的同時,聯合醫務的現金流保持較好。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81億元,而上期年終現金及等價物僅有1.62億元,從數字層面上來看,的確處於猛增狀態。
結合聯合醫務的市場前景、業務表現以及手中「豐厚」的現金等價物,若拋開「賣資產」等因素,其帳面存在一定的實力。(田宇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