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又叫做膽石症,是一種膽囊或者膽管裡面發生了結石症狀的疾病,而當膽囊內產生結石後,就會刺激膽囊黏膜,就有可能會引起慢性膽囊炎症,如果是在膽囊管或者膽囊頸部產生結石,就有可能會產生感染,形成急性膽囊炎,而膽結石這種病症和我們日常飲食有一定的關係。
哪些飲食習慣可能會導致膽結石
1、三餐不定時
在我們進餐的時候,膽囊才會產生收縮,把之前時間裡濃縮的膽汁排到腸道中幫助消化,如果三餐不定時,就會導致膽囊中儲存的濃縮膽汁長時間的停留在膽囊中,這樣就提高了膽結石的發病率,而三餐中不吃早餐的危害最大,因為前一天的晚餐和第二天的午餐之間間隔的時間非常長,不吃早餐則會使膽汁在膽囊中停留的時間過長,增加膽結石發生的概率。
2、喜歡吃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像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動物油,肥肉,動物皮脂等等食物,烹飪方式喜歡油炸等等,這樣的飲食習慣就有可能增加膽結石的發生概率,因為這樣的飲食習慣很有可能導致肥胖,而肥胖卻是膽結石發生的重要基礎。
3、喜歡食用內臟那些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動物內臟,魚子,蟹黃蟹膏之類的那些食物,攝入大量的這類食物,就有可能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升高,從而導致了膽結石的發生。
4、飯後久坐吃零食
很多人喜歡在飯後吃飽了就坐著玩手機,邊玩手機邊吃點零食,而坐著則使人體處於一種蜷曲的狀態,這樣就增大了腹腔內壓,使腸胃蠕動減慢,從而不利於攝入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時也降低了膽汁排出的速度,影響了膽汁酸的重吸收過程,從而導致膽汁裡面膽汁酸和膽固醇的比例被破壞了,長期如此就有可能導致膽囊裡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變高,從而導致了膽結石。
5、喜歡吃甜食
食用過多的甜食,熱量攝入過多,就有可能導致肥胖,還有就是攝入過多的甜食會促進膽固醇在體內的沉積,從而增加了患有膽結石的風險。
除了這些飲食習慣之外,還有平時不怎麼喜歡運動,日常生活中運動和體力勞動都比較少,長時間如此則有可能導致膽囊肌的收縮能力下降,排出膽汁的能力變差,時間久了,就有可能導致膽汁堆積,然後析出膽固醇結晶,最後就有可能導致膽結石。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適當的增加運動量,多吃蔬菜水果這些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還要吃些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有助於降低體內的膽固醇,三餐定時等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膽結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