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婦科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協辦的「婦科教育論壇——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婦科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婦科新進展高峰論壇」在北京順利拉開帷幕。
本次大會由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擔任名譽主席,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婦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應芳擔任大會主席。媛愛APP作為大會媒體支持,為您帶來開幕式的精彩報導。
開幕式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彭超教授主持,大會主席周應芳、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會長黃正明及郎景和院士分別進行致辭。
開幕式
周應芳教授首先代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對各位婦科同道積極支持、參與線上會議表示歡迎和感謝。周教授表示,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婦科專業委員會應緊密的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本次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邀請到了66位專家大咖進行內容分享,22位年輕翹楚專家進行會議主持。大會選題新穎,內容精彩,相信大家一定收穫滿滿,不虛此行。同時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也祝願大家身體健康,闔家歡樂。黃正明會長對本次大會的召開表達了熱烈的祝賀。黃教授表示,當前正值健康中國行動國家決策、推進和實施的重要時刻,召開如此高級別的婦科新進展高峰論壇,正符合健康中國行動中第二大版塊的號召。我們要大力弘揚、宣傳健康中國行動的目的和意義,推動國家健康行動的進程,號召社會共同參與,為了中國人民的健康做出不懈的努力。郎院士在致辭中說到,抗疫勝利,疫情未了。能在此特殊時期開展如此盛大的會議,正表明了我們共同抗疫的必勝信心,也表明了我們對組織學術發展的熱情和促進婦女健康和婦產科隊伍建設的信念。郎院士還表示,目前會議雖然還集中在線上,但這或許也開闢了一種新的方式方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也讓廣大同道們更加便捷的參與到會議交流中。同時祝願本次大會圓滿成功。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被稱為「現代病」、「良性癌」、「難治之症」。在本次演講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通過「三階段歷史」、「三相怪病」、「三大症狀體徵」、「三大要害」、「三個治療觀念」這五大要點,詳細的闡述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歷史、現狀與發展。同時,郎院士指出,對於病史長(30~40歲診斷或診斷10~15年,年齡>45~49歲)、卵巢內囊腫過大(直徑>9cm)或有明顯增大趨勢、診斷時已絕經、絕經後又復發(疼痛節律改變,痛經進展或呈持續性腹痛)、影像學檢查發現卵巢囊腫內有實質性或乳頭狀結構,或病灶血流豐富的患者,在臨床診斷時應警戒。而在內異症的治療方面,不同年齡階段和內異症類型的長期管理目標和側重點不同。針對青春期患者,應重點關注疼痛、囊腫和隨訪建議;育齡期患者,需著重於疼痛管理、不孕管理,復發管理;而圍絕經期患者,則應警惕內異症惡變及隨訪建議。但手術仍是最基本的治療方式。選擇最佳時機進行手術,術後輔助藥物治療以控制復發等情況的長期管理尤為重要。北京協和醫院朱蘭教授在本次演講中主要圍繞著梗阻性MRKH、陰道閉鎖、陰道橫隔、縱隔和陰道斜隔等梗阻性生殖道畸形的臨床症狀、鑑別診斷,以及治療方式等分別進行了詳解,輔以相應的手術視頻深入介紹了手術的治療原則及治療步驟。王建六教授:關愛病人,由心而生--做一位愛病人的醫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建六此次帶來了以「關愛病人,由心而生--做一位愛病人的醫者」為題的演講。他表示,醫生和病人的關係,應是相互依存、互幫互助,共為一體的。愛病人,就是愛自己。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們應發自內心、盡己所能,敢於擔當的去愛病人。只有醫生充分為患者著想,患者才可以充分信任醫生。病人至上,每一位醫生都應該做一位愛病人的醫者。
大會報告
段華教授:子宮腔整復手術之--黏膜下肌瘤切除如何保護內膜?
