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創新,為國家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在微電子學研究所成立40周年
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清華大學校長 邱勇
2020年12月12日
尊敬的各位來賓,
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歡聚在這裡,共同慶祝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成立40周年。2020年是人類歷史上有重要意義的一年。經過40年的發展,清華大學微電子所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是清華微電子所的一個重要時刻,是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科的一個重要時刻,也是清華大學的一個重要時刻。在此,我代表清華大學向蒞臨今天會議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清華微電子所、微納電子系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致以誠摯的祝賀!向長期以來支持關心清華大學發展、支持關心微電子所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
清華微電子所從醞釀誕生到發展壯大的奮鬥歷程,是我們國家追求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縮影,也是清華人勇擔使命、服務國家的生動寫照。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對科學技術的需求也愈加迫切。1956年,黨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清華大學積極響應,集中優勢力量創建了包括半導體技術在內的一批新專業。在那段不平凡的歲月中,以李志堅、南德恆、王天爵等為代表的一批清華人艱苦探索、辛勤耕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1978年,黨中央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發出了「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時代號召。清華大學的科研成果MOS大規模集成電路在這次大會上獲得嘉獎。1980年,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正式成立,開啟了以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主線的微電子技術研究。1990年,微電子所建成了我國第一條1微米集成電路工藝線,打破了西方國家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域對我國的全方位封鎖。這個1微米工藝的突破,對我國集成電路技術的自主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04年,學校在微電子所基礎上成立了微納電子系,整合各方面優勢,努力建設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和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由此,清華微電子學科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取得了以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專用晶片為代表的一批重要成果,近年來又在軟體定義晶片的可重構技術、新型存儲器晶片等領域產生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
從無到有,從追趕到領先,清華人在向科學技術進軍的徵程上走出了一條自強不息的奮進之路。蔣南翔校長曾說:「歷史證明,社會主義國家在正確的思想指導下,能夠以比較短的時間在科學技術上趕上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我們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後,但從長遠來看,隨著國家建設的發展,我們一定能夠在學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接近和趕上世界科學技術的先進水平。」老校長的這番講話,對我們當下推進集成電路學科發展、對學校部署前沿科技攻關也有指導意義。清華人始終在國家科技現代化進程中接續奮鬥、攻堅克難,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進步和成績,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國家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期,都有清華人自強不息的奮鬥身影。清華人有決心、有信心為國家科技創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當前,世界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全球創新版圖正在重構,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集成電路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與基礎,國家把集成電路作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進行規劃和部署,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加快推進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黨中央再次發出時代號召,清華人要以更強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行動起來。越是站在國際前沿,越能感受到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痛楚,越要激發勇攀高峰的鬥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要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自強創新的科技進軍之路,努力為國家發展提供戰略支撐。「戰略支撐」這四個字的含義很重。從事微電子學研究的同志們、從事集成電路研究開發的同志們,對於「戰略支撐」這四個字的含義之重、之難一定有不同於其他人的認識、感悟和體會。希望微電子所與微納電子系全體師生員工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勇擔時代使命,努力培養更多可堪大任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努力貢獻更多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重大創新成果,為國家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要自強,必創新;唯創新,才自強。創新精神是自強精神在新時代的最好體現。2020年,面對疫情大考,自強的清華人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創新教育教學模式,開展全體系在線教學和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堅守不可放棄的教書育人職責,引領了世界高等教育變革。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視察,對清華的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給予充分肯定。學校組織18支科研突擊隊,持續推進抗疫科研攻關,以國際領先的創新成果為抗擊疫情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在疫情期間,清華大學以更加開放的胸懷積極推動教育和科技國際交流合作,與德國博世集團聯合開展機器學習領域的基礎理論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與美國華盛頓大學續籤全球創新學院(GIX)第二期合作協議,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發起全球大學特別對話,作為亞洲大學聯盟主席單位在線主辦大學抗擊新冠疫情特別工作會議,展現了一流大學的一流擔當。昨天,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主辦首屆世界慕課大會,全球2000餘家國際組織、政府機構、高校和在線教育機構的代表和嘉賓以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參會。清華大學與全球16所大學和3家在線教育機構共同創立世界慕課聯盟,清華擔任主席單位。聯盟在大會上聯合發布了《慕課發展北京宣言》,體現了大學的擔當和作為。面向未來的開放合作是科技創新必須要邁出的一步。要取得真正有價值的科技創新,必須加強全球範圍的開放合作。
2020年,我們一同書寫歷史;未來,我們還將攜手創造新的歷史。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清華即將開啟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努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新徵程。明年,我們將共同迎來清華建校110周年和建黨100周年。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自強是清華人的精神底色,清華人要在創新中體現自強的精神風貌。面向未來,清華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以高水平的創新人才和高質量的創新成果服務國家、貢獻世界。
「芯」系家國、成就卓越,奮鬥不息屆不惑;
肩負使命、塑造未來,科技自立更自強。
1991年10月14日,《人民日報》頭版以「獻給共和國的圓滿答卷」為題,報導了清華微電子所成功研製1兆位只讀存儲器晶片的創新成果。今天的清華人,走過了近110年的歷程,一定會以更加昂揚奮進的姿態,迎難而上、勇往直前、肩負使命;今天的微電人,已步入不惑之年,一定會擔當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敢為人先,再次交出不負時代、不負國家、不負人民的圓滿答卷!
謝謝大家!
攝影 | 石加東
編輯 | 趙姝婧