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解讀原生家庭怎樣成為今天的你

2020-12-19 騰訊網

人們經常說:

原生家庭決定人的命運。

到底什麼是原生家庭?

我們又該怎樣改變和穿越?

這一篇輕鬆卻深刻的漫畫,

為你解開原生家庭的迷局。

「世界上所有有地位有影響的人都是從嬰兒時代成長起來的。他能怎樣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曾生長在一個怎樣的家庭中。」

——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在不同的家庭中、不同的處理方式下,一個打翻了牛奶杯的5歲孩子將會有完全不同的經歷。世上也沒有一個普遍的方法來處理這件事。」

——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如果一個家庭的規則能夠允許自由地對所有的事情做出評論,不管這件事是痛苦的、歡樂的還是罪惡的,那麼這個家庭將會有最好機會成為成長型家庭。我相信任何事情都能以人性的方式加以討論和理解。」

——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人類是在腦海中形成圖片,然後再用自己的思維來理解這些圖片,並依自己形成的看法來做事。」

——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一個良好的、健康的爭吵並不一定代表著死亡——它可以為你帶來親密和信任。」

——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我看到精神的光芒受困於一個承載著局限和自我拒絕的厚厚的黑色圓筒之中。」

——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父母遺傳給我們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這筆財富做出的反應和處理方式,並因此而使我們有了不同的人生。」

——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當人們沒有經歷適當的轉變,他們就不能關注新的期待。」

——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家裡的孩子通過觀察周圍的成人學會如何做人,成人需要發展出更高水平的自尊,才能實踐他們所倡導的內容,並且給孩子做出示範。」