北京婦產醫院段華教授此次帶來了子宮腔整復手術的新議題,「黏膜下肌瘤切除如何保護內膜?」。段教授表示,對於黏膜下肌瘤手術子宮內膜的保護,手術治療是首選,冷器械處理較大肌瘤具有獨特優勢,宮腔球囊壓迫是最重要的選擇。段教授指出,在行黏膜下肌瘤手術時,應結合病人年齡、生育要求、症狀嚴重性、病變範圍,與既往治療史。同時做好術前評估,充分了解手術的風險與局限性,遵循規範化、個體化的原則。陳春林教授:「子宮頸癌腹腔鏡手術治療中國專家共識」解讀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陳春林教授在對2018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兩篇宮頸癌相關論文中發現,在美國45個月的中位隨訪中,接受微創手術的婦女4年死亡率高於接受開放式手術。且自2006年~2010年開始採用微創手術後,宮頸癌的4年相關生存率每年下降0.8%。而在中國宮頸癌臨床診療大數據「1583項目」的研究中發現,最終入組病例匹配後,LRH與APH 5年OS無差異,H5年DFS僅低於ARH0.033。通過對比兩組文獻及研究者在討論部分提出的局限性,以及多項研究相結合後,陳教授最終得出,對於IB1期腫瘤直徑≤2cm子宮頸癌,在腫瘤學結局上,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結局相當。在生活質量上,微創手術與開腹手術相當。但相比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嚴重併發症較高。因此,陳教授在演講的最後對子宮頸癌腹腔鏡手術中的注意事項及規範化流程、措施等進行了詳解。
周應芳教授:子宮內膜異位症長期管理的新選擇--地屈孕酮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應芳教授在本次演講中分別介紹了地屈孕酮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有懷孕需求的治療方案、長期管理內異症的必要性、地屈孕酮治療內異症的機制和臨床研究及用法用量,以及地屈孕酮用於內異症患者的長期管理。周教授表示,地屈孕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內異症患者全程管理的安心之選。
冷金花教授: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術前評估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內異症雖然是良性疾病,但擁有惡性生物學行為,臨床問題諸多,且治療效果不滿意。北京協和醫院冷金花教授強調,手術治療雖然是目前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並不等於全部治療,也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內異症是需要進行長期管理的慢性病,讓病人從手術中獲益,才是手術最重要的目的。嚴格的手術指徵、合適的手術時機、全面的術前評估、充分的術前準備、正確的手術方式,以及合理的術後管理才能使治療效果最大化,最終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
楊清教授:宮腔鏡手術併發症的防治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楊清教授從宮腔鏡在臨床中的應用,包括宮腔鏡的檢查及腔鏡下的認證、適應症、禁忌症等展開了本次演講。接著,楊教授對併發症的發生情況、併發症的處理及防治,以及宮腔鏡檢查及治療技巧進行了詳盡的講解。楊教授表示,對於宮腔鏡手術併發症的發生處理,術中監護尤為重要。子宮穿孔一經發現,應立即停止手術,經後穹窿穿刺,抽出並儘量吸淨腹腔灌流液,對症處理。而規範操作,熟悉並正確進行宮腔鏡相關操作、做自己適合的手術,不做勉強而為之的宮腔鏡手術,先觀察、評估與判斷,再決定具體手術步驟則對於增加手術技巧、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尤為重要。楊教授指出,對於宮腔鏡手術,應注重手術技巧、方法、術式的選擇,切勿盲目、暴力擴宮,以免穿孔或形成假道。
張國楠教授:「實施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分碎術的中國專家共識」解讀
實施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分碎術的中國專家共識是國內首個有關子宮(肌瘤)分碎術的專家共識,主要目的是對規範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分碎術的術前評估、術中處理及術後監測起著積極作用。四川省腫瘤醫院張國楠教授指出,一切醫療技術、操作流程和有關器械的使用都具有獲益與風險的兩面性,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分碎術也不例外。在進行腹腔鏡下分碎術前,應對患者詳細討論所患疾病所有可選擇的治療方法及其利弊,加強醫患溝通。臨床醫生在進行腹腔鏡下分碎術前,應遵循手術流程,術前應經評估流程儘可能地排除子宮惡性腫瘤,分碎術僅限用於術前診斷為子宮肌瘤行肌瘤切除術或良性病變行子宮次全切除術的患者。對於術中的分碎袋,密閉分碎袋最好選用國家批准上市相關的密閉式分碎袋進行標本組織分碎,確保手術的安全性。術中對子宮腫瘤進行再次評估,當懷疑有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時,則不能實施腫瘤分碎術,應轉為開腹手術。如果術前排除惡性腫瘤有誤,當懷疑分碎的標本組織含有惡性腫瘤成分時,即使在密閉式分碎袋中進行的分碎術,也應立即停止分碎術,轉為開腹手術。在密閉式分碎袋中進行分碎術時,應避免分碎袋的破裂,防止標本組織外溢。
陳捷教授:高風險特殊部位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治療
特殊部位子宮肌瘤有不同於宮體肌瘤的特殊性,增加了手術難度和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福建省人民醫院陳捷教授通過一系列的病例視頻對闊韌帶肌瘤、宮頸肌瘤、瀰漫性子宮平滑肌瘤病、盆腔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等高風險手術技巧及手術相關要點進行了深入的講解。隨後,陳教授帶來了一例DPL典型病例,由此引入了宮肌瘤腹腔鏡的手術處理。他指出,手術的關鍵步驟是雙側輸尿管的解剖辨認、膀胱側窩肌瘤剔除、宮頸韌帶肌瘤剔除、髂血管閉孔區肌瘤剔除(髂外靜脈出血情形下)、髂血管縫合止血前評估及周邊組織準備,和右髂外靜脈縫合止血(髂內動脈與髂外靜脈縫合)等。
此圖文、視頻、文字,均由媛愛APP獨家採編,
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