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談一件小事」介紹
「今天只談一件小事」是2019年新開的系列,內容是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或是思考、或是新知、或是感受,也可能是微小的美好,文章可能很短,但都是我的真實生活和思考。
常規文章會繼續,也希望你喜歡這個輕鬆的系列。當然如果你們覺得這種形式更好,我就以這種更輕鬆的方式跟你們交流。
這是練功房原創的第180篇文章
作者:大師姐
來源:練功房
圖片:攝圖網
1
剛工作的時候,我特別迷茫
我剛上班不久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迷茫,對工作提不起興趣的狀態。
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我跟一個前輩一起下班,路過一家便利店,她看到宣傳單很有特色,就跟我討論怎麼用到我們自己的工作中。
那時候的我一下班就不願意想工作的事,覺得上班處理工作已經夠煩了,下班後就想換換腦子放鬆放鬆,於是只敷衍了她幾句了事。
之後好幾年我都是這種狀態,工作上雖然可以憑藉自己的責任心完成好領導布置的各種工作任務,但也沒什麼想法,不會主動去想自己該做些什麼事情。
一是我當時認為一個好員工就是領導的「手和腳」,把領導這個團隊「大腦」的想法執行到位就是最大的工作成績。
但其實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對工作沒什麼熱情,覺得工作就是壓力和負擔,把領導布置的工作幹好就萬事大吉了,想不通為什麼有的人下班後還時時刻刻牽掛著工作,不累嗎?
我不理解有的人為什麼對工作抱有那麼大的熱情。
多年後,求職市場和公司裡開始流行「工作積極主動」的要求,提倡員工要換位思考,主動為領導、為公司想,我能為公司創造什麼價值。
我開始苦惱,該怎樣「工作積極主動」,我想不到該做什麼怎麼辦?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因為從小作為一個聽話的孩子、一個好學生,我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老師父母會告訴我該做什麼,我按照他們說的去做就能獲得好成績。
現在突然告訴我,讓我自己想自己該做什麼,說實話很難。
我需要跟自己過去二十幾年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模式對抗。
畢竟人的改變不是像開關那樣,通過簡單操作就能實現模式切換。
還好自己始終沒有放棄對自己的要求。
後來,我總算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並終於能夠像我曾經期望的那樣,能夠主動去想我要做些什麼。而且這種「主動」不是那種逼迫自己、當做任務計劃去完成,而是自然而然、自發地就能在工作之外的場合,關心、關注、琢磨、請教、交流自己的工作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我想,這是內在驅動力被喚醒了。
2
一個人對工作沒有熱情會怎麼樣?
第一,對工作提不起興趣,感到很迷茫。
《我和我的經紀人》裡面,國內知名的經紀人楊天真也提到過自己初入職場時的那個階段。當時的她一天到晚做的都是很瑣碎的工作,列印、複印、掃描、鞍前馬後安排藝人的衣食住行,她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非常迷茫。
這當然不是個例,否則也沒有那麼關於迷茫的話題和討論。
第二,一份工作做不久。
每份工作都伴隨著很多你不喜歡的工作內容,哪怕這份工作是你自己所喜歡的,也會有很多瑣碎的、低價值的、做好是應該搞砸有責任的事情。
如果你對這份工作不喜歡、沒熱情,就無法長期抵抗這些工作內容帶來的消耗,幹不了多久,你一定想要離開。
但實現職業上升,一定得要在一個領域深耕數年,頻繁切換行業和專業領域,很難實現職場升遷所需要的職業積累(職場初期的試錯除外)。
3
一個人對工作充滿熱情是什麼樣的?
1、在談論工作的時候眼睛是發光的。
2、工作積極性高,會主動跟上級提出工作想法和建議,而不是等待領導分配工作任務。
3、會想各種辦法調動公司內部、外部的資源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4、上班是件快樂的事。
5、自願加班。
有些人很幸運,只花了很短的時間就找到自己喜歡什麼,對什麼工作有熱情;更多的人,之所以迷茫、不滿現狀又不知如何改變,往往是因為找不到工作的熱情。
4
那麼,工作的熱情該如何尋找呢?
找到工作的意義和個人的價值。
楊天真最終渡過迷茫期,是因為自己找到了工作的意義——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很多年輕人也往往都是因為找不到工作的意義而感到迷茫,感覺自己一天到晚做的都是沒有價值的事,沒有成就感。
當然,你的領導都會告訴你,你的工作很重要。但這樣的話,你騙不了自己。
工作的意義一定是從內而外找到的,沒有人能幫你完成,也不可能通過外界灌輸給你。
工作的意義是對你個人的意義,不是對公司的意義,也不是對你領導的意義。
這個意義要能喚起你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它才是真正的意義,才能形成你內在的驅動力。
這個意義一般是有一定高度的,按馬斯洛需求層次來說,是屬於「自我實現」這一層面的意義,直白來說,就是你自己總結的、這份工作讓你覺得自己很牛掰、讓你熱血沸騰的地方。
這樣的意義,才能持久,才能照耀你的整個職場人生。
5
能夠提供內驅力的工作意義是什麼樣的?
對做產品的來說,如果你只是覺得「我的工作是開發新產品」,這樣的工作意義可能就沒有「(我在)通過我設計的產品,讓客戶的生活更高效/更有樂趣/更舒適/更安全/更健康「這樣的意義更打動你。
因為你在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這會讓你覺得自己有價值。
對做服務的來說,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工作只是「我在接電話」、「我在解決客戶的問題」,這樣的工作意義可能就沒有「(我在)讓客戶因為我的服務而對公司更滿意」這種意義更打動你。
你看到了自己可能發揮的影響力,才更有可能特別希望、並持續去讓自己的服務水平超過周圍的同事。
如果你是搞IT的,「我的工作就是寫代碼」、「我的工作就是幫別人開發需求」,這樣的意義大概率會讓你覺得自己只是在為別人做嫁衣,沒有太強的成就感,日子久了,基本上對工作就會疲於應付。
如果你的工作意義是「(我在)讓公司的運行效率更高」,或者「(我在)提供給所有同事高效工作的基礎和保證」,這樣的意義就能給你提供更強的工作動力。
同理,如果你是做品牌營銷的,「我的工作就是辦活動」就不如「(我在)賦予公司品牌和品牌工作更高的價值」、「(我在)通過市場營銷讓銷售更容易」。
如果你是寫字的人,「我在完成KPI」就不如「(我在)通過寫作成就自己」。
如果你是父母,「我在養孩子」就不如「(我在)影響一個生命」、「(我在)讓一個生命更美好」。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了我所說的可以提供持久內驅力的工作意義是怎樣的。
但你可能還會問:「這不就是「包裝」嗎?不就是用一些更好聽的語言來描述嗎?這只是說法不同而已。」
這要回到前面我所強調的幾個規則——你的工作意義一定是你自己尋找、總結出來的,不是我告訴你的,也不是你的領導灌輸給你的。只有你自己通過思考、體會、提煉出來的工作意義才會對你產生作用。
怎麼判斷呢?有個簡單的標準,當它終於浮現出來時,你內心會突然湧動起一種激動和感動交織的情感,這個時候你會知道,就是它了。
然後你會發現,工作對你來說不一樣了。
-The End-
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個人成長的好文章,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
我是每日一拍的分割線
P.S.美好的季節開始了~
奮鬥與快樂也可以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