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電磁爐「罷工」了,市民劉女士打電話給維修師傅,得知上門維修要另收50元「上門費」,於是便自己將電磁爐送去維修店。可令劉女士意想不到的是,儘管「送貨上門」,維修加配件的收費仍要100多元。「這麼貴,修不起。」劉女士直呼,「電磁爐本來就兩三百元,我不如買一個新的。」
記者採訪發現,很多市民都遇到這樣的問題:小家電維修成本太高,是修還是換?對此,維修師傅直言,大部分配件並不貴,貴的是人工維修費,「不管是大家電還是小家電,超過一定的使用年限,不建議大修。」
小家電維修費往往超出消費者預期
和劉女士一樣,面對超出預算的維修費,曾女士也選擇不修。「我之前有一個用了一年多的烤箱壞了,機子還很新,本來想修好繼續用,可維修師傅檢查後,說修好要花兩三百元。要知道,我買這個烤箱的時候才400多元。」
曾女士果斷買了一個新烤箱。「妹夫平日裡愛修修補補,而妹妹又一直想買個烤箱,我就把舊烤箱送給她,讓妹夫試試看能不能修好。」讓曾女士意想不到的是,妹夫檢查後發現是烤箱內的發熱管壞了,於是網購了兩根發熱管,9元一根,僅花18元就把烤箱修好了。
楊女士修家電的經歷,讓她覺得「家電維修行業水太深」。家裡的洗衣機壞了,楊女士在業主群裡找到維修師傅的手機號碼,打電話讓對方上門檢修。按約定,上門檢修費為30元,其他費用另計。檢修過程中,維修師傅告訴楊女士,洗衣機的電路板已經壞了,得換新的,所需費用要400元左右。「我沒同意修,只付了『上門費』,然後到市場上找了另一個維修師傅上門,結果這師傅才收150元就幫我把洗衣機修好了。」楊女士感嘆,對於家電維修,外行人很難看懂,收費全憑師傅開價,「以後還是要找靠譜的維修師傅上門才行。」
嫌維修費貴,一些市民自己動手修家電
記者採訪時注意到一個現象,不少市民為省維修費,自己直接動手搗鼓維修家電。
「家電維修費一直都很貴,以前家裡的電器壞了都是拿去維修店,師傅讓放在店裡,等他有空再檢查,然後打電話報維修價格,換什麼配件、怎麼修都由他說了算。電視機修一次總要一兩百元,修多幾次還直接報廢了。」吳先生說,因為感覺被維修店「坑」了,他還在讀書時就自己動手拆家電,搗鼓維修。
在吳先生看來,修家電並非難事,「多摸多拆」就能掌握其中的門路,而且網上教學視頻、各種配件應有盡有。「前段時間家裡的熱水器打不著,我網購一個點火器,自己拆裝,只用56元。找維修師傅上門處理的話,至少得多花一百多元。」
消費者要警惕,謹防被維修人員忽悠
從事某品牌電器售後維修的鄧師傅告訴記者,按照行規,師傅到客戶家裡維修電器,一般都會收取幾十元「上門費」,算是時間、交通成本。而維修家電,師傅賺的主要是人工錢。「確實有不少客戶抱怨家電維修費貴,於是自己動手維修。現在網上各種配件都有,客戶上網隨意一搜就能買到,但他們不一定知道,電器壞在哪裡、應該怎麼修。」
「不管是什麼電器,用了七八年後,我們一般不建議大修。老舊家電問題多、維修成本高,修好後也用不久。」鄧師傅坦言,面對專業性較強、技術含量高的維修行業,大多數消費者無法判斷自家需要維修的家電真正存在哪些問題、是否需要更換零部件,因此給從業人員提供了忽悠消費者的機會,比如沒病小修、小病大修。最常見的是空調不製冷就加雪種,實際上空調不製冷往往是因為主機濾網髒了、堵塞,風出不來。維修人員也心知肚明,但往往是濾網都不檢查就直接說是缺雪種,需要加雪種。清洗濾網收費一般是五六十元,而加雪種則是150元至200多元。「有些維修人員上來就以徹查電器為由,把電器拆分,如果之後沒有和客戶在修理費用上達成一致,則會要求收取組裝費用,客戶既花了錢又沒解決問題,有人覺得不值,此時維修人員再提出一些維修價格的讓步,客戶往往會妥協。」
鄧師傅提醒,消費者本來是外行就很容易被騙,加上現在很多家電維修店的維修價格也不是很透明,隨意收取「上門費」、檢測費的現象特別多,因此消費者在維修家電時一定要警惕,別被維修人員幾句話就忽悠了,維修前可以通過品牌官網、客服先進行諮詢,了解相關的收費標準。
原標題:400元的烤箱 維修費要兩三百 不少市民在家電維修中遭遇沒病小修、小病大修、收費不透明等問題,業內提醒消費者要提高警惕,謹防被維修人員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