——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轉載自公眾號:薩提亞心理

相關焦點

  • 現實版「蘇明玉」:你對原生家庭的解讀,讓你成為了現在的自己!
    前段時間電視劇《都挺好》還在熱播的時候,有一個詞很為之火熱:原生家庭。很多人把原生家庭看作是「洪水猛獸」,是自己沒辦法逃脫掉的宿命,就好像若是自己出生在了一個比較窮困的原生家庭裡,這一輩子無論怎樣努力都很難逃離原生家庭。可真的是如此嗎?難不成出生不如他人,原生家庭不如他人,就真的沒辦法擺脫困境嗎?
  • 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一個是子女未結婚前,與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我們叫它原生家庭。另一個叫新生家庭,指子女長大後與另個人結婚組建的新家庭,這個家庭裡面不包括各自的爸爸媽媽。原生家庭裡的氛圍、習慣以及家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等,都嚴重影響著子女日後在新生家庭中的表現。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才不致將原生家庭的負面元素帶到新生家庭裡。
  • 給孩子怎樣的原生家庭?
    什麼叫原生家庭?就是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父母,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就叫做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生命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關係。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會讓我們有遺憾或者痛苦,而這種在原生家庭受過的傷害,是會跟隨著我們長大,甚至到老。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究竟有著怎樣的毒,腐蝕了孩子幸福的本能
    演員劉玉翠,受家庭的影響,直言只相信愛情不相信婚姻,面對與自己相戀長達20年男友的求婚,她還是無法戰勝內心的恐懼,如今五十多歲的她仍是單身一人。原生家庭究竟是有怎樣的毒,腐蝕了孩子獲得幸福的本能,在《原生家庭》中我找到了答案。
  • 原生家庭到底帶給了你怎樣的痛苦?|心理諮詢師請回答
    因為很多時候原生家庭是引發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根源,心理學精神分析流派會通過關注童年經歷和創傷,尋找誘發人們心理問題的原因。童年時期是一個人的學習和認知能力高速發展的時期。而恰好這個時期,很多兒童都生活在原生家庭,家長和家庭環境成為了兒童最直接的學習來源。因此,兒童三觀和性格的塑造會受家庭影響,而此時建立的三觀和性格對後續的人生又有著深遠的影響。
  • 原生家庭是怎樣傳遞的?
    我:今天早上起來才半個小時都咳嗽4、5次了,你覺得還能不能上學了?老公:啊?應該沒事吧!你要是擔心就不去了,讓爸媽今天帶著吧!我:那你覺得有沒有問題啊?老公:昨天去醫院醫生拿了藥,應該還好吧!我:那到底還上學去不?老師他們會不會覺得有點咳嗽不願意啊?………………最終,我以生氣結束談話。
  • 動漫鋼煉作者荒川弘又一部經典漫畫,深刻揭示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人
    然而這不僅僅是一部農業職高學生的日常漫畫,更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深刻作品,探討了很多人性的深層次問題,比如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家庭是世界的縮影。在漫畫《銀之匙》中荒川弘老師對不同類型的家庭和教育方式進行了描繪。
  • 原生家庭的影響,該如何緩解?不要讓新生家庭成為第二個原生家庭
    他強調人的生活風格,約在四五歲的時候以往家庭環境中形成,以後幾乎一生不變。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其實在孩子4、5歲的時候已經開始潛移默化了。溝通分析理論認為:一個人在6歲之前的經歷會成為他後來人生的劇本,也就是說,一個人6歲之後的人生,都是在上演6歲之前的故事。這個理論,剛好詮釋了青梅的現狀,很多心理研究表明: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但可以緩解。那麼如何改變她現在的家庭狀況呢?
  • 從你的原生家庭,了解你的愛情劇本
    就比如你去淘寶買東西,去大眾點評上找美食,你都會仔細看看評論區,如果這家店有差評,你就會有一些立體的看法了。同樣,一個人的過去是怎樣生活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很好地預測未來。在情感上,最好的評判標準,就是他的原生家庭。
  •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孫儷的家庭是這樣的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有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人卻用一生去治癒童年!這兩年「原生家庭」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還有孫儷新劇《安家》中的房似錦。有多少成年人帶著童年的傷痛在生活。
  • 原生家庭「傷」
    原生家庭童年的創傷,可能要用一輩子治癒,這就是某些原生家庭的罪。家醜不外揚的中華傳統美德似乎成為了聖經,其實深度解讀,它的確有毒。原生家庭和睦欠缺,人情冷淡,缺乏友愛是導致一個人自卑,不配得感的罪魁禍首。很多時候想傾訴,卻如鯁在喉。別人笑話我怎麼辦?鄰居暗自偷樂會如何?這時候,其實是需要情緒爆破的,壓抑得太久,真的會失心瘋,重則有可能有自虐傾向。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深度分析原生家庭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被一個個標題黨刷屏,「原生家庭的傷害」、「如何走出原生家庭」、「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等等,於是原生家庭很自然地成為了「原罪」,個人的所有不幸以及失敗都一股腦的被歸結到原生家庭上。再加之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更是用一種誇張的手法將原生家庭這一話題繼續升溫,就像炸彈一樣,只要一點火就著。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人的選擇,同一個家庭兩種人格,自己的選擇重要
    比如,來自同一個原始家庭的幾個孩子,由於基因、性格、經驗詮釋方式等的不同,會選擇不同的成長道路,成為不同的人。一位美國心理學家以這樣一個家庭為觀察對象:一個有三個孩子的家庭,他們的父親喝醉了,母親早逝。長大後,一個成了律師,另一個成了像父親一樣酗酒的家庭暴力。心理學家發現,兩個孩子都會說同樣的話:「誰讓我有這樣的父親?」不同的是他們對這句話的解釋不同。律師的兒子解釋說我有這樣一個父親。
  • 「原生家庭論」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偽心理學
    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原生家庭理論」,其實是錯誤的。你沒有看錯,從小父母怎樣對待你,不管他們是又打又罵還是寵愛有加,對你人格和行為模式的塑造影響微乎其微。不少公眾號這樣解讀這部電影:「來自家庭的『愛暴力』,才是影響我們這代人敏感、膽怯、自卑、多疑等大多數負面性格的重要因素」、「這部電影剖開這些家庭相處,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為何會成為今天的我們」、「正是原生家庭造就了李玩」……
  • 不要讓你的孩子憎恨自己的原生家庭
    你想不想聽聽我是怎麼成長的?這些年我的內心是什麼樣的,我的夢想、我所有的掙扎?然而還是遭到了拒絕。」從隻言片語裡,我們不知道高曉松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童年。他只回了表弟一句話:「我記得你爸爸媽媽都不會打遊戲,你王者榮耀怎麼玩得這麼好呢?」作者的表弟最多也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但是卻把自己成績不好歸因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把自己的失敗推給了父母。
  • 原生家庭的正確打開方式
    家庭是我們每個人出生最早進入的單位,也是我們在還沒有任何生存能力時需要依附仰賴的巢穴,因此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而面對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早些年許多文章會刻意討伐,後來又有很多觀點說不要把責任都推給原生家庭,那我們該怎樣面對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呢?
  • 每個人在成為自己前都是原生家庭的縮影!
    小到吃飯習慣,大到人生大事,都會被原生家庭影響。不管你走到哪裡,不管你跨入怎樣的階層,原生家庭那些深入骨髓的東西,還是在時時刻刻影響著你,這也會讓人對原生家庭格外恐懼。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很難消除,也並不是真的無法徹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過度相信宿命,相信無法逃脫,只會讓你沉溺於過去,喪失改變的決心。
  • 「原生家庭」為什麼會成為流行病?
    在網際網路上,無數專業、非專業人士撰寫的文章,都試圖向公眾傳輸一個理念,原生家庭是如何決定人的情緒、人格和行為模式的。所以可以看到,育嬰育兒在談原生家庭,明星八卦在談原生家庭,就連很多嚴肅的新聞報導,也把當事人的原生家庭拿出來評判一番,原生家庭這一概念可以說遭到了濫用。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教你如何停止原生家庭代際創傷輪迴
    因為,成年的我們正一邊努力治癒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創傷,一邊正掙脫原生家庭對於所經營的小家庭的無形控制。 很多小家庭面臨的問題是哪怕你已經搬離了原生家庭,可是原生家庭還像一根無形的線牽引著你的生活,你會發現你正無意識地用最討厭的父母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知道這種方式對待孩子不好,可你卻無法阻止,也不知道如何去阻止,這就叫原生家庭代際創傷的輪迴。
  • 與父母關係很差怎麼辦,怎樣擺脫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比如說很多學員因為受到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無法真正的享受愛情,反而備受感情的折磨。在這種情況下必要的心理諮詢就要成為指導工作的一部分。幾年前我還是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心理諮詢師。那個時候雖然說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都能遇到,但是相比起其它類型的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導致的心理問題對個體成長和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的影響特別大。父母婚姻關係不好,自身不容易習慣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