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山珍海味比得上永遠的師生情嗎
高考結束,有人擺「謝師宴」。如果你是考生家長,你會怎樣答謝老師?
高考結束,晚上散步,見到街邊飯店懸掛出「謝師宴」橫幅招攬顧客,心中很不是滋味。
父親八十高齡,患過三次腦梗,非常健忘,可他始終沒有忘記當初讀私塾時的老先生。儘管老先生早已仙逝,可去年,父親還專程回老家拜訪了先生的後人,以表達對先生的感激之情。他告訴我,作為學生,無論身在天涯海角,無論身份地位如何,都不應該忘記師恩。
與在飯店大吃大喝相比,把師恩永放心間才更難得。如今,我常教導孩子,尊重老師,勿忘師恩。平時,以勤奮學習作為對老師辛勤付出的回報。假期裡,在不打擾老師情況下,帶上一束鮮花,與三五個同學一起去老師家坐坐,相信老師一定會很開心。永恆的師生之情遠比一餐山珍海味有價值。
(黃河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檢察院)
讓感恩回歸純真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炒幾個拿手小菜,邀請孩子的老師走進家庭,來一頓撕去虛偽面紗的家宴,我覺得這是對老師最大的尊重,也是家長以身作則告誡孩子尊師重道的有效方式。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曾提醒各級領導幹部:「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這不僅是對領導幹部的一種告誡,更是對每一個黨員甚至疲於應付飯局的所有人的一次告誡,讓吃飯回歸初心,讓感恩回歸純真,讓吃飯變得溫馨而有意義。
講排場、比實力、找面子,很多時候我們家長把「謝師宴」當成了一場無形的實力較量,還誤把老師當成了這場無形較量的裁判官,忘記了吃飯的初衷。除了每年固定的家長會,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生活在不停地奔波,忽略了孩子,有時候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如果畢業後能準備一餐家宴,把老師請到家裡,和老師真誠地交流一番,不管對家庭還是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丁秀光 江蘇省漣水縣檢察院)
感謝老師不能功利化
父親曾是一名老師。從我記事起就記得,每逢過年總有「叔叔阿姨」來我家。聽說他們要來,父親總是特別高興,早早出去買菜,還要備上幾瓶好酒。雖然沒有寬敞的宴會廳,也沒有山珍海味,但每個人都開心地笑著,隨意地聊著。那是父親當班主任帶過的第一屆學生。父親早已不在一線教書,但他總說,「付老師」是他最引以為豪的稱謂。
我想,這就是最讓人羨慕的師生情——學生總惦記著老師,老師把學生當成親人。近些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與老師的相處方式也在發生變化,「謝師宴」的盛行就是其一。雖然規格越來越高,花費越來越大,卻讓學生對老師的恩情在這推杯換盞中世俗化、形式化、功利化。
常聽父親說,作為一名熱愛教學的老師,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長的理解和配合,最希望看到的是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因此,我想對每一名參加完高考的學生說,感謝老師的最好方式是畢業後仍不忘師恩,多問候老師,多向老師匯報學習和生活情況,讓老師感受到自己的諄諄教誨沒有白費。
(付梅點 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檢察院)
借謝師建立好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社會和順;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在一個家庭之中,父母又是子女最重要的榜樣,父母的思想行為如何,直接影響子女的為人處世方式。高考結束後,如果用宴請、送禮的方式去感謝老師,這就很容易給子女作出錯誤的示範,使他們在感恩的心和物質回報之間簡單地畫等號。這種做法會對子女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如果我是考生家長,我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方式是否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自覺遠離不良風氣。同時藉助謝師的機會,建立良好家風,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學會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真誠地感謝老師。比如,在高考結束後填報志願的時間裡,以朋友的方式多和老師溝通,談談自己的理想和未來規劃,請老師給自己一些指導意見,進入理想的大學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回報;進入大學以後,多和恩師聯繫,在教師節和中國傳統節日裡,不忘給老師一個暖心的問候,並虛心向老師學習請教,讓老師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我想,對於老師而言,「桃李滿天下」應該是最好的回報、最豐厚的禮物了。
(李嫄 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檢察院)
寫封「謝師信」更走心
在物質豐富的年代,任何通過物質來表達感念師恩的形式都可能會落入俗套,顯得單薄和膚淺。臨別時刻,送給敬愛的老師一份特別的禮物——「謝師信」,讓師生情誼回歸傳統,似乎更顯溫情。
曾幾何時,高考結束後,以大擺酒宴的方式答謝老師成為一種時尚。一桌豐盛的飯菜和觥籌交錯之間,似乎就把對老師的感謝表達完畢,從此天各一方,這樣的形式雖隆重氣派,但未免失去了謝師的本意。不如靜下心來,給老師寫封信,跟老師說說心裡話,讓點滴回憶在字裡行間回放,讓美好的祝願永遠伴隨老師身邊。這樣的書信比起一桌吃完就完了的宴席,豈不是更顯得彌足珍貴?多年之後,回首往事,恐怕老師早已記不得那些美酒佳餚,但對於那些發自肺腑的語言是很難忘記的。
老師是人生的領路人,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尊師重教、懂得感恩,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向老師表達感謝時,切忌讓不良風氣侵襲,要表達真誠、體現尊重、展現文明,唯有如此,純潔赤忱的師生關係才會更加閃光、更加恆久。
(劉曉峰 陝西省延長縣檢察院)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