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咿呀學語到步入社會,再到如今初有成就,老師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如果能在求學路上遇見一個好的老師,實在是人生的財富。高考過後,能夠看到街邊飯店打出各種「學有所成」、「前程似錦」、「鵬程萬裡」的廣告,使謝師宴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本來只是一種表達感恩的形式,反而越來越走樣,成為開展各種各樣的師德師風廉潔教育的反面典型。謝師該不該?這是肯定的;謝師宴能不能吃?也並不是不能,可當滿心歡喜變為一種負擔,就大可不必了。那麼要如何不失尊重又能恰到好處的表達謝師之情?
謝師宴的由來歷時已久。在封建社會,科舉考試是唯一能夠走向仕途的方式,為了鼓勵大家為統治者效勞,朝廷還會在放榜後舉辦大型宴會,於是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鹿鳴宴、瓊林宴、鷹揚宴和會武宴。其中鹿鳴宴應該是歷史可考最早的「升學宴」,起源於唐朝,鹿是古代的仙獸就是其中之一,被人們寓意為「滿意之才」,而「鳴」字在古代可以翻譯為「天意的恩賜」,將升學宴命名為「鹿鳴宴」不僅寓意吉祥如意,更重要的是展示「天子覓才、重才」的管理理念。
過渡到民國時期,謝師就比較低調了,電視劇的情節也多半是寒門出狀元,然後會送老師一本當時不可多得的書或者一瓶家裡窖藏很久的陳釀,當做謝師禮再配合三叩首,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湧上心頭,讓看過的人都深有感觸。「謝師宴」變了味也是近幾年的事情,有調查統計,高考後的消費支出集中在「旅遊」和「謝師宴」上,將一場喜事變成了商務酒局,成為家長們攀比的場合,甚至可能加重了家長和學生的經濟負擔,官方才不得不出手呼籲扼制這股風。
感恩之情必不可少,那麼除了「謝師宴」,還有什麼能夠更好的體現這種亦師亦友的獨特情感呢?自古以來,酒好像是謝師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件,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化的傳承自然容易讓人聯想到師恩。另一方面,中國釀酒工藝精湛,嚴謹有序,跟傳統的師道也是不謀而合。
目前市面上的白酒品牌多樣,價格也千差萬別,但不是每一款都可以成為謝師酒。如何選擇一款更能夠體現謝師情感的酒,這個問題像極了如何權衡謝師宴的規模與檔次。
首先,選擇醬香型白酒作為謝師首選,是因為醬酒越陳越香,時間造就了醬酒獨特的芬芳,就好像教師這個職業把時間都奉獻給了學生,換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此外醬酒適合初飲白酒的人群,更符合大眾的接受程度。其次,作為情感的寄託,自然需要選擇品質好的酒,才能品出醇香的滋味。醬香型白酒有坤沙、碎沙、翻沙、串沙可選,其中坤沙最好,最具誠意。再次,價格是選擇謝師酒的關鍵所在。酒過於高檔,價格過高容易被曲解,禮品屬性太強,和謝師的初心不符。價格過低又擔心口感與品質。所以性價比高的酒則可成為上選。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酒的品牌寓意。何為謝師?自然是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所以選酒自然要貼合尊師重道的含義。東書房專門為謝師這件鄭重的事情而做的「秘藏酒」,包裝古樸大雅,不會過分張楊,又不會顯得隨意。6年純坤沙基酒加15年以上坤沙老酒勾調,價格適中,口感卻趕超市面價格數倍的名酒。東書房酒的創始人于建嶸老師,本身就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師者。東書房品牌自帶「以師者之名,鑄匠人之心」的寓意,雖為小眾品牌,但是單純依靠口碑,就能在市場上小有名氣,可見其性價比確實高,非常值得信賴。
東書房秘藏酒有一句話,「以書會友,以酒謝師」,雖然簡單,但是卻深深的抓住了謝師的內核。用這款「秘藏」作為謝師禮,既能彰顯文化氣質、表達足夠的尊重,又能夠將良師益友這種無法輕易說出口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六年磨一劍,礪得純坤沙,正如學子步入社會之前,想要破繭成蝶,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學習和釀酒一樣,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成就一個社會棟梁,一瓶好酒。
中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酒。遇不平之事,以酒平之;逢疑惑之人,以酒辨之;恰同學少年,以酒敬之。與其大張旗鼓搞一場謝師宴,自己身累,老師心累,倒不如選兩瓶東書房秘藏酒,所有的感恩之情都不言而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